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用宫颈癌筛查方法对宫颈原位腺癌的筛查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宇舒 张丹晔 +7 位作者 张丹丹 李鹤霄 齐跃 刘娟娟 叶秋霖 董晖 张立阳 林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18-1523,共6页
目的:探究常用宫颈癌筛查方法在宫颈原位腺癌(AIS)中的筛查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7月至2020年0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27例AIS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途径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最终诊断是否合并鳞状上皮内病变,将127例患... 目的:探究常用宫颈癌筛查方法在宫颈原位腺癌(AIS)中的筛查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7月至2020年0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27例AIS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途径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最终诊断是否合并鳞状上皮内病变,将127例患者分为单纯AIS组(n=49)和AIS+CIN组(n=78)。结果:127例患者中,82例(64.6%)无临床症状,其余病例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合房出血(25.2%),阴道不规则流血(9.4%),阴道流液(3.9%)。127例患者中120例行HPV检测,总阳性率为95.8%(115/120),其中单纯AIS组阳性率为93.3%(42/45)。最常见的单一HPV感染类型依次为HPV16、18、45。HPV阳性且有分型结果的111例病例中,106例(95.5%)存在HPV16或(和)18感染,110例(99.1%)存在HPV16或(和)18或(和)45感染。127例患者中98例行细胞学检查,37.8%(37/98)的病例细胞学未见异常,49.0%(48/98)提示鳞状上皮异常,仅有13.3%(13/98)提示腺上皮异常。127例患者中93例完成了HPV联合细胞学筛查,91例(97.8%)出现阳性结果,其中单纯AIS组中94.1%(32/34)的患者出现阳性结果,AIS+CIN组中则为100%(59/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HPV联合细胞学筛查对AIS的筛查率与仅行HPV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但显著高于仅行细胞学检查(P<0.01)。127例患者中122例行宫颈表面活检,其中97例(79.5%)病理回报存在AIS;57例行颈管诊刮(ECC),其中21例(36.8%)病理回报AIS。仅行宫颈表面活检的病例与同时行ECC和宫颈表面活检的病例相比,AIS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13)。结论:HPV分型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可较好地筛查A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原位腺癌 HPV检测 宫颈细胞学检查 颈管诊刮
下载PDF
MRI、分段诊刮及宫腔镜下刮宫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效能比较 被引量:22
2
作者 叶秋霖 胡悦欣 +4 位作者 勾睿 齐跃 刘娟娟 李潇 林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9期3391-3395,共5页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盆腔MRI、分段诊刮、宫腔镜下刮宫结果与术后病理符合率,探讨三种术前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病房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盆腔MRI、分段诊刮、宫腔镜下刮宫结果与术后病理符合率,探讨三种术前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病房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 0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例资料,对术前盆腔MRI、分段诊刮、宫腔镜下刮宫及术后病理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各术前检查方案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诊断指标及一致性。结果:MRI检查的阳性预测值(55.26%)、阴性预测值(93.72%)、符合率(90.03%)及约登指数(0.43)均高于分段诊刮(47.83%、87.50%、66.28%、0.408)及宫腔镜下刮宫(41.67%、92.52%、89.89%、0.20)。MRI检查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κ=0.460)高于分段诊断性刮宫(κ=0.343)与宫腔镜下刮宫(κ=0.249)。分段诊刮判断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误诊率达40.68%,宫腔镜下刮宫的漏诊率达76.74%。各术前检查方案中,MRI联合宫腔镜下刮宫检查的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率最高,I期96.07%,II期86.67%。结论:宫腔镜可直视宫颈部位有无异常,而MRI检查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情况,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盆腔MRI检查联合宫腔镜下刮宫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分期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宫颈间质 MRI 分段诊刮 宫腔镜下刮宫
下载PDF
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淼 齐跃 +7 位作者 谭明子 金山 刘娟娟 叶秋霖 李潇 刘晴 郝莹莹 林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839-844,共6页
目的:检测孕激素膜受体1(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GRMC1的表达,分析PGR... 目的:检测孕激素膜受体1(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GRMC1的表达,分析PGRMC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98. 61%),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62. 07%)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 17%),P均<0. 05。PGRMC1在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76. 5%)明显高于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50. 0%),P <0. 05。PGRMC1的强阳性表达还与子宫内膜癌中ER、PR表达水平相关(P均<0. 05)。PGRMC1的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均> 0. 05)。PGRMC1表达虽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但在透明细胞癌中,PGRMC1强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Cox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晚、浸润深度≥1/2肌层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最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PGRMC1的强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类型及ER、PR表达水平相关。PGRMC1强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孕激素膜受体1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参数
下载PDF
hMOF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齐跃 叶秋霖 +1 位作者 刘娟娟 林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54-658,共5页
目的研究hMOF表达下调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hMOF小干扰RNA (siRNAhMOF)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筛选和鉴定转染效率,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转染对照组(siRNA-NC组)和实验组(siRNA-h MO... 目的研究hMOF表达下调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hMOF小干扰RNA (siRNAhMOF)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筛选和鉴定转染效率,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转染对照组(siRNA-NC组)和实验组(siRNA-h MOF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结果 siRNA-hMOF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后,与siRNA-NC组相比,siRNA-hMOF组细胞的增殖速度减慢,凋亡率增加,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结论干扰hMOF表达可抑制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的凋亡;h MOF在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长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OF 子宫内膜癌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子宫颈切除术治疗宫颈阴道部短缩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齐跃 叶秋霖 +7 位作者 刘淼 王珮瑶 王慧敏 刘娟娟 朱连成 刘冰莹 张丹晔 林蓓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0-1136,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切除术治疗宫颈阴道部短缩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20例,由于绝经或围绝经期宫颈萎缩或曾行宫颈手术致宫颈阴道部短缩,故行... 目的探讨子宫颈切除术治疗宫颈阴道部短缩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20例,由于绝经或围绝经期宫颈萎缩或曾行宫颈手术致宫颈阴道部短缩,故行子宫颈切除术,对其临床治疗过程、疗效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平均年龄55.2岁(35~77岁);手术指征为持续细胞学异常7例,CIN2 42例,CIN3 70例,宫颈鳞癌1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宫颈阴道部明显萎缩患者100例,未绝经但宫颈自然短小患者2例,曾行宫颈手术致宫颈阴道部明显短缩患者18例;手术时间平均23.2 min(10~3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8 mL(5~20 mL);子宫颈切除长度平均2.59 cm(2~3 cm);手术过程均顺利,均无副损伤及术中、术后创面大出血发生,术后创面均愈合良好,仅有1例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术后病理较术前病理降级45例(37.50%),相符42例(35.00%),升级33例(27.50%);子宫颈切除术后3个月HPV转阴率为80.81%(80/99),总的转阴率为88.89%(88/99);二次手术患者共29例,全子宫切除术23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6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4~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9.5个月,术后均恢复良好,仅有2例子宫颈切除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术后随访过程中仅发现2例病变残留及1例病变复发。结论子宫颈切除术对于宫颈阴道部短缩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是安全、有效、相对微创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阴道部短缩 子宫颈切除术 人乳头瘤病毒
原文传递
子宫颈部分切除治疗绝经后女性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齐跃 叶秋霖 +7 位作者 刘淼 王珮瑶 王慧敏 刘娟娟 朱连成 刘冰莹 张丹晔 林蓓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行子宫颈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绝经后患宫颈上皮内病变因宫颈阴道部明显萎缩而行子宫颈部分切除术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患者平均... 目的探讨绝经后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行子宫颈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绝经后患宫颈上皮内病变因宫颈阴道部明显萎缩而行子宫颈部分切除术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患者平均年龄(57.63±6.55)岁,手术距绝经平均年限(7.87±6.14)年;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LSIL)4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HSIL)83例;平均手术时间(23.83±6.16)min;术中出血量(7.24±3.94)ml;平均切除宫颈长度(2.59±0.39)cm;手术过程均顺利,均无副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术后病理与术前一致61例(70.11%),加重26例(29.89%);二次手术患者23例,其中全子宫切除术18例(20.69%),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5例(5.75%)。子宫颈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术后随访时间4~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术后1例(1.15%)病理切缘阳性,1例(1.15%)诊断病变残留。结论子宫颈部分切除术对于绝经后宫颈阴道部明显萎缩的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安全有效,但不足之处在于如需二次手术切除子宫,则局部炎性粘连,相应难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病变 绝经 子宫颈切除术 人乳头瘤病毒
原文传递
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处理
7
作者 叶秋霖 李潇 林蓓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8年第5期18-20,共3页
文章对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分类、处理、随访、治疗原则等进行介绍。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病变 诊断与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