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49
- 1
-
-
作者
杨芳
严晶(综述)
刘丽娜
叶柏(审校)
-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通市中医院脾胃科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
-
出处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987-992,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3536,81603578)。
-
文摘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于一类复杂性的功能性胃肠病变,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等为临床表现,还可出现睡眠障碍、精神抑郁或焦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胃肠道外症状[1]。该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在西方国家发病率为9%~20%,在我国北京和广州地区为发病率分别为7.26%和11%,该病是消化科门诊就诊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应对IBS仍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挑战。罗马Ⅳ诊断标准将IBS分为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 IBS,IBS-D)、便秘型(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BS,IBS-C)、混合型(mixed-type IBS,IBS-M)和不定型(unsubtyped IBS,IBS-U)4种类型[2],其中以IBS-D最为常见,发病率高,影响面广,好发于中青年。IBS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最近共识指南[3]认为IBS是多因素起源,遗传因素、饮食因素、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脑-肠轴调节异常、肠道感染和免疫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均认为是诱发IBS发病的诱因。此外,最新的研究还表明,肠道微生物是IBS发病机制的重要关键因素。本研究旨在阐明IBS的可能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肠道微生物对IBS发病机制的影响。
-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体征和症状
消化系统
研究进展
-
分类号
R574.6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