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氏原羚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调查 被引量:17
1
作者 叶润蓉 蔡平 +2 位作者 彭敏 卢学峰 马世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3-379,共7页
2003年8~9月,对青海省境内普氏原羚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普氏原羚现存7个种群,累计数量为602只;其中塔勒旋果种群属首次报道。与以往报道相比,目前元者和鸟岛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海晏—刚察种群数量增长明显... 2003年8~9月,对青海省境内普氏原羚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普氏原羚现存7个种群,累计数量为602只;其中塔勒旋果种群属首次报道。与以往报道相比,目前元者和鸟岛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海晏—刚察种群数量增长明显;湖东—克图种群数量有所回升,但仍没有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的种群数量。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变化与栖息地质量及人为干扰程度有密切相关。本次调查显示,普氏原羚现存栖息地呈不连续的间断分布,随着区域经济开发力度的加大,其栖息地在不断缩减、生存环境质量仍在继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分布范围 种群数量
下载PDF
新开发实验动物——高原鼠兔 被引量:27
2
作者 叶润蓉 樊乃昌 白琴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1-53,共3页
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医学科学和其它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实验动物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实验动物新品种的开发。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现有各种兽类427种,约占世界兽类总种数的10%。但将野生... 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医学科学和其它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实验动物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实验动物新品种的开发。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现有各种兽类427种,约占世界兽类总种数的10%。但将野生动物培育和开发为实验动物方面尚属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鼠兔科 实验动物
下载PDF
高原鼠兔的血象及其与低氧适应的关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叶润蓉 曹伊凡 白琴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高原鼠兔是新开发的实验动物,能很好地适应高原低氧环境。本研究报道了驯化高原鼠兔的部分血液指标,并与野生高原鼠兔及部分其它实验动物和人的相应指标作了比较。同时对高原鼠兔能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机理作了探讨。高原鼠兔红细胞数... 高原鼠兔是新开发的实验动物,能很好地适应高原低氧环境。本研究报道了驯化高原鼠兔的部分血液指标,并与野生高原鼠兔及部分其它实验动物和人的相应指标作了比较。同时对高原鼠兔能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机理作了探讨。高原鼠兔红细胞数量高、体积小、红细胞膜表面积大,从而提高了Hb的利用率,使尽可能多的Hb参与摄氧和释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氧环境 血象 适应 实验动物 红细胞膜 高原鼠兔 红细胞数量 野生 驯化 血液指标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高原鼠兔生长和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叶润蓉 梁俊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0-118,共9页
本文研究了人工饲养条件下高原鼠兔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和其他种鼠兔的生长作了比较。室内高原鼠兔比野外的生长快,人工饲养的阿富汗鼠兔和北美鼠兔生长期短,成熟早。
关键词 高原鼠兔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高原鼠兔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叶润蓉 曹伊凡 白琴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8-301,共4页
本文应用免疫花环试验法测定了封闭群中高原鼠兔红细胞C_3b受体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的花环率,并比较了不同年龄高原鼠兔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红细胞在自身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其红细胞... 本文应用免疫花环试验法测定了封闭群中高原鼠兔红细胞C_3b受体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的花环率,并比较了不同年龄高原鼠兔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红细胞在自身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其红细胞免疫功能逐渐减弱。与人、兔和大白鼠等动物相比,高原鼠兔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高,因此适宜作红细胞免疫实验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红细胞 免疫复合物 免疫功能 鼠兔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高原鼠兔的繁殖 被引量:5
6
作者 叶润蓉 周文杨 +1 位作者 白秦华 贾敬肖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87-293,共7页
本文对高原鼠兔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繁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鼠兔是诱导性排卵动物,妊娠期平均为22.5天,每年平均繁殖3.4胎,每胎平均产仔4.8只,产后有发情的特点,生育期主要在性成熟后至2.5岁之间。雄鼠兔进人繁殖期的鉴别,可根据能否从... 本文对高原鼠兔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繁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鼠兔是诱导性排卵动物,妊娠期平均为22.5天,每年平均繁殖3.4胎,每胎平均产仔4.8只,产后有发情的特点,生育期主要在性成熟后至2.5岁之间。雄鼠兔进人繁殖期的鉴别,可根据能否从体表鼠鼷部触摸到附睾尾进行判断。雌鼠兔的发情,可依据其乳房大小、外阴状况、交配试情和阴道涂片观察等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兔 人工饲养 繁殖
下载PDF
高原鼠兔血清无机元素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叶润蓉 曹伊凡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3-47,共5页
测定分析了高原鼠兔血清电解质、无机元素、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并与人和其它实验动物的相应指标进行了比较。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高原鼠兔血清电解质浓度不受生活环境和食物条件的影响,其机体能自身调节血清离子浓度,以维持电解... 测定分析了高原鼠兔血清电解质、无机元素、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并与人和其它实验动物的相应指标进行了比较。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高原鼠兔血清电解质浓度不受生活环境和食物条件的影响,其机体能自身调节血清离子浓度,以维持电解质在血液中的相对衡定;2高原鼠兔血清铁含量与其栖息地海拔相关,随海拔升高血清铁含量增加;3高原鼠兔通过增加运铁蛋白与铁的结合力作为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血清 电解质 总铁结合力
下载PDF
高原鼠兔的驯化和封闭群的建立 被引量:4
8
作者 叶润蓉 樊乃昌 白琴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Z1期32-32,共1页
为培育开发实验动物新品种,我们将野生高原鼠兔引入实验室内驯化繁殖成功,并建立起一个野生色封闭群和一个白化封闭群。高原鼠兔为兔形目中个体较小的动物种。体长小于200mm,成熟体重一般140~160g。野生色种群毛色灰褐,白化种群毛色纯... 为培育开发实验动物新品种,我们将野生高原鼠兔引入实验室内驯化繁殖成功,并建立起一个野生色封闭群和一个白化封闭群。高原鼠兔为兔形目中个体较小的动物种。体长小于200mm,成熟体重一般140~160g。野生色种群毛色灰褐,白化种群毛色纯白。其解剖学特征与家兔相似。高原鼠兔染色体2N=46。实验室内大部分个体寿命为3~4年。成体心率310~400/min。体温35~39℃。饲养室温度18~20℃,相对湿度5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封闭群 饲养室 兔形目 纯白 实验动物 解剖学特征 性器官发育 雌鼠 低氧生理学
下载PDF
高原鼠兔白化现象及其毛色遗传 被引量:3
9
作者 叶润蓉 贾敬肖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1-74,共4页
本文研究了白化高原鼠兔的毛色遗传及白化现象的生化成因。结果表明,高原鼠兔的白化性状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稳定遗传性状,白化成因在于白化鼠兔体内不能产生足量的黑色素。文中还对白化鼠兔的有关特征和野生色鼠兔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白化 遗传 高原鼠兔
下载PDF
高原鼠兔心电图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润蓉 李州毛 白琴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6-33,共8页
100例检测表明:高原鼠兔心电图基本波形与人类的相近似,为窦性心律.心率随年龄增长而减慢.成体鼠兔心率为300-460次/min。由于心率较快,P波通常出现在T波的降支上.心电轴在幼体组有12%的个体出现右偏,而其余两个组无右偏个体出... 100例检测表明:高原鼠兔心电图基本波形与人类的相近似,为窦性心律.心率随年龄增长而减慢.成体鼠兔心率为300-460次/min。由于心率较快,P波通常出现在T波的降支上.心电轴在幼体组有12%的个体出现右偏,而其余两个组无右偏个体出现.有S-T段的个体在幼体组为32%,成体组80%.老体组达89%.高原鼠兔的心电图与大.小鼠及长爪沙鼠相比更接近于人体心电图.因此,更适合于作为心电研究的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率 S-T段 年龄增长 T波 窦性心律 心电轴 高原鼠兔 成体 长爪沙鼠
下载PDF
高原鼠兔主要脏器重量 被引量:9
11
作者 叶润蓉 曹伊凡 白琴华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1994年第2期82-84,共3页
对42只(♂22只,♀20只)第5代封闭群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的主要脏器作了解剖观察和重量测定。发现雌、雄鼠兔间各脏器重量均无明显差异。与其它实验动物脏器重量的比较分析表明,高原鼠兔的心、肺... 对42只(♂22只,♀20只)第5代封闭群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的主要脏器作了解剖观察和重量测定。发现雌、雄鼠兔间各脏器重量均无明显差异。与其它实验动物脏器重量的比较分析表明,高原鼠兔的心、肺相对重量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增加。这提示,高原鼠兔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方式不是通过心、肺的增大,可能是通过其它途径。高原鼠兔有发达的肠道系统和盲肠旋脊,这是高原鼠兔对其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脏器 重量 实验动物
下载PDF
高原鼠兔营养成分的需求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润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7-81,共5页
高原鼠兔是新开发的兔形目实验动物。本文在分析高原鼠兔胃肠道特征及天然喜食植物营养成分的基础上,根据饲喂实验,初步确定高原鼠兔饲料的营养成分标准为粗蛋白14.90%;粗脂肪3.24%;粗纤维25.79%。通过比较,高原... 高原鼠兔是新开发的兔形目实验动物。本文在分析高原鼠兔胃肠道特征及天然喜食植物营养成分的基础上,根据饲喂实验,初步确定高原鼠兔饲料的营养成分标准为粗蛋白14.90%;粗脂肪3.24%;粗纤维25.79%。通过比较,高原鼠兔对低质饲料的利用率和对植物纤维的需求明显高于家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饲料 营养成分 植物营养 粗脂肪 饲喂 粗蛋白 兔形目 实验动物 胃肠道
下载PDF
矮嵩草草甸不同功能群主要植物种生长特征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赵建中 彭敏 +2 位作者 刘伟 叶润蓉 周玉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9-565,共7页
基于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效应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设置温度梯度从物种个体水平研究各功能群主要植物种生长特征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以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矮嵩草草甸不同功能群植物种生长特征对地表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显示:... 基于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效应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设置温度梯度从物种个体水平研究各功能群主要植物种生长特征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以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矮嵩草草甸不同功能群植物种生长特征对地表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显示:(1)莎草科功能群黑褐苔草的高度与地表温度呈线性关系(P<0.01),而分蘖数、叶片数与地表温度呈二次函数关系,但不显著;矮嵩草的分蘖数、叶片数及高度与地表温度均呈二次函数形式变化(P<0.05)。(2)多年生禾本科功能群垂穗披碱草和草地早熟禾的分蘖数、叶片数、高度均与地表温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3)杂类草功能群短穗兔耳草的匍匐茎数与地表温度呈不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而叶片数、高度均与地表温度呈线性相关关系(P<0.01);鸟足毛茛的花蕾数、叶片数、高度均与地表温度呈线性相关关系(P<0.01)。研究表明,不同功能群植物种对地表温度升高的响应是不一致的,地表温度持续升高对禾本科功能群植物种的生长有利,而对莎草科、杂类草功能群植物种均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嵩草草甸 功能群 生长特征 地表温度 相关性
下载PDF
高寒牧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春喜 叶润蓉 +3 位作者 周玉碧 孙菁 杜岩功 郭小伟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0-45,共6页
在祁连山高寒牧区对不同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按不同比例进行了混播,评价了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燕麦品种与箭筈豌豆不同比例混播生育时期均表现相同,同一燕麦品种株高差异不显著,箭筈豌豆株高差异... 在祁连山高寒牧区对不同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按不同比例进行了混播,评价了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燕麦品种与箭筈豌豆不同比例混播生育时期均表现相同,同一燕麦品种株高差异不显著,箭筈豌豆株高差异显著;白燕7号和加燕2号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最适宜比例为1∶0.56,总鲜草产量分别为45 315和48 840kg/hm^2,比燕麦单播分别增产8.59%和5.26%;丹麦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最适宜比例为1∶0.22,总鲜草产量38 145kg/hm^2,与单播基本相同。混播粗蛋白含量增加4.79%~85.79%,混播纤维含量总体呈现降低趋势,无氮浸出物显著的降低1.82%~30.73%,灰分含量增加0%~33.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燕麦与箭筈豌豆 混播 生产性能 营养价值
下载PDF
高寒牧区饲草作物生产性能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春喜 叶润蓉 +3 位作者 周玉碧 孙菁 张法伟 彭立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5-130,137,共7页
针对高寒牧区饲草供应不足的现状,在青海省祁连县开展了玉米(Zea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燕麦(Aven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sativa)4种饲草作物种植,围绕其生产性能和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作物中以玉米覆盖地膜条件... 针对高寒牧区饲草供应不足的现状,在青海省祁连县开展了玉米(Zea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燕麦(Aven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sativa)4种饲草作物种植,围绕其生产性能和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作物中以玉米覆盖地膜条件下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86 001和22 360kg/hm2,其中又以‘中玉9号’和‘金穗3号’表现突出.试验区内生产性能表现较差的为箭筈豌豆,其余两种作物生产性能居中.效益分析表明,玉米纯收入可达34 890元/hm2,其次为高粱、燕麦和箭筈豌豆.品质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箭筈豌豆品质最好,关联度系数为0.813 9.研究结果可为本地区饲草作物种植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饲草作物 生产性能 品质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江河源不同区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岳鹏鹏 卢学峰 +4 位作者 叶润蓉 周玉碧 杨仕兵 张长现 彭敏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6-1125,共10页
选择江河源区玛多、曲麻莱、同德3地区的典型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群落,初步分析了江河源区紫花针茅草原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所调查紫花针茅草原群落是物种组成比较简单、北温带... 选择江河源区玛多、曲麻莱、同德3地区的典型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群落,初步分析了江河源区紫花针茅草原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所调查紫花针茅草原群落是物种组成比较简单、北温带分布的属为主体的草原群落。2)所有样线经聚类分析可归为3个群落类型:紫花针茅+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群落(Ⅰ)、紫花针茅+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群落(Ⅱ)、紫花针茅+川青早熟禾(Poa indattenuata)群落(Ⅲ),且各群落分布于不同区域。虽然这3个群落类型都是典型的紫花针茅群落,但各自的群落结构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群落Ⅰ和Ⅱ的相似性较高,群落Ⅰ和Ⅲ的相似性较低。3)紫花针茅草原的群落分布呈现出小尺度区域同质性和大尺度异域异质性的特点。4)所调查紫花针茅草原群落的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间以及它们和纬度间均呈显著相关。各α多样性指数在3个地区的群落间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按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群落Ⅱ>群落Ⅲ>群落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紫花针茅草原 聚合分析 群落特征 Α多样性
下载PDF
高寒牧区青贮玉米生产性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春喜 叶润蓉 +3 位作者 杜岩功 周玉碧 林丽 彭立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4-1217,共4页
为了探讨青贮玉米(Zea mays)在高寒牧区种植的可行性,在海拔2700 m高寒生态区开展了青贮玉米生产性能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终霜过后到初霜出现,铺地膜种植青贮玉米,生长天数102 d,早熟品种能进入抽雄期,种植密度15.75万株·hm^(-2)... 为了探讨青贮玉米(Zea mays)在高寒牧区种植的可行性,在海拔2700 m高寒生态区开展了青贮玉米生产性能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终霜过后到初霜出现,铺地膜种植青贮玉米,生长天数102 d,早熟品种能进入抽雄期,种植密度15.75万株·hm^(-2),植株高度202.1~269.6 cm,鲜草产量83329~95305 kg·hm^(-2),干草产量31888~41509 kg·hm^(-2)。在高寒牧区铺地膜种植青贮玉米是完全可行的。金穗3号、中玉9号、郑单958和龙源3号品种综合表现优良,可作为该地区推广的主要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青贮玉米 生产性能
下载PDF
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9
18
作者 岳鹏鹏 孙菁 +4 位作者 卢学峰 叶润蓉 周玉碧 杨仕兵 彭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7-1054,共8页
紫花针茅草原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中分布面积最大、最重要的群落类型。该文选择青海高原典型紫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多元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高原紫花... 紫花针茅草原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中分布面积最大、最重要的群落类型。该文选择青海高原典型紫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多元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的数量分类。结果显示:(1)所调查的紫花针茅草原是物种组成相对较简单、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最多、北温带分布的属为主体的草原群落。(2)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的90条样带可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紫花针茅+川青早熟禾群丛、紫花针茅+矮嵩草群丛、紫花针茅+多枝黄芪群丛、紫花针茅+高山嵩草群丛、紫花针茅+二裂委陵菜群丛、紫花针茅+沙生凤毛菊群丛、紫花针茅+弱小火绒草群丛、紫花针茅+梭罗草群丛。(3)影响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空间因子(海拔、经度、纬度)和热量因子(温度),其次是湿润度、降雨量等水分因子。(4)对于紫花针茅草原群落内部的群丛划分,CCA可以补充矫正TWINSPAN等级分划,使分类结果更符合实际生态意义,更清晰地反映群丛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紫花针茅 双向指示种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五脉绿绒蒿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变化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长现 叶润蓉 +4 位作者 卢学峰 岳鹏鹏 杨仕兵 刘文惠 彭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43-646,691,共5页
采用HPLC法测定了青海达里加山和拉鸡山地区不同海拔五脉绿绒蒿的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达里加山样品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平均含量分别为0.1040和0.1299 mg/g,拉鸡山样品中分别为0.0719和0.2018mg/g。结果表明,五脉绿绒蒿中槲皮素和木... 采用HPLC法测定了青海达里加山和拉鸡山地区不同海拔五脉绿绒蒿的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达里加山样品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平均含量分别为0.1040和0.1299 mg/g,拉鸡山样品中分别为0.0719和0.2018mg/g。结果表明,五脉绿绒蒿中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在青海达里加山地区呈现出随海拔升高而趋于增高的明显变化趋势,但在拉鸡山地区则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内在变化规律尚待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五脉绿绒蒿 槲皮素 木犀草素 HPLC
下载PDF
四种绿绒蒿属植物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舍莉萍 孙菁 +5 位作者 周玉碧 孙胜男 赵庆帅 叶润蓉 卢学峰 彭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6-469,共4页
本文采用比色法测定了4种绿绒蒿属植物中总黄酮的含量,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平均回收率为101.56%,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RSD分别为2.94%和1.22%,表明本试验的重复性较好。结果显示总黄酮含量以五脉绿绒蒿中最高,全缘和红花绿绒... 本文采用比色法测定了4种绿绒蒿属植物中总黄酮的含量,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平均回收率为101.56%,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RSD分别为2.94%和1.22%,表明本试验的重复性较好。结果显示总黄酮含量以五脉绿绒蒿中最高,全缘和红花绿绒蒿次之,总状绿绒蒿中最低,4种药材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与其用途差异基本吻合,与藏医用药品次习惯较为相符。本实验结果可以为绿绒蒿属药用植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黄酮 比色法 五脉绿绒蒿 全缘绿绒蒿 红花绿绒蒿 总状绿绒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