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髌骨软化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探索 被引量:66
1
作者 叶启彬 吴志宏 +2 位作者 王以朋 林进 邱贵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1-183,共3页
总结近年来我科对髌骨软化症研究的初步结果。髌骨软化症的普查结果发现,患病率高达 36.2%。对病变区的软骨及软骨下骨标本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关节软骨坏死与所受到的不正常压力负荷的大小成正比,而局部软骨细胞... 总结近年来我科对髌骨软化症研究的初步结果。髌骨软化症的普查结果发现,患病率高达 36.2%。对病变区的软骨及软骨下骨标本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关节软骨坏死与所受到的不正常压力负荷的大小成正比,而局部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则与病变程度及所受压力大小成反比。髌骨软化症是由于髌股关节顺列的生物力学关系紊乱,髌骨半脱位或侧倾,髌股外侧小关节压力过度集中和磨损,而内侧则缺乏应力刺激,从而导致髌股关节面的软骨水肿、软化,进而碎裂;软骨逐渐脱落,软骨下骨质裸露、增生硬化。晚期软骨结构遭到完全破坏,无自身修复能力。因此,应早期诊断和治疗。采用的膝关节轴位“胫骨结节定位”投照法准确、易操作,有助于早期诊断。研制成功的 JKY-肌肉康复仪,通过选择性电刺激股四头肌内侧头使肌力增强,可缓解症状及矫治髌骨半脱位。该法用于髌骨软化症的保守治疗,其有效率达 90%(优良率 63%)。对晚期患者则应采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优良率达 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软化症 骨关节炎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板一棍系统(PRSS)对生长中儿童和成人脊柱侧弯矫治的早期结果 被引量:22
2
作者 叶启彬 邱贵兴 +2 位作者 王以朋 林进 张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 :研究新型脊柱侧弯矫正装置 -板棍系统PRSS(Plate -RodSpinalSystem )对生长发育中儿童和成人的脊柱侧弯的矫治效果及治疗原理。方法 :从 1998年 9月~ 1999年 6月对 35例脊柱侧弯使用PRSS矫治。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弯 10例 ,特发性... 目的 :研究新型脊柱侧弯矫正装置 -板棍系统PRSS(Plate -RodSpinalSystem )对生长发育中儿童和成人的脊柱侧弯的矫治效果及治疗原理。方法 :从 1998年 9月~ 1999年 6月对 35例脊柱侧弯使用PRSS矫治。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弯 10例 ,特发性脊柱侧弯 2 2例 ,其它 4例平均年龄 15 .6岁 (3~ 34岁 )。术前平均畸形为 6 5 .5°(40°~ 10 3°)。所有病例均进行术前后X线检查分析。PRSS矫正力由弹力板棍提供 ,不需植骨融合 ,允许矫正节段脊柱继续生长。结果 :平均随诊 6 .9个月 ,侧弯畸形度由术前平均 6 8.6°矫正至 31.7° ,平均矫正率 5 3 .8% ,最好者 87.2 % ,平均身高增加5cm ,矫正节段平均增高 5mm。结论 :PRSS是新型有效的脊柱侧弯矫正装置 ,特别适于生长发育中儿童的脊柱侧弯 ,其矫正方式和原理均与国内外流行方法不同 ,具有不易发生截瘫和脱钩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棍系统 脊柱侧弯 矫治
下载PDF
髌骨与髌股关节表面置换 被引量:13
3
作者 叶启彬 沈建雄 +1 位作者 李世英 邱贵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0,共4页
自1983年始开展髌骨软化症和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先采用单纯塑料人工髌骨表面置换术,平均随诊44.9月,结果表明该法只能收到短暂效果,最终因塑料髌骨磨损股骨髁部骨质而失败。为克服这一问题,于1989年5月开... 自1983年始开展髌骨软化症和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先采用单纯塑料人工髌骨表面置换术,平均随诊44.9月,结果表明该法只能收到短暂效果,最终因塑料髌骨磨损股骨髁部骨质而失败。为克服这一问题,于1989年5月开始研制Y-L-Q型人工髌股关节及相应手术器械,经测试合乎要求后于1991年1月用于临床,为16个膝(13例患者)作了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髌骨表面用高分子聚乙烯假体置换,于相对应股骨髁间侧放置钴铬钼合金的轨道,供人工髌骨在其上滑行,从而改善了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并克服了骨质磨损问题。术后膝部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优良率达87.5%(14/16膝)。早期随诊疗效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外科手术 软骨软化 髌股关节骨性 关节炎
下载PDF
生长发育中儿童脊柱侧弯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8
4
作者 叶启彬 王以朋 +2 位作者 张嘉 林进 邱贵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955-957,共3页
目的 :从矫正机理上探讨适合于生长发育中儿童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本院研制的脊柱侧弯板棍系统 (Plate -RodSystemforScoliosis ,PRSS)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方法 :设计新型的脊柱侧弯矫正装置———脊柱侧弯板棍系统 ,并随访从 199... 目的 :从矫正机理上探讨适合于生长发育中儿童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本院研制的脊柱侧弯板棍系统 (Plate -RodSystemforScoliosis ,PRSS)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方法 :设计新型的脊柱侧弯矫正装置———脊柱侧弯板棍系统 ,并随访从 1998年 9月~ 2 0 0 1年 10月期间应用PRSS装置及不植骨法治疗的生长发育中儿童脊柱侧弯共 2 2例(男 9例 ,女 13例 ) ,平均年龄 (10 .78± 3 .41)岁 ,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弯 16例 ,先天性脊柱侧弯 5例 ,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 2例。结果 :侧弯矫正率为 (60 .0 9± 19.42 ) % ,随访时间平均 (12 .72± 6.79)个月 ,随访期间矫正丢失率为 (11.3 9±2 0 .0 0 ) % ,矫正节段长高 (4 .0 7± 3 .19)mm ,无严重并发症或“曲轴现象”发生。患儿骨发育成熟拆除内固定后 ,脊柱的活动和形态接近正常。结论 :在矫正侧弯的同时允许矫正范围内脊柱继续生长是治疗生长发育中儿童脊柱侧弯的较理想方法。初步应用结果显示PRSS是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中儿童 脊柱侧弯 治疗 脊柱侧弯板棍系统
下载PDF
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的研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叶启彬 王以朋 +2 位作者 张嘉 吴志宏 林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787-1791,共5页
[目的]测试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PRSS,ADS和PRFS)矫正脊柱侧弯效果和阐明矫正侧弯的生物力学机理.[方法]为克服使用欧美方法在治疗生长中儿童脊柱侧弯时需多次延伸内固定和广泛脊柱植骨融合,从而影响脊柱生长和运动等缺点,本院于199... [目的]测试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PRSS,ADS和PRFS)矫正脊柱侧弯效果和阐明矫正侧弯的生物力学机理.[方法]为克服使用欧美方法在治疗生长中儿童脊柱侧弯时需多次延伸内固定和广泛脊柱植骨融合,从而影响脊柱生长和运动等缺点,本院于1998年研制成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从1998年10月~2003年12月作者用PRSS矫正各种类型脊柱侧弯183例生长中儿童侧弯,对其中66例随访2 a以上的特发性脊柱侧弯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37例;手术时平均年龄12.15岁.并进行了生物力学测试和PRSS固定后的动物模型的椎体两侧的终板软骨中的X型胶原的测试,以阐明PRSS对侧弯的矫正作用和矫正的生物力学机理.[结果]脊柱侧弯由术前66.58°(40~110°)矫正至12.70°,平均矫正率68.86%,平均随访24.6个月,22例有平均6.5°丢失,其余无丢失.PRSS矫正节段脊柱平均增高11.13 mm,8例骨成熟后除去内固定,侧弯矫正维持良好,脊柱活动度接近正常.生物力学测试证明:在放置PRSS后,PRSS在凸侧的侧推力在脊柱两侧软骨终板上产生不对称应力,在侧弯凸侧产生压应力,而在凹侧出现张应力.并发现在凸侧椎体终板软骨上较之凹侧有更多的X型胶原表达,说明在压应力增加侧的椎体终板软骨细胞的分化、骨化或退变提前与加速,使该侧终板软骨的生长受到抑制,侧弯椎体两侧的不平衡生长达到脊柱侧弯矫正的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PRSS的矫正机理.体外生物力学测试证明PRSS临床使用时不需植骨即能有效维持矫正.[结论]中华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是新型的我国首创的效果良好的脊柱侧弯矫正装置,特别适于生长中儿童的脊柱侧弯,其独有的优点为:手术时不需植骨融合,一次手术即能满意矫正脊柱侧弯及维持矫正,不需多次手术去延伸内固定.术后PRSS能随儿童脊柱生长而自动延伸,所以能有效防止躯干短小畸形和一部分'曲轴'现象.治疗完成后,脊柱屈伸活动功能接近正常.还能广泛用于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前路脊柱旋转的矫正和固定,还可治疗脊柱滑脱和脊柱骨折,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手术 PRSS矫正装置
下载PDF
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的研制及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叶启彬 邱贵兴 +2 位作者 王以朋 林进 张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5-650,共6页
目的报道本院研制的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应用于脊柱外科的原理及早期结果。方法随诊从1998年9月到2000年6月期间用本装置治疗脊柱侧弯70例(男性1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14.8岁(3~34岁)。其中先天性侧弯30例,特发性侧弯36例,其它4例... 目的报道本院研制的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应用于脊柱外科的原理及早期结果。方法随诊从1998年9月到2000年6月期间用本装置治疗脊柱侧弯70例(男性1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14.8岁(3~34岁)。其中先天性侧弯30例,特发性侧弯36例,其它4例。此外,还随诊用本装置矫治后凸畸形16例,脊柱侧弯前路去旋转融合5例。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前后临床及X线片检查分析。结果脊柱侧弯病例平均随诊8.9个月,侧弯Cobb角由术前平均70.5度(40~103度)矫正至平均32.5度,平均矫正率55.6%,身高平均增加6.5cm,矫正范围内的脊柱增长5mm。由本院首次治疗的2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平均矫正率73%,最好者达87.2%。后凸畸形病例平均随诊5.3个月,后凸由术前平均80.5度(55~110度)矫正至术后平均29度,矫正率76.4%。胸、腰段侧弯行前路手术后,侧弯由术前平均63.8度(40~103度)矫正至平均31.8度,矫正率50%。结论中华多用脊柱内固定装置是矫治脊柱侧弯,尤其是生长发育中儿童侧弯的较理想的新方法,不需植骨融合,能允许矫正范围内脊柱节段继续生长,合并症较少。本装置还可广泛用于治疗脊柱后凸、前路去旋转融合、脊柱滑脱和脊柱骨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内固定 脊椎内固定装置 骨科 研制
下载PDF
俄式脊柱内矫正器治疗脊柱侧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叶启彬 王以朋 +2 位作者 林进 柴胜云 张光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9-398,共10页
关键词 脊柱侧弯 俄式 脊柱内矫正装置
下载PDF
青少年脊柱侧弯矫正的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叶启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444-1446,共3页
关键词 脊柱侧弯 青少年 矫正 脊柱畸形 发育生长 身心健康 康复工作 发病率
下载PDF
不需植骨融合治疗生长中儿童脊柱侧弯的新装置 被引量:10
9
作者 叶启彬 王以朋 +1 位作者 张嘉 吴志宏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为了避免需多次手术延伸内固定的缺点 ,研究自行设计的脊柱侧弯矫正装置板棍系统 (PRSS)治疗机制及其治疗生长中儿童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 用PRSS矫治 34例逐渐加重的生长中儿童特发性脊柱侧弯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及动物模... 目的 为了避免需多次手术延伸内固定的缺点 ,研究自行设计的脊柱侧弯矫正装置板棍系统 (PRSS)治疗机制及其治疗生长中儿童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 用PRSS矫治 34例逐渐加重的生长中儿童特发性脊柱侧弯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及动物模型X型胶原测试分析PRSS的矫治机制。结果 侧弯术前平均 6 3 6 3°± 19 80°(4 0°~ 110°) ,术后平均 2 3 91°± 15 6 3°(6°~ 6 6°) ,平均矫正率 6 4 0 6 %± 17 0 2 % ,最好者为 87 2 7%。随诊 2 8例 ,平均随诊 2 9 6个月 ,有 15例平均矫正丢失 8°,其余病例无丢失。手术矫正部位脊柱继续生长 ,平均13 5mm ,无严重并发症。放置PRSS后 ,在脊柱侧弯凸侧产生压应力 ,在凹侧产生张应力 ,而不需要植骨。动物试验X型胶原测试证实 :在压应力增力侧的椎体终板软骨退变加速 ,从而抑制该侧生长 ,而张力侧则不受影响 ,两侧不平衡生长达到脊柱变直的目的。结论 PRSS矫正装置能随脊柱生长自动延伸 ,在治疗脊柱侧弯时不需植骨融合 ,通过一次手术即能满意矫正生长中儿童的脊柱侧弯 ,并在生长过程中维持其矫正 ,具有特殊的生物力学矫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骨折固定术 脊柱手术
下载PDF
Dick 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启彬 李世英 +2 位作者 邱贵兴 邢万年 赵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9-44,共6页
分析1989年6月至1991年3月,本院24例脊柱外科手术病例应用Dick内固定技术的结果,说明Dick装置是一种良好的、短段脊柱内固定装置,适应证广泛,不仅可应用于脊柱骨折,还可用于多种其它脊柱疾患的内固定,内固定结实。
关键词 Dick装置 脊柱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肩胛带大块切除术治疗肩部恶性肿瘤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启彬 赵宏 +1 位作者 沈建雄 李世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78-381,共4页
改良肩胛带大块切除术治疗肩部恶性肿瘤叶启彬,赵宏,沈建雄,李世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北京100730)肩关节恶性肿瘤的治疗,除经典的肩胛带截肢术、肩关节离断术和肩胛骨切除术外,还有一个可供选... 改良肩胛带大块切除术治疗肩部恶性肿瘤叶启彬,赵宏,沈建雄,李世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北京100730)肩关节恶性肿瘤的治疗,除经典的肩胛带截肢术、肩关节离断术和肩胛骨切除术外,还有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经肩胛胸廓间和肱骨上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部肿瘤 外科手术 肩胛带 切除术
下载PDF
Ⅳ°~Ⅴ°严重脊椎滑脱的治疗(文献综述附7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启彬 谢光明 +1 位作者 王以朋 张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783-785,共3页
目的:介绍Ⅳ°~Ⅴ°严重脊椎滑脱的各种治疗方法。方法:对常用方法如Harrington法,C-D法,Steffee法,Socon法以及前方L5滑椎切除加后路L4加压融合到S1二期手术法等进行了文献复习,并介绍了作者应用上述一些方法治疗7例严重脊椎... 目的:介绍Ⅳ°~Ⅴ°严重脊椎滑脱的各种治疗方法。方法:对常用方法如Harrington法,C-D法,Steffee法,Socon法以及前方L5滑椎切除加后路L4加压融合到S1二期手术法等进行了文献复习,并介绍了作者应用上述一些方法治疗7例严重脊椎滑脱的临床结果。结果:7例严重滑脱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严重滑脱的治疗方法很多,术前对病例的正确评估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滑脱 内固定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应用国产三型人工膝关节行全膝表面置换术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启彬 王以鹏 +2 位作者 梁天龙 吴志宏 刘兴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 随访研究应用国产人工膝关节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结果。方法 分析从 1981年 4月至1995年 11月在本院作国产人工膝关节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2年以上的 10 2个膝 (92例患者 )的临床结果。平均随访6 4.4个月 ,随访时 8例已死... 目的 随访研究应用国产人工膝关节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结果。方法 分析从 1981年 4月至1995年 11月在本院作国产人工膝关节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2年以上的 10 2个膝 (92例患者 )的临床结果。平均随访6 4.4个月 ,随访时 8例已死亡 ,14例失诊 ,对其余 70例患者进行临床评分。结果 几乎所有患者术后评分均有较明显改善 (术前平均 47.6 5分 ,术后平均 90 .2 3分 )。70例患者中 ,6 1例对手术结果感到满意 ,3例评为中等 ,6例评为失败。手术失败原因为深部感染 1例 ,髌骨假体松动 1例 ,手术指征不当或手术技术上存在缺陷 4例。结论 目前国产人工膝关节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 人工关节
下载PDF
胸腰椎脊柱骨折治疗的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7
14
作者 叶启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1013-1014,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分类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脊椎滑脱撑开复位固定装置(DRFS)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启彬 《医学研究杂志》 1998年第12期1-3,共3页
叶启彬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康复协会理事、《骨科并发症防治杂志》常务编辑、《现代外科杂志》编委。从事骨科临床与研究30年。“脊柱侧凸症研究“曾获卫生部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专著四本:《脊柱侧... 叶启彬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康复协会理事、《骨科并发症防治杂志》常务编辑、《现代外科杂志》编委。从事骨科临床与研究30年。“脊柱侧凸症研究“曾获卫生部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专著四本:《脊柱侧弯的预防与治疗》、《脊柱外科新手术》、《石油化工中毒与工伤急救医学》及《前膝痛》,发表于国内外的中、英文论文有30多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滑脱 提拉复位 钢板 撑开 椎间隙 研制 螺钉 螺母 前凸 椎弓根
下载PDF
髌骨软化症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叶启彬 《广州医药》 1997年第4期1-2,共2页
髌骨软化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00730)叶启彬髌骨软化症是以膝关节髌骨软骨因劳损、创伤引起退变、变性为病理特征的疾病,通常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跛行、残疾等。按压膝关节前方的髌骨,常有特殊的钝痛和磨擦感。... 髌骨软化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00730)叶启彬髌骨软化症是以膝关节髌骨软骨因劳损、创伤引起退变、变性为病理特征的疾病,通常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跛行、残疾等。按压膝关节前方的髌骨,常有特殊的钝痛和磨擦感。髌骨软化症及其晚期阶段髌股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软化症 诊断 治疗 人工骨髌
下载PDF
Y-L-Q型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叶启彬 吴志宏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7年第5期269-271,共3页
目的:观察Y-L-Q型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髌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为48个膝(39例患者)作了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髌骨表面用高分子聚乙烯假体置换,于相对应股骨髁侧放置钴铬钼合金的轨道,供人工髌骨在其上滑行。结... 目的:观察Y-L-Q型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髌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为48个膝(39例患者)作了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髌骨表面用高分子聚乙烯假体置换,于相对应股骨髁侧放置钴铬钼合金的轨道,供人工髌骨在其上滑行。结果:改善了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并克服了骨质磨损问题。术后膝部疼痛缓解,功能改善,优良率达937%,随诊效果满意。结论:Y-L-Q型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种治疗髌骨关节炎疗效较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软骨软化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翁习生 邱贵兴 +7 位作者 张嘉 李书纲 杨新宇 王以朋 仉建国 叶启彬 林进 田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分析治疗脊柱疾病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便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本科1988~1999年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疾病的4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8例获随访(... 目的分析治疗脊柱疾病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便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本科1988~1999年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疾病的4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8例获随访(占90.1%)。术中并发症26例,发生率5.5%;术后并发症64例,发生率15%。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采用CD、DRFS、Dick、RF及Steffee等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时,共72例,占总并发症例数的80%。上述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CD技术0~12.9%、DRFS技术6.8%~11.9%、Dick技术7.3%~12.7%、RF技术2.4%~19.5%、Steffee技术10.1%~21.5%。主要并发症包括假关节、椎弓根螺钉断裂、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等。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对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掌握不熟练、内植物设计本身存在的缺陷等。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引起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熟练程度不够及内植物本身设计上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脊柱疾病 疾病预防
下载PDF
腰椎人字嵴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法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3
19
作者 杜心如 赵玲秀 +1 位作者 张一模 叶启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以腰椎人字嵴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0套成人干燥腰椎骨标本上对人字嵴的出现率、人字嵴顶点与椎弓根中心的关系进行了观测。结果:①腰椎人字嵴出现率为94.8%。其中L1为96.7%;L2为98.... 目的:研究以腰椎人字嵴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0套成人干燥腰椎骨标本上对人字嵴的出现率、人字嵴顶点与椎弓根中心的关系进行了观测。结果:①腰椎人字嵴出现率为94.8%。其中L1为96.7%;L2为98.9%;L3为100%;L4为99%;L5为81%;②进钉角度:L1为5.1°±4.7°;L2为6.2°±3.7°;L3为7.5°±3.2°;L4为8.9°±3.3°;L5为10.7°±7.9°。③进钉深度:L1为(4.3±0.3)cm;L2为(4.3±0.3)cm;L3为(4.5±0.4)cm;L4为(4.3±0.3)cm;L5为(4.1±0.3)cm。结论:①腰椎的人字嵴结构恒定存在,变异小,且不受退变影响;②人字嵴顶点位于或接近椎弓根中心,不需过多地显露横突和关节突关节,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进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 螺钉进钉点 解剖 内固定
下载PDF
选择性股内侧肌电刺激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郭开今 叶启彬 +4 位作者 林进 沈建雄 杨新宇 王学北 刘德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6-160,共5页
采用选择性股内侧肌电刺激方法治疗了364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通过对其中211例随访结果表明,选择性股内侧肌电刺激能够明显改善CA角(congruenceangle)(P<0.01),显著地改善LPA角(leteralp... 采用选择性股内侧肌电刺激方法治疗了364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通过对其中211例随访结果表明,选择性股内侧肌电刺激能够明显改善CA角(congruenceangle)(P<0.01),显著地改善LPA角(leteralpatellofemoralangle)(P<0.001),对临床症状缓解的有效率达95%,从而为髌骨软化症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髌骨软化症 电疗法 股内侧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