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纸复合型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漂移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叶海福 姚永和 于成龙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高压脉冲电容器的电容量漂移对RLC回路的稳定性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自然贮存的膜纸复合型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的变化存在几个特征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电容量变化趋势,通过... 高压脉冲电容器的电容量漂移对RLC回路的稳定性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自然贮存的膜纸复合型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的变化存在几个特征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电容量变化趋势,通过理论分析,对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应用对比实验对所提出的解释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容器 电容量 贮存时间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漂移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叶海福 姚永和 于成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1,共5页
针对高压脉冲电容器的稳定性即电容量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大导致产品失效的问题,对其电容量漂移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在自然贮存条件下,其电容量的变化存在“保持-激增-再保持”几个特征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贮存初期,高压脉冲电容器... 针对高压脉冲电容器的稳定性即电容量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大导致产品失效的问题,对其电容量漂移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在自然贮存条件下,其电容量的变化存在“保持-激增-再保持”几个特征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贮存初期,高压脉冲电容器的电容量变化〈0.5×10^-3,贮存中期,电容量激增,贮存后期,电容量逐渐趋于稳定。该结构的理论计算和分析表明:贮存初期电容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吸油和溶胀及应力调整等物理变化;贮存中期电容量的激增是由电容器内部的化学反应造成;贮存后期各种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电容量缓慢增长。故提出高压脉冲电容器在使用前应进行8-12个月的自然贮存调整,以保证使用时其电容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容器 电容量 漂移 结构分析 贮存时间 浸渍剂
下载PDF
可管理多功能网络仪器——一种新型的网络化仪器 被引量:2
3
作者 叶海福 赵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5,共5页
基于可管理多媒体网络计算机MMNC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现代仪器仪表计算机化的进步特征,提出一个新型网络化仪器的概念--可管理多功能网络仪器MMNI。依托设想的MMNI的原理结构,将其与现有的网络化仪器加以比较,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 网络化仪器 仪器仪表 测量技术 服务器 客户机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容器贮存敏感参数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海福 姚永和 于成龙 《电力电容器》 2007年第4期41-43,共3页
介绍了灰色优势分析模型的建模机理和具体算法。并使用该模型对高压脉冲电容器贮存实验中的环境因子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电容量和损耗角的影响较大,湿度对品质因数的影响较大;在电容器的诸多性能参数中,品质因数为贮存的最优... 介绍了灰色优势分析模型的建模机理和具体算法。并使用该模型对高压脉冲电容器贮存实验中的环境因子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电容量和损耗角的影响较大,湿度对品质因数的影响较大;在电容器的诸多性能参数中,品质因数为贮存的最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分析 灰色系统 高压脉冲电容器 评价模型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漂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叶海福 姚永和 于成龙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针对不同贮存环境对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漂移的影响进行了长期对比实验研究。采用同一批次同一型号高压脉冲电容器,随机抽取组合成实验对比组。通过观测,发现该型号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的漂移与贮存环境温度的关系密切;与自然光照的... 针对不同贮存环境对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漂移的影响进行了长期对比实验研究。采用同一批次同一型号高压脉冲电容器,随机抽取组合成实验对比组。通过观测,发现该型号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的漂移与贮存环境温度的关系密切;与自然光照的关系并不明显;在同样的贮存环境下,与未加任何保护的实验对比组相比较,使用硅胶灌注的实验对比组电容量的漂移速度明显平缓,特别在贮存环境温度较低时,硅胶灌注对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的漂移有明显的减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容器 电容量 贮存环境 容量源移
下载PDF
应用GM(1,1)模型研究高压脉冲电容器的长期贮存寿命 被引量:2
6
作者 叶海福 姚永和 于成龙 《电力电容器》 2006年第5期24-27,共4页
根据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变化缓慢、实验数据较少等特点,使用GM(1,1)模型及残差修正GM(1,1)模型分别对其电容量的变化进行了预测,与实际测试值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使用基本GM(1,1)模型对该电容器的寿命进行了估计和分析。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容器 电容量 灰色系统理论模型 长期贮存寿命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容器的直流局部放电绝缘检测 被引量:17
7
作者 于成龙 叶海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共4页
高压脉冲电容器的绝缘性能直接关系到其在放电单元中工作的可靠性,直流局部放电测试能够为评估高压脉冲电容器绝缘性能状况提供有效信息。在分析油浸膜—纸绝缘电容器的绝缘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所研制的直流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在一般屏蔽实... 高压脉冲电容器的绝缘性能直接关系到其在放电单元中工作的可靠性,直流局部放电测试能够为评估高压脉冲电容器绝缘性能状况提供有效信息。在分析油浸膜—纸绝缘电容器的绝缘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所研制的直流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在一般屏蔽实验室条件下应用平衡法对油浸膜—纸绝缘电容器进行了直流局部放电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可以用放电量—局部放电次数来表征电容器的绝缘状况。通过一批同型号、同批次电容器的直流局部放电试验研究,证明电容器绝缘劣化严重时,其局部放电水平随电压增加而剧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液体电容器 绝缘 无损检测 平衡法
下载PDF
高冲击载荷作用下弹载记录仪防护系统动力学响应特性 被引量:5
8
作者 程祥利 赵慧 +2 位作者 焦敏 叶海福 李林川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4-122,共9页
为了给弹载记录仪的防护设计提供依据,从机械振动的角度揭示了高冲击载荷作用下弹载记录仪防护系统的动力学响应机理。在分析弹载记录仪内部载荷传递关系的基础上,基于双自由度弹簧-质量-阻尼系统建立了一种简化的防护系统动力学响应模... 为了给弹载记录仪的防护设计提供依据,从机械振动的角度揭示了高冲击载荷作用下弹载记录仪防护系统的动力学响应机理。在分析弹载记录仪内部载荷传递关系的基础上,基于双自由度弹簧-质量-阻尼系统建立了一种简化的防护系统动力学响应模型,并开展了数值模拟,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谐响应分析辨识了模型参数。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动力学响应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高冲击载荷作用下弹载记录仪防护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特性。在此基础上,以模型的幅频响应特性为依据,分析了防护系统动力学响应特性随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更有效地指导弹载记录仪的防护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冲击载荷 弹载记录仪 动力学响应模型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 脉冲响应分析 谐响应分析
下载PDF
基于机械振动理论的垂直侵彻弹靶作用模型 被引量:10
9
作者 程祥利 赵慧 +1 位作者 李林川 叶海福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110,共10页
为了给侵彻引信抗高过载优化设计提供准确的力学输入,将机械振动理论引入侵彻过程建模领域,提出了一种侵彻战斗部刚体运动与一阶轴向振动相结合的垂直侵彻弹靶作用模型。在垂直侵彻过程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战斗部... 为了给侵彻引信抗高过载优化设计提供准确的力学输入,将机械振动理论引入侵彻过程建模领域,提出了一种侵彻战斗部刚体运动与一阶轴向振动相结合的垂直侵彻弹靶作用模型。在垂直侵彻过程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战斗部刚体运动模型,基于单自由度弹簧-质量-阻尼系统建立了战斗部一阶轴向振动模型,并采用数值积分的方法获得了垂直侵彻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火炮试验实测加速度信号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战斗部一阶轴向振动后的垂直侵彻弹靶作用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侵彻过程,能更有效地指导侵彻引信的抗高过载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侵彻 机械振动 弹靶作用模型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
下载PDF
基于航向误差的捷联陀螺罗经标定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廉璞 牟东 +1 位作者 叶海福 张延顺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78,共4页
陀螺罗经的航向误差与航向角和器件误差之间存在着非线性映射关系,利用航向误差关系提出了一种捷联陀螺罗经标定方法。该方法根据陀螺罗经的航向效应,在分析了罗经航向误差传播机理的基础上,对航向误差进行曲线拟合,建立航向角与航向误... 陀螺罗经的航向误差与航向角和器件误差之间存在着非线性映射关系,利用航向误差关系提出了一种捷联陀螺罗经标定方法。该方法根据陀螺罗经的航向效应,在分析了罗经航向误差传播机理的基础上,对航向误差进行曲线拟合,建立航向角与航向误差的数学模型,根据航向误差关系完成对陀螺罗经的标定。实验数据表明:所提标定方法能够有效减小航向误差,提高陀螺罗经的使用精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螺罗经 航向效应 标定
下载PDF
基于总线控制的直列式点火系统 被引量:1
11
作者 欧阳丽娥 杨黎明 叶海福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3-58,共6页
针对传统点火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直列式点火系统总线控制存在的空白,提出了新型的基于总线控制的直列式点火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在网络化电子军用系统的基础上,将直列式技术、网络化技术以及点火系统相结合进行探讨。实验表明,系... 针对传统点火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直列式点火系统总线控制存在的空白,提出了新型的基于总线控制的直列式点火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在网络化电子军用系统的基础上,将直列式技术、网络化技术以及点火系统相结合进行探讨。实验表明,系统的关键时间参数以及点火系统样机功能均获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列式点火系统 总线拓扑 CAN总线 高可靠性
下载PDF
通用型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记录仪 被引量:1
12
作者 皮柳杨 黄莎玲 叶海福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4年第4期600-604,共5页
目前数据采集记录仪体积较大,采样频率低,记录通道少,记忆空间易受干扰而多变。本系统以Xilinx的Virtex-5系列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XC5VLX30作为核心控制单元;采用ADI公司的高速AD进行模数转换;外围采用多片并口存储器作为存储单... 目前数据采集记录仪体积较大,采样频率低,记录通道少,记忆空间易受干扰而多变。本系统以Xilinx的Virtex-5系列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XC5VLX30作为核心控制单元;采用ADI公司的高速AD进行模数转换;外围采用多片并口存储器作为存储单元,延长记录时间。本系统能够采样16通道以上、精确度8位模拟信号,采样速率能达500 Mbps以上,并把采样数据无线传输给上位机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采集 多通道 状态机 FPGA芯片
下载PDF
AT90CAN128的CAN多节点总线同步通信
13
作者 欧阳丽娥 杨黎明 叶海福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3年第11期28-30,共3页
针对CAN总线多节点的同步性应用,介绍了两种滤波方式,实现了基于AVR单片机AT90CAN128的CAN总线多节点同步通信。利用CAN总线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和广播通信方式以及其特有的报文滤波和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对多节点的同步性进行探讨,且... 针对CAN总线多节点的同步性应用,介绍了两种滤波方式,实现了基于AVR单片机AT90CAN128的CAN总线多节点同步通信。利用CAN总线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和广播通信方式以及其特有的报文滤波和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对多节点的同步性进行探讨,且接入方式简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总线 AT90CAN128 多节点 同步性
下载PDF
基于Hopkinson杆的加速度传感器测试系统仿真与测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波 程祥利 +3 位作者 杨荷 叶海福 焦敏 韩萌萌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7-1034,共8页
针对加速度传感器的Hopkinson杆动态试验装置.采用有限元工具对Hopkinson杆测试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说明整形垫的加入和入射子弹形状的改变提高了应力历史的上升时间和加速度历史的脉宽。动态加载的试验测试与仿真结果表明:当... 针对加速度传感器的Hopkinson杆动态试验装置.采用有限元工具对Hopkinson杆测试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说明整形垫的加入和入射子弹形状的改变提高了应力历史的上升时间和加速度历史的脉宽。动态加载的试验测试与仿真结果表明:当由平头子弹改为尖头子弹并添加铝制整形垫后,入射杆应力脉冲持续时间与对加速度传感器加载的加速度冲击均得到了大幅提升。Hopkinson杆动态测试系统的测试与仿真研究为传感器的冲击试验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PKINSON杆 加速度传感器 动态加载 整形垫 子弹形状
原文传递
硅光电倍增管在辐射探测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仵欣杰 叶海福 +1 位作者 艾杰 张也平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42-53,共12页
光子探测技术在高能物理、天体物理、医学成像等学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辐射探测应用中,实现单光子高水平的灵敏探测一直是近几十年以来光电探测器发展的最终目的。硅光电倍增管(SiPM)技术作为理想固态光子探测器研究领... 光子探测技术在高能物理、天体物理、医学成像等学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辐射探测应用中,实现单光子高水平的灵敏探测一直是近几十年以来光电探测器发展的最终目的。硅光电倍增管(SiPM)技术作为理想固态光子探测器研究领域前所未有的尝试,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增益高、偏置电压低、时间响应快速、对磁场不敏感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围绕SiPM的结构原理,回顾、分类、总结了SiPM在结构、性能及应用等方面近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光电倍增管 辐射探测 雪崩光电二极管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