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凡”和“羊”移民传说研究——以巫山墓碑为切入点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权生 叶明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4-26,共13页
其一,元明和明清鼎革之际,在三峡宜昌到巫山沿线,有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称之为“调凡”的说法。秭归乐平里黄氏移民西迁巫山后,移民后裔有返回乐平里重修祖墓的碑刻,体现了移民“调凡”的中转性和移民与祖籍地的联系性。其二,... 其一,元明和明清鼎革之际,在三峡宜昌到巫山沿线,有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称之为“调凡”的说法。秭归乐平里黄氏移民西迁巫山后,移民后裔有返回乐平里重修祖墓的碑刻,体现了移民“调凡”的中转性和移民与祖籍地的联系性。其二,通过墓碑,可以窥探吴三桂占领巫山,巫山当地民众对吴三桂的态度。其三,在明清“调凡”移民迁徙中,巫山形成了新的地方文化,而巫山“羊”的传说,就是“调凡”移民后裔利用和占有盐业资源的移民文化表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凡” “羊”传说 巫山 墓碑 移民文化
下载PDF
“土蛮子”和“搬家子”“调凡”研究——以巫山墓碑为切入点
2
作者 丁丹 叶明奉 黄权生 《长江文明》 2020年第4期23-34,共12页
巫山各地墓碑内容差异十分明显,巫山长江以南墓碑往往追溯"祖源地",强调"移民身份"。利用巫山县墓碑和族谱可以确认县域存在着五大不同特点的移民区,以长江为界,整个江南的移民由于背靠武陵,呈现"土蛮子"... 巫山各地墓碑内容差异十分明显,巫山长江以南墓碑往往追溯"祖源地",强调"移民身份"。利用巫山县墓碑和族谱可以确认县域存在着五大不同特点的移民区,以长江为界,整个江南的移民由于背靠武陵,呈现"土蛮子"和"搬家子"多族群杂居状态。清代"改土归流"后,峡江以南而武陵北的"土蛮子"和"搬家子"们再迁徙,迅速将"蛮祸不过江北"的"界限"打破,促进了峡江人口流动,成为清代"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一部分。巫山"土蛮子"和"搬家子"均自称是"移民",这种"移民"身份认同,是"改土归流"后的一种利益的选择,也是一种文化认同。这种"土蛮子"和"搬家子""移民"文化,彰显了整个鄂西和川东,尤其是巫山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调凡"移民中转的地位,而巫山墓碑和民间文献体现的巫山"土蛮"巫文化也有待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广填四川”墓碑 土蛮子 搬家子 调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