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发重度抑郁症脑功能变化:基于静息态fMRI的低频振幅和局部一致性分析
1
作者 叶郭锡 徐凡 +3 位作者 熊玉超 叶泳松 曾旭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fMRI探讨首发重度抑郁症患者(MDD)发作期间各脑区低频振幅(ALFF)和局部一致性(ReHo)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抑郁发病的脑神经机制。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确诊的... 目的:基于静息态fMRI探讨首发重度抑郁症患者(MDD)发作期间各脑区低频振幅(ALFF)和局部一致性(ReHo)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抑郁发病的脑神经机制。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确诊的首发MDD患者40例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50例,使用3.0T磁共振仪对每例受试者行静息态fMRI及高分辨率T 1WI检查,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及各脑区ALFF及ReHo测量值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首发MDD组左侧颞下回、双侧丘脑、双侧额中回及左侧辅助运动区的ALFF值增高,而双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中回、左枕中回、左侧后扣带回及左侧楔前叶的ALFF值降低(AlphaSim校正,体素水平P<0.05,簇水平P<0.05);双侧颞下回、左脑岛和双侧额中回的ReHo值增高,左颞中回、双侧中央后回、左枕中回和右侧楔前叶的ReHo值降低(AlphaSim校正,体素水平P<0.05,簇水平P<0.05)。ALFF及ReHo值均升高的脑区主要位于左颞下回、双额中回,均降低的脑区位于左颞中回、双侧中央后回和左枕中回。结论:首发MDD患者的感觉运动网络、视听觉网络、默认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的脑活动存在广泛异常改变,从而为更好地了解MDD的发生发展提供初步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抑郁症 脑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下载PDF
静息态脑功能技术对平衡针治疗中枢机制的分析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叶泳松 刘波 陈志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8998-9002,共5页
背景:平衡针治疗疾病疗效显著,但缺乏相关现代科学理论机制。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平衡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纳入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患者及10例正常受试者,于平衡针针刺前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AFNI软件对... 背景:平衡针治疗疾病疗效显著,但缺乏相关现代科学理论机制。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平衡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纳入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患者及10例正常受试者,于平衡针针刺前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AFNI软件对与双侧杏仁核表现为显著联系的脑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并对平衡针刺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及正常受试者的脑功能连接的差异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经平衡针治疗后1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均有好转。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丘脑、脑干、腹前核、腹外侧核、额内侧回、额上回、额叶眶上回、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海马回、扣带回、岛叶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正常受试者双侧颞中回、双侧眶上回、双侧尾状核头、双侧岛叶、左侧腹背侧核、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前扣带回、右侧顶下小叶与杏仁核连接增强;双侧小脑齿状核、小脑蚓、左侧小脑坡、双侧舌回、左侧枕中回、右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与杏仁核连接下降。提示通过静息脑功能成像技术对杏仁核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平衡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针 腰腿痛 静息态脑功能成像 脑功能连接 杏仁核 中枢机制
下载PDF
食管癌分期的MRI评估 被引量:9
3
作者 叶泳松 陈棣华 +3 位作者 蒋光愉 陈金城 陈汉芳 刘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28-832,共5页
目的 探讨MRI对食管癌检查的可行性、T分期及其价值和限度。资料与方法 搜集31例病理证实,行消化道造影和MRI检查的食管癌患者资料,其中7例腹段食管癌累及贲门。4例同时行CT检查,3例术后标本行MRI检查。结果 25例行开胸手术的食管癌... 目的 探讨MRI对食管癌检查的可行性、T分期及其价值和限度。资料与方法 搜集31例病理证实,行消化道造影和MRI检查的食管癌患者资料,其中7例腹段食管癌累及贲门。4例同时行CT检查,3例术后标本行MRI检查。结果 25例行开胸手术的食管癌患者,MRI T分期结果包括T1-1期7例,T3期13例,T4期5例。淋巴结转移6例,肝脏转移2例。与病理学结果T分期结果比较,MRI对食管癌T分期判断的整体准确度为80%(20/25),其中T1-2期为71.4%(5/7),T3期为76.9%(10/13),T4期为100%(5/5)。Kappa值=0.678〉0.4,近似概率P〈0.0005,说明两种检查的一致程度较好。结论 在食管癌的影像学检查中,MRI是对消化道钡剂造影有效的补充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术前分期,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钡剂造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钡剂造影与CT诊断 被引量:9
4
作者 叶泳松 陈棣华 蒋光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36-940,共5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鉴别诊断及与病理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活检证实 ,并有较完整的消化道造影、部分CT检查资料以及部分手术后标本涂钡摄片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2 9例 ,包括胃 2 ... 目的 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鉴别诊断及与病理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活检证实 ,并有较完整的消化道造影、部分CT检查资料以及部分手术后标本涂钡摄片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2 9例 ,包括胃 2 0例 ,十二指肠 1例 ,小肠 5例 ,结肠 3例。结果 上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2 0例胃原发性淋巴瘤中单个较大的不规则形充盈缺损 9例 ,7例形成“牛眼”征 ;多个大小不等卵石样充盈缺损 6例 ;单个巨大溃疡 3例 ,1例表现为典型的“半月综合征” ;多个大小不等浅淡龛影 2例 ;7例胃腔变形 ,胃壁柔软 ,蠕动减弱 ,与以上各类型并存。 1例十二指肠原发性淋巴瘤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伴条形龛影。 5例小肠原发性淋巴瘤 ,肠腔狭窄、狭窄段以上肠管扩张 2例 ,3例仅表现为小肠套叠。 3例结肠原发性淋巴瘤 ,肠腔对称性环形狭窄 1例 ,肠腔非对称性充盈缺损伴龛影形成 2例。 4例胃原发性淋巴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 ,1例弥漫性胃壁增厚 ,增强后胃壁强化明显 ;3例腔内不规则形肿块 ,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4例中 3例胃周脂肪间隙欠清晰。 2例结肠原发性淋巴瘤CT表现为一侧肠壁见软组织肿块影 ,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2 9例病理组织学结果 ,非霍奇金淋巴瘤 2 8例 ,其中B细胞性 2 5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 钡剂造影 CT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静息态脑功能成像评价平衡针对正常人的中枢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叶泳松 杨忠诚 +2 位作者 刘波 陈志光 李晓凡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21,共3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平衡针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0名健康志愿者,于针刺平衡针前后分别进行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扫描,应用功能连接方法处理功能磁共振(fMRI)成像数据,针刺前后两组数据采用组间配对t检验统计分... 目的:应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平衡针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0名健康志愿者,于针刺平衡针前后分别进行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扫描,应用功能连接方法处理功能磁共振(fMRI)成像数据,针刺前后两组数据采用组间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的双侧颞中回、双侧眶上回、双侧尾状核头、双侧岛叶、左侧腹背侧核、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前扣带回、右侧顶下小叶连接增强。结论:针刺平衡针后颞叶、额叶、基底节、扣带回等相关脑区功能连接增强,这些脑区与平衡针的镇痛功能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平衡针 功能磁共振 功能连接
下载PDF
胃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22
6
作者 叶泳松 尚晓静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003-2005,共3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胃间质瘤的CT影像学资料。观察指标有:病变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分型、与胃壁的夹角、密度、强化程度、黏膜及浆膜情况、胃周淋巴结及其他器官受累情况。结...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胃间质瘤的CT影像学资料。观察指标有:病变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分型、与胃壁的夹角、密度、强化程度、黏膜及浆膜情况、胃周淋巴结及其他器官受累情况。结果本组26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胃底部17例、胃体部9例。病灶呈圆形11例,类圆形或椭圆形11例,不规则形4例。病灶最大径为16~141 mm;小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或椭圆形,大病灶多为不规则形。腔内型11例,腔外型10例,腔内外型4例,壁内型1例。病变与邻近胃壁夹角呈锐角21例,呈钝角5例。平扫病灶呈均匀稍低密度或等密度15例,不均匀等低混杂密度11例,其中伴有坏死4例,钙化5例;三期病灶呈均匀强化16例,不均匀明显强化9例,不均匀轻度强化1例;其中25例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大部分或全部实性病变呈延迟强化。黏膜完整15例,黏膜中断、溃疡形成11例;所有病例浆膜完整。无一例伴胃周淋巴结肿大;肝脏多发转移1例。术后3~16个月随访14例,无一例复发或淋巴结远处转移。结论胃间质瘤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三期动态增强结合三维重建对其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平衡针治疗腰腿痛的脑功能连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叶泳松 刘波 +3 位作者 陈志光 陈俊 刘岘 李小凡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74-176,共3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初步探讨平衡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患者,进行平衡针针刺前后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AFNI软件对与左侧杏仁核表现为显著联系的脑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10例平衡针治疗好... 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初步探讨平衡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患者,进行平衡针针刺前后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AFNI软件对与左侧杏仁核表现为显著联系的脑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10例平衡针治疗好转的患者,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丘脑、脑干、腹前核、腹外侧核、额内侧回、额上回、额叶眶上回、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海马回、扣带回、岛叶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结论:杏仁核是内源性痛觉调制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静息脑功能成像技术对杏仁核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平衡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针 腰腿痛 脑功能连接
下载PDF
65例贲门癌不同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叶泳松 陈棣华 +1 位作者 刘波 吴珊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5-858,861,共5页
目的:探讨贲门癌不同影像学检查的比较。方法:65例经病理证实的贲门癌患者全部行消化道造影,30例同时行CT检查,17例同时行MR I检查。结果:65例贲门癌表现为贲门区肿块影;CT示6例淋巴结转移,1例腹壁转移;MR I示11例淋巴结转移,4例肝脏转... 目的:探讨贲门癌不同影像学检查的比较。方法:65例经病理证实的贲门癌患者全部行消化道造影,30例同时行CT检查,17例同时行MR I检查。结果:65例贲门癌表现为贲门区肿块影;CT示6例淋巴结转移,1例腹壁转移;MR I示11例淋巴结转移,4例肝脏转移。能清楚显示胃壁的多层影像MR I检查有88%(15/17),而CT为37%(11/30);MR I检查T分期的准确率为87%(13/15),而CT为73%(8/11)。结论:钡剂造影是诊断贲门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和MR I是有效的补充,能做出较准确的肿瘤TNM分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但MR I对贲门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钡剂造影 电子计算机横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 被引量:2
9
作者 叶泳松 陈棣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320-1322,共3页
关键词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 影像学检查 胃肿瘤 肠肿瘤 影像学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双重造影对胃肠道病变诊断的临床思维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泳松 刘波 +2 位作者 江勋源 陈棣华 林文宇 《医学与哲学(B)》 2007年第10期28-29,共2页
从方法学原理的角度,通过对胃肠道双重造影征象分析和综合的辩证思维,经过整体和局部相结合,从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客观,纵横联系的认识过程,探讨和研究胃肠道双重造影对胃肠道疾病诊断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改进影像科医生的... 从方法学原理的角度,通过对胃肠道双重造影征象分析和综合的辩证思维,经过整体和局部相结合,从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客观,纵横联系的认识过程,探讨和研究胃肠道双重造影对胃肠道疾病诊断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改进影像科医生的临床思维,对提高医疗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双重造影 思维方法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肠系膜缺血性肠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叶泳松 刘波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本院行CT检查并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21例,采用SIMENS Hi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全腹CT平扫及增强扫描。运用容积成像(VR),...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本院行CT检查并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21例,采用SIMENS Hi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全腹CT平扫及增强扫描。运用容积成像(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技术,结合横断面CT图像进行评价。结果:21例急性肠缺血患者,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静脉栓塞19例,1例同时有肠系膜动脉及静脉栓塞。CT增强扫描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管腔内见充盈缺损。8例合并肠管积气积液扩张,肠壁水肿,增强后呈"面包圈征";4例呈"脂肪混浊征";6例呈"漩涡征";3例合并气腹;8例合并腹腔和/或盆腔积液;3例合并有肝硬化;3例肝脏灌注异常。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高肠系膜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线 螺旋计算机 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 最大密度投影 容积再现 肠系膜缺血性肠病 急腹症
下载PDF
慢性腰背痛患者的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俊 刘波 +4 位作者 叶泳松 李晓凡 葛缅 刘岘 龙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6-1120,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腰背痛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特点。方法对15例慢性腰背痛患者及16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应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处理fMRI数据,观察脑功能成像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腰背痛患... 目的观察慢性腰背痛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特点。方法对15例慢性腰背痛患者及16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应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处理fMRI数据,观察脑功能成像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腰背痛患者双侧额叶、右侧枕叶、双侧前扣带回等脑区的ReHo值升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臂旁核、脑桥、左侧顶叶后部、双侧扣带回后部及邻近楔前叶的ReHo值减低。结论静息状态下慢性腰背痛患者多个脑区的功能活动存在异常,可能与机体对持续疼痛刺激的适应性增加、内源性镇痛系统活动减低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静息状态 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下载PDF
低灌注兔模型脑血流动力学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波 桑池学 +3 位作者 叶泳松 周懂晶 董洋 邓时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实验性低灌注兔模型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及低灌注模型组10只。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椎动脉的方法,创建实验性低血流灌注模型。所有兔在术后4-6小时行C...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实验性低灌注兔模型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及低灌注模型组10只。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椎动脉的方法,创建实验性低血流灌注模型。所有兔在术后4-6小时行CT平扫选择显示上矢状窦最大的两个层面,经股静脉以2ml/s速率注入造影剂行头颅CT灌注扫描,经后处理获得灌注图像。对感兴趣区平均脑血流量、平均脑血容量及达峰时间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与分析。取兔脑与CT灌注扫描相对应层面的切片行HE染色。结果低灌注模型组大白兔脑组织CBV为(20.43±2.88)ml·100mg^-1,CBF为(45.75±9.96)ml·min^-1·100mg^-1,TP为(2.61±0.29)s;正常对照组CBV为(33.37±11.06)ml·100mg^-1,CBF为(58.85±20.58)ml·min^-1·100mg^-1,TP为(2.08±0.20)s;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研究对象间的三个参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TP对低灌注模型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反映更加敏感。结论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及单侧椎动脉制作兔低血流灌注模型稳定可靠。经股静脉团注对比剂行CT灌注扫描可较敏感地反映低灌注模型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脑血流低灌注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骨与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珊珊 叶泳松 +2 位作者 钟治平 刘波 刘新霞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90-149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与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评价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16例行CT和(或)MRI检查,全部病理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1例原发于骨,5例发生于软组织。结果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或骨端...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与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评价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16例行CT和(或)MRI检查,全部病理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1例原发于骨,5例发生于软组织。结果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或骨端;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深部软组织。原发于骨者主要CT表现为骨质膨胀性,偏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合并较大范围的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少见;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原发于软组织者CT及MRI表现为非特异性肿块,边界清晰或不清晰,邻近骨常不受累。结论CT及MRI检查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特别是MRI还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及检测术后有无复发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CT MRI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大脑局部一致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维翠 叶泳松 +4 位作者 侯小燕 周思繁 吴珊珊 严兆贤 刘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大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影响。方法:将54例FD患者随机分为迷走刺激组(26例)及非迷走刺激组(28例),对2组进行治疗前后总体症状、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Hamil... 目的:观察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大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影响。方法:将54例FD患者随机分为迷走刺激组(26例)及非迷走刺激组(28例),对2组进行治疗前后总体症状、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Hamilton焦虑(HAMA)及Hamilton抑郁(HAMD)量表评分,并行静息态下BOLD-fMRI扫描,利用DPABI软件预处理图像数据并获取ReHo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迷走刺激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评分、NDI、HAMA及HAM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迷走刺激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HAMA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前后,左侧颞中回、左侧枕中回及左侧中央前回的ReHo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迷走刺激组治疗后,左侧颞中回、左侧中央前回ReHo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非迷走刺激组治疗后,左侧枕上回ReHo值升高(P<0.05)。结论:taVNS可有效改善FD患者的消化不良及精神症状,利用fMRI可初步揭示taVNS治疗FD的脑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疗法 针刺穴位 局部一致性 消化不良 磁共振成像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
下载PDF
急性兔脑缺血模型磁共振波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波 叶泳松 +3 位作者 周懂晶 邓时贵 刘岘 桑池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兔脑缺血的磁共振波谱改变.方法建立兔急性脑缺血模型并行MRS检查,在缺血中心区和周围区分别检测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结果缺血区的1H-磁共振波谱显示NAA明显下降或消失,Cho、Cr亦见不同程度的... 目的探讨急性兔脑缺血的磁共振波谱改变.方法建立兔急性脑缺血模型并行MRS检查,在缺血中心区和周围区分别检测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结果缺血区的1H-磁共振波谱显示NAA明显下降或消失,Cho、Cr亦见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如NAA,且缺血中心区下降幅度较缺血周围区下降幅度大;出现Lac峰,且缺血中心区Lac峰值最高,缺血周围区较低。结论本实验通过研究兔急性脑缺血模型的MRS特点,为脑缺血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和实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波谱
下载PDF
急性兔脑缺血模型MR扩散张量成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波 叶泳松 +3 位作者 周懂晶 邓时贵 刘岘 桑池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兔脑缺血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改变。材料与方法建立兔急性脑缺血模型,常规行T2WI、DWI、DTI检查,测量比较缺血灶和正常对照侧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析彩色FA图和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结...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兔脑缺血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改变。材料与方法建立兔急性脑缺血模型,常规行T2WI、DWI、DTI检查,测量比较缺血灶和正常对照侧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析彩色FA图和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结果通过比较缺血灶与正常对照侧ADC值和FA值,两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病灶侧明显减低。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显示病灶白质束表现为缺失、断离、稀疏,邻近白质纤维束受压。结论DTI不仅可以准确评价急性期脑缺血的灰质、白质内水分子扩散各向异性改变的特点,并且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出病灶远端神经束走向改变及其完整性。本实验通过研究兔急性脑缺血模型的DTI特点,为脑缺血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和实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扩散
下载PDF
非酒精性弥漫性脂肪肝的肝/脾CT值与血清甘油三酯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珊珊 钟治平 +1 位作者 林路平 叶泳松 《现代医院》 2006年第10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弥漫性脂肪肝的肝/脾CT值与血清甘油三酯的相关性。方法整理我院2005年1~12月23例门诊及住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肝/脾CT值与血清甘油三酯的关系。结果23例患者中,根据肝/脾CT值分级,轻度脂肪肝15例,...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弥漫性脂肪肝的肝/脾CT值与血清甘油三酯的相关性。方法整理我院2005年1~12月23例门诊及住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肝/脾CT值与血清甘油三酯的关系。结果23例患者中,根据肝/脾CT值分级,轻度脂肪肝15例,中度脂肪肝5例,重度3例;肝/脾CT值越高,甘油三酯越低,两者高度相关(r=-0.889,p=0.000)。结论肝/脾CT值可作为脂肪肝的定量诊断和评价治疗效果的参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脾CT值 甘油三酯(TG)
下载PDF
自制简易面罩防控新型冠状病毒
19
作者 徐小玲 崔亮 +2 位作者 叶泳松 刘岘 刘波 《护理学报》 2020年第12期58-59,共2页
目的为解决医院防护面罩紧缺的困境,自制简易面罩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方法利用影像科无色透明废胶片,自制简易面罩。制作好及使用过的简易面罩,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后,再用紫外线消毒1 h重复使用。结果共27名使用过自制简易面罩;影像科... 目的为解决医院防护面罩紧缺的困境,自制简易面罩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方法利用影像科无色透明废胶片,自制简易面罩。制作好及使用过的简易面罩,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后,再用紫外线消毒1 h重复使用。结果共27名使用过自制简易面罩;影像科每天有40多例因发热需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1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结论利用影像科无色透明废胶片自制的简易防护面罩,无毒、无味、卫生安全,清晰度好,医护人员戴上自制简易面罩不影响诊疗、护理操作,可重复使用,解决了医院防护面罩紧缺的困境,经济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防护面罩 废胶片
下载PDF
降脂护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CT分级的影响
20
作者 吴珊珊 林路平 +1 位作者 钟治平 叶泳松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降脂护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CT分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治疗前后检测CT分级。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CT分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T分级与治疗前... 目的:观察降脂护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CT分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治疗前后检测CT分级。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CT分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T分级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降脂护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CT分级有良好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降脂护肝方 CT分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