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脊柱及下肢的压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及其与颈部疼痛、颈椎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的相关性,通过与健康人对照,建立精准的量化评定指标。方法纳入48名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目的研究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脊柱及下肢的压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及其与颈部疼痛、颈椎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的相关性,通过与健康人对照,建立精准的量化评定指标。方法纳入48名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实验组)及48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使用手持式压痛测试仪测试头夹肌、斜方肌上束、菱形肌、腰方肌、腘绳肌、腘窝、腓肠肌、足底筋膜PPT,并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和颈椎关节ROM。结果实验组颈部后伸、患侧旋转、患侧侧屈角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侧斜方肌上束、头夹肌、腓肠肌中下部PPT与健侧及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颈部疼痛与颈部后伸、患侧侧屈、患侧旋转ROM有相关性(P<0.05)。颈部疼痛与头夹肌、斜方肌上束、腓肠肌中点以及腓肠肌肌腹下端PPT有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斜方肌、头夹肌及腓肠肌PPT降低,且与颈部疼痛、活动范围受限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临床颈痛患者评定提供定量参考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存在头前伸姿势的肌源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进行头颈姿势训练,探索头颈姿势训练对患者头颈姿势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设计,门诊招募2019年1月—2021年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肌源性TMD患者45例(男性:6例,女性:39例;年龄29.24±6.13岁),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进行为期3周的头颈姿势训练,每次训练30min;对照组仅接受健康教育,3周后门诊随访。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张口度大小、疼痛程度,并采用矢状面照片法测定头部旋转角及头颈角。结果:治疗后,试验组(n=22)患者头颈角度增加,与对照组(n=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55.3°±2.3°vs 48.4°±4.4°,P<0.001);试验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9±0.7 vs 2.9±0.8,P<0.001),2组的头部旋转角及张口度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437,P=0.313)。结论:头颈姿势训练可以改善肌源性TMD患者的头前伸姿势,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文摘目的研究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脊柱及下肢的压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及其与颈部疼痛、颈椎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的相关性,通过与健康人对照,建立精准的量化评定指标。方法纳入48名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实验组)及48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使用手持式压痛测试仪测试头夹肌、斜方肌上束、菱形肌、腰方肌、腘绳肌、腘窝、腓肠肌、足底筋膜PPT,并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和颈椎关节ROM。结果实验组颈部后伸、患侧旋转、患侧侧屈角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侧斜方肌上束、头夹肌、腓肠肌中下部PPT与健侧及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颈部疼痛与颈部后伸、患侧侧屈、患侧旋转ROM有相关性(P<0.05)。颈部疼痛与头夹肌、斜方肌上束、腓肠肌中点以及腓肠肌肌腹下端PPT有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单侧颈痛伴颈部活动受限患者斜方肌、头夹肌及腓肠肌PPT降低,且与颈部疼痛、活动范围受限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临床颈痛患者评定提供定量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