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中发现2种新的弱D型 被引量:4
1
作者 叶璐夷 谢莉 +1 位作者 郭忠慧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鉴定并确认在中国人中发现的2种新的弱D型。方法对2份从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样中筛查出的RhD抗原减弱的标本,采用常规Rh分型试剂对其作血清学分型,使用D-screen试剂盒分析其RhD抗原表位;对RHD基因全部外显子测序并分析杂合性... 目的鉴定并确认在中国人中发现的2种新的弱D型。方法对2份从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样中筛查出的RhD抗原减弱的标本,采用常规Rh分型试剂对其作血清学分型,使用D-screen试剂盒分析其RhD抗原表位;对RHD基因全部外显子测序并分析杂合性,使用PCR-SSP方法对新的弱D型作基因分型。结果在2名弱D型献血者中分别发现2种新RHD等位基因:RHD(R10P)和RHD(A414V);D抗原表位分析结果与弱D表型相一致。建立了测定新等位基因的PCR-SSP检测方法。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了2种新的弱D型,初步阐明了这2种弱D表型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弱D RHD等位基因 表位 中国人
下载PDF
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可育与不育患者间的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1
2
作者 叶璐夷 赵志民 +5 位作者 王明华 罗诗静 苏城昌 张荣梅 罗泽伟 王久存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筛选和鉴定某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1名可育患者与1名不育患者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以可育患者(MJ)和不育患者(ZGJ)的生殖器皮肤成纤维细胞(GSF)为实验方,构建正向和反向消减文库。通过菌落原位杂... 目的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筛选和鉴定某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1名可育患者与1名不育患者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以可育患者(MJ)和不育患者(ZGJ)的生殖器皮肤成纤维细胞(GSF)为实验方,构建正向和反向消减文库。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点杂交、Southern印迹法逐步筛选得到候选阳性克隆,利用Northern印迹法验证,并将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构建了这两名患者GSF的正向和反向消减文库,筛选得到反向消减文库中2个Northern阳性克隆,以及两文库中11个无Northern杂交信号、可能代表低丰度转录本的候选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显示2个Northern阳性克隆分别与自家趋化素(autotaxin-t)基因和钙结合蛋白S100A6基因高度同源。结论以上2个Northern阳性克隆以及11个无Northern杂交信号的克隆可能代表两患者GSF的差异表达基因,有助于阐明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患者表型多样性及育性保留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生殖器皮肤成纤维细胞 抑制消减杂交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3例弱D表型献血者的RhD抗原表位和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叶璐夷 谢莉 +1 位作者 贺云蕾 朱自严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研究3例RhD抗原表型为弱D型54的献血者的RhD抗原表位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试剂对3例弱D型54样本进行Rh分型,并采用D-screen分析样本的RhD抗原表位。对RHD基因全部外显子测序并分析RHD基因杂合性。使用Robetta服务器进行模型构... 目的研究3例RhD抗原表型为弱D型54的献血者的RhD抗原表位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试剂对3例弱D型54样本进行Rh分型,并采用D-screen分析样本的RhD抗原表位。对RHD基因全部外显子测序并分析RHD基因杂合性。使用Robetta服务器进行模型构建。结果 2例样本仅检出365C>T突变,1例样本检出365C>T杂合突变和1 227G>A杂合突变。经D-screen中全部抗体检测的2例样本表现出与部分D表型中DVII相同的D抗原表位分布,另1例未经D-screen全部抗体检测的样本与DVII的D抗原表位分布类似。同源建模分析显示弱D型54的胞内S122L突变也可能影响D抗原胞外区的蛋白结构。结论首次在中国人中报道了弱D型54,并首次分析了该表型的D抗原表位组成。弱D型54具有部分D表型的特征,可能引起同种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D型54 RhD抗原表位 部分D
下载PDF
中国人中6例弱D表型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叶璐夷 贺云蕾 +1 位作者 高欢欢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16-116,共1页
目的Rh血型系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其中的RhD抗原也是最具有临床意义的血型抗原之一。弱D表型属于RhD抗原变异型,目前已发现弱D型等位基因80多种。本文的目的在于阐明在中国人群中发现的几种新的弱D表型其分子机制和血清学表现。... 目的Rh血型系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其中的RhD抗原也是最具有临床意义的血型抗原之一。弱D表型属于RhD抗原变异型,目前已发现弱D型等位基因80多种。本文的目的在于阐明在中国人群中发现的几种新的弱D表型其分子机制和血清学表现。方法血样均来自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血型系统D、C、c、E、e抗原表型。RhD抗原采用不同的IgG型抗-D试剂和人源血清,通过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是否为D变异型,采用Diag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系统 血清学方法 血型抗原 抗原变异 上海市血液中心 试剂盒 分子机制研究 IgG 抗原表位 变异型
下载PDF
中国人Rh血型不完全D表型筛查
5
作者 叶璐夷 王攀 +6 位作者 张嘉敏 王晨 李勤 韩莎莎 郭忠慧 杨颖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血清学方法 标本血清 不规则抗体 上海市血液中心 抗球蛋白法 聚凝胺 异型输血 初筛 基因分型方法 IgG
下载PDF
重组SIRPα1的体外表达及其在红细胞CD47-SIRPα信号通路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叶璐夷 杨启修 +7 位作者 夏荣伟 荀春志 赵俸涌 张嘉敏 李勤 王晨 向东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934-937,共4页
目的获得野生型信号调节蛋白α1(SIRPα1)功能结构域重组蛋白,以用于研究正常或异常红细胞的吞噬和清除中CD47-SIRPα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全基因合成人源野生型SIRPα1 IgV结构域编码区;将合成片段构建入携带组氨酸(His)标签的pET-... 目的获得野生型信号调节蛋白α1(SIRPα1)功能结构域重组蛋白,以用于研究正常或异常红细胞的吞噬和清除中CD47-SIRPα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全基因合成人源野生型SIRPα1 IgV结构域编码区;将合成片段构建入携带组氨酸(His)标签的pET-21a大肠杆菌载体,获得重组表达载体。使用大肠杆菌BL21 (DE3)细胞体外表达重组SIRPα1,并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重组SIRPα1;采用基于ELISA的红细胞结合试验评估2名Rh缺失表型献血者与正常Rh表型个体对照在红细胞结合水平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CD47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做统计分析。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纯化获得野生型重组SIRPα1。成功建立了基于ELISA的红细胞结合试验方法并应用于评估重组SIRPα1与红细胞的结合。伴随CD47表达量的明显降低,Rh缺失表型个体的红细胞和正常个体相比,其与重组SIRPα1的结合能力下降。结论 CD47-SIRPα信号通路可能在Rh缺失表型红细胞的清除中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调节蛋白α1(SIRPα1) 重组蛋白 CD47-SIRPα信号通路 体外表达 红细胞结合试验
下载PDF
红细胞稀有血型筛选、建库与应用 被引量:28
7
作者 朱自严 王晨 +4 位作者 叶璐夷 郭忠慧 李勤 王攀 贺云蕾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通过在献血者中筛选稀有血型,获得针对高频血型抗原组表达阴性的稀有表型,解决临床稀有血型血液供应困难的难题。方法在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计划项目中,通过国內13个省级血液中心的联合,利用血型血清学方... 目的通过在献血者中筛选稀有血型,获得针对高频血型抗原组表达阴性的稀有表型,解决临床稀有血型血液供应困难的难题。方法在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计划项目中,通过国內13个省级血液中心的联合,利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我们开展了针对Duffy,Kell,Kidd,MNS,Gerbich,Diego,Yt,Lutheran,Col-ton,Ok以及ABO,Rh血型系统中高频抗原的筛选。在血清学筛选试验中,釆用了适应于高通量的微量板法和改良的抗球蛋白法。这些方法在简化经典的间接抗蛋白试验的同时,又适用于血型自动化检测的需术。在这些血型系统稀有血型筛选中,有10多种稀有血型是通过筛选稀有等位基因的方法来完成的。通过组建多个多重PCR体系,我们成功地完成了针对k,s,Fy(a-),Co(a-),Yt(a-),Di(b-),Kp(c-),Kp(b-),Js(b-),Ok(a-)稀有等位基因的检测。由于单个实验室通常无法同时获各类稀有表型DNA作为分子诊断的实验对照,我们采用了定点诱变技术(SDM),通过环状诱变PCR方法,制备了各种稀有表型等位基因突变点片段,以用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筛选稀有血型的对照。结果在2008~2010年期间,参于项目的各单位共筛选献血者稀有血型135多万人次。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武汉、浙江、江苏、成都血液中心筛选汉族献血者130万人次,新彊、内蒙、广西、昆明血液中心筛选少数民族献血者5万多人次。共获得各类稀有血型1 000多例。其中包括极为罕见的Ko、Rhnull、Wr(b-)等稀有表型。众多新的血型等位基因和存于中国人群中的特殊遗传模式被发现。同时,也首次在中国人群中发现Yt(a-),Co(a-),Lu(a-b-)等稀有表型。2011年1月,中国稀有血型专业网站开通,通过信息发布、在线查询和BBS论坛讨论,进一步有益于稀有血型的信息交流与技术的推广。在最近2年的临床稀有血型输血应用中,共有>4 000 ml的稀有血液被用于临床抢救与治疗。结论开展稀有血型筛选并建立全国性的稀有血型信息网络对解决临床稀有血型输注困难是有效的途径。扩大筛选的范围与增加筛选与验证的体系有助于中国稀有血型库的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稀有血型 血型库
下载PDF
PMA活化THP-1的巨噬细胞分化标记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杨颖 李勤 +4 位作者 张嘉敏 赵俸涌 杨启修 叶璐夷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930-934,共5页
目的了解佛波酯-12-肉豆蔻酸酯-13-乙酸酯(PMA)分化的THP-1(人单核细胞白血病肿瘤细胞)上巨噬细胞标记特征,评估其作为人源巨噬细胞的替代品的可行性。方法用PMA诱导分化THP-1细胞72 h(活化组),并同步分离随机健康O型献血者的新... 目的了解佛波酯-12-肉豆蔻酸酯-13-乙酸酯(PMA)分化的THP-1(人单核细胞白血病肿瘤细胞)上巨噬细胞标记特征,评估其作为人源巨噬细胞的替代品的可行性。方法用PMA诱导分化THP-1细胞72 h(活化组),并同步分离随机健康O型献血者的新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其中一部分PBMC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培养7 d(7 d PBMC),而未处理的THP-1作为未活化组,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这4组细胞的CD14、CD16、HLA-Ⅰ、HLA-DR等细胞表型,并分析Fc受体CD32、CD32b的组成;并用已知含人源HLA-Ⅰ、Ⅱ类抗体、抗-E、健康献血者血浆各1份以及6种未确定抗体特异性但免疫血液学试验检出疑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浆与活化THP-1和新鲜PBMC细胞共培养,观察CD14、CD16、HLA-I、HLA-DR等变化;制备O型IgG致敏红细胞和非致敏红细胞,分别用活化THP-1和PBMC细胞与致敏、非致敏红细胞共培养,进行单核细胞单层试验(MMA)。结果观察到THP-1细胞未活化组为CD14~+CD16^-,活化组为CD14~+CD16^(+d),缺乏PBMC中CD14^-CD16~+以及非经典CD14^(+h) CD16~+,后者在7 d PBMC中明显增加;未活化THP-1表达HLA-Ⅰ类、CD32分子,但HLA-Ⅱ类和CD32b较弱,在PMA刺激后这些抗原或标记分子均升高。发现活化THP-1细胞CD14、CD16分子可被人源性血浆吸附而致下降,而6例未确定抗体特异性的血浆有4例明显降低HLA-Ⅰ类表达。活化THP-1和PBMC均可成功作为单核细胞单层试验的反应细胞,诱导红细胞调理性吞噬。结论 THP-1可替代人单核巨噬细胞作为人源PBMC来源单核巨噬细胞的替代,细胞群落比较少;但是需要注意其与PBMC来源单核巨噬细胞的不同,并具有HLA抗原特异性,因此其应用范围可能比较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P-1 佛波酯-12-肉豆蔻酸酯-13-乙酸酯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 吞噬作用 FC受体 MMA
下载PDF
广西侗族人群稀有血型筛选 被引量:6
9
作者 焦伟 黎海澜 +9 位作者 王晨 伍焕秀 莫柱宁 阳子骥 刘斐 蓝娇 肖瑞平 王巍华 叶璐夷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5-436,共2页
目的了解广西侗族人群稀有血型的的种类与频率。方法采用96孔微量板法筛选成人i、Ge-、Lub、GPA和抗-Wrb血型;试管法筛选Mur+、孟买/类孟买血型;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筛选Rh稀有血型;120孔微量板法(Olympus微孔板)直接离心试验和间接抗球蛋... 目的了解广西侗族人群稀有血型的的种类与频率。方法采用96孔微量板法筛选成人i、Ge-、Lub、GPA和抗-Wrb血型;试管法筛选Mur+、孟买/类孟买血型;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筛选Rh稀有血型;120孔微量板法(Olympus微孔板)直接离心试验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筛选单克隆抗体检测的稀有血型抗原;96孔微板2 mol/L尿素攻膜试验筛选Jk(a-b-)表型。结果在1 927名侗族人群中分别筛选出Lub-7例、Jk(a-b-)1例;在844例侗族人中筛选出Mur+130例。结论广西侗族人群Mur+频率为15.4%、Jk(a-b-)表型频率为0.052%,和Lub-频率为0.36%,均高于白种人及广东番禺地区;其中Mur+和Jk(a-b-)稀有表型频率高于我国上海地区,Mur+明显低于我国云南怒族人群;Jk(a-b-)高于日本及中国台湾,低于太平洋群岛波利尼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侗族 稀有血型
下载PDF
中国壮族人群Lutheran缺失表型的EKLF/KLF1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晨 焦伟 +2 位作者 黎海澜 叶璐夷 朱自严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针对中国壮族人群中的Lu(a-b-)表型,检测其相关的EKLF/KLF1调控基因,以揭示其分子机理和遗传背景。方法对4 527名壮族人群中筛查出的22名Lu(b-)表型的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血清学筛查家系中Lu(a-b-)个体,扩增其EKLF/KLF1调控基因的3... 目的针对中国壮族人群中的Lu(a-b-)表型,检测其相关的EKLF/KLF1调控基因,以揭示其分子机理和遗传背景。方法对4 527名壮族人群中筛查出的22名Lu(b-)表型的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血清学筛查家系中Lu(a-b-)个体,扩增其EKLF/KLF1调控基因的3个外显子,测序分析其遗传背景。结果在22个家系中包括先证者共检测出Lu(a-b-)表型57名。其中19个家系共51名个体的EKLF/KLF1基因中均发现同样的519-525dupCGGCGCC杂合突变;其余3个家系Lu(a-b-)表型的EKLF/KLF1基因中均发现895C>G杂合突变。结论中国壮族Lu(a-b-)血型的分子背景可能与EKLF/KLF1基因的特异性杂合突变密切相关,且绝大多数为519-525dupCGGCGCC的杂合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血型 Lutheran血型 EKLF KLF1基因
下载PDF
随机献血者中稀有血型资源的利用初探
11
作者 王晨 李勤 +4 位作者 叶璐夷 张嘉敏 郭忠慧 杨颖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稀有血型 不规则抗体 血清学 纯合突变 实验方法 特异性 杂合突变 配血 型板 分析筛选
下载PDF
稀有血型基因分型的新方法基于多重PCR的多标本混合检测
12
作者 贺云蕾 高欢欢 +2 位作者 叶璐夷 郭忠慧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13-114,共2页
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低频血型抗原等位基因Fyb和S,并且可进行多个标本混合检测的多重PCR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针对血型抗原Fyb和S等位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别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建立稳定的多重PCR体系。通过优化引物设计及PCR... 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低频血型抗原等位基因Fyb和S,并且可进行多个标本混合检测的多重PCR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针对血型抗原Fyb和S等位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别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建立稳定的多重PCR体系。通过优化引物设计及PCR反应条件,提高多重PCR反应的灵敏度,使其可同时检测5份DNA标本。应用多重PCR体系,以每5份标本混和检测的方式,对4490份随机献血者标本进行Fyb和S血型抗原基因分型。通过单独的PCR-SSP验证方法,分别检测多重PCR中阳性标本的高频等位基因Fya或s,从而获得稀有血型表型Fy(a-b+)或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血型 基因分型 血型抗原 序列特异性引物 DNA 单核苷酸多态性 血型系统 引物设计 基因频率 反应管
下载PDF
一个中国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大家系中AR-Arg^(840)Cys突变的生物学效应
13
作者 王明华 叶璐夷 +3 位作者 蒋东 吴士良 赵志民 王久存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6,共7页
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在中国有一个患者大家系.遗传分析表明,雄性激素受体(AR)的Arg840Cys突变是引起本家系疾病的原因.家系中的患者个体呈现高度变异的表型特征.选择具有显著代表性的3个患者个体,成功建立了这些个体的生殖器皮肤成纤... 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在中国有一个患者大家系.遗传分析表明,雄性激素受体(AR)的Arg840Cys突变是引起本家系疾病的原因.家系中的患者个体呈现高度变异的表型特征.选择具有显著代表性的3个患者个体,成功建立了这些个体的生殖器皮肤成纤维细胞系(GSF),并研究了各细胞系的生长动力曲线和生长周期的分布,发现这些指标和个体病症的严重程度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比较野生型与突变性AR的空间结构变化以及转激活能力的变化,结合个体表型的差异性,推测由于个体的基因背景差异,相关AR辅调控因子的表达也会存在着差异,可能最终导致该家系患者显著的表型变化.目前,已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观察到个体间差异表达的蛋白,并在其中寻找AR的辅调控因子,以期进一步阐明AR-Arg840Cys突变一因多效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生殖器皮肤成纤维细胞 辅调控因子 转激活
下载PDF
定点诱变技术制备血型等位基因检测对照品
14
作者 王攀 叶璐夷 +1 位作者 郭忠慧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定点诱变技术 对照品 上海市血液中心 标准品 扩增产物 聚合酶链式反应 引物扩增 血液样本 DNA 质粒载体
下载PDF
抗-D抗体的定量测定与效价测定的比较性研究
15
作者 赵俸涌 杨启修 +6 位作者 郭忠慧 张嘉敏 李勤 沈伟 叶璐夷 朱自严 向东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Rh系统血型同种抗体是造成严重新生儿溶血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在发达国家和地区,RhD同种抗体监测通常使用抗体定量方法,而在我国通常采用效价测定方法。本研究针对效价测定法与抗体定量法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效价测定法是否可以真... 目的Rh系统血型同种抗体是造成严重新生儿溶血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在发达国家和地区,RhD同种抗体监测通常使用抗体定量方法,而在我国通常采用效价测定方法。本研究针对效价测定法与抗体定量法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效价测定法是否可以真实反映抗体效力。方法本研究中,对17份效价大于64的抗-D血浆样本的效价与抗体定量法进行比较研究,效价法采用ORTHOVISION自动血型检测仪进行自动凝胶柱法检测,抗体定量采用自动连续流抗体定量仪(WHS-D0120)进行检测。结果通过研究,本研究团队发现,抗体效价法与抗体定量法并不是总一致,其相关性为r=0.92(P<0.001),通过对n≥3的效价组(256组、512组、2048组)的比较研究发现,256组与5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6组与2048组间及512组与204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核细胞单层实验,发现效价为256的四份抗体血浆吞噬率组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对RhD阴性的患者及孕妇血浆的抗-D评估及监测,抗体定量法较效价法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母免疫 抗体定量 效价 RHD阴性
下载PDF
MALDI-TOF MS质谱技术在疑难血型标本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艾静 李明浩 +8 位作者 杨佳璇 陆琼 沈伟 郑皆炜 金沙 向东 杨启修 朱自严 叶璐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923-928,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在临床疑难血型标本基因分型中的应用,为临床输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3例标本均为上海地区医院送检至上海市血液中心的疑难血型标本,其中1号标本包含先证者及其父母血样。利... 目的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在临床疑难血型标本基因分型中的应用,为临床输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3例标本均为上海地区医院送检至上海市血液中心的疑难血型标本,其中1号标本包含先证者及其父母血样。利用血清学方法对标本进行血型鉴定、直抗试验、意外抗体筛查及鉴定试验。利用由本实验室建立的MALDI-TOF质谱检测体系对标本进行血型基因分型。利用Sanger测序验证标本基因突变位点,并利用血清学或流式方法验证部分标本表型。结果血清学结果提示,1号先证者及其母亲、2号和3号标本均存在抗高频抗原抗体。MALDI-TOF MS质谱分型结果显示,1号标本先证者为Di(a+b+),其父为Di(a-b+),其母为Di(a+b-),2号标本为p,3号标本为Jr(a-)。3例标本测序结果与质谱分型结果一致。血清学结果提示,2号标本为p表型。流式结果提示,3号标本为Jr(a-)表型。结论首次将MALDI-TOF MS质谱技术应用于国内临床疑难标本血型基因分型。相较于PCR-SSP等分型手段,MALDI-TOF MS具备快速、高通量、高特异性等优势,有助于辅助开展疑难血型鉴定,并有助于稀有血型筛选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血型基因分型 稀有血型 疑难血型标本
下载PDF
中国人RHD基因合子型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磊 郭忠慧 +2 位作者 李勤 叶璐夷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判定中国人群中RHD基因是否是纯合子。方法从上海地区正常献血者中选取RhD阳性、RhD阴性、Del和其它D变异型样本共50份,采用PCR-RFLP方法扩增Rhesus盒子判断RHD合子型,同时相对实时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RQ)PCR扩增检测RHD基... 目的判定中国人群中RHD基因是否是纯合子。方法从上海地区正常献血者中选取RhD阳性、RhD阴性、Del和其它D变异型样本共50份,采用PCR-RFLP方法扩增Rhesus盒子判断RHD合子型,同时相对实时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RQ)PCR扩增检测RHD基因第5、7外显子的特征区域。结果9份样本在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中出现矛盾。进一步对RHD基因的特异性序列进行PCR-SSP及克隆测序分析,证实这9份样本中,4份是DⅥⅢ变异型,2份是Del与RHD711del C等位基因杂合子,另外3份是携带有中国RhD阴性人群中较常见的RHD-CE(2—9)-D RH阴性等位基因。结论中国人Rh血型系统遗传背景较白种人复杂,RHD基因存在较多的变异情况。仅使用单一方法判断RHD合子型及RhD血清学表型容易产生误判,而从Rhesus盒子和RHD基因不同外显子2个角度进行综合判断,可以减少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基因合子型 Rhesus盒子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1例部分D表型献血者RhD抗原表位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明浩 杨佳璇 +2 位作者 李艾静 朱自严 叶璐夷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2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研究1例RhD抗原表型为部分D的献血者RhD抗原和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血清学方法对1例初筛为RhD阴性样本进行RhD阴性确认并进行CE分型;采用D-screen检测该样本RhD抗原表位。利用Sanger测序法对RH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测序。建立数字PCR鉴定... 目的研究1例RhD抗原表型为部分D的献血者RhD抗原和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血清学方法对1例初筛为RhD阴性样本进行RhD阴性确认并进行CE分型;采用D-screen检测该样本RhD抗原表位。利用Sanger测序法对RH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测序。建立数字PCR鉴定RHD基因型的方法并分析该例样本RHD基因合子型。采用Robetta同源建模方法比较该例样本与野生型RhD蛋白的构象。结果经血清学鉴定为部分D表型,CE分型为CcEe。基因测序发现,RHD基因4号外显子存在c.492C>G突变。数字PCR鉴定该例样本的RHD基因型为D+/D–。同源建模结果提示天冬氨酸被谷氨酸替换影响RhD蛋白第3个胞外环的构象。结论RHD*492G导致部分抗原表位缺失,表现为部分D表型,属于国内首次报道。数字PCR技术用于RHD基因合子型检测,相比于实时定量PCR技术重复性和准确性均有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抗原 部分D表型 数字PCR 同源建模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K562细胞中的SMIM1基因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佳璇 李明浩 +1 位作者 李艾静 叶璐夷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2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利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K562细胞系中敲除编码Vel血型抗原的SMIM1基因。方法设计5条sgRNA序列,构建Cas9-sgRNA共表达质粒,在293T细胞中初步筛选切割效率较高的sgRNA序列。将筛选后的sgRNA通过第二代慢病毒包装... 目的利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K562细胞系中敲除编码Vel血型抗原的SMIM1基因。方法设计5条sgRNA序列,构建Cas9-sgRNA共表达质粒,在293T细胞中初步筛选切割效率较高的sgRNA序列。将筛选后的sgRNA通过第二代慢病毒包装系统包装慢病毒并感染K562细胞,提取细胞基因组DNA,进行Sanger测序和TA克隆检测。结果使用易转染的293T细胞建立sgRNA的初步筛选平台,筛选出切割效率较高的sgRNA4序列。CRISPR/Cas9系统成功在K562细胞中SMIM1基因的sgRNA4识别位点发挥基因编辑活性。结论证实了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K562细胞中敲除SMIM1基因的可行性,为构建Vel抗原表型阴性的细胞模型奠定基础,也为后续编辑其他血型抗原的基因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Vel抗原 SMIM1基因 K562细胞系
下载PDF
汉族、维吾尔族献血人群CD61基因外显子10序列分析
20
作者 乔郑磊 陆萍 +4 位作者 叶璐夷 库热西江.托呼提 李睿书 凌冰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了解CD61基因外显子10的突变及其在中国汉族、维吾尔族(简称维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对随机采集的149(人)份汉族和96(人)份维族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在扩增CD61基因外显子10后直接测序,分析外显子10编码区基因序列。结果在汉族和... 目的了解CD61基因外显子10的突变及其在中国汉族、维吾尔族(简称维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对随机采集的149(人)份汉族和96(人)份维族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在扩增CD61基因外显子10后直接测序,分析外显子10编码区基因序列。结果在汉族和维族人群中均发现在CD61基因外显子10的1533、1545位分别存在较高频率的A>G、G>A突变。在汉族人群中还存在1529位C>T。3个突变点均为同义突变,且1533和1545位的突变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汉族人中1533A1545G表型频率为48.32%(72/149),1533G1545A表型频率为12.75%(19/149),1533A+G/1545G+A表型频率为38.93%(58/149),C1529T突变约占0.67%(1/149),维族中1533A1545G表型频率为53.12%(51/96),1533G1545A表型频率为5.22%(5/96),1533A+G/1545G+A表型频率为41.66%(40/96),无C1529T。结论中国汉族和维族人群的CD61基因外显子10存在3个SNP,且在汉族和维族人群分布频率差异甚小,这显示2个民族之间血缘上的关系比较亲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1基因 同义突变 人群分布 基因分型 汉族 维吾尔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