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寄语
1
作者 叶秀山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共1页
叶秀山 叶秀山,哲学史家,1935年7月4日生于江苏扬中。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研究组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关键词 叶秀山 哲学史家 哲学著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下载PDF
康德《判断力批判》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叶秀山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3期5-16,共12页
在《判断力批判》中 ,康德把人理解为“完整的生命” ,并由此出发把人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通过审美判断联结起来。在审美鉴赏中 ,“事物自身”向鉴赏者“显现”出“自己”的意义 ,鉴赏者在“现象”中“看”到“本质” ,从经验... 在《判断力批判》中 ,康德把人理解为“完整的生命” ,并由此出发把人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通过审美判断联结起来。在审美鉴赏中 ,“事物自身”向鉴赏者“显现”出“自己”的意义 ,鉴赏者在“现象”中“看”到“本质” ,从经验中的“有”中“看”到了“无” ,召唤那个“无—本体—事物自身”到我们面前来。“无—非存在”并非人主观强加给“自然”的 ,“世界”作为“整体”存在于“作为整体的自然”之中 ,世界有一个“无”“在”。哲学正是在“整体”尚未“完成”时 ,“看”到了“整体” ,提前进入“整体”。“整体论”可以理解为哲学的目的论 ,它使世界万物有始有终 ,有“自己”。“理性”将“自然”作为人们“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使它不仅仅是我们的工具 ,而且将其“评鉴”为“事物自己”。“自己”就是“自由” ,“自由”的意义只向“人”“开显”。人必须是理性者 ,是自由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 理论理性 审美趣昧判断 审美鉴赏 目的论 自由
下载PDF
何谓“超人”?——尼采哲学探讨之二 被引量:7
3
作者 叶秀山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5期5-11,共7页
尼采的“超人”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 ,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超人”意味着人是要被超越的 ,意味着人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常人”的行为总是瞻前顾后 ,为了照顾到各种关系 ,为了左右逢源 ,常常放弃能够做的事情。“超人”则不同 ,他... 尼采的“超人”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 ,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超人”意味着人是要被超越的 ,意味着人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常人”的行为总是瞻前顾后 ,为了照顾到各种关系 ,为了左右逢源 ,常常放弃能够做的事情。“超人”则不同 ,他既不做道德律的奴隶 ,也不做自然律的奴隶 ;既不是受“天条”束缚的唯唯诺诺努力修善乞怜于神恩的庸人 ,也不是为竭力摆脱奴隶地位成为主人而对一切采取报复的复仇者 ,而是不用他者认可的纯粹主动者。“超人”的意志不需要与另一个真、善、美协调 ,他本身就是真、善、美 ;“超人”是无辜、无邪、无罪的 ,是真正自由的人 ,是价值的创造者和评估者。因此 ,“超人”虽然常常是悲剧性的 ,但却是乐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超人 意志 创造 自由 哲学
下载PDF
列维纳斯面对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当代哲学关于“存在论”的争论 被引量:7
4
作者 叶秀山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70,共10页
列维纳斯是当代法国急进的“异”类哲学的精神之父,向“存在伦”提出挑战的代表性哲学家。他颠覆了传统的“存在论-知识论”,“开创”了一个“异域”,即“价值”、“伦理”和“宗教”的“领域”,强调伦理学才是形而上学。不是“存在”... 列维纳斯是当代法国急进的“异”类哲学的精神之父,向“存在伦”提出挑战的代表性哲学家。他颠覆了传统的“存在论-知识论”,“开创”了一个“异域”,即“价值”、“伦理”和“宗教”的“领域”,强调伦理学才是形而上学。不是“存在”“包容”了“他者”,而是“他者”“包容”了“存在”,“存在”“包容不下”-“包容不了”“他者”,“他者”“不在”“存在”之内,而在“存在”之外。“他者”“大于-强于”“存在”。伦理学问题得到了哲学上大幅度的提升。他不是完全否定“存在论”,而是把“存在论-真理论”和“价值论-伦理学”的“关系”“颠倒”了过来,将“存在论-真理论”置于“价值论-伦理学”的“制约”之下。“哲学”研究、思考的“问题”,不同于一般的经验科学,它不以日常经验之物为“对象”,但绝不是没有“对象”;“哲学”的“问题”常常不能完全“概念化”为一个“论题”,但绝非毫无“主题”。“哲学”作为一门“学科”,仍以“存在”为研究“主题”,仍以“存在”为思考“对象”,只是这个“存在”作为“对象”,并非完全在“客体”意义上来理解,而仍是一个“主题-主体”,该存在不仅展示为一物,展示为一“属性”,而且展示为一种“意义”,一句话,作为哲学“主题-对象”的不是“诸存在者”,而是“时间性的-历史性的-自由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 知识论 伦理学 宗教
下载PDF
试释尼采之“永恒轮回” 被引量:5
5
作者 叶秀山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1期5-11,共7页
本文立足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深刻剖析了尼采“永恒轮回”学说的意义所在 :它揭示了欧洲传统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企图以一个超越的“理念—神”来化解现实世界种种矛盾、不公、欺诈的虚伪性和欺人之谈 ,热情讴歌了感性的现实生活 ... 本文立足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深刻剖析了尼采“永恒轮回”学说的意义所在 :它揭示了欧洲传统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企图以一个超越的“理念—神”来化解现实世界种种矛盾、不公、欺诈的虚伪性和欺人之谈 ,热情讴歌了感性的现实生活 ,激励人们勇敢地去破除那“绝对”、“永恒”的神话 ,正视现实 ,直面生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恒轮回 尼采 西方哲学 传统哲学 绝对 现实世界 感性 神话 虚伪性 揭示
下载PDF
“一切哲学的入门”——论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被引量:8
6
作者 叶秀山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4,111,共12页
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有各自独立的立法领域,这就是"自然"与"自由(意志)",相对而言,判断力则没有自己独立于这两个领域的第三个立法领域,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判断力不"立法"。虽然判断力没有自己独立的立法领... 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有各自独立的立法领域,这就是"自然"与"自由(意志)",相对而言,判断力则没有自己独立于这两个领域的第三个立法领域,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判断力不"立法"。虽然判断力没有自己独立的立法领域,但是,它却通过"合目的性"原则把"自然"与"自由"这两个分裂的领域协调、统一为一个整体,并使对这个整体领域里的事物的(审美)判断具有先天的根据-理由。在这个意义上,判断力也具有立法的功能——使对这个整体世界里的特殊事物作出审美判断具有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力 合目的性 立法 自由-自然
下载PDF
试读《大学》 被引量:12
7
作者 叶秀山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0年第1期109-114,共6页
本文重点在思考《大学》的哲学-形而上的意义。作者认为,《大学》的哲学精神在于 强调一个“止”字。“止”不是“停止”,而是“立定”的意思。“立定”世间万事万物万民各自的位置,是 《大学》“诚意、正心……平天下”的核心。据... 本文重点在思考《大学》的哲学-形而上的意义。作者认为,《大学》的哲学精神在于 强调一个“止”字。“止”不是“停止”,而是“立定”的意思。“立定”世间万事万物万民各自的位置,是 《大学》“诚意、正心……平天下”的核心。据此,作者对“格物致知”等说法,提出不同于一般经验知识 论的看法,认为“格物致知”乃是排除(被动)“感觉”(物),而“认知”万物“自己”。于是,本文对《大学》 哲学精神的理解,重点在于从“自身”、“自己”、“本身”贯串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善 格物 致知 克己 自己
下载PDF
康德的法权哲学基础 被引量:4
8
作者 叶秀山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1,共7页
康德的法权哲学思路是和他的三个《批判》所述一致的,"科学知识"要发现"自然(关系)"中的"必然性",而"法权学"则是要在"人"的"关系"中发现"必然性",也就是关于&q... 康德的法权哲学思路是和他的三个《批判》所述一致的,"科学知识"要发现"自然(关系)"中的"必然性",而"法权学"则是要在"人"的"关系"中发现"必然性",也就是关于"法权"的"先天综合"何以可能的问题。"法权"问题又和《实践理性批判》里所论述的"自由"密切相关。"自由"的"限制""关系"就《实践理性批判》所涉及的"道德"来说,"根据"在于一个"形式"的"应该",而就现实的"国家-法律"来说,则是"自由者"之间的"法权"关系。"法权""本体的所有"既"悬搁"又"范导""现象的所有"。"自由者"在"人格-格位""平等"基础上"限制"着各自的自由,由此而形成的"共同体"乃是"自由的共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综合判断 自由 法权 限制 平等 自由的共在
下载PDF
《庄子》的“反讽”精神——读《庄子》书札记 被引量:4
9
作者 叶秀山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1,共7页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堪称"异类",它不具备《论语》、甚至《老子》的指导当权者如何治理国家的教导功用,而是以一种彻底的否定态度揭示世界的虚幻性,表现出了"反讽"和"解构"的精神,以一种悲喜剧的态度...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堪称"异类",它不具备《论语》、甚至《老子》的指导当权者如何治理国家的教导功用,而是以一种彻底的否定态度揭示世界的虚幻性,表现出了"反讽"和"解构"的精神,以一种悲喜剧的态度向传统的世界告别。与具有积极的否定精神和建构精神的欧洲哲学相比,《庄子》揭示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即在缺少"知识论"充分支持的条件下,直接从"生活经验"出发思考"形而上"的哲学问题,这种思考不是"元-物理学"的,而是"原-本体论"的;而《庄子》所指示的"自由"也终归于"梦幻",归于审美的愉悦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反讽 建构性 彻底性 原本体论
下载PDF
"思无邪"及其他 被引量:6
10
作者 叶秀山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2,共8页
<论语>"为政"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思无邪"出自<商颂>,形容郊外牧马之气势,"思无邪"居末首,谓"思无邪,思马斯往",前面几首与其相配的,依次为"... <论语>"为政"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思无邪"出自<商颂>,形容郊外牧马之气势,"思无邪"居末首,谓"思无邪,思马斯往",前面几首与其相配的,依次为"思无疆,思马斯臧","思无期,思马斯才","思无歝,思马斯作".按这个意思,"思无邪"似与前面不很匹配.前三句都是说"思"无可限制,没有尽期的意思,最后出来一个"邪""正"的问题,殊不可解;于是或以为乃孔子按自己的意思去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无邪” 《论语》 诗三百 孔子
下载PDF
斯宾诺莎哲学的历史意义——再读《伦理学》 被引量:6
11
作者 叶秀山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11,共7页
斯宾诺莎从“自因”出发 ,对于“上帝 -神”“存在”命题之“证明”作出小结 ,他的“实体”“自因”说深入人心 ,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斯宾诺莎哲学的意义还在于 ,他从这个前提出发 ,“推出”整个的世界 ,把感性情感世界包容在他的表面很... 斯宾诺莎从“自因”出发 ,对于“上帝 -神”“存在”命题之“证明”作出小结 ,他的“实体”“自因”说深入人心 ,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斯宾诺莎哲学的意义还在于 ,他从这个前提出发 ,“推出”整个的世界 ,把感性情感世界包容在他的表面很枯燥的“几何式”逻辑推理之中 ,使人们日常经验世界具有了一种意义。这一条“自上而下”的思想路线 ,奠定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在这条路线指引下 ,并开创了“现象学 -显现学”的道路 ,其重要性是不可动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因” 斯宾诺莎 “实体” 哲学 《伦理学》
下载PDF
试论尼采的“权力意志”——尼采哲学探讨之三,兼论尼采的哲学问题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秀山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3期5-12,共8页
尼采的哲学 ,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他竭力张扬的对欧洲哲学自古希腊以来的主流传统具有颠覆和变革意义的“权力意志”学说 ,更是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焦点。本文以对该学说的全面深刻的梳理为切入点 。
关键词 尼采哲学 权力意志 道德价值
下载PDF
世纪的困惑──中西哲学对“本体”问题之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叶秀山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1期11-17,共7页
关键词 “天” 本体 中西哲学 “象” 海德格尔 物自体 “地” 物自身 经验科学 现象学
下载PDF
康德之“先验逻辑”与知识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秀山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89-97,共9页
文章阐述康德“先验逻辑”与“知识论”的内在关系,指出“逻辑”形式与“知识”内容相结合的必然性,而此种必然性,与康德的“范畴论”不可分割。“范畴”亦非仅仅为形式,而是对象性的思想:通过概念—范畴必然地“思想”“对象”,即是对... 文章阐述康德“先验逻辑”与“知识论”的内在关系,指出“逻辑”形式与“知识”内容相结合的必然性,而此种必然性,与康德的“范畴论”不可分割。“范畴”亦非仅仅为形式,而是对象性的思想:通过概念—范畴必然地“思想”“对象”,即是对“对象”在知识上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思想 知识对象 必然性 真理
下载PDF
小文章,大问题——读康德《论哲学中一种新近升高的口吻》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秀山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3,共9页
康德写过一些短文章,都不是散文随笔式的,而是一板一眼的哲学论文,读起来并不轻松,要理解它们,难度甚至超过他的大著作,因为这些短文,虽是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但从他的哲学武库中搬来全套的武器,所以只有理解他的全部批判哲学精神,才能... 康德写过一些短文章,都不是散文随笔式的,而是一板一眼的哲学论文,读起来并不轻松,要理解它们,难度甚至超过他的大著作,因为这些短文,虽是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但从他的哲学武库中搬来全套的武器,所以只有理解他的全部批判哲学精神,才能真正弄懂这些文章;当然,反过来说,这些文章也能对理解他的全部哲学精神有所帮助。我们现在要研读的这篇短文是针对了当时德国哲学思潮中的一个倾向:理性的哲学似乎可以用一种情感或天才的诗意来占领,康德以自己的批判哲学精神很仔细地加以分析批评,批评得很尖锐,也有讽刺挖苦,但理路还是很透彻的。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做哲学的,似乎有相当的普遍性,值得我们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理智 直观 存在 海德格尔
下载PDF
欧洲哲学发展趋势与中国哲学的机遇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秀山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4,共10页
自由乃哲学之核心问题,在古希腊,自由还只是一种自由知识的自由,即以一种超功利、超实用的态度去对待、认知事物的自由。这种侧重于从摆脱-解放的角度去理解的自由有其局限,那就是这种自由停留于理论领域。把自由推进到实践领域,是哲学... 自由乃哲学之核心问题,在古希腊,自由还只是一种自由知识的自由,即以一种超功利、超实用的态度去对待、认知事物的自由。这种侧重于从摆脱-解放的角度去理解的自由有其局限,那就是这种自由停留于理论领域。把自由推进到实践领域,是哲学在犹太-基督教的一神教信仰的启示、推动下进行的。自由不仅具有摆脱-解放的维度,更有从无创有、从自身开显一切、决定一切的意义。追问自由,就是追问自身,回到自身。这是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古典哲学完成的一项伟大工作。从无创有、从自身开显一切的自由思想,已隐含着自由与时间、历史的内在关联。挖掘这种内在关联的正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工作。西方哲学,也即是"日落"之哲学,它把从东方旭日普照开始直至日落归于黑暗的世界内化为一个内在的自由世界。作为东方思想之国,中国哲学面临着在"朝日"之光下消化并重新照亮、复生这个自由世界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摆脱与解放 创造 必然 一神教
下载PDF
尼采的道德谱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叶秀山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14,共12页
尼采根据他的“意志”的基本哲学思想 ,使经验的“道德谱系学”得到升华 ,进入哲学的层面。尼采的“道德谱系学”一方面否定康德由“实践理性”悬设的绝对“善良意志” ,揭示了“善—恶”的历史内容 ;另一方面强调“意志”作为价值的“... 尼采根据他的“意志”的基本哲学思想 ,使经验的“道德谱系学”得到升华 ,进入哲学的层面。尼采的“道德谱系学”一方面否定康德由“实践理性”悬设的绝对“善良意志” ,揭示了“善—恶”的历史内容 ;另一方面强调“意志”作为价值的“创造者” ,其本身就拥有“评判权” ,而无待“上帝—神”的“最终审判”。在这种意志哲学的基础上 ,尼采区分了“强者”与“弱者”两种不能转化、不能沟通的“意志” ,它们具有不同的“道德谱系”。尼采无情地鞭笞了欧洲“奴隶—弱者意志”的泛滥 ,揭示这种意志在“谱系”上之低下。本文努力从哲学理论的层面 ,阐述尼采“道德谱系学”的内容实质 ,并试图指出这个学说在理论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系学 善一恶 自由意志 饥饿意志 主一奴关系 主一主关系
下载PDF
“和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共同“理想” 被引量:11
18
作者 叶秀山 《中国哲学史》 1998年第2期14-20,共7页
东西哲学的两大源头——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固然各有自己的具体生长环境和理论特点,但即使在源头处,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们的共同切入点.“哲学”讲的是一个“理路”,是对世上万事万物作“探本寻源”顺着一条“理路”“思(考)”下去,“理... 东西哲学的两大源头——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固然各有自己的具体生长环境和理论特点,但即使在源头处,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们的共同切入点.“哲学”讲的是一个“理路”,是对世上万事万物作“探本寻源”顺着一条“理路”“思(考)”下去,“理”到之处,任何事物的“奥秘”之“门”都要为之洞开,然后再是经验地、仔细地去具体研究其“奥秘”之内容.这是具体经验科学的事.哲学这种“探本求源”的精神,据亚里士多德说来源于“好奇心”.“好奇心”不是纯主观的,而是“被激发”、“被唤醒”的:“宇宙”之“奇妙”“唤起”了人们(有智慧的人们)的“好奇心”,于是乎上穷碧落下黄泉,打破砂锅“问到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孔子 “理想” 拉底 《易》 “灵魂” 苏格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古代希腊
下载PDF
希腊哲学从宇宙论到伦理学的过渡(续完)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秀山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8-26,共9页
本文论及希腊哲学经过怀疑论冲击以后出现了由知识论-宇宙论到伦理学的论题上的转化,在这个视角下研究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意义,试图阐明不同于“主-客”关系的“主-主”关系的特点,讨论了作为“主-主”关系的伦理学基本问题的... 本文论及希腊哲学经过怀疑论冲击以后出现了由知识论-宇宙论到伦理学的论题上的转化,在这个视角下研究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意义,试图阐明不同于“主-客”关系的“主-主”关系的特点,讨论了作为“主-主”关系的伦理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并由此引导出斯多亚学派与伊壁鸠鲁学派之间的关系。本文对于伊壁鸠鲁哲学的意义有较新的挖掘。 本文还试图指明哲学伦理学的兴起对于基督教及其神学在罗马的传播所产生的作用,预示着今后欧洲哲学将在知识论和伦理学等诸多方面来“化解”宗教和神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搁 主-客与主-主关系 主动与被动 时间 生与死
下载PDF
语言、存在与哲学家园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秀山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11,共6页
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是存在的家”,表明了语言与存在的不可分割,二者是表里关系,语言与存在“同在”。哲学要求的语言,不是日常语言工具,而是更具体、更实在的语言,是和“存在”“同在”的“语言”。哲学所思、所说的那个存在,... 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是存在的家”,表明了语言与存在的不可分割,二者是表里关系,语言与存在“同在”。哲学要求的语言,不是日常语言工具,而是更具体、更实在的语言,是和“存在”“同在”的“语言”。哲学所思、所说的那个存在,是具体的、时间性的、历史性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哲学”、“哲学家”与“存在”同“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真的不是一种理论的工作,而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要求的语言,不是工具性的,而是存在性的,而存在性语言,则更需要生活。于是,哲学离不开母语。坚守自己母语的同时,应努力将不同语言的哲学思考成果化解,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存在 同在 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