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洛酮探索性治疗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 被引量:1
1
作者 诸葛传德 丘喜盛 +2 位作者 叶明皓 施向程 沈能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本文对12例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患者试用内源性阿片多肽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治疗,除1例无效外,其余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用药后24小时内,11例患者神志明显改善甚至清醒,5例反复抽搐者抽搐停止,2例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衰... 本文对12例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患者试用内源性阿片多肽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治疗,除1例无效外,其余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用药后24小时内,11例患者神志明显改善甚至清醒,5例反复抽搐者抽搐停止,2例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衰竭曾一度明显改善.治疗结果证实乙脑患者血及脑脊液(CSF)中升高的内源性阿片多肽参与乙脑发病机制并为乙脑的对症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 纳洛酮
下载PDF
人血浆中亮氨酸—脑啡肽放射免疫测定法及临床初步应用
2
作者 邱喜盛 叶明皓 +3 位作者 李迪元 赵光胜 符荣根 陶心铭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19-24,共6页
本文报告人血浆LEK的RIA测定法,用TG—ECDI—LEK背部皮内多点免疫家兔,得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ALS,工作稀度可达1:20,000,最小检出量5pg,多种肽类均无明显干扰,适用于血浆中检出微量LEK。作者用有效的样品抽提方法:快速冷分离出血浆,迅... 本文报告人血浆LEK的RIA测定法,用TG—ECDI—LEK背部皮内多点免疫家兔,得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ALS,工作稀度可达1:20,000,最小检出量5pg,多种肽类均无明显干扰,适用于血浆中检出微量LEK。作者用有效的样品抽提方法:快速冷分离出血浆,迅速的酸化及杆菌肽、抑肽酶等有效地防止了EK的降解,酸化血浆LEK被XAD—2树脂吸附和用水合甲醇洗脱。本法测定人血浆LEK平均为127.9±54pg/ml(m±S. E. M., n=61),范围45—200pg/ml。多种考验证明本法可靠。此法为循环中研究EK动力变化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步应用 人血浆 放射免疫测定法 踏车运动 混合血浆 脑啡肽 抽提方法 亮氨酸 甲醇洗 正常人
下载PDF
巴西龟眼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叶明皓 胡秀彩 +3 位作者 吕爱军 孙敬锋 刘小雪 宋亚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4-569,共6页
为防治龟类细菌性眼炎病,从患眼炎巴西龟Trachemys scriptaelegans (体质量约150. 0 g)眼内分泌液中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编号为G0503菌株,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 DNA克隆和测序,以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等方法... 为防治龟类细菌性眼炎病,从患眼炎巴西龟Trachemys scriptaelegans (体质量约150. 0 g)眼内分泌液中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编号为G0503菌株,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 DNA克隆和测序,以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与甘露糖、半乳糖、肌醇等反应为阳性,与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酶等反应为阴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 r DNA序列,将其亚克隆至p MD18-T载体中测序,获得片段大小为1500 bp,与模式菌株Providencia rettgeri DSM 4542 (AM040492. 1)序列一致性为99. 30%;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菌与Providencia rettgeri(JN644501. 1)自然聚为一支,最终判定G0503菌株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用该分离菌人工回归感染巴西龟死亡率达40%,主要呈现眼睛肿大、黏液增多,停止摄食等特征,并且与自然发病龟临床症状一致;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病龟出现眼睑上皮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本研究中首次报道巴西龟眼炎病原的分离鉴定,对该病防治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龟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16S RDNA 药敏试验 组织病理
下载PDF
草鱼致病性腐败希瓦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叶明皓 胡秀彩 +3 位作者 吕爱军 孙敬锋 刘小雪 白杰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2-57,共6页
从患病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体内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菌株编号为C0703,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等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氧化酶、七叶苷、硝酸盐还原等... 从患病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体内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菌株编号为C0703,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等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氧化酶、七叶苷、硝酸盐还原等为阳性,赖氨酸脱羧酶、葡萄糖等为阴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16SrDNA序列测序获得片段大小1409bp,与模式菌株Shewanella putrefaciens ATCC 8071(NR 119141.1)序列相似性为98.23%;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与Shewanella putrefaciens(NR 119141.1)自然聚为一支,最终判定C0703菌株为腐败希瓦氏菌(S.putrefaciens)。人工回归感染草鱼试验显示,3d累积死亡率为100%,并与自然感染临床症状基本一致;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C0703对阿莫西林、美罗培南、萘啶酸等药物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万古霉素等不敏感。本研究结果为鱼源腐败希瓦氏菌的诊断及防治等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腐败希瓦氏菌 16SrDNA 生理生化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龟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白杰 周美红 +3 位作者 胡秀彩 吕爱军 叶明皓 孙敬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8-803,共6页
为探明患病巴西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征,从病龟体内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编号为TC-1,采用PCR方法扩增16S rDNA、gyrB基因序列,将其亚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测序获得片段大小分别为1503 bp、989 bp,与GenB... 为探明患病巴西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征,从病龟体内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编号为TC-1,采用PCR方法扩增16S rDNA、gyrB基因序列,将其亚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测序获得片段大小分别为1503 bp、989 bp,与GenBank中模式菌株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60%、98.8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与C.freundii自然聚为一支,最终鉴定分离菌株TC-1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药敏试验显示,TC-1菌株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萘啶酸、诺氟沙星、左氟沙星、四环素、氟苯尼考和亚胺培南等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磺胺异恶唑和复方新诺明等耐药;人工回归感染试验显示,TC-1菌株对巴西龟有致病性,并与自然发病龟的临床症状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龟类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子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龟 弗氏柠檬酸杆菌 16S RDNA gyrB基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巴西龟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罗福丽 牛宇宸 +3 位作者 胡秀彩 吕爱军 叶明皓 孙敬锋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44-47,共4页
为观察巴西龟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采用人工感染试验、石蜡切片和HE染色方法进行组织病理研究。结果表明,感染发病龟主要表现为眼结膜发炎、口鼻皮肤溃烂,解剖可见肺部发黑,肠道淡黄色,无内容物、水样黏液增... 为观察巴西龟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采用人工感染试验、石蜡切片和HE染色方法进行组织病理研究。结果表明,感染发病龟主要表现为眼结膜发炎、口鼻皮肤溃烂,解剖可见肺部发黑,肠道淡黄色,无内容物、水样黏液增多等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眼睑上皮组织色素细胞增多,胃和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心脏心肌纤维间隙变宽、坏死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脏肺泡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界限不清、肺泡壁毛细血管淤血,肝脏肝细胞坏死、中央静脉淤血、肝细胞索紊乱,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球出血,肌肉肌纤维间隙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上结果为阐明龟类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龟 弗氏柠檬酸杆菌病 组织病理
下载PDF
脑啡肽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病理意义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诸葛传德 丘喜盛 叶明皓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1988年第4期205-208,共4页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者极期、昏迷刚醒时、恢复期血及脑脊液(OSF)中亮氨酸脑啡肽(Leu-脑啡肽)值.结果发现患者在乙脑极期时血Leu-脑啡肽为159.2±25.45pg/ml(N=15),比正常值86.5±9.2pg/ml(N=15)...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者极期、昏迷刚醒时、恢复期血及脑脊液(OSF)中亮氨酸脑啡肽(Leu-脑啡肽)值.结果发现患者在乙脑极期时血Leu-脑啡肽为159.2±25.45pg/ml(N=15),比正常值86.5±9.2pg/ml(N=15)明显升高(P<0.001).CSF中Leu-脑啡肽为211/=30.23pg/ml(N=8)与其正常值148.6±16.4pg/mi相比也明显升高(P<0.001).进入恢复期时均有所下降.各症状组的统计学分析提示乙脑中枢性高热、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症状与血及CSF中Leu-脑啡呔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亮氨酸-脑啡肽 甲硫氨酸-脑啡肽 阿片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