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思邈“十三鬼穴”考释
1
作者 叶明柱 吴九伟 胡追成 《TMR国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载有托名扁鹊治疗“横邪癫狂”与“邪鬼病”之“十三穴”,所用之穴,皆以鬼名。明清时方有“十三鬼穴”之称。本文从“鬼”与“十三”之数“‘十三穴’之组方和定位”“组方的变化”“操作之变革”等方... 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载有托名扁鹊治疗“横邪癫狂”与“邪鬼病”之“十三穴”,所用之穴,皆以鬼名。明清时方有“十三鬼穴”之称。本文从“鬼”与“十三”之数“‘十三穴’之组方和定位”“组方的变化”“操作之变革”等方面予以论述。认为本方之穴数,系“南斗”六星与“北斗”七星之和。本文对《千金》《翼方》用穴及位置进行了考订。“十三鬼穴”除均有驱鬼之作用外,还可分对症取穴法和厌胜取穴法两大部分。明《大成》中“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将《千金》《翼方》中一些腧穴改为常用经穴或奇穴,同时也对其操作进行了改进。本文分别对《千金》和《大成》之施术进行了探讨,认为《千金》有固定的次序、刺激方法多样、刺激强烈。《大成》则主要使用针刺法,刺激强度远较《千金》为低。两者在治前皆先行道家法术,再予以治疗。《大成》还载有应用此法之医案。“十三鬼穴”应回归“十三穴”之称。对“十三穴”之研究,唯有从人文历史等多方面进行,方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思邈 扁鹊流派 十三穴 十三鬼穴 北斗 南斗 厌胜 组方 定位 操作 考证
下载PDF
黄学龙对针灸学术的贡献——兼论头皮穴区疗法
2
作者 叶明柱 胡追成 王海丽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2期88-92,共5页
本文介绍了黄学龙先生从清末秀才到针灸名家的历程,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屠龙之术》与《针灸疗法与生理作用》之中。黄学龙肯定经络学说对针灸的指导作用,将生理解剖作为经络学说和针灸疗法之注脚;认为经脉与大脑之间,“分则为十四,... 本文介绍了黄学龙先生从清末秀才到针灸名家的历程,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屠龙之术》与《针灸疗法与生理作用》之中。黄学龙肯定经络学说对针灸的指导作用,将生理解剖作为经络学说和针灸疗法之注脚;认为经脉与大脑之间,“分则为十四,合则都统于大脑”;主张浅针轻灸,不拘泥针刺手法,善用艾灸百会、强间诸穴;创立头皮穴区疗法,其刺激区以百会穴为中心,以督脉(矢状缝上)诸穴为纵行穴区带,脑户、玉枕、脑空为横行穴区带,呈“丄”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学龙 头皮穴区疗法 百会 矢状缝 艾灸 针刺
下载PDF
关于少商穴定位的探讨
3
作者 叶明柱 胡追成 《TMR国学研究》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通过手指和爪甲简介、《内经》和《甲乙经》之记载、手大指之“端”、“爪甲”和“爪甲角”、如“韭叶”和“与肉交者”、“白肉际”与“宛宛中”等方面,对少商穴的定位进行了探讨。认为“端”“爪甲上”“如韭叶”“与肉交者”以... 本文通过手指和爪甲简介、《内经》和《甲乙经》之记载、手大指之“端”、“爪甲”和“爪甲角”、如“韭叶”和“与肉交者”、“白肉际”与“宛宛中”等方面,对少商穴的定位进行了探讨。认为“端”“爪甲上”“如韭叶”“与肉交者”以及“宛宛中”是定取少商穴之关键。少商穴位于手大指桡侧,甲上皮之中点水平延长线与桡侧甲侧襞之交处。提出了上下挤压拇指时,拇指桡侧会出现凹陷,为定取少商穴的取穴提供了简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商穴 定位 “端” “爪甲” “如韭叶” “与肉交者” “宛宛中”
下载PDF
鱼际穴治疗腨痛之穴理分析及临床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胡追成 吴耀持 叶明柱 《江苏中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68-69,共2页
鱼际穴首见于《灵枢·本输》,乃手太阴肺经之荥穴,具有清肺热、利咽喉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哮喘等肺系疾病。“荥输治外经”,作为手太阴肺经之“荥”穴,鱼际又用于治疗手太阴经循行部位之痹... 鱼际穴首见于《灵枢·本输》,乃手太阴肺经之荥穴,具有清肺热、利咽喉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哮喘等肺系疾病。“荥输治外经”,作为手太阴肺经之“荥”穴,鱼际又用于治疗手太阴经循行部位之痹痛,如肩内廉痛及肘挛指肿等。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巨刺鱼际穴尚可治疗踹痛,且未见诸相关文献报道。故不揣陋昧,述之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腨痛 鱼际穴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颈夹脊”源流考略 被引量:9
5
作者 叶明柱 胡追成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2期1464-1465,共2页
“颈夹脊”系位于项部的一组穴位,为目前临床所常用,并频频出现于书刊之上。然对其源流、与华佗夹脊之关系、位置和数量等方面尚存有不同见解。笔者有鉴于此,仅就手头资料,述之于下,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关键词 夹脊 针灸学 取穴
下载PDF
针刺合阳穴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36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昌植 叶明柱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494-495,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合阳穴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屈指肌腱鞘炎患者在患侧合阳穴范围内寻找阳性反应点进行针刺治疗。结果:36例中,治愈29例,占80.6%;好转4例,占11.1%,未愈3例,占8.3%,总有效率91.7%。结论:针刺合阳穴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合阳穴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屈指肌腱鞘炎患者在患侧合阳穴范围内寻找阳性反应点进行针刺治疗。结果:36例中,治愈29例,占80.6%;好转4例,占11.1%,未愈3例,占8.3%,总有效率91.7%。结论:针刺合阳穴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不对病变部位进行刺激,属远道取穴,取穴少,方法简单,疗效快,可重复,是对足太阳膀胱经"是主筋所生病"理论的发挥,扩大了合阳穴的主治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合阳 屈指肌腱腱鞘炎
下载PDF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的针灸临床应用举隅 被引量:3
7
作者 胡追成 叶明柱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2期131-132,共2页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曰"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为针灸临床治疗原则之一。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医案 巨刺 选穴
下载PDF
厥阴俞考源及功用析疑 被引量:3
8
作者 胡追成 叶明柱 杨文彩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498-502,共5页
有关厥阴俞最早的描述见于《素问·长刺节论》,此后唐《千金要方》中四见而四名,同时载有定位、主治,至宋《太平圣惠方》将之归入膀胱经,使之正式成为背俞穴,及至明《针灸聚英》首次明确其为心包络的背俞穴。多数古今文献记载厥阴... 有关厥阴俞最早的描述见于《素问·长刺节论》,此后唐《千金要方》中四见而四名,同时载有定位、主治,至宋《太平圣惠方》将之归入膀胱经,使之正式成为背俞穴,及至明《针灸聚英》首次明确其为心包络的背俞穴。多数古今文献记载厥阴俞的主治病证病位在心肺、胸背,但厥阴俞对齿痛、膝痛及全身多种疾病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文献中所见较少,试举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俞 考证 功用 齿痛 膝痛
下载PDF
试论耳穴“神门” 被引量:17
9
作者 叶明柱 冯禾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08-210,共3页
耳穴"神门",为耳穴疗法临床常用穴,然对其命名、定位以及功效主治等方面在学术上存有不同认识,现就有关文献探讨如下。1应恢复"神穴"之名按耳穴"神门"原名"神"穴,系1960年北京平安医院许作霖... 耳穴"神门",为耳穴疗法临床常用穴,然对其命名、定位以及功效主治等方面在学术上存有不同认识,现就有关文献探讨如下。1应恢复"神穴"之名按耳穴"神门"原名"神"穴,系1960年北京平安医院许作霖氏报道,由于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故命名为"神"穴。据《耳针研究》载称,"后由另一单位在制图时改为神门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疗法 神门穴 三角窝 耳针 对耳轮上脚 定位 盆腔 镇静安神 主治 功效
下载PDF
论素穴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明柱 冯禾昌 胡追成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9期72-74,共3页
本研究从定位、主治、与水沟穴的关系、主治机理等方面对素穴进行了论述。认为其应定位于鼻准头按之凹陷处;治疗病种从鼻病发展到急症和杂病;主治未与水沟穴混淆;主治机理应回归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
关键词 素穴 定位 主治
下载PDF
捻转针法起源考 被引量:7
11
作者 叶明柱 冯禾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7-297,共1页
捻转针法为毫针的基本行针手法之一."捻"又作"撚",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大指、食指、中指尖夹持针柄做前后转动.许多针灸专著以为此法出自<内经>,此说值得商榷.
关键词 捻转针法 毫针 《内经》 行针手法
下载PDF
对《十四经发挥》百会定位取穴法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明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20-221,共2页
对《十四经发挥》百会定位取穴法的探讨叶明柱(上海长宁区武夷地段医院,200050)百会,是临床常用腧穴之一,不但主治广泛,且为取其邻近诸穴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其定位取穴的正确与否具有较大的意义。关于百会穴的位置最早记载... 对《十四经发挥》百会定位取穴法的探讨叶明柱(上海长宁区武夷地段医院,200050)百会,是临床常用腧穴之一,不但主治广泛,且为取其邻近诸穴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其定位取穴的正确与否具有较大的意义。关于百会穴的位置最早记载于《甲乙经》:“在前顶后一寸五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经发挥 取穴法 《甲乙经》 前顶 地段医院 定位法 循经考穴编 取穴方法 骨度分寸 历代文献
下载PDF
奇穴初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明柱 冯禾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25,共3页
本文从奇穴的源流、奇穴与经络、奇穴与奇输、奇穴中的组合穴、针灸区域疗法与奇穴等五个方面对奇穴进行了探讨,认为最早将奇穴归纳成类者为《针灸资生经》;奇穴与经络系统有密切联系;《内经》中的奇输并非奇穴的本来名称;组合穴不... 本文从奇穴的源流、奇穴与经络、奇穴与奇输、奇穴中的组合穴、针灸区域疗法与奇穴等五个方面对奇穴进行了探讨,认为最早将奇穴归纳成类者为《针灸资生经》;奇穴与经络系统有密切联系;《内经》中的奇输并非奇穴的本来名称;组合穴不应归属于奇穴之中;区域疗法之腧穴与传统奇穴差别很大,应另外归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穴 穴位 经络
下载PDF
华佗夹脊穴源流考略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叶明柱 冯禾昌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8期490-491,共2页
华佗夹脊,又称夹脊、脊旁、佗脊、华佗穴,系位于背腰部脊柱棘突下旁开五分的一类穴位,为临床所常用。关于本穴组出于何处,众说纷纭,或曰出自《肘后方》,或曰出自《千金翼方》,或曰出自《华佗别传》,或曰出自《中国针灸学》。为此,笔者... 华佗夹脊,又称夹脊、脊旁、佗脊、华佗穴,系位于背腰部脊柱棘突下旁开五分的一类穴位,为临床所常用。关于本穴组出于何处,众说纷纭,或曰出自《肘后方》,或曰出自《千金翼方》,或曰出自《华佗别传》,或曰出自《中国针灸学》。为此,笔者仅就手中资料,略抒管见,不当之处,望高明者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夹脊 考证
下载PDF
从《伤寒论》“温针”到“温针疗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明柱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第2期208-212,共5页
“温针”之法最早见诸《伤寒杂病论》。该文从针具材质形状与“温针”、“白针”与“温针”、“温针”利弊之争、《明医杂著》之温针、从“烧针尾”到“温针疗法”5个方面,对“温针”的发展演变予以探讨。认为《伤寒论》中的“温针”为... “温针”之法最早见诸《伤寒杂病论》。该文从针具材质形状与“温针”、“白针”与“温针”、“温针”利弊之争、《明医杂著》之温针、从“烧针尾”到“温针疗法”5个方面,对“温针”的发展演变予以探讨。认为《伤寒论》中的“温针”为针后复灸;《明医杂著》之“温针”为针刺之时行隔物灸;《目经大成》以艾绒裹针后,燃烧加热,接近今日通行之“温针”法。此法经陆瘦燕推广,并在理论上予以阐发,从而创立了“温针疗法”,并成为上海陆氏针灸流派之代表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温针疗法 伤寒论 考证 文献研究 综述
下载PDF
阿是穴命名辨 被引量:6
16
作者 叶明柱 冯禾昌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4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阿是 命名 考证
下载PDF
“经外奇穴”小议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明柱 杨文彩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2期71-71,共1页
长期以来,各家对经外奇穴见解各异,有的针灸文献认为“奇穴”就是“经外奇穴”的简称:有的认为不在十四经脉循行部位的穴位称“经外奇穴”:有的认为《内经》未载之穴称“奇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未载之穴称“... 长期以来,各家对经外奇穴见解各异,有的针灸文献认为“奇穴”就是“经外奇穴”的简称:有的认为不在十四经脉循行部位的穴位称“经外奇穴”:有的认为《内经》未载之穴称“奇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未载之穴称“别穴”,而习惯上将《内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未载之穴均认为“经外奇穴”。此皆为不明“经外奇穴”由来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经外奇 经外奇穴 古籍 考证
下载PDF
对百会穴定位取穴的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明柱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2期171-172,共2页
百会穴为督脉之腧穴,位于巅顶之上。其不但是临床常用之要穴,且为头部腧穴定位的基准穴,故其定位尤其重要。虽然关于百会穴的定位取穴,《腧穴学》述之甚详,但笔者仍发现不少临床医师定取百会穴时往往出错,位置前移。故不揣简陋,对百会... 百会穴为督脉之腧穴,位于巅顶之上。其不但是临床常用之要穴,且为头部腧穴定位的基准穴,故其定位尤其重要。虽然关于百会穴的定位取穴,《腧穴学》述之甚详,但笔者仍发现不少临床医师定取百会穴时往往出错,位置前移。故不揣简陋,对百会穴的定位取穴作一探讨,望高明者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会 穴位研究 取穴
下载PDF
再谈阿是穴的命名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明柱 冯禾昌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1-12,共2页
认为"阿是"为吴语者,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台湾针家郭家梁。其后李锄等指出,阿是乃吴地方言之常用问语。"阿是"即"可是"。吴语是汉语中一支重要古老的方言,晋唐之前,即有记载。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关... 认为"阿是"为吴语者,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台湾针家郭家梁。其后李锄等指出,阿是乃吴地方言之常用问语。"阿是"即"可是"。吴语是汉语中一支重要古老的方言,晋唐之前,即有记载。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阿是穴的记载,则为吴语"阿是"的最早文字记载。首先将"阿是穴"作为腧穴分类之一为《针灸述要》。"阿是之法"为医者取穴之法,而"阿是穴"则系使用"阿是之法"所取得的穴位,两者有因果关系。"阿是之法"即《内经》中"以痛为腧"及"按之快然"两种取穴法,并非一种独特的取穴方法。不可随心所欲地提出诸如"反阿是穴"之类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是穴 命名 腧穴
下载PDF
耳尖穴在耳穴疗法中的融入与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明柱 胡追成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6期777-780,共4页
本文以耳尖穴为视点,探讨其为耳穴疗法接纳之过程、主治病症之扩增、操作方法之变革等,并借此回顾中法两国不同模式耳穴疗法的创立和发展,呈现两者之间交流互鉴之过程。耳尖穴最早见于唐《新集备急灸经》。耳穴疗法传至中国后,耳尖穴又... 本文以耳尖穴为视点,探讨其为耳穴疗法接纳之过程、主治病症之扩增、操作方法之变革等,并借此回顾中法两国不同模式耳穴疗法的创立和发展,呈现两者之间交流互鉴之过程。耳尖穴最早见于唐《新集备急灸经》。耳穴疗法传至中国后,耳尖穴又兼为中国模式耳穴疗法之要穴,其主治不断扩增,从仅疗眼疾病到“百病皆主”。其操作也从以灸法为主,变革为以刺血为主。之后耳尖穴又为法国模式耳穴疗法所吸纳,用以治疗过敏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尖 耳针 特定部位针刺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