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飘散在冬日里的悲哀——《雪国》《死者》的生死主题和审美取向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叶蔚芳 《丽水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1-64,74,共5页
《雪国》、《死者》两部作品围绕着多雪的冬季表现了相似的主题,即生死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而是相互依存转变的。与此同时,两部作品在审美取向上又表现出不同的追求,前者着力体现出一种幽玄淡远的东方情怀,而后者则体现出一种理性... 《雪国》、《死者》两部作品围绕着多雪的冬季表现了相似的主题,即生死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而是相互依存转变的。与此同时,两部作品在审美取向上又表现出不同的追求,前者着力体现出一种幽玄淡远的东方情怀,而后者则体现出一种理性的现实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取向 主题 批判精神 作品
下载PDF
生命成长的母体——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大自然 被引量:1
2
作者 叶蔚芳 《中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86-88,共3页
大自然是主人公保罗心灵成长的滥觞之地,它真实地记录了年轻保罗的成长经历。在很大的程度上,大自然是保罗生命的土壤,它培育了一个年轻艺术家敏感的内心体验和不竭的生命活力,同时也全面展示了他与周围人物的关系。
关键词 大自然 生命 成长 母体
下载PDF
一颗孤寂的灵魂——埃德加·爱伦·坡诗歌伤感性主题的探寻 被引量:1
3
作者 叶蔚芳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6期30-31,88,共3页
通过对爱伦·坡创作理念的探讨和抒情诗的赏析 。
关键词 埃德加·爱伦·坡 诗歌 伤感性主题 爱情 创作理念 抒情诗 英国
下载PDF
一步之遥:从自我发现到自我崩溃——解读《一位作家某天的生活》中的自我
4
作者 叶蔚芳 《丽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6-41,共6页
美国现代女作家苔丝·斯拉辛格写于1935年的短篇小说《一位作家某天的生活》,作品主人公青年作家伯特伦姆仍属一个病态异化的现代人形象,他对创作灵感的苦寻过程恰是作家与真实自我靠近融合的过程。但在身处个人与社会、精神与肉体... 美国现代女作家苔丝·斯拉辛格写于1935年的短篇小说《一位作家某天的生活》,作品主人公青年作家伯特伦姆仍属一个病态异化的现代人形象,他对创作灵感的苦寻过程恰是作家与真实自我靠近融合的过程。但在身处个人与社会、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情感分裂的现代性氛围中,作家自我发现的瞬间却正是自我崩溃的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位作家某天的生活》 现代主义 异化 自我 崩溃
下载PDF
大自然——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对比《虹》两代人生活中的大自然
5
作者 叶蔚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61,共4页
在《虹》中两代人的生活舞台上,大自然由突出的前景位置渐渐退居到黯淡的背景中去。尽管大自然最终重新登场,但我们看到人类心灵在长期争斗后已疲惫不堪,无法前行。这揭示了缺少大自然关怀的人类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容易堕落为纯粹的贪婪... 在《虹》中两代人的生活舞台上,大自然由突出的前景位置渐渐退居到黯淡的背景中去。尽管大自然最终重新登场,但我们看到人类心灵在长期争斗后已疲惫不堪,无法前行。这揭示了缺少大自然关怀的人类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容易堕落为纯粹的贪婪自私行为。《虹》中前两代人的经历是明朗的伊甸乐园与灰色的失乐园的对比,大自然的身影渐行渐远,人类对自身的童真和纯洁也越来越疏远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自然 生命 伊甸乐园 失乐园
下载PDF
语音与听力教学的互补作用
6
作者 叶蔚芳 《丽水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听力教学 语音知识 听力课 读音规则 语音课 降升调 英语词重音 发音技巧 英语听力 英语发音规则
全文增补中
浅谈电力档案管理 被引量:2
7
作者 叶蔚芳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9期I0236-I0236,共1页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电力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电力档案管理,加强电力档案编研的方法措施,以便为电力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 电力档案 档案管理 对策
下载PDF
“信息沟”与英语听力教学
8
作者 叶蔚芳 《丽水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37-39,共3页
外语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听则是交际活动的核心,只有在听懂别人说话的情况下,交际活动才可能产生。在日常交谈中,谈话者觉得有话可说,听话者觉得有新鲜内容可听,听完后了解了原来不知道的事情,这样双方的交际愿望才能实现。我们所指的... 外语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听则是交际活动的核心,只有在听懂别人说话的情况下,交际活动才可能产生。在日常交谈中,谈话者觉得有话可说,听话者觉得有新鲜内容可听,听完后了解了原来不知道的事情,这样双方的交际愿望才能实现。我们所指的听力理解是指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里的原有信息对耳朵接收的新信息进行选择、抽象、整理和加工,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因而,听力课的最终目的是训练学生听懂,掌握运用通过言语行为传达出的交际信息,并能通过相应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就是说,听力课主要是在于提高学生对口语信息的理解水平并检测他们的理解程度。言语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信息传递。每一句话都是一个信息片断,谈话双方的言语行为不外就是一系列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交替传递的过程。这也可认为是一个不断疏通双方信息沟的过程。假设一个人所知道的信息而另一个人不知道,那么二者间便存在信息沟。并不是说信息沟越大越好,若大到无法沟通,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恰当的信息沟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先决条件。交际双方若无信息沟,听话者不能获得信息,厌倦情绪便很容易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沟 英语听力 言语行为 课堂教学 听力理解过程 听力课 交际活动 文化背景 语言交际 背景知识
下载PDF
碎片之下的硬核--《玻璃山》后现代知识分子形象的解读
9
作者 牛建伟 叶蔚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6-111,159,共6页
作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作品,巴塞尔姆的小说《玻璃山》以其荒诞破碎的形式做出一个拒绝阐释的姿态。但本文认为小说中无名的"我"登爬玻璃山寻找"美丽的着了魔的象征"的形象和过程,正是该作品阐释空间的核心所在。作... 作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作品,巴塞尔姆的小说《玻璃山》以其荒诞破碎的形式做出一个拒绝阐释的姿态。但本文认为小说中无名的"我"登爬玻璃山寻找"美丽的着了魔的象征"的形象和过程,正是该作品阐释空间的核心所在。作品极简的叙事形式和语言虽然对应了一个人文精神日渐式微,真理崇高被不断消解的迷混时代,但在其碎片化的背后仍坚守着后现代知识分子对理想的执着,凸显了西方知识分子传统的独立精神和对真理永不放弃的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塞尔姆 《玻璃山》 知识分子 传统 真理
下载PDF
平行的旅程 迥异的归宿——对《离开科罗诺斯之路》现代弱者生存状况的评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蔚芳 《外国语言文学》 2010年第2期128-132,共5页
本文通过对福斯特短篇《离开科罗诺斯之路》中古希腊悲剧、浪漫主义自然观和文学回家主题三要素的讨论,认为福斯特采用反照对比的手法,将古希腊悲剧中的英雄退化为现代社会中卑琐无为的反英雄,浪漫的绿野缩小成现代社会荒原中一块可望... 本文通过对福斯特短篇《离开科罗诺斯之路》中古希腊悲剧、浪漫主义自然观和文学回家主题三要素的讨论,认为福斯特采用反照对比的手法,将古希腊悲剧中的英雄退化为现代社会中卑琐无为的反英雄,浪漫的绿野缩小成现代社会荒原中一块可望不可即的避难所,而传统文学中温暖的回家主题到了现代人生活中却是冰冷的临终逗留处。以上要素的平行对比凸显了现代人空虚无根的生存状态,表达了现代主义文学对都市弱者生存困境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斯特 《离开科罗诺斯之路》 古希腊悲剧 浪漫绿野 回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