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盆髋臼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1例并文献回顾
1
作者 裘天强 裘人华 +2 位作者 陈祖会 崔德永 叶甫国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8年第6期692-694,共3页
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的肺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的栓子多来源于深静脉,以骨盆下肢骨折及下肢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多见。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术后并发 肺栓塞 文献回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理生理综合征 肺循环功能障碍 下肢关节
下载PDF
斜外侧与小切口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2
作者 裘天强 裘人华 +7 位作者 庞正宝 庞帮镭 崔德永 叶甫国 胡志军 徐文斌 方向前 范顺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26-535,共10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及小切口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 目的比较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及小切口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40例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和MI?TLIF组,每组各20例。其中OLIF组男15例,女5例;年龄(50.3±8.8)岁;MeyerdingⅠ型16例,Ⅱ型4例。MI?TLIF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1.7±8.7)岁;MeyerdingⅠ型15例,Ⅱ型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白蛋白丢失、术后第3天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融合节段前凸角(fused segmental lordosis,FSL)及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LIF组和MI?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01,8.404,8.064;均P<0.001)。术后第3天,OLIF组的隐性失血量为(139±47)ml,MI?TLIF组为(486±192)ml;OLIF组的白蛋白丢失为(4.2±1.9)g/L,MI?TLIF组为(10.2±3.9)g/L;OLIF组的C反应蛋白为(34±11)mg/L,MI?TLIF组为(106±39)mg/L;OLIF组的红细胞沉降率为(41±15)mm/1 h,MI?TLIF组为(71±24)mm/1 h;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38,6.184,7.983,4.675;均P<0.001)。OLIF组与MI?TLIF组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2±1.5)分和(1.8±1.3)分,ODI分别为14%±11%和59%±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LIF组与MI?TLIF组术后LL分别为33.41°±9.25°和32.07°±9.54°,FSL分别为11.59°±5.09°和10.61°±4.56°,DH分别为(10.35±2.30)mm和(10.85±1.85)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OLIF组(13.5±2.3)个月,MI?TLIF组(14.1±2.8)个月。MI?TLIF组3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出现减压侧下肢放射痛,经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甘露醇等对症治疗后好转。OLIF组1例患者于术后第1天出现左下肢皮温升高,考虑术中损伤交感链;3例于术后第1天出现左大腿前方麻木、屈髋无力,考虑腰大肌水肿或损伤。结论OLIF在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上与MI?TLIF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失血少、炎症指标低、术后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术中及术后早期优势明显。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相似,均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医院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齐朝阳 叶甫国 +2 位作者 郑平 王继业 鲍秋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探讨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医院切口感染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手部皮瓣移植术患者236例,以无菌注射针对深部切口抽取脓液,以拭子采取浅部切口脓性分泌物,分离... 目的探讨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医院切口感染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手部皮瓣移植术患者236例,以无菌注射针对深部切口抽取脓液,以拭子采取浅部切口脓性分泌物,分离鉴定病原菌及药敏试验。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皮瓣的手术方式、受伤时手部创面受污染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结果 236例手部创面各类皮瓣修复术患者中有20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8.47%;术后切口感染20例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占64.71%、革兰阴性菌12株占35.29%;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均为100.0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均>6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伤时手部创面受污染严重、手术时间≥1h、住院时间≥7d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医院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术后切口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规范操作,预防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以预防切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皮瓣 切口感染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