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发展
1
作者 叶和丽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全国小语会会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 教学案例 小学 语文教学 评析 小组合作学习 评价标准
下载PDF
收放结合 分层达标——人教版第六册“积累运用四”习作案例诊断
2
作者 叶和丽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05年第4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人教版 第六册 “积累运用四” 习作教学 教学案例 小学 语文教学 评析
下载PDF
生本理念下小学课程重构的实践
3
作者 叶和丽 《基础教育论坛》 2016年第8X期26-28,共3页
课程设置体现的是'用什么方式培养人'的问题。根据'生本'教育理念的'小立课程,大做功夫'的课程观,学校对学科拓展体系和德育活动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根据'生本'教育提倡的课程理念,还在文化课程之外,... 课程设置体现的是'用什么方式培养人'的问题。根据'生本'教育理念的'小立课程,大做功夫'的课程观,学校对学科拓展体系和德育活动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根据'生本'教育提倡的课程理念,还在文化课程之外,整合出了综合实践常识课和'一专多能'的艺术体育教育。围绕'生本'教育提出的'以美好学习生活奠定学校德育基础'的德育观,不仅通过学科课程改革,为德育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还将德育目标进行课程化设计,以活动的形式进行,成果丰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课程重构 学科拓展 德育活动 课程体系
下载PDF
“生本”理念下,小学课程重构的实践
4
作者 叶和丽 《基础教育论坛》 2016年第4X期6-8,共3页
生本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根据"生本"教育提倡的课程理念,我们尝试对小学课程进行重构,目的是解决用什么方式培养人的问题。为此,我们探索了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德育等课程的重构,... 生本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根据"生本"教育提倡的课程理念,我们尝试对小学课程进行重构,目的是解决用什么方式培养人的问题。为此,我们探索了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德育等课程的重构,解决了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本 小学 课程 重构
下载PDF
我们这样推进“生本”课堂向纵深发展
5
作者 李建民 叶和丽 《现代教育论丛》 2011年第Z1期69-70,59,共3页
广外外校在推行"生本"课堂改革的两年中,经历了最初的艰难起步阶段,到后来的模仿创造阶段,从目前看,"生本"这项实验由最初的两个年级三个学科到现在的各个年级各门学科。
关键词 纵深发展 生本 课堂改革 方法论 学生 三个方面 老师 教研组 价值观 教学
下载PDF
“教教材”转向“教课程”
6
作者 叶和丽 《人民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1,共2页
课程设置解决的是“用什么方式培养人”的问题。根据生本教育理念的“小立课程,大做功夫”的课程观,我们进行了学科拓展体系和德育活动课程体系“两大体系”设计。“读”我们的语文教学以生本理念为指引,以“五课(课堂、课型、课程... 课程设置解决的是“用什么方式培养人”的问题。根据生本教育理念的“小立课程,大做功夫”的课程观,我们进行了学科拓展体系和德育活动课程体系“两大体系”设计。“读”我们的语文教学以生本理念为指引,以“五课(课堂、课型、课程、课时、课题)一评(综合评价)”为抓手,确立了“读”树一帜的课程体系。一年级我们以生本教材为主,辅之以大量的绘本阅读,“一心一意奔识字”,一学年下来,学生基本认识了2500-3000个常用字,具备了初步的“读”的能力。二年级我们以人教版教材为主,整合多个版本的读物,采用“以读引读,以读引说”的方式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三年级,我们开始以单元为整体的主题教学,以人教版教材为主,整合包括生本教材在内的多个版本,尝试着七课型教学(“七课型”指的是书法课、单元通读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教版教材 课程设置 活动课程体系 生本教育理念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读” 生本理念
原文传递
以课程育人 以课程化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与实施 被引量:2
7
作者 叶和丽 《未来教育家》 2016年第7期58-60,共3页
课程作为学校育人的载体,也是学校的"产品",其质量决定着学校育人的质量。任何一所学校首先要确定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办学宗旨,而课程设置解决的是"用什么方式培养人"的问题。课程作为学校育人的载体,也是学校的"产品",其... 课程作为学校育人的载体,也是学校的"产品",其质量决定着学校育人的质量。任何一所学校首先要确定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办学宗旨,而课程设置解决的是"用什么方式培养人"的问题。课程作为学校育人的载体,也是学校的"产品",其质量决定着学校育人的质量,其特质决定着学校发展的特色,其科学的顶层设计决定着学校的品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化 课程设置 顶层设计 课型 主题教学 阅读教学 终结性评价 练习课 国家课程 养成教育
原文传递
有效德育:让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德育创新实践探索
8
作者 叶和丽 肖晓敏 檀廷国 《中国德育》 2022年第11期67-69,共3页
生活是需要过的,德育是需要思的。广实外校的发展教育模式是以教师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校发展为保障,形成一个动态开放的发展系统。道德在生活中有两种存在状态:一是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品质,可以称之为“德性”;二是表现为... 生活是需要过的,德育是需要思的。广实外校的发展教育模式是以教师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校发展为保障,形成一个动态开放的发展系统。道德在生活中有两种存在状态:一是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品质,可以称之为“德性”;二是表现为道德主体的行为,可以称之为“德性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主体 学校德育 有效德育 德性生活 动态开放 有道德的人 创新实践探索 广州市
原文传递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的又一种方式
9
作者 叶和丽 《教育科学与艺术》 2014年第7期85-85,共1页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文本创编,让学生从群文中阅读到的方法能得到应用.
关键词 群文阅读 语文 小学教学
原文传递
从“乐学”到“高效”——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小学部“乐学·高效”课堂的建构
10
作者 叶和丽 刘文娟 周英 《未来教育家》 2021年第2期67-71,共5页
“乐学·高效”课堂建构的缘起与背景大凡教育改革都有两个相同的起点:一是价值观的改变;二是思维的改变。纵观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以下简称“广外外校”)小学部的课堂变革之路,我们看到课堂主阵地所承载的广外人对教育教学改... “乐学·高效”课堂建构的缘起与背景大凡教育改革都有两个相同的起点:一是价值观的改变;二是思维的改变。纵观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以下简称“广外外校”)小学部的课堂变革之路,我们看到课堂主阵地所承载的广外人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坚守和追求:从“师本课堂”走向“生本课堂”,我们改变的是教师的观念,让老师们明白课堂最终是学生的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本课堂 乐学 课堂建构 课堂变革 课堂主阵地 外语学校 广外 教育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阳光评价”促“课改”走向深入
11
作者 叶和丽 周英 黎云花 《未来教育家》 2017年第12期66-69,共4页
广州市“阳光评价”背景2013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同年12月,广州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2014年,广州市作为教育部确定的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改革30个实验区... 广州市“阳光评价”背景2013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出台,同年12月,广州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2014年,广州市作为教育部确定的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改革30个实验区之一,在当年5月正式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实验项目的研究工作,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牵头实施,第一批有116所试点学校。评价内容和方式在继承广州市近十年所开展中小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探索的经验和做法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综合评价 阳光 中小学教育 教育质量 广州市 教育部 实验项目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从聆听与倾谈开始——一种教研团队的成长方式
12
作者 叶和丽 《未来教育家》 2018年第7期57-59,共3页
聆听是交流的前提,也是开始。人生需要交流,教学更需要交流。我们的教学交流就从课堂起步,从聆听开始。 走向评课文化 文化是超越制度层面的存在,是一个无形的"场"。当这种文化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成为教师们的一种习惯和日常... 聆听是交流的前提,也是开始。人生需要交流,教学更需要交流。我们的教学交流就从课堂起步,从聆听开始。 走向评课文化 文化是超越制度层面的存在,是一个无形的"场"。当这种文化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成为教师们的一种习惯和日常生活方式的时候,那么,这种文化就成为一种导向,而且会不断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交流 教研 生活方式 文化 课堂 教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