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固相接枝物增容PA6/PS共混体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叶挺进 谢涛 +1 位作者 刘振兴 冯开财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2年第5期45-47,共3页
采用FTIR和WAXD研究了聚丙烯固相接枝苯乙烯 (St)和马来酸酐 (MAH)的结构 ,并研究了它对聚酰胺 6/聚苯乙烯(PA6/PS)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PP上可固相接枝St、MAH ;gPP(PP接枝St和MAH双组分接枝物 )
关键词 聚酰胺-6 聚苯乙烯 聚丙烯 固相接枝物 增容 PA6/PS 共混体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复配絮凝剂的絮凝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挺进 何君 +2 位作者 张丽 梁咏梅 刘伟 《净水技术》 CAS 2010年第6期51-56,共6页
选用聚合氯化铝(PAC)和KMnO4、MnO2进行复配处理微污染水。考察了复配比例、复配成分、反应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以及絮凝沉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KMnO4、MnO2与PAC具有极好的复配效果,复配后浊度及有机碳总量(TOC)去除率进一步提... 选用聚合氯化铝(PAC)和KMnO4、MnO2进行复配处理微污染水。考察了复配比例、复配成分、反应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以及絮凝沉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KMnO4、MnO2与PAC具有极好的复配效果,复配后浊度及有机碳总量(TOC)去除率进一步提高,絮凝沉降性能也得到改善。在浊度去除方面,要达到92.33%的去除率,复配絮凝剂比单独投加PAC节省36.8%的投加量。在TOC去除方面,单独投加15 mg/L的PAC仅能达到17.2%的去除率,而投加15.8 mg/L的复配絮凝剂则能达到47.6%的去除率。在絮凝沉降性能方面,当浊度去除要求相同时,复配絮凝剂可缩短27%~50%的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复配絮凝剂 微污染水
下载PDF
PP透明剂后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叶挺进 袁慧雅 +1 位作者 冯开才 刘振兴 《广东化工》 CAS 2003年第4期4-7,共4页
本论文基于改善DBS类成核剂在加工中产生臭味及提高PP透明性的设想,采用国内DBS第二代成核剂(CHⅡ),先后用丙酮、异丙醇(IPO)、乙醇、N,N-二甲基酰胺(DMF)和环醚类溶剂(SA)等对其进行了重结晶提纯;研究了提纯条件(不同溶剂、温度、溶剂... 本论文基于改善DBS类成核剂在加工中产生臭味及提高PP透明性的设想,采用国内DBS第二代成核剂(CHⅡ),先后用丙酮、异丙醇(IPO)、乙醇、N,N-二甲基酰胺(DMF)和环醚类溶剂(SA)等对其进行了重结晶提纯;研究了提纯条件(不同溶剂、温度、溶剂用量)对CHⅡ的重结晶收率、熔点、表观密度和热性能的影响,其中用溶剂SA效果最好;确定了以17/1为最佳溶剂/溶质重量比用量。经溶剂后处理的CHⅡ比粗产品的纯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CHⅡ经纯化后,在1700.0cm^(-1)处的C=O峰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透明剂 后处理 聚丙烯 成核剂 纯化
下载PDF
珠江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及其去除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叶挺进 何君 +2 位作者 刘超斌 刘伟 梁咏梅 《供水技术》 2010年第3期12-16,共5页
采用超滤膜分级方法考察了常规混凝、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预处理等工艺对珠江水中各级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珠江水中有机物以分子量小于1kDa的小分子有机物为主,各级分子量有机物TOC和UV254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常规混凝工... 采用超滤膜分级方法考察了常规混凝、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预处理等工艺对珠江水中各级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珠江水中有机物以分子量小于1kDa的小分子有机物为主,各级分子量有机物TOC和UV254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常规混凝工艺主要去除大分子有机物,且去除率随分子量的减小而降低。高锰酸钾预处理能够全面提高各级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粉末活性炭主要吸附中小分子有机物,对各级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与常规混凝成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分子量 分布 粉末活性炭 高锰酸钾预处理
下载PDF
高锰酸钾-水合二氧化锰联用强化混凝微污染原水 被引量:6
5
作者 叶挺进 张丽 +2 位作者 刘超斌 刘伟 梁咏梅 《供水技术》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研究了高锰酸钾与水合二氧化锰联用强化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微污染地表水的效果。结果表明:与PAC单独混凝相比,强化混凝可将浊度去除率提高约3%,TOC去除率提高约30%;在浊度去除率相同的情况下,强化混凝工艺可节省约36%的PAC用量;当进水p... 研究了高锰酸钾与水合二氧化锰联用强化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微污染地表水的效果。结果表明:与PAC单独混凝相比,强化混凝可将浊度去除率提高约3%,TOC去除率提高约30%;在浊度去除率相同的情况下,强化混凝工艺可节省约36%的PAC用量;当进水pH值及腐殖酸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强化混凝工艺对浊度和TOC的去除效果优于相同投加量的PAC,具有较强的抗水质变化冲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 强化混凝 高锰酸钾 水合二氧化锰 浊度 TOC
下载PDF
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北江水中试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凯 田家宇 +4 位作者 叶挺进 王培宁 韩正双 陈杰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42,51,共6页
为考察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北江水的可行性,通过中试试验从净水效能和膜污染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并与水厂现有常规处理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规工艺砂滤出水浊度平均为0.176 NTU,而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出水浊度平均为0.080 N... 为考察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北江水的可行性,通过中试试验从净水效能和膜污染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并与水厂现有常规处理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规工艺砂滤出水浊度平均为0.176 NTU,而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出水浊度平均为0.080 NTU,其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工艺;常规工艺对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3%和43.2%,而超滤组合工艺的去除率分别为50.6%和44.0%,略优于常规处理工艺.就膜污染而言,原水直接超滤时跨膜压差增长较快;而在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中,混凝沉淀的预处理作用可有效去除水中的膜污染物质,超滤膜的跨膜压差增长缓慢,系统运行稳定.采用浸没式超滤替代砂滤形成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可有效提高供水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沉淀 浸没式超滤膜 膜污染 常规处理工艺 饮用水处理
下载PDF
PPC和PFS联用去除水源水中Tl和Sb复合污染 被引量:8
7
作者 杜星 梁恒 +3 位作者 瞿芳术 黄禹坤 叶挺进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37,共5页
为了去除地表水源水加标模拟的重金属铊(Tl)和锑(Sb)复合污染,采用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和聚合硫酸铁(PFS)联用强化常规工艺;通过静态烧杯实验和微型移动式平台优化工艺参数,对去除铊和锑复合污染的影响因素(PPC投量、PFS投量和pH)... 为了去除地表水源水加标模拟的重金属铊(Tl)和锑(Sb)复合污染,采用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和聚合硫酸铁(PFS)联用强化常规工艺;通过静态烧杯实验和微型移动式平台优化工艺参数,对去除铊和锑复合污染的影响因素(PPC投量、PFS投量和pH)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可保证水源水在Tl超标2~3倍(0.21~0.35μg.L-1),Sb超标3~4倍(15~20μg.L-1)的场合出水达标,对应的工艺参数是:pH控制在5.7~6.3,PPC投量控制在3 mg.L-1以上,聚铁投量控制在40 mg.L-1以上.PPC和PFS联用强化常规工艺可有效去除地表水源水加标模拟的铊(Tl)和锑(Sb)复合污染,并且PPC投量是影响Tl去除的主要因素,PFS投量和pH是影响Sb去除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pH PPC PFS
下载PDF
回流对间歇式A/O-MBR脱氮除磷影响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丁安 梁恒 +4 位作者 郭五珍 叶挺进 陈杰 饶欠平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7,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佛山某污水厂(CASS工艺)出水水质使其达到中水回用标准,以该厂污水为对象进行中试规模研究,探讨回流比和回流方式对间歇式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方式和回流比对间歇式A/O-MBR去除CODC... 为进一步提高佛山某污水厂(CASS工艺)出水水质使其达到中水回用标准,以该厂污水为对象进行中试规模研究,探讨回流比和回流方式对间歇式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方式和回流比对间歇式A/O-MBR去除CODCr和NH4+-N效果无显著性影响,出水CODCr和NH4+-N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回流比和回流方式对系统去除TN和TP的效果均有显著影响,连续回流且回流比较大(350%)时,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均较差;回流比为130%时,连续回流有利于系统对TN的去除,去除率可达(48.00±10.05)%,出水TN可达一级A标准;回流比为130%时,间歇回流更有利于系统对TP的去除,去除率可达(78.27±23.41)%,出水TP满足一级B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好氧膜生物反应器 回流比 回流方式 脱氮除磷
下载PDF
陶瓷平板膜在饮用水处理中临界通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付宛宜 张锡辉 +3 位作者 吴启龙 苏锡波 叶挺进 黄明珠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3-76,82,共5页
针对超滤膜在饮用水处理中临界通量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阶梯通量递增法系统考察曝气强度、曝气方式、混凝和氧化预处理等对陶瓷平板膜过滤原水临界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能明显提高陶瓷平板膜过滤原水的临界通量,混凝剂投加... 针对超滤膜在饮用水处理中临界通量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阶梯通量递增法系统考察曝气强度、曝气方式、混凝和氧化预处理等对陶瓷平板膜过滤原水临界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能明显提高陶瓷平板膜过滤原水的临界通量,混凝剂投加量越大,临界通量值越大。混凝剂投加量为15 mg/L时,临界通量可提高至陶瓷平板膜直接过滤原水时的1.5倍。相同曝气强度下,连续曝气比间歇曝气对临界通量的提高效果好。连续曝气与混凝相结合能达到更高的临界通量值。比较2种氧化剂对临界通量的提高效果发现,臭氧的效果较好。当臭氧投加量为3 mg/L时,临界通量值是直接过滤原水时临界通量值的2.6倍,而投加臭氧与混凝相结合时,可将临界通量提高至2.8倍。此外,考察了膜工艺在不同工况的次临界通量条件下运行时膜比通量的衰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平板膜 临界通量 曝气 预处理 膜比通量
下载PDF
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出水水质和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凯 梁恒 +4 位作者 叶挺进 罗旺兴 赖日明 林显增 李圭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7-291,共5页
以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通过中试考察了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出水水质和膜污染的影响,并与原水直接超滤和水厂现有常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对浊度和微生物的去除没有影响,原水直接超滤和在... 以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通过中试考察了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出水水质和膜污染的影响,并与原水直接超滤和水厂现有常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线混凝对浸没式超滤膜对浊度和微生物的去除没有影响,原水直接超滤和在线混凝-超滤出水浊度均低于0.1 NTU,出水细菌总数均不超过5 CFU/mL;与原水直接超滤相比,混凝剂投量为20和30 mg/L时,在线混凝-超滤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1%和14.3%,对UV254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9.4%和26.5%;与原水直接超滤相比,在线混凝-超滤工艺在混凝剂投量低于水厂常规处理投加量的条件下即可明显减缓膜污染,进一步提高混凝剂投量对膜污染改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混凝 浸没式超滤膜 膜污染 饮用水处理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FeCl3改性沸石联合生物预处理对氨氮的强化处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冬梅 吴翠如 +4 位作者 叶挺进 黄俊 刘贝 任毅 蒋树贤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3-747,共5页
以氧化石墨烯(GO)和FeCl3·6H2O为改性剂,制备GO-FeCl3改性沸石,与生物预处理技术结合,对含(2.98±0.38)mg/L氨氮的微污染水进行强化处理,探讨了GO-FeCl3改性沸石表面的挂膜性能以及GO-FeCl3改性沸石的表面特性,并对GO-FeCl3改... 以氧化石墨烯(GO)和FeCl3·6H2O为改性剂,制备GO-FeCl3改性沸石,与生物预处理技术结合,对含(2.98±0.38)mg/L氨氮的微污染水进行强化处理,探讨了GO-FeCl3改性沸石表面的挂膜性能以及GO-FeCl3改性沸石的表面特性,并对GO-FeCl3改性沸石、FeCl3改性石英砂(IOCS)和普通石英砂(RQS)3种滤料联合生物预处理的强化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与RQS和IOCS比较,GO-FeCl3改性沸石表面生物量最高(17.26μg/cm^3);(2)GO-FeCl3改性沸石联合生物预处理,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95.60%),出水中悬浮物粒径最小(由进水的458.70nm下降至1.49nm),生物安全性最高;(3)GO-FeCl3改性沸石比表面积最大,表面结构更加复杂且多孔,表面含有羟基、羧基等官能团,且煅烧过程形成的Fe3O4和α-FeOOH与GO结合,具有一定的可见光催化作用,因而强化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FeCl3改性沸石 生物预处理 氨氮 生物挂膜 表面形态 强化处理
下载PDF
几种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北江原水中试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姜薇 陶涛 +1 位作者 郭五珍 叶挺进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9-133,共5页
以北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中试考察了超滤膜处理工艺与混凝沉淀处理工艺、投加二氧化氯及活性炭吸附工艺构建的6种超滤膜组合工艺,研究其对水中浊度、COD_(Mn)、TOC的去除效果以及超滤膜跨膜压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混凝沉淀+二氧... 以北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中试考察了超滤膜处理工艺与混凝沉淀处理工艺、投加二氧化氯及活性炭吸附工艺构建的6种超滤膜组合工艺,研究其对水中浊度、COD_(Mn)、TOC的去除效果以及超滤膜跨膜压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混凝沉淀+二氧化氯+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北江原水,可提高该流域净水厂供水水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该组合工艺可在控制膜污染进程前提下,使出水浊度达到0.02~0.03 NTU,TOC小于1mg/L。当原水COD_(Mn)在1.49~2.61 mg/L时,此种超滤膜组合工艺对COD_(Mn)去除率仅为46.86%。碱/氯复合洗液适用于去除北江原水对改性聚氯乙烯超滤膜造成的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混凝沉淀 二氧化氯 活性炭吸附 北江水
下载PDF
厌氧条件下剩余污泥中磷及相关指标的释放和变化规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连鹏 谭锦欣 +2 位作者 郭五珍 叶挺进 欧伟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5-299,共5页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富含大量的氮磷元素,从剩余污泥中回收磷是解决磷资源日益缺乏的一种有效途径。探寻出剩余污泥中磷的释放规律是实现剩余污泥中磷回收的首要前提。因此,以实际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建立污泥停留时...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富含大量的氮磷元素,从剩余污泥中回收磷是解决磷资源日益缺乏的一种有效途径。探寻出剩余污泥中磷的释放规律是实现剩余污泥中磷回收的首要前提。因此,以实际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建立污泥停留时间为5d的中试模型系统。通过系统分析5d停留时间的厌氧条件下污泥中污泥浓度、上清液总磷和氨氮浓度的变化情况,为后续的污泥磷回收提供支撑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试系统污泥停留时间5d的厌氧条件下,剩余污泥微生物衰亡自溶或被分解,胞内物质释放,从而使固态物质转化为液态,污泥中磷及相关的氮等物质得到了较大的释放,污泥上清液总磷和氨氮质量浓度可分别达到100和40 mg·L^-1以上。所释放出的氮磷浓度足以满足鸟粪石回收氮磷方法所需的最低经济性要求,为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后采用鸟粪石的方法回收释放的氮磷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研究中还发现5d停留时间下, SS和VSS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二者分别减少8.34%和10.14%以上,其中VSS的减少量占SS减少量的65%左右。同时,进入厌氧反应系统的初始污泥浓度对于氮磷的释放有着较大的影响,反应系统的SS在6300~7200 mg·L^-1的条件下,磷和氮的单位质量污泥释放量达到最佳,分别达到单位干污泥0.015和0.006 mg·mg^-1。研究结果为剩余污泥中回收氮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条件 磷释放 氨氮释放
下载PDF
北江水源水混凝—沉淀—超滤工艺低通量中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星 梁恒 +5 位作者 叶挺进 陈杰 林显增 黄禹坤 罗旺兴 李圭白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3,共5页
通过中试研究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处理珠江流域北江水源水低通量运行情况,并研究了天然有机物对超滤膜污染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出水浊度在0.08 NTU以下,膜滤后水2~10 μm的颗粒变化在22~31个/mL,整个工艺对浊... 通过中试研究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处理珠江流域北江水源水低通量运行情况,并研究了天然有机物对超滤膜污染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出水浊度在0.08 NTU以下,膜滤后水2~10 μm的颗粒变化在22~31个/mL,整个工艺对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99.3%~99.6%、12.5%~52.0%、30%~65%;当超滤膜通量21 L/(m2·h),反洗周期8h,反洗时间1 min时,跨膜压差每天增长0.32 kPa,基本实现超滤膜长期运行较小不可逆污染通量;蛋白类和胞外聚合物是超滤膜污染的主要有机污染因素,部分腐殖质对不可逆污染也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低压膜 低通量 膜污染
下载PDF
污水内源性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生成与识别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挺进 吴杰 +6 位作者 徐梁 吴美柔 石维维 谢文嘉 梁咏梅 刘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56-61,共6页
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生长代谢会分泌大量有机物,对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势产生一定影响。微生物在初始阶段利用葡萄糖基质维持自身生长代谢生成基质利用相关产物(UAP),UAP中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芳香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随着基... 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生长代谢会分泌大量有机物,对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势产生一定影响。微生物在初始阶段利用葡萄糖基质维持自身生长代谢生成基质利用相关产物(UAP),UAP中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芳香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随着基质的消耗,待基质消耗殆尽后微生物进入衰亡期,细胞内有机物裂解释放以及胞外聚合物水解产生多糖、蛋白质、腐殖质和富里酸类物质,该阶段的产物为生物量相关产物(BAP)。SMPs、BAP与UAP分别经过氯消毒后,单位DOC所产生的含碳消毒副产物的含量远大于含氮消毒副产物,且三氯甲烷的生成量所占比例最大;含氮消毒副产物种类中DCAN所占比例较大。SMPs、UAP和BAP经氯消毒后副产物总产量的大小关系为SMP>BAP>UAP;对于THM和CH 2种含碳消毒副产物,BAP中含碳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势高于UAP;然而对于DCAN与TCNM 2类含氮消毒副产物来说,UAP中含氮消毒副产物生成势高于B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基质利用相关产物 生物量相关产物 消毒副产物
下载PDF
二氧化氯和超滤组合处理微污染水 被引量:6
16
作者 叶挺进 梁恒 +2 位作者 曹国栋 黄禹坤 郭五珍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24,共5页
采用二氧化氯预氧化和超滤组合工艺进行微污染水处理试验研究。进出水水质检测结果表明:二氧化氯预氧化和超滤组合工艺能将出水中浊度和细菌总数分别控制在0.8NTU和2CFU/mL以下,总大肠菌群未检出;投加0.5mg/L二氧化氯能使混凝—沉淀预... 采用二氧化氯预氧化和超滤组合工艺进行微污染水处理试验研究。进出水水质检测结果表明:二氧化氯预氧化和超滤组合工艺能将出水中浊度和细菌总数分别控制在0.8NTU和2CFU/mL以下,总大肠菌群未检出;投加0.5mg/L二氧化氯能使混凝—沉淀预处理和组合工艺的CODMn去除率分别提高约11.6%和7.4%,而且二氧化氯产生的亚氯酸盐和氯酸盐浓度均低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值。跨膜压差监测表明二氧化氯预氧化能通过降低膜表面污染物负荷、降低有机污染物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减少微生物在膜表面滋长等方式缓解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 超滤 膜污染 二氧化氯 预氧化
下载PDF
磷酸铵镁法回收污泥上清液中磷元素的最优条件探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连鹏 谭锦欣 +2 位作者 叶挺进 郭五珍 欧伟松 《能源环境保护》 2015年第4期32-34,26,共4页
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磷,污泥在储泥池中停留一定时间将会释放大量的磷到上清液中,因此采用磷酸铵镁法对储泥池污泥上清液中磷元素进行回收,可有效回收磷,提高资源利用。研究中探究了磷回收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镁磷摩尔比为1.2、终点p H... 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磷,污泥在储泥池中停留一定时间将会释放大量的磷到上清液中,因此采用磷酸铵镁法对储泥池污泥上清液中磷元素进行回收,可有效回收磷,提高资源利用。研究中探究了磷回收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镁磷摩尔比为1.2、终点p H为8.3~9.0时,磷元素的回收率维持在80%以上,可作为实际生产的控制条件,而继续增大镁磷摩尔比和提高终点p H,对磷的回收率提高较小。同时分析反应生成沉淀物发现,磷酸铵镁含量接近50%左右,且以Mg NH4PO4·H2O单晶体为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铵镁 污泥 磷回收 最优条件
下载PDF
剩余污泥中磷的回收利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连鹏 谭锦欣 +2 位作者 叶挺进 罗旺兴 欧伟松 《能源环境保护》 2014年第1期8-12,共5页
基于我国磷资源的短缺和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针对磷元素的流动特性,分析了城市污泥中磷回收的必要性。探讨了污泥中磷由固相释放至液相的厌氧消化法、臭氧氧化法、热处理法、超声波溶胞法和焚烧溶出法等方法,并对回收污泥中磷的化... 基于我国磷资源的短缺和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针对磷元素的流动特性,分析了城市污泥中磷回收的必要性。探讨了污泥中磷由固相释放至液相的厌氧消化法、臭氧氧化法、热处理法、超声波溶胞法和焚烧溶出法等方法,并对回收污泥中磷的化学沉淀法、吸附解析法、焚烧热处理法、纳滤法等的原理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城市污泥中磷释放与回收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城市污泥中磷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磷资源 磷释放 磷回收
下载PDF
不同微污染物作用下纳米SiO_2和粉末活性炭的助凝效果对比研究
19
作者 李冬梅 刘春柳 +4 位作者 黄明珠 叶挺进 任毅 黄辉 何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0,34,共5页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分别以纳米SiO2和粉末活性炭P-AC为助凝剂,对含有不同微污染物SDS、NH3-N或HA)的6 NTU高岭土低浊水进行混凝沉降试验,借助形态学理论和电镜观察与图像分析技术,研究纳米SiO2与P-AC对PAC于微污染物去除的助凝...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分别以纳米SiO2和粉末活性炭P-AC为助凝剂,对含有不同微污染物SDS、NH3-N或HA)的6 NTU高岭土低浊水进行混凝沉降试验,借助形态学理论和电镜观察与图像分析技术,研究纳米SiO2与P-AC对PAC于微污染物去除的助凝特性和絮凝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纳米SiO2对微污染物HA、SDS及NH3-N的助凝效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HA和SDS的作用效果明显,但对NH3-N几乎没有去除作用;纳米SiO2能促使PAC对微污染物HA、SDS的去除率分别提高40%~50%、30%~40%;P-AC能使PAC于HA的去除率提高约10%,但对小分子微污染物SDS、NH3-N的去除效果改善不明显;助凝剂纳米SiO2能提高PAC絮体结构的密实度和分维值,显著提高PAC对微污染物的去除率,而P-AC对絮体形态学特性改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纳米SIO2 粉末活性炭 十二烷基硫酸钠 氨氮 腐植酸 絮凝形态学
下载PDF
分子生物技术在污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污泥微生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连鹏 崔语涵 +2 位作者 黄剑明 叶挺进 程毅 《生物过程》 2012年第1期13-20,共8页
以活性污泥法为主体的生化好氧处理工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逐步深入,大量依靠传统方法未能检测出,但却在活性污泥中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逐... 以活性污泥法为主体的生化好氧处理工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逐步深入,大量依靠传统方法未能检测出,但却在活性污泥中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逐渐被发现。这些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以FISH技术、DGGE/TGGE技术、T-RFLP技术、RAPD技术、AFLP技术、PCR-SSCP技术等为代表。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综述分析,揭示其技术特点和应用发展方向,为探索研究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分子生物技术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