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新民 叶富华 顾昌伟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在急性期接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即刻复查CT示10例血肿基本清除,2例清除约70%。随访3个月时GOS评...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在急性期接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即刻复查CT示10例血肿基本清除,2例清除约70%。随访3个月时GOS评分:恢复良好8例,轻度残疾3,重度残疾1例,本组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的特点,能有效清除脑内血肿,并减少了颞叶皮层及血管的损伤,有益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裂入路 脑出血 基底节区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新民 叶富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年第9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神经内窥镜辅助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的资料,患者均在急性期接受神经内窥镜辅助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 目的探讨使用神经内窥镜辅助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的资料,患者均在急性期接受神经内窥镜辅助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即刻复查CT示9例血肿基本清除,3例清除约80%,其中2例出现了术后少量迟发出血,均保守治疗成功。随访6个月时GOS评分:恢复良好8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2例,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的特点,内窥镜辅助下能有效清除脑内血肿,并减少了颞叶皮层及血管的损伤,有益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裂入路 脑出血 基底节区 内窥镜
下载PDF
增殖性脑血管病致出血性脑梗死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叶富华 张云峰 +4 位作者 徐向东 吴晓峰 何佳 吴旻 高恒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增殖性脑血管病(cerebral proliferative angiopathy,CPA)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畸形,发病率约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3.4%,临床表现复杂多变[1]。现报道CPA致出血性脑梗死1例,以提高临床对该疾患的认识。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言语不... 增殖性脑血管病(cerebral proliferative angiopathy,CPA)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畸形,发病率约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3.4%,临床表现复杂多变[1]。现报道CPA致出血性脑梗死1例,以提高临床对该疾患的认识。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言语不利3 d"于2019年4月3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既往体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脑血管病 脑梗死 脑动静脉畸形
下载PDF
脑血管痉挛的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叶富华 周新民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75-478,共4页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一种重要原因,其在aSAH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30%~70%[1-2]。此类患者发生延迟性神经功能缺失( d...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一种重要原因,其在aSAH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30%~70%[1-2]。此类患者发生延迟性神经功能缺失( 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DIND)的几率约为30%, CVS不仅可导致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还可导致病患功能及认知恢复障碍。故如何防治CVS是降低aSAH病患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早期动脉瘤的处理,脑池内血凝块的清除,早期足量全程的尼莫地平的使用、镁剂、“3H”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3],尽管如此,因CVS发生比例较高,如何防治CVS仍是学者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治疗 脑血管痉挛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HEMORRHAGE cerebral 神经功能缺失 神经功能障碍 CVS
下载PDF
枕大孔腹侧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叶富华 冯东侠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枕大孔腹侧脑膜瘤 手术入路 解剖结构 良性肿瘤 影像学检查 并发症
下载PDF
温度、湿度对地磁Z基线值的影响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叶富华 林建 +1 位作者 胡俊明 陈运能 《四川地震》 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
仪器墩体受潮湿影响所产生的局部形变而引起的ZB磁变仪倾斜,是引起成都台CB3ZB变化幅度大,形成N字型年变化及其它类似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实践证明,水泥墩湿引起的形变大,防潮效果差。而质地单纯均匀的石头墩受潮湿后引起的形变小,防... 仪器墩体受潮湿影响所产生的局部形变而引起的ZB磁变仪倾斜,是引起成都台CB3ZB变化幅度大,形成N字型年变化及其它类似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实践证明,水泥墩湿引起的形变大,防潮效果差。而质地单纯均匀的石头墩受潮湿后引起的形变小,防潮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基线值 湿形变 毛细通道
下载PDF
成都地磁台观测技术条件综合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叶富华 杜斌 +1 位作者 陈运伦 胡俊明 《四川地震》 2004年第4期38-40,共3页
根据大量实际资料系统剖析了成都地磁台的观测技术条件。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成都地磁台具有良好的观测技术条件,观测资料质量稳定,数据可靠。
关键词 成都地磁台 磁场梯度 磁化率 仪器配置 观测精度
下载PDF
成都地磁台的观测与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叶富华 江道崇 《四川地震》 1997年第3期58-61,共4页
通过对成都地磁台的仪器配置、误差来源、资料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磁台的观测质量稳定,资料连续可靠。成都地磁台的观测能够正确反映成都地区地磁场的变化特征。
关键词 地磁测量 观测误差 观测精度 四川 地磁台
下载PDF
成都地磁台墩差、方位角的测量与评估
9
作者 叶富华 杜斌 +2 位作者 陈运伦 林建 胡俊明 《四川地震》 2007年第3期18-21,共4页
通过系统整理成都地磁台墩差及天文方位角的观测资料,对测量仪器比测方法、观测人员、测量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提出了本项工作的主要技术成果,并以便查表的形式给出了成都台新旧观测室等11个仪器观测墩相互间的F、I、D、H、Z各地磁... 通过系统整理成都地磁台墩差及天文方位角的观测资料,对测量仪器比测方法、观测人员、测量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提出了本项工作的主要技术成果,并以便查表的形式给出了成都台新旧观测室等11个仪器观测墩相互间的F、I、D、H、Z各地磁要素的墩差,以及各墩与目标、标志的方向角、方位角。本文还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成都地磁台良好的观测技术条件和稳定的观测质量,这些资料对于台站标准化,数字化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墩差 方位角 观测技术条件
下载PDF
甘露醇和高渗盐水治疗外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的疗效 被引量:44
10
作者 毛霄鹏 冯东侠 +1 位作者 叶富华 陈罡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比较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治疗外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1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开颅减压术后,每位患者随机分别接受两次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的降颅压治疗。用药后6h内观察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 目的比较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治疗外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1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开颅减压术后,每位患者随机分别接受两次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的降颅压治疗。用药后6h内观察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血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结果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两者均可显著降低颅内压(P<0·05),但3%高渗盐水作用持续时间较20%甘露醇长(P<0·05)。结论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均可迅速降低颅内压。3%高渗盐水持续时间比20%甘露醇更长,可作为降低颅内压的一线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甘露醇 颅内压 颅脑外伤
下载PDF
铝型材厂含氟废水的除氟工艺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唐维学 叶富华 杨改霞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19-20,共2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混凝沉降法除氟过程 ,研究了铝型材工业废水除氟的适宜工艺条件。在实验条件下 ,氟与氢氧化钙、聚铝、FW络合助剂形成多元络合物复合盐 ,然后用聚丙烯酰胺絮凝 ,废水中氟浓度可降至 4mg/L。经过两厂的工业废水现场试验 ,... 通过实验室模拟混凝沉降法除氟过程 ,研究了铝型材工业废水除氟的适宜工艺条件。在实验条件下 ,氟与氢氧化钙、聚铝、FW络合助剂形成多元络合物复合盐 ,然后用聚丙烯酰胺絮凝 ,废水中氟浓度可降至 4mg/L。经过两厂的工业废水现场试验 ,初步结果表明 ,排放废水含氟量达到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废水 混凝沉降法 除氟 废水处理 铝型材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新民 叶富华 +1 位作者 张云峰 高恒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8例)或血管内治疗(7例)后出现CVS 15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5例患者均进行全...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8例)或血管内治疗(7例)后出现CVS 15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5例患者均进行全脑DSA,使用微导管超选择至痉挛的动脉并灌注维拉帕米(11.1±3.4)mg,对照治疗前后全脑DSA表现,搜集治疗过程中血压、心率,记录灌注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随访6个月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1)对15例患者共实施了20支动脉内的灌注治疗,灌注前后比较,DSA上CVS改善14例,无明显变化1例。(2)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脑血流速度(mBFV),由超选择灌注术治疗前的(181±4)cm/s降至治疗后1 h内的(126±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6,P<0.01),无一例发生使用微导管所导致的并发症。(3)灌注过程中监测患者右上臂血压,灌注开始时收缩压为(138±8)mmHg,灌注结束时为(135±10)mmHg,术后1 h为(137±7)mmHg;手术开始时心率为(83±6)次/min,手术结束时为(79±8)次/min,至术后1 h为(80±5)次/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6个月时的GOS评分:恢复良好9例,中度病残但能生活自理3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3例。无一例植物生存或死亡。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能有效改善动脉瘤性SAH造成的CVS,同时对心率及血压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维拉帕米 动脉超选择灌注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不同破裂点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闫凯旋 高恒 +5 位作者 徐伟东 周新民 王其平 徐向东 吴伟 叶富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582-588,共7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IAR)的不同破裂点(瘤体、瘤颈及瘤顶)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q012年3月连续纳入的135例(148个动脉瘤)接受显微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患...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IAR)的不同破裂点(瘤体、瘤颈及瘤顶)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q012年3月连续纳入的135例(148个动脉瘤)接受显微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价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进行评定。将发生IAR动脉瘤的不同破裂点作为影响因素,并对其与IAR患者不同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35例患者的148个动脉瘤夹闭术中,30例患者的31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占动脉瘤20.9%,占患者22.2%),其中破裂点发生在动脉瘤顶部9个、体部17个及颈部5个。17例患者GOS评分5分,8例4分,2例3分,1例2分,2例1分;预后良好者共25例,预后不良者共5例。IAR不同破裂点对于IAR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73,95%CI:6.764~18.344,P=0.006),其中25例瘤体、顶部破裂者中1例预后不良,5例瘤颈部破裂者中4例预后不良。结论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点对于IAR患者预后可产生明显影响,其中瘤颈部破裂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预后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术中破裂
下载PDF
3%和10%高渗盐水治疗外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冯东侠 毛霄鹏 +1 位作者 叶富华 陈罡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337-339,共3页
目的为比较3%和10%高渗盐水(HS)治疗外伤性脑水肿合并颅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开颅减压术后均接受3%和10%HS降颅压治疗各2次,治疗顺序随机决定。用药后6 h内观察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及血钠... 目的为比较3%和10%高渗盐水(HS)治疗外伤性脑水肿合并颅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开颅减压术后均接受3%和10%HS降颅压治疗各2次,治疗顺序随机决定。用药后6 h内观察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及血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采用非参数的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3%和10%HS后,ICP均下降(P<0.05);且两种药物使用前后IC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S作用持续时间较10%HS长(P<0.05)。结论对于外伤性脑水肿所致的ICP升高,快速静注3%及10%HS均能显著降低ICP、提高CPP。3%HS持续时间更长,可作为降低ICP的一线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 高渗 颅内压 脑水肿 颅脑损伤
下载PDF
硬膜网格成形与常规减压影像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栾召强 那汉荣 +4 位作者 徐伟东 周新民 高恒 叶富华 冯东侠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中应用硬脑膜网格成形与常规方法减压两种术式的术后影像学表现。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肿胀患者分为两组,均行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术中分别应用硬脑膜网格成形与常规方法减压,统计两组患者术... 目的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中应用硬脑膜网格成形与常规方法减压两种术式的术后影像学表现。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肿胀患者分为两组,均行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术中分别应用硬脑膜网格成形与常规方法减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术后脑嵌顿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术后中线移位、环池受压情况及术后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中运用硬脑膜网格成形技术有助于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防止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 硬脑膜成形
下载PDF
D磁变仪的定向讨论与实验
16
作者 叶富华 《四川地震》 1999年第3期46-49,共4页
本文通过对 D 磁变仪的定向讨论和实验发现, D 磁变仪可在 Z 仪等固定铁磁影响环境中, 直接用“扭头正反向对称法”定向, 且无须再做任何改正。其定向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较在无磁环境中定向后再做 Z 磁系等影响改正的方法可靠。
关键词 地磁仪 地磁水平分量 地磁垂直分量 定向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急诊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向东 周新民 +3 位作者 徐伟东 叶富华 高恒 冯东侠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11-212,共2页
目的总结经翼点或额颞入路急诊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MCAA)破裂伴脑内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显微手术治疗的MCAA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动脉瘤成功夹闭19例,行瘤壁包裹加固术1例,切除动脉瘤2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恢复良好16例... 目的总结经翼点或额颞入路急诊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MCAA)破裂伴脑内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显微手术治疗的MCAA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动脉瘤成功夹闭19例,行瘤壁包裹加固术1例,切除动脉瘤2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恢复良好16例,致残5例。结论采用经翼点或额颞入路,对伴有血肿的患者急诊手术可清除血肿解除占位效应;对动脉瘤进行夹闭可防止再次破裂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瘤 破裂伴脑内血肿 急诊手术治疗
下载PDF
CTA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手术夹闭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则君 孟宪平 +4 位作者 冯东侠 朱建新 骆柏清 周新民 叶富华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1期1182-1184,共3页
目的:研究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3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血管内窥镜(VE)等方法进行图像重组,多角度显示动脉瘤的形状、大小、瘤颈,... 目的:研究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3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血管内窥镜(VE)等方法进行图像重组,多角度显示动脉瘤的形状、大小、瘤颈,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周边血管及骨质的关系,并在CT工作站上模拟手术入路,以指导手术的进行。结果:手术共证实38处动脉瘤,CTA检出37处,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7.4%。另外,CTA检出动脉瘤内血栓9例(9/9),穿支血管6例(6/8)。术前CTA清晰显示了动脉瘤载瘤动脉及与颅骨的空间关系,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急性期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翼点入路夹闭低分级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防及手术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鑫诚 马草原 +3 位作者 周新民 龚凯 费小斌 叶富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914-918,共5页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夹闭低分级(Hunt-Hess 0~Ⅲ级)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防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38例行翼点入路夹闭治疗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于术后1...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夹闭低分级(Hunt-Hess 0~Ⅲ级)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防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38例行翼点入路夹闭治疗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于术后1、3、6个月及每年以电话及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复查头颅CT、CTA或DSA,采用Glasgow评分评估预后。结果本研究38例患者行翼点入路夹闭后交通动脉瘤过程中,15例(39.5%)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动脉瘤暴露前破裂3例(7.9%),分离动脉瘤过程中破裂10例(26.3%),动脉瘤夹闭过程中破裂2例(5.3%)。住院期间3例患者出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2例患者术后出现肢体偏瘫;1例患者出现感觉性失语;1例患者术后CT提示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塞,经CTA予以证实;其余患者好转。Glasgow评分显示:术中动脉瘤破裂的15例患者中,5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结论采用翼点入路处理低分级后交通动脉瘤时,充分的术前评估及精细规范的术中操作可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概率。一旦术中破裂出血需要及时妥善处理,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后交通动脉瘤 术中破裂 预防 手术策略
下载PDF
应用枕下外侧入路和远外侧入路处理下斜坡病变的解剖学量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东侠 叶富华 高恒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502-504,共3页
目的通过对成人头颅标本相关解剖进行测量和量化分析,为下斜坡及枕大孔腹侧病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枕大孔前正中点与枕髁后缘连线垂直距离(AOCP)/枕大孔纵经(FML)的比值将成人头颅标本分组,分析每组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时对... 目的通过对成人头颅标本相关解剖进行测量和量化分析,为下斜坡及枕大孔腹侧病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枕大孔前正中点与枕髁后缘连线垂直距离(AOCP)/枕大孔纵经(FML)的比值将成人头颅标本分组,分析每组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时对枕大孔腹侧区显露角度的差异。结果100例成人头颅标本分为3组:Ⅰ组(小枕髁型)占8%,Ⅱ组(中枕髁型)占74%,Ⅲ组(大枕髁型)占18%。Ⅰ组中角A和角B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Ⅱ、Ⅲ组中角A与角B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角A、角B分别表示磨除枕髁后1/3前、后的显露角度)。结论枕髁大小变异较大。对于下斜坡及枕大孔腹侧病变,小型枕髁病人术中无需磨除枕髁,采用枕下外侧入路即可获得理想的显露。对于中、大型枕髁病人,磨除枕髁后可提供更大的观察视角,因此宜采用远外侧经髁入路。应用CT行三维骨性重建,明确枕髁的类型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坡 手术入路 解剖学 量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