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病的社区健康教育 被引量:8
1
作者 叶国鸿 罗发强 +6 位作者 陈启华 杜志恒 陈春林 卢燕红 白健雄 程木带 杜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1S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对心血管病的防治作用。方法:成立医院社区健康教育小组,定期到各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社区宣传栏张贴有关的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或图片。定期社区现场宣传、讲授心血管病的防治、保健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对心血管病的防治作用。方法:成立医院社区健康教育小组,定期到各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社区宣传栏张贴有关的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或图片。定期社区现场宣传、讲授心血管病的防治、保健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详细解答疾病防治的有关问题。通过社区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评价活动效果。结果:社区健康教育活动能提高社区人群对心血管病的防治意识;自觉纠正不良的行为、生活习惯;有助于稳定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降低其再住院率。结论:社区心血管病健康教育活动对心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健康教育 社区防治
下载PDF
音乐松弛疗法对高血压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叶国鸿 陈启华 +1 位作者 杜志恒 王恩海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1998年第3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音乐松弛疗法对高血压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作用。方法选108例高血压病者,分A、B两组。A组为药物治疗组,B组为药物+音乐松弛疗法组。三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结果均能... 目的探讨音乐松弛疗法对高血压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作用。方法选108例高血压病者,分A、B两组。A组为药物治疗组,B组为药物+音乐松弛疗法组。三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结果均能提高心率变异性,改善症状。但B组的疗效比A组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松弛疗法 高血压 心率变异性 治疗
下载PDF
综合心理咨询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叶国鸿 陈启华 +2 位作者 罗发强 卢燕红 和木带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412-414,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综合心理咨询对充性心力衰竭(CHF)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住院的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4例(常规药物治疗+综合心理咨询)。对疗效进行2年的对比观察。对比内容:两组患者出院后每... 目的:对比观察综合心理咨询对充性心力衰竭(CHF)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住院的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4例(常规药物治疗+综合心理咨询)。对疗效进行2年的对比观察。对比内容:两组患者出院后每个患者每年对防治疾病的态度,服药的顺从性,因心性原因住院的平均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每人每年平均住院天数(6.5天)、次数(0.295次),减、停药百分率(6.8%)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4天、0.4次、27.5%(P<0.05)。结论:综合心理咨询能提高CHF的疗效,有稳定病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综合心理咨询 住院时间 住院次数 治疗
下载PDF
AMI综合干预的长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叶国鸿 陈启华 +1 位作者 杜志恒 程木带 《中国康复》 2001年第3期145-146,共2页
目的观察和追踪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 6例 AMI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外 ,配合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 ,早期康复活动等综合干预进行为期 1年的临床追踪和观察 ,并与注重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比较 ,... 目的观察和追踪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 6例 AMI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外 ,配合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 ,早期康复活动等综合干预进行为期 1年的临床追踪和观察 ,并与注重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比较 ,评价其疗效。结果 2 6例患者比较充分掌握 AMI防治知识 ,急性期没有出现紧张、恐惧心理 ;早期康复活动顺利进行 ,无卧床并发症 ;生活质量高 ,自信心增强 ,保护意识好 ,医患关系良好 ;能正确处理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采用正确的康复方法 ;认真执行医嘱 ,病情稳定 ,满意率为 88.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预 健康教育 心理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CAG与冠心病其他诊断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叶国鸿 陈启华 +1 位作者 罗发强 陈泗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心包积液中放置心包引流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国鸿 罗发强 +3 位作者 陈启华 卢燕红 岑仲然 程木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333-1333,共1页
目的 :观察、评价在心包积液中放置心包引流管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 :18例住院的心包积液患者 ,采用改良的心包穿刺方法 ,并在心包中放置心包引流管 ,根据病情的需要抽放心包积液 ,或者进行药物治疗 ,直至心包积液消失 ,拔出引流管。... 目的 :观察、评价在心包积液中放置心包引流管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 :18例住院的心包积液患者 ,采用改良的心包穿刺方法 ,并在心包中放置心包引流管 ,根据病情的需要抽放心包积液 ,或者进行药物治疗 ,直至心包积液消失 ,拔出引流管。结果 :18例患者全部在B超指引下一次穿刺成功 ,顺利放置心包引流管 ,没有出现心肌、血管损伤或者感染等并发症 ,避免二次以上的心包穿刺。心包引流管放置的平均时间为 ( 3 4± 0 8)d。结论 :在心包积液中放置心包引流管的方法安全、实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心包引流管放置 安全性 实用性 心包穿刺
下载PDF
支架置入在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叶国鸿 罗发强 +1 位作者 白建雄 张斌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在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入院后常规药物治疗2~4d,经患者同意和/或临床疗效不佳者13例分为支架组,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血管狭窄>70%的给予支架置入;其它13...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在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入院后常规药物治疗2~4d,经患者同意和/或临床疗效不佳者13例分为支架组,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血管狭窄>70%的给予支架置入;其它13例分为药物组。观察支架置入后临床症状的变化、两组患者出院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心功能变化等。结果支架组的近期症状改善、远期病情稳定性和心功能变化都明显优于药物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架置入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稳定病情,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左心功能不全 药物治疗 支架置入
下载PDF
音乐松驰法对原发高血压的康复作用(附120例比较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叶国鸿 杜志恒 《中国康复》 1993年第3期133-134,共2页
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们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音乐松驰疗法,与同期单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做比较,探索音乐松驰疗法的治疗作用。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20例来自1989年5月至1991年1月的住院... 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们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音乐松驰疗法,与同期单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做比较,探索音乐松驰疗法的治疗作用。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20例来自1989年5月至1991年1月的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按WHO 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诊断。根据舒张压的高度分为3类:轻度12.7~13.87kPa(95~104mmHg);中度:14~15.2kPa,(105~114mmHg);重度:≥15.3kPa,(≥115mmHg)。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 A 组和 B组,每组60例,只包含轻度和中度高血压。A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42~79岁,平均55岁,药物加音乐松驰法;B 组:男4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康复 音乐松驰法
下载PDF
支架置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叶国鸿 罗发强 +2 位作者 白建雄 张斌 邬汉东 《中国医药》 2009年第5期344-345,共2页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常规药物治疗2~4d,经患者同意和/或临床疗效不理想的39例采用支架置入治疗为支架组;其他40例继续药物治疗为药物组。支架组冠状动脉造影共发...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常规药物治疗2~4d,经患者同意和/或临床疗效不理想的39例采用支架置入治疗为支架组;其他40例继续药物治疗为药物组。支架组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现冠状动脉狭窄66处,其中2例合并左主干狭窄转外科治疗,37例血管狭窄〉70%的患者置入支架共59枚。比较2组出院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因心血管事件人均年再住院率以及运动耐力和日常生活活动受限情况。结果79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3±3.6)个月。支架组37例支架置入后当天或第2天,心绞痛明显缓解;出院后复发心绞痛3例(8.1%),无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病例;患者运动耐力提高,3例(8.1%)日常生活活动受限;人均年再住院率(0.05±0.01)%。药物组40例复发心绞痛25例(62.5%),急性心肌梗死2例(5.0%),急性左心功能衰竭3例(7.5%);患者运动耐力有不同程度下降,25例(62.5%)日常生活活动受限;人均年再住院率(0.50±0.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与远期临床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支架置入
下载PDF
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医疗十年指导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启华 叶国鸿 +3 位作者 罗发强 程木带 车京霞 卢燕红 《中国康复》 2003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医疗、定期复查和长期指导的疗效。方法 :12 5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 :观察组 96例依照冠心病预防康复要求 ,包括临床治疗、控制冠心病危害因素、卫生宣教及心理疏导、改变不合理生活习惯和行为...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医疗、定期复查和长期指导的疗效。方法 :12 5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 :观察组 96例依照冠心病预防康复要求 ,包括临床治疗、控制冠心病危害因素、卫生宣教及心理疏导、改变不合理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运动治疗等预防康复医疗措施 ,长期给予指导治疗 ,定期复查。对照组 2 9例按照常规方法治疗 ,不定期门诊随诊。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的恢复与稳定、并发症的治疗、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减少再梗死及死亡、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冠心病康复医疗、长期指导及定期复查对改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疾病状况、身体活动能力、心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心脏事件和死亡有着更好的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康复医疗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的实施与长期指导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启华 叶国鸿 +2 位作者 罗发强 程木带 车京霞 《中国康复》 2001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实施与长期指导的疗效。方法 2 0 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16 1例 ,依照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要求 ,包括临床治疗、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卫生宣教和运动治疗等 ,长期给予指导 ,定期复查 ;对照组 4 6例 ,... 目的探讨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实施与长期指导的疗效。方法 2 0 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16 1例 ,依照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要求 ,包括临床治疗、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卫生宣教和运动治疗等 ,长期给予指导 ,定期复查 ;对照组 4 6例 ,仍按照常规方法治疗 ,不定期随诊。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所患疾病的恢复与稳定、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减少心肌再梗死、减少死亡 ,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疾病状况、身体活动能力、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减少死亡有着更好的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 康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充血性心衰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罗发强 尹梅祥 +3 位作者 陈启华 叶国鸿 程木带 杜志恒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评价早期运动康复对充血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运动方式和安全性。方法 对本院近 4年来 2 5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在实施临床医疗措施的同时 ,早期介入运动康复 ,并与同期 2 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2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早... 目的 评价早期运动康复对充血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运动方式和安全性。方法 对本院近 4年来 2 5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在实施临床医疗措施的同时 ,早期介入运动康复 ,并与同期 2 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2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早期运动康复 ,其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节省 ,可促进临床表现的好转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 ,可增强患者身体活动能力 ,提高出院时生活质量。结论 早期运动康复对充血性心衰患者疗效显著 ,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康复 运动疗法
下载PDF
冠心病三级预防康复的实施与长期指导的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启华 叶国鸿 +3 位作者 罗发强 卢燕红 程木带 车京霞 《中国康复》 2004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三级预防康复的实施与长期指导的疗效。方法 :35 4例冠心病高危患者、2 0 7例冠心病及 4 8例有冠心病并发症患者分为 2组。预防组 4 37例依照冠心病三级预防康复要求进行康复医疗 ,定期复查 ,长期指导 ;常规组 172例按...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三级预防康复的实施与长期指导的疗效。方法 :35 4例冠心病高危患者、2 0 7例冠心病及 4 8例有冠心病并发症患者分为 2组。预防组 4 37例依照冠心病三级预防康复要求进行康复医疗 ,定期复查 ,长期指导 ;常规组 172例按常规方法治疗 ,不定期随诊。结果 :预防组在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减少发病、改善活动能力和心脏功能、降低再次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 :冠心病三级预防康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危险因素 三级预防
下载PDF
综合医疗对心肌梗塞二级预防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启华 叶国鸿 +2 位作者 陈广幸 杜志恒 蒋朝利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医疗对心肌梗塞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73例患者分为二组:综合医疗组56例(即A组),对照组17例(即B组)。综合医疗方法包括心理指导、卫生宣教、饮食调理、运动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 目的:探讨综合医疗对心肌梗塞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73例患者分为二组:综合医疗组56例(即A组),对照组17例(即B组)。综合医疗方法包括心理指导、卫生宣教、饮食调理、运动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经平均5年以上跟踪观察。结果:A组的临床状况、身体活动能力、心脏功能和冠心病危害因素控制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A组的病死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0、7.1%)均明显低于B组(11.8%、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二级预防 综合医疗 心理指导 卫生宣教 运动训练
下载PDF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景隆 叶国鸿 +2 位作者 白健雄 陈春林 曾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7-238,共2页
目的:对中青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的研究。方法: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的51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及对照... 目的:对中青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的研究。方法: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的51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5例,两组均在支架植入及其他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治疗组的焦虑抑郁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而对照组没有给予心理干预,治疗6周后再次对两组进行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6周后HAMA及HAMD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下加用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其焦虑和(或)抑郁情绪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焦虑抑郁状态 心理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并发症三级康复预防的实施与长期指导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启华 叶国鸿 +3 位作者 罗发强 陈广幸 程木带 车京霞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402-404,共3页
目的 :探讨有并发症冠心病患者三级康复预防的实施与长期指导的效果。方法 :48例有并发症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34例 ,依照冠心病三级康复预防要求 ,进行积极治疗 ,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 (包括卫生宣教 ,心理康复 ,运动治疗等 ... 目的 :探讨有并发症冠心病患者三级康复预防的实施与长期指导的效果。方法 :48例有并发症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34例 ,依照冠心病三级康复预防要求 ,进行积极治疗 ,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 (包括卫生宣教 ,心理康复 ,运动治疗等 )并予长期指导 ,定期复查 ;对照组 14例 ,仍作常规治疗 ,不定期随诊。结果 :较之对照组 ,观察组病情相对稳定者显著增加 (70 .6 % ) ,再住院显著减少 (44 % ) ,死亡显著减少 (17.7% ) ,P均 <0 .0 1,差异非常显著。观察组射血分数、运动贮量治疗后显著增加 (P<0 .0 5 ) ,而对照组无改善。结论 :冠心病三级康复预防对改善有并发症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死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三级预防 康复
下载PDF
析运动员如何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天恩 叶国鸿 李咸英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A00期105-106,共2页
当今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进行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的较量,同时也进行心理素质的较量。国内外许多大赛的实例亦已证明,两个在技战术及身体素质水平上“旗鼓相当”的队,谁能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机能,理智地面对紧张激烈的赛况,冷静地... 当今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进行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的较量,同时也进行心理素质的较量。国内外许多大赛的实例亦已证明,两个在技战术及身体素质水平上“旗鼓相当”的队,谁能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机能,理智地面对紧张激烈的赛况,冷静地预见、判断好临场情况,并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对策,谁就能在比赛中赢得主动。因此,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稳定与否,能否保持赛时最佳心理状态,是运动训练中需要解决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最佳心理状态 心理素质
下载PDF
冠心病一级康复预防的实施与长期指导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启华 叶国鸿 +3 位作者 罗发强 陈广幸 程木带 车京霞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一级康复预防的实施与长期疗效。方法 :35 4例分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2 42例 ,进行冠心病一级康复预防 ,即妥善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并长期指导 ,定期复查 ...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一级康复预防的实施与长期疗效。方法 :35 4例分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2 42例 ,进行冠心病一级康复预防 ,即妥善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并长期指导 ,定期复查 ;对照组仍按照常规方法治疗 ,不定期随诊。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稳定 ,冠心病发病的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一级康复预防是患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预防冠心病 ,降低其发病率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危险因素 一级康复预防
下载PDF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发强 叶国鸿 +2 位作者 白建雄 罗建方 周颖玲 《中国医药》 2006年第4期196-197,共2页
目的 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1年后的疗效。方法 73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支架101枚,11枚(10.9%)为直接置入,其余90枚(89.1%)在置入前给予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压力为8~16个大气压,其... 目的 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1年后的疗效。方法 73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支架101枚,11枚(10.9%)为直接置入,其余90枚(89.1%)在置入前给予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压力为8~16个大气压,其中39例(38.6%)进行了后扩张。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给予足量抗血小板药物。结果 手术成功率99.3%,73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4±3.5)个月。复发心绞痛6例(8.2%),急性心肌梗死1例(1,3%)。均接受了运动平板检查,其中阳性19例(26,0%),仅3例因为胸痛发作停止运动试验。19例(26.0%)运动平板结果阳性的患者在术后6~12个月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5例患者为药物支架内再狭窄,其中4例给予再次血管成形术。结论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临床应用的远期效果良好,可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药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高血压病康复医疗长期随访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启华 杜志恒 +1 位作者 陈广幸 叶国鸿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7年第2期69-71,共3页
本文报告52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饮食、心理、教育、运动、调息等康复措施进行系统康复医疗。出院后长期接受康复指导,每1~3个月于专科门诊诊查一次,每年系统复查1~2次。同期与25例条件相同单纯采用常规治... 本文报告52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饮食、心理、教育、运动、调息等康复措施进行系统康复医疗。出院后长期接受康复指导,每1~3个月于专科门诊诊查一次,每年系统复查1~2次。同期与25例条件相同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作对照。至今5~7年。结果显示:康复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