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巴山连片特困区地形起伏与人口及经济关系 被引量:40
1
作者 周亮 徐建刚 +3 位作者 林蔚 杨林川 孙东琪 叶尔肯.吾扎提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2-750,共9页
为了探讨地形要素对连片特困山区人口格局、经济布局和贫困程度约束作用,基于Arc GIS10.0空间分析技术与SPSS18.0统计分析工具,利用SRTM3-DEM数据,分别对中国典型贫困山区——秦巴连片特困区80个县区的地形起伏的空间特征,地形起伏与人... 为了探讨地形要素对连片特困山区人口格局、经济布局和贫困程度约束作用,基于Arc GIS10.0空间分析技术与SPSS18.0统计分析工具,利用SRTM3-DEM数据,分别对中国典型贫困山区——秦巴连片特困区80个县区的地形起伏的空间特征,地形起伏与人口经济格局之间关系进行探析,并且对秦巴山区发展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秦巴山区各县区地形起伏、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梯度空间规律。2.区域地形起伏与所在县区人口密度、三次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即地区地形起伏越大,人口密度越小,经济发展受限制越强,相反地形越平缓,经济活动则越活跃,人口的空间分布更为集聚。3.地形起伏度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但对秦巴山区深入研究发现,市辖区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受地形起伏约束较小,究其根本原因是:市辖区在地方财政收入、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人才引进、资源支配、招商引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支配地位和集聚优势,较大程度上抵消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特困区 地形起伏 人口经济 适宜性 秦巴山区
下载PDF
“一带一路”对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明星 刘卫东 +1 位作者 叶尔肯.吾扎提 龚颖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7-644,共8页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基础性规划。"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这两个新时期国家战略如何对接融合发展成为重要命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城镇化发展格局的主要特征,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总体上动力不足;探讨了我国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特点,以及六大国际走廊的城镇化发展态势与格局;提出了一带一路对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可能影响,会给沿边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带来重大机遇,促进我国城镇化更加全面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城镇化 格局 影响 六大国际走廊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扶贫策略研究 被引量:118
3
作者 刘慧 叶尔肯.吾扎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2-58,共7页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与东中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的扩大。同时,随着全国贫困人口绝对规模的减少,贫困人...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与东中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的扩大。同时,随着全国贫困人口绝对规模的减少,贫困人口的分布进一步向西部地区集中,生态环境在诸多致贫因素中越来越突出。文章从西部贫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空间分布的关联性以及地区贫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深入解析了西部地区贫困和生态环境互为因果的耦合机理;分析了当前西部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的生态环境、资金、人力资本、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提出了生态扶贫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即: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同步进行,生态恢复与脱贫致富相互协调;设计了原地扶贫和离地扶贫两大生态扶贫模式,并提出了不同生态扶贫模式的特点、实施范围和基本内容。原地扶贫通过创造生态管护就业岗位,发展当地特色生态绿色产业体系,实现贫困人口在当地就业,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同时,通过拓展整村推进和本地教育工程,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能力。离地扶贫则以生态移民为主,并结合城镇化战略,引导贫困地区劳动力向城镇和东部沿海地区转移,通过异地就业、生活实现脱贫。最后,提出了实施生态扶贫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以教育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开发,以特色农副产品开发、特色生态旅游和绿色品牌建设为核心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及以生态移民制度和政府管理体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创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扶贫 西部地区 模式 政策建议
下载PDF
“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进展 被引量:85
4
作者 刘卫东 宋周莺 +4 位作者 刘志高 叶尔肯.吾扎提 宋涛 牛方曲 韩梦瑶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0-636,共17页
"一带一路"经历了从中国倡议到国际共识的巨大转变,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政治领袖们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的平台。伴随这种转变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一带一路"研究已经深入到除了... "一带一路"经历了从中国倡议到国际共识的巨大转变,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政治领袖们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的平台。伴随这种转变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一带一路"研究已经深入到除了基础科学领域外的几乎所有学科。本文根据中国知网(CNKI)数据分析了4年多来"一带一路"研究文献的特征,而后总结了与地理学密切相关的"一带一路"核心议题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1)自2014年以来"一带一路"研究发文量迅速上升,由2014年的1000多篇飙升到2017年的20000多篇;(2)文献比较庞杂,以宏观性、战略性和一般性文献为主,舆论性很高,基于深入研究的高水平学术文献少,还不能很好地支撑"一带一路"建设;(3)对外直接投资、互联互通、"走出去"、全球化、全球治理、命运共同体、人民币国际化等得到的关注较多;(4)地理学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和理论构建、地缘政治经济分析、"中欧班列"、海上航运战略支点、海外投资模式、经贸格局及其经济影响、资源环境问题等方面研究较为深入。最后,本文呼吁加强"一带一路"的理论建构以及建设机制和国别研究,并积极开展中外学者之间"一带一路"研究对话以及合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全球化 地缘政治 中欧班列 对外直接投资 贸易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
原文传递
2015-203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其资金需求预测 被引量:44
5
作者 孙东琪 陈明星 +1 位作者 陈玉福 叶尔肯.吾扎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5-1044,共20页
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如何发展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时间序列预测法、Logistic曲线估算法、复合函数估算法及建立模型等方法,借助SPSS和Arc GIS平台,对2015-2030年全国及31个省市区的城镇化发展进行预测研究。根据预测... 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如何发展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时间序列预测法、Logistic曲线估算法、复合函数估算法及建立模型等方法,借助SPSS和Arc GIS平台,对2015-2030年全国及31个省市区的城镇化发展进行预测研究。根据预测结果,探讨了中国城镇化率70.12%背景下的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状况,估算了2015-2030年全国及31个省市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结果表明:1 2015-203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14.45亿和70.12%;2 2015-2030年,人口红利将不存在,会承受人口总量最大的压力。城镇人口自身再生产7016.26万,需要城镇化的农村人口为31567.96万,城市人口净增加3.86亿;3 2015-2030年,从中国城镇化率时—空分异变化来看,各省市区城镇化率发展的差异性很大,但都在增长,而且增长的幅度空间差异性很大。从城镇化质量来看,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不仅如此,有些省区其城镇化质量与经济社会不相协调;4 2015-2030年,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105.38万亿元,而各省市区的资金需求并不均衡,差别极大,资金需求最多的是广东,最少的是西藏,相差148.09倍。最后,就新型城镇化发展及投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资金需求 预测 2015-2030 中国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67
6
作者 刘慧 叶尔肯.吾扎提 王成龙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5-553,共9页
"一带一路"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建设"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必将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全方位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建设"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必将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全方位对外开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能源供应系统的变化、贸易畅通和人文交流与合作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途径和方式。重点论述了陆上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海上国际大通道建设等"一带一路"具体行动对区域国土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空间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国际经济走廊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有助于促进均衡国土空间的形成;2"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内陆地区形成若干个大都市经济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同时,强化与"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相对接的国内开发轴线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土空间格局;3"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增强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形成"高效"的国土空间;4"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内陆沿边地区主要口岸和沿边城市的发展,使沿边地区成为重要的国土开发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土开发 国际经济走廊 内陆开放高地 中国
原文传递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园区建设模式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叶尔肯.吾扎提 张薇 刘志高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7年第4期355-362,共8页
海外园区建设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逐步推进,我国在沿线国家建设海外园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因此,如何在认... 海外园区建设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逐步推进,我国在沿线国家建设海外园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因此,如何在认识我国海外园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海外园区建设经验探索合适的园区建设模式,规范引导各类海外园区建设,成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从海外园区建设缘起、分布与类型、建设主体及存在问题方面评估了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建境外园区发展情况,总结了国内外境外园区建设主要模式及其对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海外园区的启示,并提出了推进我国"一带一路"海外园区建设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政府高层推动建设型、园区开发公司为主导力量建设型、民营企业建设型等是我国海外园区建设可借鉴的三种模式,国家需要加强对海外园区的统筹规划,牵头组织实施具有战略或示范意义的海外园区建设,探讨开放包容性园区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海外园区 模式 中国
原文传递
1992-2011年哈萨克斯坦城镇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8
作者 叶尔肯.吾扎提 刘慧 刘卫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93,共13页
哈萨克斯坦自1992年独立以来,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通过建立城镇化水平测度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哈萨克斯坦城镇化水平,并从人口、经济、社会及土地等4个方面解析了1992-2011年哈萨克斯坦城镇化演变过程。结果发现,自1992年以... 哈萨克斯坦自1992年独立以来,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通过建立城镇化水平测度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哈萨克斯坦城镇化水平,并从人口、经济、社会及土地等4个方面解析了1992-2011年哈萨克斯坦城镇化演变过程。结果发现,自1992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城镇化进程呈"U"字型,经历了4个阶段,即:城镇化水平快速下降阶段(1992-1996年)、城镇化水平缓慢下降阶段(1997-2000年)、城镇化水平缓慢上升阶段(2001-2004年)和城镇化水平快速上升阶段(2005-2011年),定量分析了4个子系统对城镇化综合水平变化的贡献度。其中,快速下降阶段主要表现为社会城镇化减退,缓慢下降阶段主要受人口城镇化的影响,2000年之后的城镇化主要表现为经济、社会及土地城镇化的恢复和加快。最后,从政治突变、政治移民、国家政策、石油工业以及全球化与贸易等方面,对城镇化演变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综合评估 演变过程 影响因素 哈萨克斯坦
原文传递
Chinese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in Southeast Asia: An examination of policy mo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beddedness 被引量:14
9
作者 宋涛 刘卫东 +1 位作者 刘志高 叶尔肯.吾扎提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9期1288-1306,共19页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an expected experimental way of promoting inclusive globalization by inventing new form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an expected experimental way of promoting inclusive globalization by inventing new form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local host countries. Policy mobility, a classic theory with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geography address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ocal and global policies, has implications for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policies are not easily moved directly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instead, policies are embedded due to the role of local actors in policy mobility. This article first pro- vides an overview of seven China-Southeast Asia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zones identified by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analyzes their key participants. It then discusses policy mobility by looking into the roles of revenue, land, and talent in developing these in- dustrial parks. The paper finds that these parks face challenges, such as the complicate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of host countries, huge pressure from enterprise investment capital, the lack of overseas service platforms, and underdeveloped agglomeration econo- mies. In the ligh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 of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a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Southeast Asia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clusive globalization policymobility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