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后窝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3
1
作者 叶永造 王占祥 +4 位作者 刘希尧 谭国伟 郭剑锋 薛伟明 沈上杭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67-468,共2页
目的总结锁孔入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8例,其中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有明显血管压迫123例,难以明确责任血管5例。结果术后随访6~ 48个月,平均32个月。治愈102... 目的总结锁孔入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8例,其中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有明显血管压迫123例,难以明确责任血管5例。结果术后随访6~ 48个月,平均32个月。治愈102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2例。复发4例,经再次行微血管减压术治愈2例。术后出现周围性面瘫3例,同侧听力下降1例,经对症治疗痊愈,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可作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外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 减压术 显微血管 入路 锁孔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凝血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叶永造 王占祥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85-87,共3页
1972年Druskin等[1]首次报告1例颅脑火器伤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后,脑外伤所致凝血障碍导致的凝血病(coagulopathy)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重视。现已明确,凝血障碍是脑外伤常见并发症,是... 1972年Druskin等[1]首次报告1例颅脑火器伤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后,脑外伤所致凝血障碍导致的凝血病(coagulopathy)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重视。现已明确,凝血障碍是脑外伤常见并发症,是二次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颅脑损伤激活凝血系统造成高凝状态及其随后发生的纤溶亢进可加重脑损害,影响预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与凝血障碍、迟发颅内血肿之间以及凝血障碍与不良预后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凝血 纤溶 D-二聚体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叶永造 王占祥 +2 位作者 刘希尧 苏子锐 高鑫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24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索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2017年10月28日至2018年10月28日期间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PT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抓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 目的:探索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2017年10月28日至2018年10月28日期间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PT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抓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MV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3 d的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TN患者实施MVD治疗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下载PDF
前额底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郭剑峰 王占祥 +7 位作者 谭国伟 方耀春 姜月明 朱宏伟 薛伟明 叶永造 陈四方 沈上杭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前额底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前额底脑挫裂伤并施行手术的病例。结果入院即行手术(含24h内)14例为A组;初期保守治疗,24h后手术24例为B组。入院时GCS:A组平均6.5分,B组平均13分。... 目的探讨前额底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前额底脑挫裂伤并施行手术的病例。结果入院即行手术(含24h内)14例为A组;初期保守治疗,24h后手术24例为B组。入院时GCS:A组平均6.5分,B组平均13分。随访半年并根据GOS判定:A组康复良好8例(57.1%),中度残废3例(24.1%),重度残废2例(14.3%),死亡1例(7.1%);B组康复良好8例(33.3%),中度残废5例(20.8%),重度残废7例(29.2%),死亡4例(16.7%)。入院时A组GCS普遍低于B组,GOS结果A组良好率高于B组,A组重残率、死亡率低于B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额底脑挫裂伤早期(24h以内)明确手术指征,筛选出可能恶化的病例并及时手术对改善前额叶底脑挫裂伤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前额底 手术时机 手术指征
下载PDF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例报告 被引量:7
5
作者 马永会 武通帅 +3 位作者 叶永造 朱宏伟 姜月明 王占祥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总结Willis覆膜支架用于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治疗经验。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用Willis覆膜支架医治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例,均行临床随访。结果 Willis支架均成功植入,其中1例出现少许对比剂内漏,以更高压力... 目的总结Willis覆膜支架用于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治疗经验。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用Willis覆膜支架医治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例,均行临床随访。结果 Willis支架均成功植入,其中1例出现少许对比剂内漏,以更高压力二次充胀球囊后仍内漏,置入第2枚覆膜支架后,内漏消失。造影可见瘘口闭合,无颈内动脉阻塞,无手术并发症。临床随访4例,原临床症状均未复发。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Willis支架 脑外伤 血管损伤
下载PDF
EGFL7和PTE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薛伟明 王占祥 +4 位作者 马永会 钟山 陈佩琼 谭国伟 叶永造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7基因(EGFL7)、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脑胶质瘤和8例脑外伤内减压脑组织中EGFL7和PTEN的表达。结果 EGFL7蛋白在脑...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7基因(EGFL7)、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脑胶质瘤和8例脑外伤内减压脑组织中EGFL7和PTEN的表达。结果 EGFL7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恶性胶质瘤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度恶性胶质瘤组(P<0.01)。PTEN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PTEN蛋白的表达相应降低(P<0.01)。EGFL7与PTEN在各级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呈负相关(r=-0.382,P<0.01)。结论 EGFL7基因可能直接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侵袭过程;PTEN基因突变或丢失、灭活导致PTEN蛋白表达的缺失或减弱在胶质瘤的发生、侵袭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GFL7表达与PTEN表达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EGFL7高表达与PTEN表达下降在胶质瘤的浸润发展过程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EGFL7 PTEN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鞍区肿瘤术后单纯性尿崩症的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6
7
作者 郭剑峰 王占祥 +7 位作者 谭国伟 方耀春 姜月明 朱宏伟 薛伟明 叶永造 陈四方 沈上杭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325-326,共2页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单纯尿崩症的发生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鞍区肿瘤病人术后并发单纯性尿崩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结果术后尿崩呈暂时型48例(90.5%),三相型3例(5.7%),持续型2例(3.8%)。因严重尿崩死亡1例(1.9%)。余病...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单纯尿崩症的发生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鞍区肿瘤病人术后并发单纯性尿崩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结果术后尿崩呈暂时型48例(90.5%),三相型3例(5.7%),持续型2例(3.8%)。因严重尿崩死亡1例(1.9%)。余病人随访6个月,尿崩症痊愈48例(90.5%),永久性尿崩4例(7.6%)。结论尿崩症的发生类型与手术方式、肿瘤大小等相关。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术后严密监测尿量和血电解质,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是处理尿崩症的关键,其可以有效降低手术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尿崩症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导航在颅内病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谭国伟 王占祥 +9 位作者 郭剑峰 陈四方 沈上杭 方耀春 姜月明 薛伟明 叶永造 朱宏伟 刘希尧 马永会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内病变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颅内肿瘤和血管性病变患者,经术前MRI薄层扫描(1mm/层)或CT薄层扫描(1mm/层)检查,将影像数据输入Stryker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头皮、病灶、重要功能...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内病变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颅内肿瘤和血管性病变患者,经术前MRI薄层扫描(1mm/层)或CT薄层扫描(1mm/层)检查,将影像数据输入Stryker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头皮、病灶、重要功能区及标志点),靶点设定,手术切口入路设计,精确定位微小病灶位置,术中神经导航引导下确定病灶位置及范围,以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病变,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和影像学评价。结果应用神经导航对颅内病变、重要结构定位准确,定位误差均在3mm以内。32例手术导航下寻找病变成功率达100%,病变全切除率达90%,同时未发生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结论神经导航系统能提供精确的术前手术入路设计和术中实时导向,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颅内病变 微创手术
下载PDF
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永会 叶永造 +4 位作者 姜月明 薛伟明 高鑫 谭国伟 王占祥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5期33-36,76,共5页
目的通过对于高血压脑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和一般情况等作相关研究,以期为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10月在该院神经外科住院,首次经过影像学确诊的高... 目的通过对于高血压脑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和一般情况等作相关研究,以期为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10月在该院神经外科住院,首次经过影像学确诊的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84例,研究患者手术的GCS评分、出血部位、出血量、手术方式、手术时机、设计调查表。再与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法。随访患者家属或者患者本人,以GOS评分作为近期预后指标,以ADL分级发作为随访时评估患者生活能力的指标,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格拉斯格评分高者预后明显好,GCS评分为3~8分(等级1~5的数据分别为2、8、6、2、2)与GCS评分13~14分(等级1~5的数据分别为0、0、6、12、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1 P=0.000<0.01);患者在超早期手术(6h以内52例中有48例好转)和24~48 h手术的预后(共12例数中好转例数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P=0.016<0.05),患者在6~24 h内手术预后(共20例数中好转例数为12)和患者在24~48 h预后(共12例数中好转例数为0)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P=0.319>0.05)。患者在<6 h(共52例中有48例好转)和在6~24 h预后(共20例数中好转例数为12)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2,P=0.129>0.05)。开颅组(44例中34例转好)和引流组(40例中34例转好)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指标GOS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P=0.192>0.05)。结论术前患者GCS评分、出血量、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因素与患者预后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临床上我们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对相关问题进行强化和治疗。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方式 手术时机 丘脑出血
下载PDF
外伤性脑硬膜下积液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耀春 王占祥 +5 位作者 朱宏伟 姜月明 薛伟明 叶永造 谭国伟 郭剑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病特点、形成机制、分型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2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结果2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1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6例采用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可根据积液量...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病特点、形成机制、分型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2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结果2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1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6例采用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可根据积液量及临床症状、分型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及时合理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积液 颅脑损伤 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的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月明 王占祥 +8 位作者 朱宏伟 马永会 谭国伟 郭剑锋 薛伟明 刘希尧 叶永造 陈四方 弓凯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10期1136-1137,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的疗效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科从2012-01∽2015-01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术,对照...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的疗效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科从2012-01∽2015-01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术,对照组78例采用大骨瓣开颅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mR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98.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RS平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骨瓣开颅术相比,小骨窗开颅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更加显著,而且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升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大骨瓣开颅术 小骨窗开颅术 对照研究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鑫 刘希尧 +1 位作者 叶永造 王占祥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1期92-94,共3页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术中出血量。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随机化分组设计,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术中出血量。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随机化分组设计,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术,观察组则应用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手术前,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颅内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总有效率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钻孔引流术的治疗效果较小骨窗开颅术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术 钻孔引流术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线头连接处切口改良设计
13
作者 刘希尧 王占祥 +2 位作者 朱宏伟 叶永造 沈上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10期628-629,共2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连接线处头皮切口的改良方法。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采用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50例,根据延伸连接线接头情况,设计耳后头皮切口的位置、长度、形态,分层缝合。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2.6个月,观察术后切口渗...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连接线处头皮切口的改良方法。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采用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50例,根据延伸连接线接头情况,设计耳后头皮切口的位置、长度、形态,分层缝合。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2.6个月,观察术后切口渗血量、切口线头外露、术后切口裂开及感染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头皮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切口渗血,无线头外露,无切口裂开或破溃,无头皮感染,无电极断裂。1例术后出现皮下积液,2周后自行吸收。结论 DBS延伸连接线接头耳后头皮切口改良方法简单安全,可降低DBS手术有关头皮切口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术 线头连接处 头皮切口 改良设计
下载PDF
13例脑疝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诊治体会
14
作者 方耀春 王占祥 +5 位作者 朱宏伟 姜月明 薛伟明 叶永造 谭国伟 郭剑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脑疝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对1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5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1例,中残3例;死亡率38.46%。结论本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急,病死率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准确判... 目的探讨脑疝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对1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5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1例,中残3例;死亡率38.46%。结论本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急,病死率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相应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疝 脑梗死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显微手术疗效及并发症防治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永造 刘希尧 +3 位作者 苏子锐 高鑫 王占祥 韩海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胆脂瘤致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疗效及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12年1月-2019年3月,共收治桥小脑角胆脂瘤致TN 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21~63岁,平均(39.5+5.3)岁;病程为4个月~16年,平均(3.7+2.5)...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胆脂瘤致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疗效及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12年1月-2019年3月,共收治桥小脑角胆脂瘤致TN 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21~63岁,平均(39.5+5.3)岁;病程为4个月~16年,平均(3.7+2.5)年;左侧12例,右侧7例。均行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84.2%),次全切除3例(15.8%)。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完全消失,术后面部麻木3例(15.8%),脑脊液切口漏2例(10.5%),眩晕1例(5.2%),无菌性脑膜炎1例(5.2%),均通过保守治疗痊愈。8例同期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均定期随访。19例术后未出现大出血、急性脑积水及死亡等。术后随访5~80个月,所有患者无疼痛,1例(5.2%)出现肿瘤复发。结论TN型桥小脑角胆脂瘤手术疗效显著。尽早行颅脑MRI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手术策略需兼顾肿瘤切除及TN症状缓解,并尽可能避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及脑干。显微手术配合神经内镜有助于全切除肿瘤及减少损伤,存在血管压迫者需同期行血管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胆脂瘤 桥小脑角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
原文传递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及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永造 刘希尧 +3 位作者 高鑫 蒋伟超 王占祥 韩海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年第9期829-831,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常见并发症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前行3.0T磁共振脑干薄扫+三维时间飞越法...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常见并发症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前行3.0T磁共振脑干薄扫+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明确血管与面神经间的关系。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至进入内听道全程,术中均常规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准确辨识责任血管,在压迫点放置Teflon棉减压。结果术中发现单一责任血管压迫63例,多根动脉或动静脉共同参与压迫23例。术后即刻治愈79例,延迟治愈4例,总有效率为96.5%(83/86);无效3例,均经再次手术治愈。术后出现短期不全面瘫5例,眩晕8例,耳鸣2例,脑脊液切口漏2例,均在对症治疗后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手术过程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探查面神经全程,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准确合理放置垫棉,充分减压面神经,可提高手术疗效及避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肌肉 痉挛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减压术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神经导航在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病变中的应用
17
作者 谭国伟 王占祥 +7 位作者 郭剑峰 方耀春 姜月明 陈四方 沈上杭 薛伟明 朱宏伟 叶永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90-691,69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病变手术中定位的精确性和锁孔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6年10月,应用Stryker公司导航系统辅助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病变32例,并对神经导航在手术中应用的优越性、精确性、注意事...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病变手术中定位的精确性和锁孔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6年10月,应用Stryker公司导航系统辅助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病变32例,并对神经导航在手术中应用的优越性、精确性、注意事项以及锁孔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注册误差为(1.6±0.5)mm,术后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病变全切除比例为29/32,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手术效果良好。结论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对于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病变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创伤轻微、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提高病变的全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手术 神经导航
原文传递
人脑胶质瘤细胞裸鼠原位移植双荧光模型的建立
18
作者 于宁 李张昱 +5 位作者 高鑫 郭剑锋 陈四方 朱宏伟 叶永造 谭国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4-557,共4页
目的建立裸鼠的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位移植双色荧光模型。方法体外培养转染有增强型红色荧光蛋白(ERFP)的人U87细胞(ERFP—U87),制成细胞悬液后接种于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裸小鼠脑部右侧尾状核区域,活体成像系统上动态... 目的建立裸鼠的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位移植双色荧光模型。方法体外培养转染有增强型红色荧光蛋白(ERFP)的人U87细胞(ERFP—U87),制成细胞悬液后接种于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裸小鼠脑部右侧尾状核区域,活体成像系统上动态观察肿瘤的生长,4周后HE染色移植瘤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与宿主基质细胞的关系。结果表达EGFP的裸鼠在活体成像系统下可见全身组织器官均带有绿色荧光。接种ERFP-U87细胞后1周于移植部位可见红色荧光,且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HE染色移植瘤组织显示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深染,核大,可见分裂相及多核;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组织与宿主基质分别呈现红、绿色荧光,肿瘤组织与鼠脑组织界限不清,可见肿瘤发生血管,正常内皮细胞形成血管,部分管壁有肿瘤细胞包绕,肿瘤组织中呈现绿色荧光。结论双色荧光胶质瘤动物模型可作为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原位移植模型 活体成像 绿色荧光蛋白 红色荧光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