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整数尺法的独乐寺山门尺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叶皓然 张毅捷 戴明珠 《华中建筑》 2020年第9期94-101,共8页
整数尺法是东亚早期的一种木结构建筑设计方法,根据研究推测这种方法曾应用于我国宋辽迄前的一些遗构。该文从整数尺法的角度对辽代遗构独乐寺山门1960年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栋建筑当初可能曾以1尺=29.05cm的营造尺尺长... 整数尺法是东亚早期的一种木结构建筑设计方法,根据研究推测这种方法曾应用于我国宋辽迄前的一些遗构。该文从整数尺法的角度对辽代遗构独乐寺山门1960年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栋建筑当初可能曾以1尺=29.05cm的营造尺尺长进行设计和施工,而整数尺寸控制现象表现在平面柱网、立面尺寸、剖面尺寸、用材尺寸、斗栱尺寸以及构件尺寸等各个方面,该文深入挖掘了独乐寺山门的建筑设计细节,对认识整数尺法这一古代建筑设计方法和丰富辽代尺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数尺法 独乐寺山门 辽代建筑 尺度史 营造尺
下载PDF
日本古代楼阁式木塔——探析其中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木构建筑做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毅捷 姚轶峰 +1 位作者 叶皓然 周至人 《新建筑》 2017年第3期128-133,共6页
结合中国、日本的古建筑实例以及相关文献,分别从整体形象、构造细部等方面,对日本8世纪初—12世纪末所建造的楼阁式木塔中所反映的中国早期建筑技术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日本古代楼阁式木塔中所呈现的木构建筑技术相对于... 结合中国、日本的古建筑实例以及相关文献,分别从整体形象、构造细部等方面,对日本8世纪初—12世纪末所建造的楼阁式木塔中所反映的中国早期建筑技术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日本古代楼阁式木塔中所呈现的木构建筑技术相对于同时期中国大陆的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且在建筑做法上也比较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古代 楼阁式木塔 木结构技术
下载PDF
哈利·波特成长历程分析
3
作者 叶皓然 《镇江高专学报》 2014年第4期29-31,共3页
成长小说起始于18世纪末期的德国,它并非简单的冒险故事,而是聚焦主人公寻找自我,完成心理和精神的蜕变,最终变得成熟这一历程的文学作品。《哈利·波特》无疑是一部难得的成长小说佳作。主人公哈利在对于信仰的认识不断改变直至最... 成长小说起始于18世纪末期的德国,它并非简单的冒险故事,而是聚焦主人公寻找自我,完成心理和精神的蜕变,最终变得成熟这一历程的文学作品。《哈利·波特》无疑是一部难得的成长小说佳作。主人公哈利在对于信仰的认识不断改变直至最终坚定信仰的过程中一路成长,不仅收获了友谊、家庭、爱所带来的感动,还有更深层的蜕变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K·罗琳 哈利·波特 成长小说 信仰
下载PDF
对应县木塔1962年实测数据的再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毅捷 叶皓然 韩效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4期80-85,共6页
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为高大的纯木结构古建筑之一,对这栋建筑建筑设计手法的研究一直是东亚建筑史的经典课题。本文将在前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应县木塔建筑设计方法的问题。通过对应县木塔1962年实测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前学的研究... 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为高大的纯木结构古建筑之一,对这栋建筑建筑设计手法的研究一直是东亚建筑史的经典课题。本文将在前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应县木塔建筑设计方法的问题。通过对应县木塔1962年实测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前学的研究推测该塔当初曾以一定的模数制为方法进行设计。这个模数制包含三级模数:最高一级的模数为A=884 cm,控制建筑大的比例关系;二级模数区分为平面尺度模数N_P=8.5 cm和垂直尺度模数N_E=22.1 cm,而A=884 cm为N_P、N_E最小公倍数的8倍,同时N_P:N_E=5:13,准《营造法式》中的八棱边长与斜径之比,这一级的模数控制着该建筑的中等规模的空间尺度;三级模数为该塔"分"值:a=1.7 cm,N_P=5a,N_E=13a,A=520a,这一级的模数控制着构件的尺度以及一些空间尺度的微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县木塔 模数制 材分制 楼阁式木塔 古建筑设计
下载PDF
清代满城概念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效 叶皓然 +1 位作者 周至人 张毅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15-126,共12页
满城是清代出现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从学界现有关于满城的研究成果看,不仅统计的满城数量不尽相同,对于满城的定义也存在不同意见。据清代八旗驻防的重要文献《八旗通志》可知,清代满城共11座,这些满城是清前期在内地军事重地(一般是地... 满城是清代出现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从学界现有关于满城的研究成果看,不仅统计的满城数量不尽相同,对于满城的定义也存在不同意见。据清代八旗驻防的重要文献《八旗通志》可知,清代满城共11座,这些满城是清前期在内地军事重地(一般是地方行政中心)设置的永久性驻防城,主要驻扎八旗官兵(含八旗满洲,最高级官员为正三品城守尉以上)及其眷属,城市管理较严格,城市形态整齐划一,渭泾分明,等级森严,一般设有有形的边界。据此看来,以往存在争议的三类"满城",即京师(北京)、东北和新疆的驻防城以及内地的德州等八座驻防城均不满足以上条件,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的清代满城只有《八旗通志》所载的11座。明确满城的定义及数量,对于深入研究八旗驻防、清代满城、中国城市史和中国军事史均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城 驻防城 八旗驻防 中国城市史 中国军事史
下载PDF
有关出檐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毅捷 叶皓然 周至人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7年第1期140-153,共14页
据《营造算例》~②的记载,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出檐有两种做法:歇山法(大木大式做法)和硬山法(大木小式做法),歇山法的出檐与檐高的比值要大于硬山法。根据对现存遗构的分析可知,中国14世纪初之前的实例出檐做法以硬山法为主,偶有歇山... 据《营造算例》~②的记载,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出檐有两种做法:歇山法(大木大式做法)和硬山法(大木小式做法),歇山法的出檐与檐高的比值要大于硬山法。根据对现存遗构的分析可知,中国14世纪初之前的实例出檐做法以硬山法为主,偶有歇山法;而日本则以歇山法为主,偶有硬山法,同时日本还存在一种比歇山法出檐更深的出檐做法,显示出日本12世纪末之前的古建筑比同期中国实例出檐相对檐高更深的现象。最后通过对日本17世纪初的《匠明》~③的分析可知,至迟在17世纪初中国的出檐做法——特别是歇山法——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木结构建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檐 大木大式出檐(歇山法出檐) 大木小式出檐(硬山法出檐) 《营造算例》 《匠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