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信息结构、次话题和汉语宾语的分析问题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叶文曦
-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5-60,共6页
-
基金
2012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基于多学科视域的认知研究"(12&ZD119)
-
文摘
对信息结构的新近研究作出简要述评,特别评论Mary Dalrymlpe&Irina Nikolaeva(2011)的研究。联系篇章因素,认为汉语宾语在表达焦点和话题上存在复杂情况,在汉语一般宾语位置上也存在次话题(subtopic),并提出若干根据。汉语在信息结构和句法结构接口上存在重要限制条件。话题显著度有两个要素:定指和非定指;生命度等级。通过初步的考察,认为汉语存在一个话题显著度的无标记等级序列模式,句子中的名词性成分或体词性成分,都具有话题性或话题性潜能,在无标记的情况下,语序中话题性高的往前排,话题性低的往后排。文章还提出了跟汉语宾语有关的需要进一步探索的一系列问题。
-
关键词
信息结构
话题
次话题
汉语宾语
-
Keywords
Information Structure
Topic
Subtopic
Chinese Objects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简评黎锦熙先生的《比较文法》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叶文曦
-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武陵学刊》
2010年第5期126-129,共4页
-
文摘
黎锦熙先生的《比较文法》发表于1933年,中国语言学史学者认为该书是对《新著国语文法》第四章"实体词的七位"的扩展,对研究古代汉语语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今天的眼光看,《比较文法》的价值应当不局限于古代汉语语法,"位"的体系也不是对西方语法的简单模仿,而是有较高的创造性,为汉语语法提供了一套共时描写的方法和古今历时比较的方法,既考虑了不同语言的共性,又考虑了汉语的个性。在语言学理论上,"位"理论加深了我们对语法中"不变"和"变"的关系以及虚实关系的认识。
-
关键词
黎锦熙
比较文法
语法理论
中国语言学史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高名凯语言学学术思想介评
- 3
-
-
作者
叶文曦
-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42-148,共7页
-
文摘
文章从"汉语语法论的研究"、"语法理论的研究"和"语言理论的研究"等三个方面介绍和评论高名凯的语言学学术思想。作为中国理论语言学和汉语语法研究的先驱者之一,高名凯为摆脱印欧语眼光,建立反映汉语特点的语法体系提供了一个独立研究的典范。在高名凯的汉语语法体系中,实词的分类不是语法的重心所在,但虚词的研究却是重要的、成系统的,这是高名凯语法体系的一个鲜明特色。高名凯关于汉语实词无词类的著名观点对今天以及未来的汉语语言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高名凯
语法理论
语言学理论
中国语言学史
-
Keywords
Gao Ming-kai
Grammatical Theory
Linguistic Theory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nguistics
-
分类号
H0-06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关于语法中语义问题的一则札记(英文)
- 4
-
-
作者
叶文曦
-
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30-33,3,共5页
-
文摘
在现代语言学中,关于语法中跟句法相关的语义学的地位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以乔姆斯基为代表,他认为可以独立于语义对句法进行自足的研究;另一种观点以韩礼德为代表,他认为在语法中语义与句法是自然联系着的。本文支持韩礼德的观点并且认为在构建具体语言的语法时必须了解它的特定的语义系统。本文考察了汉语研究中与此相关的两方面的问题:二是汉语的基本单位、句子模式及词类问题,汉语不具备印欧语式的明确固定的句子模式和词类系统,“词”难以确定,而“字”恰恰是汉语最基本的单位.这意味着应采取与印欧语截然不同的研究路线对汉语加以研究。二是汉语双音字组的内部构造理据问题,字组成立的条件是由字的特定语义网络决定的.对以上两个方面的深入探讨将对语义和句法关系理论作出新的贡献。本文强调字的组合是否成立依赖于发自特定意义网络的指令。
-
关键词
语义问题
札记
英文
句子模式
韩礼德
语义网络
汉语研究
印欧语
句法关系
词类系统
-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交际互动和汉语的否定表达
被引量:7
- 5
-
-
作者
叶文曦
-
机构
北京大学
-
出处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9-540,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基于多学科视域的认知研究"(12&ZD11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本文参考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交际互动理论和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利用汉语口语对话语料,探讨汉语中由"不"和"没"构成的否定表达式成立的语用条件。否定是不同话轮之间产生关联的重要手段,否定表达成立的条件之一是,否定表达有明确的语用上的"意向性",反映的是说话人的意图和目的,要求收到某种语用效果。文章从言语行为的角度重新刻划了"不"和"没"功能上的差异。否定表达的意向性还表现为否定对交际互动具有介入性。
-
关键词
否定
交际互动
言语行为
意向性
“不”和“没”
-
Keywords
negation
communicative interaction
speech act
intentionality
bu & mei
-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否定和双重否定的多维度研究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叶文曦
-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语言学研究》
2013年第2期20-31,共12页
-
基金
2012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基于多学科视域的认知研究”(批准号12&ZD119)的资助
-
文摘
文章评述了当代否定以及极性语用的主要研究,着重介绍了Ladusaw、Horn和Israel等学者的重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参照汉语否定词'不'和'没'的功能定义,初步描写了汉语双重否定现象,区分了汉语双重否定的五种语义结构类型,初步说明了汉语与双重否定相关的主观性问题及其语用动因。文章还指出,有的双重否定表达格式涉及'增量',双重否定表达式在认知理解上需要特定的规则。
-
关键词
否定
双重否定
极性词项
梯级推理
语用学
-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