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公莫舞》非歌舞剧演出脚本——兼与赵逵夫先生商榷 被引量:5
1
作者 叶桂桐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4-84,共11页
本文论述了《公莫舞》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难以解读的原因 ,人物与主题 ;认为它是女单人歌舞 ,非歌舞剧演出脚本 。
关键词 《公莫舞》 戏剧起源 歌舞剧 脚本
下载PDF
论《孔雀东南飞》为文人赋 被引量:9
2
作者 叶桂桐 《中国韵文学刊》 2000年第2期8-15,共8页
《孔雀东南飞》向来被认为是乐府民歌,并以此为准对其思想和艺术进行分析评价。文章认为《孔雀东南飞》不是乐府民歌,不是一般民间演唱,而是文人赋。对《孔雀东南飞》的文体属性应予重新认识,并以此为出发点,对若干重要问题进行新... 《孔雀东南飞》向来被认为是乐府民歌,并以此为准对其思想和艺术进行分析评价。文章认为《孔雀东南飞》不是乐府民歌,不是一般民间演唱,而是文人赋。对《孔雀东南飞》的文体属性应予重新认识,并以此为出发点,对若干重要问题进行新的研究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乐府民歌 民间演唱 文人赋 文体创新
下载PDF
论齐文化的特质 被引量:5
3
作者 叶桂桐 《山东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78-82,共5页
本文认为解决齐文化的基本特质这一重大学术问题 ,必须更新研究观念和研究方  法 ,要从历史的演进中 ,用比较和联系的观点进行把握。齐文化的基本特质与齐鲁大地上的另一文化系统——鲁文化不同 ,是与大海相关联的巫文化。齐文化的时... 本文认为解决齐文化的基本特质这一重大学术问题 ,必须更新研究观念和研究方  法 ,要从历史的演进中 ,用比较和联系的观点进行把握。齐文化的基本特质与齐鲁大地上的另一文化系统——鲁文化不同 ,是与大海相关联的巫文化。齐文化的时空观念 ,与大海相连的巫文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文化 特质 巫文化 时空观念 志怪小说
下载PDF
论“六诗”之次第、演变及其美学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桂桐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8-115,共8页
《诗经》中的赋比兴有三个层次:诗体(同风雅颂一样),表现手法,修辞格。学术界对于这三个层次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诗序》到郑玄为诗体与表现手法互相牵混的阶段,但赋比兴作为表现手法却正始于此;从郑玄到孔颖达为第二个阶段... 《诗经》中的赋比兴有三个层次:诗体(同风雅颂一样),表现手法,修辞格。学术界对于这三个层次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诗序》到郑玄为诗体与表现手法互相牵混的阶段,但赋比兴作为表现手法却正始于此;从郑玄到孔颖达为第二个阶段,即只将赋比兴认定为是表现手法;从孔颖达到朱熹为第三个阶段,朱熹不仅认为赋比兴是表现手法,并进而认为是修辞格。《周礼》中对于“六诗”的排列顺序“风赋比兴雅颂”以及郑玄对“六诗”的解释并不是逻辑混乱,而是有其内在的时空关系的。赋比兴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比较曲折而复杂的过程,作为修辞格与表现手法虽然起源早于诗体,但它们在各自的诗体中淬了火,增加了新的美学特点:赋由原来简约朴素又增加了铺张扬厉的特点;比是惩恶,美学特点是凄怨深情,一唱三叹;兴是扬善,其美学特点是委婉含蓄,余味深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六诗 次第 演变 美学特征
下载PDF
揭千古之谜──汉铙歌《石留篇》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叶桂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7年第5期9-13,共5页
揭千古之谜──汉铙歌《石留篇》解读叶桂桐一、千古之谜《石留篇》汉烧歌十八曲,不仅词句诘屈,而且有的篇章“声辞合写”,刘宋沈约已云“训诂不可复解”,而其中的《石留篇》又最为难解,遂成千古之谜。这十八曲汉铙歌虽然如此难解... 揭千古之谜──汉铙歌《石留篇》解读叶桂桐一、千古之谜《石留篇》汉烧歌十八曲,不仅词句诘屈,而且有的篇章“声辞合写”,刘宋沈约已云“训诂不可复解”,而其中的《石留篇》又最为难解,遂成千古之谜。这十八曲汉铙歌虽然如此难解,但因其是汉乐府中的重要内容,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 歌词 《乐府诗集》 《拾遗记》 《宋书》 闻一多 石水 创作年代 汉乐府 黄门鼓吹
下载PDF
《金瓶梅》版本研究商榷——兼致梅节先生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桂桐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4-241,共8页
本文在《金瓶梅》版本问题上与梅节先生的观点有所出入,认为梅节先生关于《金瓶梅》初刻本为"说散本"以及"廿公跋"见于《金瓶梅》初刻本的观点缺乏依据。同时,本文阐述了"廿公跋"在《金瓶梅》版本与作者... 本文在《金瓶梅》版本问题上与梅节先生的观点有所出入,认为梅节先生关于《金瓶梅》初刻本为"说散本"以及"廿公跋"见于《金瓶梅》初刻本的观点缺乏依据。同时,本文阐述了"廿公跋"在《金瓶梅》版本与作者问题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版本 廿公跋
下载PDF
论《公莫舞》的人物、主题与体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桂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9-84,共6页
《公莫舞》有一男一女两个人物:男子就是歌词中的“客”,其身份为“使君”;女子很可能是一位舞女歌妓。男女之间不是真正的夫妻,而是“露水夫妻”。《公莫舞》的主题是男子要出行三年,女子为之送行,歌舞表现了二人难舍难分、两情依依的... 《公莫舞》有一男一女两个人物:男子就是歌词中的“客”,其身份为“使君”;女子很可能是一位舞女歌妓。男女之间不是真正的夫妻,而是“露水夫妻”。《公莫舞》的主题是男子要出行三年,女子为之送行,歌舞表现了二人难舍难分、两情依依的送别情状。《公莫舞》虽然由两个人物表演,但其体制仍然是歌舞,而不是歌舞剧。赵逵夫先生把是否为代言体作为判定《公莫舞》的体制的标准,在学理上是说不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莫舞 人物 主题 体制
下载PDF
论蒲松龄在中国宗教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8
作者 叶桂桐 《蒲松龄研究》 2003年第3期5-13,共9页
蒲松龄的伟大贡献是把冥间、仙乡、人世、妖界四者加以沟通,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十七世纪后期到十八世纪初中国北方农村的风俗画长卷,真实地显现了生活在山东齐国故地这一特定区域具有特殊文化氛围中的群体的思维方式、鬼神观念和宗教信仰... 蒲松龄的伟大贡献是把冥间、仙乡、人世、妖界四者加以沟通,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十七世纪后期到十八世纪初中国北方农村的风俗画长卷,真实地显现了生活在山东齐国故地这一特定区域具有特殊文化氛围中的群体的思维方式、鬼神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并通过对孔子、邱处机和蒲松龄的比较,阐述了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继承发展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邱处机 蒲松龄 宗教史 继承 发展
下载PDF
论《金瓶梅》“廿公跋”的作者当为鲁重民或其友人 被引量:4
9
作者 叶桂桐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35-39,共5页
《金瓶梅》“廿公跋”,无论对于理解“崇祯本”系统《金瓶梅》各版本之间的关系,“崇祯本”与“词话本”之间的关系,还是对于《金瓶梅》作者研究等重大问题,都是关键之一。作者认为,“廿公跋”的矛头是指向“弄珠客”序的,最早见... 《金瓶梅》“廿公跋”,无论对于理解“崇祯本”系统《金瓶梅》各版本之间的关系,“崇祯本”与“词话本”之间的关系,还是对于《金瓶梅》作者研究等重大问题,都是关键之一。作者认为,“廿公跋”的矛头是指向“弄珠客”序的,最早见于内阁文库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廿公跋”写于崇祯末年;作者当为鲁重民或其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廿公跋 鲁重民
下载PDF
汉《铎舞歌·圣人制礼乐篇》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桂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6年第4期1-5,共5页
汉《铎舞歌·圣人制礼乐篇》解读叶桂桐汉《铎舞歌·圣人制礼乐篇》,沈约《宋书》与郭茂倩《乐府诗集》均收录,原文如下:昔皇文武邪弥弥合善谁吾时吾行许帝道衔来治路万邪治路万邪赫赫意黄远道吾治路万邪善道明邪金邪善道明... 汉《铎舞歌·圣人制礼乐篇》解读叶桂桐汉《铎舞歌·圣人制礼乐篇》,沈约《宋书》与郭茂倩《乐府诗集》均收录,原文如下:昔皇文武邪弥弥合善谁吾时吾行许帝道衔来治路万邪治路万邪赫赫意黄远道吾治路万邪善道明邪金邪善道明邪金耶帝邪近帝武武邪邪圣皇八音偶邪尊来圣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礼乐 流行歌曲歌词 人制 标点本 中华书局 汉魏六朝 《宋书》 傅玄 八音
下载PDF
论《诗经》中歌与舞之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桂桐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1-48,共8页
《诗经》中的歌与舞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颂》诗歌与舞相应而不相兼,歌者自歌,舞者自舞;《雅》诗歌与舞关系亦密,且与宴者可以既歌又舞,但属于自娱性舞蹈;《风》诗则缺乏歌与舞相兼的证据。“诗三百篇”不都是舞辞,只有《颂》诗中有舞词。
关键词 《诗经》
下载PDF
关于《金瓶梅》的版本与作者问题——兼致台湾魏子云先生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桂桐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9-11,共3页
对《金瓶梅》的版本进行了梳理,认为现存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兰陵笑笑生不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
关键词 《金瓶梅》 版本 作者
下载PDF
汉魏六朝的珍贵语音资料——“声辞合写”乐府诗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桂桐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3-67,共5页
沈约《宋书·乐志》收录了一些汉魏六朝时期的“声辞合写”的乐府古辞。所谓“声辞合写”就是将歌词与虚词(有声无义)以及音乐、舞蹈术语一起记录。原本是歌词用大字书写,“声辞”用小字书写;后来大小字不分,因此,无法解读,遂成千... 沈约《宋书·乐志》收录了一些汉魏六朝时期的“声辞合写”的乐府古辞。所谓“声辞合写”就是将歌词与虚词(有声无义)以及音乐、舞蹈术语一起记录。原本是歌词用大字书写,“声辞”用小字书写;后来大小字不分,因此,无法解读,遂成千古之谜。另外,乐工在抄录时用了若干音同、音近的别字。现在这些乐府古辞大体上已经被解读出来,这就为汉语语音史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语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乐府古辞 语音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诗歌的互动
14
作者 叶桂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纵观北宋后期到清初中国古代小说戏曲诗歌之内在关系 ,三者经历了三个互动阶段 :1 宋元时期戏剧“小说”化 ,改变了自身的内容、性质、体制而真正成熟。 2 明代长篇小说“戏剧”化 ,小说由叙事为主变为写人为主 ,由记事为主变为记言为... 纵观北宋后期到清初中国古代小说戏曲诗歌之内在关系 ,三者经历了三个互动阶段 :1 宋元时期戏剧“小说”化 ,改变了自身的内容、性质、体制而真正成熟。 2 明代长篇小说“戏剧”化 ,小说由叙事为主变为写人为主 ,由记事为主变为记言为主 ;又吸纳了戏曲宾白的经验 ,使用方言。 3 明末清初 ,小说戏剧“诗”化 ,《红楼梦》用诗歌创造意境 ,结构小说 ,塑造人物。小说戏剧诗歌互动 ,使三者完美融合 :小说有诗之意境、节奏、韵律和戏剧般人物 ;戏剧有了曲折情节和诗的意境 ,诗歌可以结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戏曲 诗歌 互动 中国古代
下载PDF
汉魏六朝记谱方法考
15
作者 叶桂桐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00-104,共5页
中国在汉魏六朝时期就已经有了音乐记谱方法。这种记谱方法叫做"声曲折",它使用状如蚯蚓般的曲线,并用汉字加以辅助。这种记谱方法迄今仍然有文献予以保存,《道藏》三百三十册,《洞玄部》养之门上,《玉音法事》上卷,载玉京山... 中国在汉魏六朝时期就已经有了音乐记谱方法。这种记谱方法叫做"声曲折",它使用状如蚯蚓般的曲线,并用汉字加以辅助。这种记谱方法迄今仍然有文献予以保存,《道藏》三百三十册,《洞玄部》养之门上,《玉音法事》上卷,载玉京山《步虚经.步虚吟》三首,《空洞》一首,就是这种记谱方法的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记谱方法 声曲折 曲谱样式
下载PDF
论潘金莲之一:潘金莲与西门庆
16
作者 叶桂桐 《保定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40-44,共5页
潘金莲与西门庆都是中国 16世纪市民阶层中涌现出来的新异人物,都有极强烈的物欲、情欲、权势欲,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二人活动范围不同,表现形态不同,结局也不同,男尊女卑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物欲 情欲 权势欲 人生观 《金瓶梅》 潘金莲 西门庆
下载PDF
论潘金莲之二:潘金莲与孙雪娥
17
作者 叶桂桐 《保定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47-48,共2页
潘金莲与孙雪娥终生为敌,争斗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在这种争斗中,二人的性格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潘金莲即使不死于武松的刀下,那结局也不会好于孙雪娥。
关键词 潘金莲 孙雪娥 结局 小说 《金瓶梅词话》
下载PDF
论21世纪的中国理论创新
18
作者 叶茜 叶桂桐 《中国城市经济》 2010年第9X期309-309,共1页
本文认为为了推动与促进21世纪的中国中国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首先必须克服目前理论界存在的理论"神化"、"西化"、"僵化"的心理定势,并对以往的"基础"加以清理。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 理论 创新
下载PDF
从《续金瓶梅》看《金瓶梅》的版本及作者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桂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89年第2期90-96,共7页
版本问题,无疑是批评研究一部作品的最基础的工作之一。谈到《金瓶梅》的版本,不少研究者总以为它比《红楼梦》的版本问题要简单得多。这种判断其实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关于《金瓶梅》版本的许多问题,诸如见于记载的当时流行于刊本之前的... 版本问题,无疑是批评研究一部作品的最基础的工作之一。谈到《金瓶梅》的版本,不少研究者总以为它比《红楼梦》的版本问题要简单得多。这种判断其实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关于《金瓶梅》版本的许多问题,诸如见于记载的当时流行于刊本之前的各种抄本间的关系问题,初刊本与抄本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初刊本与《新刻金瓶梅词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金瓶梅词话》 《续金瓶梅》 丁耀亢 抄本 初刊本 研究者 作者 万历 版本问题
下载PDF
“中介物象”与赋比兴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桂桐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13,41,共6页
本文认为《诗经》中的“赋比兴”有诗体、表现手法、修辞格三个层次,而“赋比兴”之所以会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的主要手法,并以此造成诗的“意境”,乃决定于中国人特殊的思维方式(由象求意)与表达方式(以象表意)。“象”不仅有“自... 本文认为《诗经》中的“赋比兴”有诗体、表现手法、修辞格三个层次,而“赋比兴”之所以会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的主要手法,并以此造成诗的“意境”,乃决定于中国人特殊的思维方式(由象求意)与表达方式(以象表意)。“象”不仅有“自然物象”,而且有在“自然物象”基础上形成的带有意味的“中介物象”,把握住“中介物象”,既可弄清“比兴”的实质及三者之关系,又可更深入地理解所谓“意境”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物 赋比兴 自然物象 表现手法 《诗》 修辞格 《诗经》 中国文学 《文心雕龙》 《周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