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省域旅游业碳中和时空分异与模拟
- 1
-
-
作者
王立国
朱海
叶炎婷
贺焱
宋薇
-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南昌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5-636,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61038)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1YJAZH085)。
-
文摘
旅游业碳中和的实现对于旅游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全国尺度以30个省份为分析单元,在承接团队前期关于旅游业碳达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土地利用数据、碳吸收系数和灰色预测模型分别测算与模拟了近20年和未来40年各省旅游业碳汇,通过旅游业碳中和指数反映旅游业碳排放和旅游业碳汇之间的动态变化,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探索旅游业碳中和指数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未来40年,我国省域旅游业碳汇总体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大多数省份的旅游业碳汇不断增长。东北部地区和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区的旅游业碳汇较为富余,华东地区的山东、江苏和上海等省份的旅游业碳汇则相对匮乏。(2)不同情景中,低碳情景下的旅游业碳中和实现情况最好,有云南、四川和青海等7个省份在2060年之前实现了旅游业碳中和,而中等情景和基准情景下均仅有黑龙江和云南2个省份能够如期或提前实现。其中,西部和北部沿边省份的旅游业碳中和实现情况都要优于其它地区。(3)各省旅游业碳中和指数在未来40年的等级分区大致呈现出从Ⅰ级区逐步向Ⅴ级区转变的趋势,我国总体旅游业碳赤字率由2030年的96.67%逐渐降至2060年的76.67%。(4)未来40年,我国省域旅游业碳中和指数在空间上总体处于集聚态势,热点和冷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且演化趋势较为稳定。其中,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华南和东北地区,冷点区和次冷点区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研究有效探讨了旅游业碳中和研究的理论与范式,并为中国旅游业碳中和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参考。
-
关键词
旅游业
碳中和
多情景模拟
时空演变
-
Keywords
tourism
carbon neutrality
multi-scenario simula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多情景下中国省域旅游业碳达峰的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朱海
王立国
贺焱
宋薇
叶炎婷
-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南昌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9-176,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1YJAZH08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61038)资助
-
文摘
在“双碳目标”下,旅游业碳达峰的实现对实现旅游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省域为尺度,通过“自上而下”法测算各省2000-2019年旅游业碳排放,利用STIRPAT模型,结合不同情景模拟各省2020-2060年旅游业碳排放及其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近20年,中国人均旅游碳排放逐渐降低,低人均旅游碳排放和高人均旅游碳排放的省份分别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和北部沿边地区、西南地区。2)在“双碳目标”下,未来40年,不同情景中各省人均旅游碳排放各异,且随着时间序列不断降低,低碳情景会促进碳达峰时间的提前。低碳情景中有18个省可在2030年前实现旅游业碳达峰,中等情景中有4个省可以实现,基准情景中则无。东部地区实现碳达峰普遍较早,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较晚,东北地区最晚。新冠疫情将导致各省旅游业碳达峰提前实现,并降低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约束程度。3)旅游碳排放强度是影响未来40年各省旅游业碳排放最重要的因素,且各省旅游碳排放强度影响力各异。据此提出政策启示,为各省旅游业碳达峰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参考。
-
关键词
旅游业
碳达峰
情景预测
时空特征
省域
-
Keywords
tourism
carbon peak
scenario prediction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provinces
-
分类号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