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D芯片的信号灯设计
1
作者 叶听 葛伟东 何丽娜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3年第11期49-50,共2页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要求实现相应的逻辑功能,并且可以多次编程,在用户设计过程中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常见的可编程逻辑器件有FPGA和CPLD。主要介绍数字频率计的工作原理与它的四个不同的...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要求实现相应的逻辑功能,并且可以多次编程,在用户设计过程中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常见的可编程逻辑器件有FPGA和CPLD。主要介绍数字频率计的工作原理与它的四个不同的功能模块。而信号灯设计在基于PLD芯片上进行设计,系统分为八分频组合逻辑电路、十进制计数器、输出组合逻辑电路等3个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编程逻辑器件 数字频率计 功能模块 信号灯设计
下载PDF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
2
作者 叶听 葛伟东 《科技风》 2013年第18期5-5,共1页
本作品主要完成从混有正弦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微弱信号中检测出正弦信号的幅值的目的。其中微弱信号通过正弦信号与噪声信号叠加,然后通过衰减系数大于100的纯电阻分压网络来得到。微弱信号先通过放大电路将微弱信号放大,带通滤波器滤除... 本作品主要完成从混有正弦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微弱信号中检测出正弦信号的幅值的目的。其中微弱信号通过正弦信号与噪声信号叠加,然后通过衰减系数大于100的纯电阻分压网络来得到。微弱信号先通过放大电路将微弱信号放大,带通滤波器滤除部分杂波,绝对值变化电路以及RC低通将滤波后的信号变成直流偏移量,直流偏移量再送给显示电路进行显示。从而实现检测正弦信号的幅值并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信号 滤波电路 绝对值变化电路
下载PDF
数字滤波器(FIR)设计算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何丽娜 叶听 汪伟 《电声技术》 2014年第2期67-70,共4页
FIR数字滤波器具有线性相位、稳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关于FIR数字滤波器设计的算法很多,线性规划法和外插法就是其中两种。分别对该两种算法建立相关模型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线性规划法得到的设计结果性... FIR数字滤波器具有线性相位、稳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关于FIR数字滤波器设计的算法很多,线性规划法和外插法就是其中两种。分别对该两种算法建立相关模型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线性规划法得到的设计结果性能较好,但是变量数相对较多,复杂度较大。而外插法则是基于线性规划法的改进算法,该算法权衡了复杂度与性能,使其更适合于工程实际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数字滤波器 外插法 线性规划法
下载PDF
简易温度变送器设计
4
作者 葛伟东 叶听 《科技风》 2013年第17期9-9,共1页
本系统是基于C8051F350单片机的简易温度变送器,采用其内部24位ADC实现模/数转换,将温度传感器Pt100对应的电阻值转换成数字信号,进一步利用线性关系计算出温度值,并通过MAX485芯片进行通信以显示阻值和温度值,最后经D/A和V/I变换... 本系统是基于C8051F350单片机的简易温度变送器,采用其内部24位ADC实现模/数转换,将温度传感器Pt100对应的电阻值转换成数字信号,进一步利用线性关系计算出温度值,并通过MAX485芯片进行通信以显示阻值和温度值,最后经D/A和V/I变换,将温度测量值转化为4~20mA的电信号输出。本系统实现了集成度高、功耗低的设计理念,达到了高精度的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8051F350单片机 A D转换 V I转换 Pt100温度传感器
下载PDF
自动电阻测量仪设计
5
作者 葛伟东 叶听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3年第10期132-133,共2页
系统基于C8051F360单片机的自动电阻测量仪,通过恒流源模块、切换档模块、分压模块、A/D转换模块、电机模块以及电阻值显示模块实现了电阻在大范围内的测量,并且能在测量量程为100Ω、1kΩ、10kΩ、10MΩ的四档电阻中自由切换,测量精度... 系统基于C8051F360单片机的自动电阻测量仪,通过恒流源模块、切换档模块、分压模块、A/D转换模块、电机模块以及电阻值显示模块实现了电阻在大范围内的测量,并且能在测量量程为100Ω、1kΩ、10kΩ、10MΩ的四档电阻中自由切换,测量精度较高,且具有电阻筛选、声光报警提示、自动测量和显示电位器阻值随电机旋转角度变化曲线等功能,利用恒流源测量前三档电阻时稳定性较高,性能优越。设计达到了要求的指标,具备较高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流源 自动切换 A D转换模块 C8051F360单片机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辅助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被引量:6
6
作者 唐振祥 程书权 +6 位作者 徐茹 冼永超 杨景毅 叶听 黄成军 韦波 蔡毅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10487-10491,共5页
背景:血浆置换既能机械性被动去除患者体内毒素,又能人为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部分替代正常肝脏功能,渐被临床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替代治疗。目的:拟验证观察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 背景:血浆置换既能机械性被动去除患者体内毒素,又能人为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部分替代正常肝脏功能,渐被临床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替代治疗。目的:拟验证观察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人工肝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演变和血液实验室指标变化的自身对照观察,于2001-03/2007-12在广西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完成。对象: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21例,男105例,女16例,年龄25~50岁,全部为乙型肝炎患者,其中乙型戊型混合感染2例。方法:患者在恒温治疗室内,常规行血管穿刺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应用日本松和韶华公司Plasauto-IQ型全自动血浆净化装置及相应配套的管路、模型血浆分离器,按要求进行体外循环管路和血浆分离器的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再用肝素生理盐水预冲管路。每次置换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5mg静推预防过敏反应。术中每次血浆置换量3000mL,血液泵流速60~100mL/min,术中常规补充葡萄糖酸钙,并酌情应用地塞米松、盐酸异丙嗪等抗过敏处理,术前、术中肝素负荷总用量为50~80mg,术后患者使用肝素封管。121例患者共进行183次治疗,平均每例1.5次,根据病情间隔2~4d进行1次,其中1次81例,2次28例,3次6例,4次3例,5次2例,6次1例。至首次血浆置换治疗开始算起,治疗后4周为疗程结束。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由凝血酶原时间计算凝血酶原活动度及乙形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改变情况。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21例经183次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出现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食欲增加,体力增进,精神状态好转,腹胀减轻,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清蛋白、球蛋白、肌酐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升高。183例次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钙、血浆过敏、血压下降等反应共180例次,总发生率为98.3%。临床好转率为64.5%,其中早期83.8%,中期46.9%,晚期6.7%,同时1次与多次人工肝治疗临床好转率比较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两者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人工肝治疗对早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疗效好,多次人工肝治疗比1次治疗效果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浆置换 慢性重型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