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51例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国超 袁文斌 刘力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10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用化疗,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为67%,对照组为42%,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白...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10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用化疗,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为67%,对照组为42%,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白细胞下降等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胃癌较单纯化疗疗效更显著,副反应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健脾法 理气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胸腺肽联合化疗对老年胃癌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叶国超 陈军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胸腺肽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观察其对胃癌患者血清Th1及Th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接收诊治的80例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仅... 目的评价注射用胸腺肽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观察其对胃癌患者血清Th1及Th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接收诊治的80例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化疗治疗;观察组在FOLFOX4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2.50%)(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Th1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Th2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下降,而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胸腺肽联合化疗能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能够改善老年胃癌患者血清Th1及Th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 化疗 胃癌 TH1 TH2
下载PDF
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叶国超 袁文斌 刘力伟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387-388,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再次手术 临床分析 术后复发率 甲状腺手术 普通外科 再手术率 解剖结构 临床工作 手术经验
下载PDF
替吉奥复合奥沙利铂在晚期结肠癌化疗中的副反应 被引量:7
4
作者 叶国超 《海峡药学》 2013年第4期281-282,共2页
目的观察与探讨替吉奥复合奥沙利铂在晚期结肠癌化疗中的副反应及效果。方法对5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采取替吉奥复合奥沙利铂的方案进行治疗,其中第一天静脉滴注130mg/㎡的奥沙利铂2h;第一~十四天口服替吉奥1次40~60mg,每3周为1疗程,治... 目的观察与探讨替吉奥复合奥沙利铂在晚期结肠癌化疗中的副反应及效果。方法对5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采取替吉奥复合奥沙利铂的方案进行治疗,其中第一天静脉滴注130mg/㎡的奥沙利铂2h;第一~十四天口服替吉奥1次40~60mg,每3周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选患者中有2例由于经济原因仅接受一个疗程治疗,之后另选化疗方案,其余48例患者全部完成6个疗程的化疗,其中6例患者得到完全缓解(12.5%),26例患者得到部分缓解(54.2%),近期的有效率为66.7%。其不良反应主要有感觉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以及血液学毒性。结论替吉奥复合奥沙利铂在晚期结肠癌化疗中安全可靠,治疗效果良好,未出现肝肾功能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晚期 替吉奥 奥沙利铂
下载PDF
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口服钙剂与维生素D对预防低钙血症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国超 《海峡药学》 2013年第3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与评估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口服钙剂与维生素D对预防低钙血症的价值。方法本文选择了60例来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将其分成3组,A组20例患者单纯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治疗后不采取口服药物对低钙血症加以预防;其余患者接受甲状... 目的探讨与评估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口服钙剂与维生素D对预防低钙血症的价值。方法本文选择了60例来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将其分成3组,A组20例患者单纯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治疗后不采取口服药物对低钙血症加以预防;其余患者接受甲状腺全切除联合改良后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并随机分为B组20例,口服钙剂与维生素D;C组20例,不进行口服药物治疗。治疗后随访3~18个月,观察3组患者的低血钙症状、甲状旁腺的激素水平以及血清钙水平。结果 C组患者的症状和A组比较明显增多,且有较高的低钙血症发生率;B组患者的地该症状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清钙水平均有所下降,但B组患者在早期就已得到回复,并未出现高钙血症以及甲状旁腺功能发生抑制。结论在老年甲状腺患者的治疗中,甲状腺全切除联合改良后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与单纯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手术相比,术后低血钙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但通过常规治疗后进行口服钙剂与维生素D可以对其加以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钙剂 维生素D 低钙血症
下载PDF
双管引流预防乳癌术后腋窝积液
6
作者 叶国超 刘力伟 《黑龙江医药》 CAS 2003年第6期558-558,共1页
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是主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约1O~60%,我院自1992年始在乳癌根治术中使用双管引流明显降低了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关键词 双管引流 预防 乳癌 术后 腋窝积液
下载PDF
降低上面发酵小麦啤酒头痛感的酿造条件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崔云前 叶国超 +1 位作者 魏丽培 魏世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4-138,共5页
啤酒上头的原因主要是较高的醇酯比和乙醛含量。为降低上面发酵小麦啤酒头痛感,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气相色谱(GC)检测啤酒中高级醇、酯类和乙醛等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18℃(醇酯1:152.02、乙... 啤酒上头的原因主要是较高的醇酯比和乙醛含量。为降低上面发酵小麦啤酒头痛感,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气相色谱(GC)检测啤酒中高级醇、酯类和乙醛等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18℃(醇酯1:152.02、乙醛含量3.51mg/L)、发酵压力0.12MPa(醇酯比2.01、乙醛含量2.75mg/L)和零代酵母(醇酯比2.20、乙醛含量2.76mg/L)。在此条件下发酵的小麦啤酒醇酯比为2.042.5,乙醛含量〈4mg/L,不易引起上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面发酵小麦啤酒 头痛感 醇酯比 乙醛
下载PDF
11例胰石症的诊治体会
8
作者 叶国超 《中国乡村医药》 2004年第3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胰石症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侵犯甲状腺包膜的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卫利 刘力伟 叶国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侵犯甲状腺包膜的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侵犯甲状腺包膜的甲状腺微小癌均行功能性颈部清扫及双侧甲状腺全切术。结果:术后并发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8例,乳糜瘘1例。结论:对侵犯甲... 目的:探讨侵犯甲状腺包膜的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侵犯甲状腺包膜的甲状腺微小癌均行功能性颈部清扫及双侧甲状腺全切术。结果:术后并发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8例,乳糜瘘1例。结论:对侵犯甲状腺包膜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应行功能性颈部清扫及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兼顾手术的彻底性和机体功能的保留,尽量避免各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包膜 甲状腺微小癌 甲状腺全切术 功能性颈部清扫术
下载PDF
钠/碘转运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附43例报道)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力伟 高卫利 +1 位作者 叶国超 陆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54-555,共2页
目的:探讨钠/碘转运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有随访资料的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组织中钠/碘转运体的表达。结果:43例中钠/碘转运体阴性表达32例(74%),阳性表达11例(26%),钠/碘转运体的表达与甲... 目的:探讨钠/碘转运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有随访资料的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组织中钠/碘转运体的表达。结果:43例中钠/碘转运体阴性表达32例(74%),阳性表达11例(26%),钠/碘转运体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钠/碘转运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主要为表达降低或定位于细胞浆表达,可能是导致其摄碘率降低的主要因素,钠/碘转运体阴性表达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能表现的更具淋巴结转移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碘转运体 表达
下载PDF
PANDAR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卫利 叶国超 刘力伟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9期212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PANDAR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7例DTC患者的DT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2cm),采用qRT-PCR法检测其PANDAR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CR法检测DTC组织BRAFV600E突变情况。以DTC组织... 目的探讨PANDAR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7例DTC患者的DT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2cm),采用qRT-PCR法检测其PANDAR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CR法检测DTC组织BRAFV600E突变情况。以DTC组织PANDAR表达水平的平均值为截点,将患者分为PANDAR高表达组(≥平均值)、低表达组(<平均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BRAFV600E突变情况。结果 DTC组织PANDA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ANDAR高表达组患者56例,低表达组41例。与低表达组比较,PANDAR高表达组患者T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率较高、TNM分期较晚、肿瘤复发率较高(均P<0.05),BRAFV600E突变率也较高(P<0.05)。结论 PANDAR在DTC组织中表达上调,PANDAR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PANDAR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早期中西药联合防治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力伟 叶国超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中西药联合防治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门脉高压症行门奇断流术后不用止血剂,并早期静滴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口服潘生丁,观察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和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长度...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中西药联合防治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门脉高压症行门奇断流术后不用止血剂,并早期静滴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口服潘生丁,观察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和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长度变化。结果:治疗组门静脉系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早期使用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潘生丁能更有效防治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长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门静脉系 断流术后 联合防治 中西药 低分子右旋糖酐 凝血酶原时间 早期使用 长度变化 门脉高压症 丹参注射液 血小板计数 潘生丁 止血剂 发生率 治疗组
下载PDF
Rg3对甲状腺癌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力伟 叶国超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9期957-958,共2页
为了探讨人参皂甙Rg3对人甲状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对 18例甲状腺癌患者在术前 2周口服Rg3 ,观察手术切除癌内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xsity ,MVD)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管减少明显 ,高倍镜下可见血管内皮细胞支架塌陷、变性、坏... 为了探讨人参皂甙Rg3对人甲状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对 18例甲状腺癌患者在术前 2周口服Rg3 ,观察手术切除癌内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xsity ,MVD)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管减少明显 ,高倍镜下可见血管内皮细胞支架塌陷、变性、坏死 ;而对照组血管无明显改变。实验组MVD值计数 10 8 69± 2 5 2 4,对照组MVD计数 160 5 2±47 4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Rg3具有抑制甲状腺癌血管生成的作用 ,可有效抑制其生长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病理学 甲状腺肿瘤/药物疗法 人参皂苷/药理学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宁宁 叶国超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1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住入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颈清扫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及与患者... 目的:研究和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住入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颈清扫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及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原发灶包膜浸润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颈部分区转移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Ⅵ区转移率最高,达51.30%。患者年龄大于45岁、伴多灶病变、Ⅵ区淋巴转移3枚以上及原发灶包膜浸润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原发灶包膜浸润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多集中于Ⅵ区,其次是Ⅲ区,行颈清扫术时应着重清扫Ⅵ区;原发灶包膜浸润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上对患者是否施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辅助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分布规律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中微钙化灶恶性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玉海 叶国超 +3 位作者 高卫利 刘力伟 魏强 陆伟 《浙江实用医学》 2016年第6期423-424,445,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微钙化灶恶性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23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性别、年龄、回声、边界、形态、暗区、纵横比、血流情况,对彩超微钙化病灶伴发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把单因素分析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变量...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微钙化灶恶性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23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性别、年龄、回声、边界、形态、暗区、纵横比、血流情况,对彩超微钙化病灶伴发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把单因素分析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变量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34例甲状腺恶性结节中微钙化41例(30.60%),104例甲状腺良性结节中微钙化15例(14.42%),恶性甲状腺结节中发生微钙化率较良性结节高(P<0.01);边界、形态、纵横比是甲状腺微钙化灶伴发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中如伴微钙化,同时存在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时,结节恶性危险度更高,需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微钙化 恶性
下载PDF
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力伟 叶国超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5年第3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讨肿瘤基本情况和手术方式与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 ,以便减少术后复发。方法 本研究对 1997~ 2 0 0 0年经手术治疗的 10 2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患者共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复发与肿瘤情况、淋巴结转移... 目的 探讨肿瘤基本情况和手术方式与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 ,以便减少术后复发。方法 本研究对 1997~ 2 0 0 0年经手术治疗的 10 2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患者共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复发与肿瘤情况、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密切相关。结论 应结合肿瘤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以便减少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复发 肿瘤 乳头状甲状腺癌 手术方式 相关因素 淋巴结转移 患者 结论 基本情况 移情
下载PDF
血清CA15-3、CEA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高卫利 刘力伟 叶国超 《中国乡村医药》 2007年第10期59-60,共2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为进一步阐明乳腺癌病人肿瘤标志物的作用,本文从不同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浸润、远处转移和手术前后对患者血清...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为进一步阐明乳腺癌病人肿瘤标志物的作用,本文从不同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浸润、远处转移和手术前后对患者血清癌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进行变量分析,从而证明CA15-3、CEA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CEA) CA15-3 血清癌抗原 临床价值 肿瘤标志物 临床应用价值 淋巴结浸润 乳腺癌
下载PDF
小切口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18
作者 张水琴 叶国超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年第6期122-123,共2页
甲状腺疾病以女性多见,而现代女性对手术创伤及切口美观的要求明显提高。小切口内镜下甲状腺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切口小等优点[1-2],在颈部只留下一个2cm左右的小疤痕,因此受到了广大女性患者的青睐。
关键词 内镜 甲状腺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楼能 蔡炜龙 叶国超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905-910,916,共7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湖州市中心医院行胃癌或结直肠癌根治术的5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VTE的发生特点,根据术后发生VTE与否将患...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湖州市中心医院行胃癌或结直肠癌根治术的5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VTE的发生特点,根据术后发生VTE与否将患者分为VTE组(72例)和非VTE组(446例)。将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术后VTE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1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术后VTE的有72例,发生率为13.90%,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3例,肺栓塞(PE)1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TE组患者年龄、术后D二聚体水平、糖尿病和术前化疗的发生率高于非VTE组,肿瘤分期较非VTE组更晚,而围手术期的药物及机械预防率低于非VT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龄(≥65岁,OR=1.781,95%CI=1.009~3.145,P=0.046)、肿瘤分期晚(Ⅲ/Ⅳ期,OR=1.960,95%CI=1.135~3.387,P=0.016)及术后D二聚体升高(≥5 mg/mL,OR=2.936,95%CI=1.542~5.591,P=0.001)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机械预防(OR=0.528,95%CI=0.309~0.792,P=0.018)和药物预防(OR=0.652,95%CI=0.326~0.798,P=0.031)为术后VTE的保护因素。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VTE的高危因素有老龄(≥65岁)、肿瘤分期晚(Ⅲ/Ⅳ期)、术后D二聚体升高(≥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兰色地膜育水稻秧效果好
20
作者 宋治世 叶国超 刘代银 《四川农业科技》 1994年第1期10-11,共2页
兰色地膜育水稻秧效果好宋治世,叶国超,刘代银(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成都610041)目前我省大面积水稻采用白色膜育秧。随着塑料工业生产的发展,膜的色泽多种多样。为了认真摸索新型兰色地膜在我省水稻育秧上的实用价值,199... 兰色地膜育水稻秧效果好宋治世,叶国超,刘代银(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成都610041)目前我省大面积水稻采用白色膜育秧。随着塑料工业生产的发展,膜的色泽多种多样。为了认真摸索新型兰色地膜在我省水稻育秧上的实用价值,1992年,由省农技推广总站牵头,组织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秧 栽培 兰色地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