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一部国外语言学史的新著 被引量:1
1
作者 叶蜚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1-41,共1页
语言学经过两千多年的积累,到今天已进入多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发展时期。新的理论方法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理论界震动频仍,说明学科的活跃繁荣。震动中的新旧嬗替是客观的必然:一种理论总是照亮研究实践的一段进程,每当掘进到光亮... 语言学经过两千多年的积累,到今天已进入多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发展时期。新的理论方法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理论界震动频仍,说明学科的活跃繁荣。震动中的新旧嬗替是客观的必然:一种理论总是照亮研究实践的一段进程,每当掘进到光亮的尽头,就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引下一段实践。创新离不开继承。语言学的各种理论,有的是新的思路结合历史武库中适用的器件加上新的技术构筑而成,有的则是起用历史上的某种思路,充实新旧内容和技术组合而成的体系。在不同学派的论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史 全面发展时期 国外语言学 技术组合 当代语言学 赵世开 理论方法 理论语言学 令人 北京语言学院
下载PDF
十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记《国外语言学》编辑部举办的研讨会 被引量:3
2
作者 叶蜚声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9-73,共5页
1988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国外语言学》编辑部举办了第二届编辑工作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国外语言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汉语的成果、动态和设想”。到会代表有语言所、国家语委、北京、上海、南京、黑龙江等地高校的... 1988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国外语言学》编辑部举办了第二届编辑工作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国外语言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汉语的成果、动态和设想”。到会代表有语言所、国家语委、北京、上海、南京、黑龙江等地高校的语言学同行,约40人。在会上,陆俭明、马希文、陈平三位作了主题发言,代表们进行讨论。这次会议回顾了我国十年来语法研究的成就,提出了今后发展的设想,内容丰富,有启发性。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三个发言的主旨择要作一介绍,并略作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理论 汉语语法研究 语言研究所 句子 主题 内容丰富 语义 国外 研讨会 编辑部
原文传递
雷柯夫、菲尔摩教授谈美国语言学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叶蜚声 《当代语言学》 1982年第3期1-7,共7页
第二部分菲尔摩的谈话叶:恰克,你的格变语法今天在美国似乎谈论得不如以前热烈,这是不是因为有的人没有掌握它的真髓,产生一些误解? 菲:我猜想,原因之一,是我不断发现有新的问题要解决,比方复杂句法结构的词汇描写,等等。我已有多年不... 第二部分菲尔摩的谈话叶:恰克,你的格变语法今天在美国似乎谈论得不如以前热烈,这是不是因为有的人没有掌握它的真髓,产生一些误解? 菲:我猜想,原因之一,是我不断发现有新的问题要解决,比方复杂句法结构的词汇描写,等等。我已有多年不研究格变语法了,于是在关心我当前工作的人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语言学 语言理论 句子结构 不合语法 句法结构 语义关系 类理论 语义作用 乔姆斯基 描写
原文传递
雷柯夫、菲尔摩教授谈美国语言学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叶蜚声 《当代语言学》 1982年第2期1-9,14,共10页
第一部分雷柯夫的谈话叶:乔治,今天邀你来,想向你请教《要略》模型以来的美国语言学的主要发展线索。雷:你可知道“要略”模型的要点不是乔姆斯基创立的吗?他的深层结构思想是波斯托(Postal)的。在1957年《句法结构》的模型里,只有核心... 第一部分雷柯夫的谈话叶:乔治,今天邀你来,想向你请教《要略》模型以来的美国语言学的主要发展线索。雷:你可知道“要略”模型的要点不是乔姆斯基创立的吗?他的深层结构思想是波斯托(Postal)的。在1957年《句法结构》的模型里,只有核心句和转换的概念,还没有深层结构的概念。波斯托看到否定词的处理有任意性,因而主张把句子的全部意义都放在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姆斯基 美国语言学 生成语义学 形式系统 语言学家 转换语法 认知语言学 句法结构 短语结构语法 深层结构
原文传递
记语言共性与语言习得国际研讨会 被引量:1
5
作者 叶蜚声 《当代语言学》 1986年第3期125-125,共1页
语言共性(或称“普遍特征”)的研究,在过去的15至20年间获得不少成果,表述为三种类型: 1.绝对共性:各种语言L都有特征P。 2.蕴含共性:如果语言L有特征P,它也有特征Q。 3.分布共性:定出哪种类型的语言比较多见。例如在动—宾(VO)型语言中... 语言共性(或称“普遍特征”)的研究,在过去的15至20年间获得不少成果,表述为三种类型: 1.绝对共性:各种语言L都有特征P。 2.蕴含共性:如果语言L有特征P,它也有特征Q。 3.分布共性:定出哪种类型的语言比较多见。例如在动—宾(VO)型语言中,从主语(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习得 语言共性 国际研讨会 大学语言 三种类型 语法习得 特征 语言比较 伯克利加州大学 蕴含
原文传递
语言学的任务和作用
6
作者 叶蜚声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8,共8页
语言的功能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这个词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语言”是指整个说话行为。说话是非常复杂的现象,它至少包含三个部分:开口说话的动作,说出来的话(作品),和说话所用的那套码子。
关键词 描写语言学 语言研究 社会语言学 应用研究 基本研究 方言 历史比较法 汉语 交叉研究 民族
原文传递
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 被引量:161
7
作者 戴浩一 叶蜚声 《当代语言学》 CSSCI 1990年第4期21-27,共7页
0.前言在这篇文章里,我站在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流思想、语法结构来自对现实的象征这一立场提出一种介于语言的客观主义和语言的相对主义之间的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目的是要从人类对时空的一些基本认知能力出发,结合一般的交际原则,来了解... 0.前言在这篇文章里,我站在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流思想、语法结构来自对现实的象征这一立场提出一种介于语言的客观主义和语言的相对主义之间的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目的是要从人类对时空的一些基本认知能力出发,结合一般的交际原则,来了解汉语的结构原则。我同意许多认知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主义 汉语语法学 功能语法 人类语言 语法结构 英语 空间关系 乔姆斯基 相对主义 基本认知能力
原文传递
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下) 被引量:77
8
作者 戴浩一 叶蜚声 《当代语言学》 CSSCI 1991年第1期25-33,共9页
这里要离开正题谈谈“在”的意义。我们把它解释为“存在”而不解释为通常的“位于”。这有词源上的证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就是“在、存也”。共时的证据从“存在”,“这个问题还在”,“我祖父已经不在了”之类的说法得到证明。各种... 这里要离开正题谈谈“在”的意义。我们把它解释为“存在”而不解释为通常的“位于”。这有词源上的证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就是“在、存也”。共时的证据从“存在”,“这个问题还在”,“我祖父已经不在了”之类的说法得到证明。各种语言里,动词“有”和处所短语之间都有密切的语(?)和句法关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语言事实。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 功能语法 时间顺序原则 信息中心 认知 英语 语言事实 语序 部分关系 动词
原文传递
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中) 被引量:26
9
作者 谢信一 叶蜚声 《当代语言学》 CSSCI 1992年第1期20-28,41,共10页
我们在前面辩道,把沃尔夫假说认为在逻辑上是循环论证而弃之不用,不去吸取其中丰富的卓见,是个不明智的做法。我们还暗含另一层意思:如果运气好,方法巧妙,我们或能从表达揭示思维。如果这个目标看来并不现实,那是因为语法研究中起主导... 我们在前面辩道,把沃尔夫假说认为在逻辑上是循环论证而弃之不用,不去吸取其中丰富的卓见,是个不明智的做法。我们还暗含另一层意思:如果运气好,方法巧妙,我们或能从表达揭示思维。如果这个目标看来并不现实,那是因为语法研究中起主导作用的形式路子强使我们把语法看成抽象规则的系统,容不得少许的甚至任何的临摹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意象 自然语言 时间顺序原则 场景 英语 概念结构 三个阶段 沃尔夫假说 语法结构
原文传递
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下)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谢信一 叶蜚声 《当代语言学》 CSSCI 1992年第3期17-24,50,共9页
或许是这一需要促使黄正德(1988)对汉语的主要动词作了精细的、严格的、透彻的研究。他要确定例如“我(V1)跑得(V2)快”这样的句子里谁是主要动词,是V1还是V2?如果是V1,句子该译成I run fast,如果是V2,该译成I am fast in running。问... 或许是这一需要促使黄正德(1988)对汉语的主要动词作了精细的、严格的、透彻的研究。他要确定例如“我(V1)跑得(V2)快”这样的句子里谁是主要动词,是V1还是V2?如果是V1,句子该译成I run fast,如果是V2,该译成I am fast in running。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这里并无清楚的线索(例如V的定式)告诉我们谁是动词。文献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两条相竞的路子,一条把V2处理成主要动词(首要谓语,primary predicate),一条把V2处理为从属动词(次要谓语,secondary predicate),黄分别称之为首要谓语说(pp)和次要谓语说(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动词 不合语法 抽象规则 句子 循环论证 序列 有界性 汉语 青年语法学派 分段格式
原文传递
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上) 被引量:8
11
作者 Hsin-1 Hsieh 叶蜚声 《当代语言学》 CSSCI 1991年第4期27-32,共6页
语言,理解为永远在进化和发展着的系统,能够而且必须创造自己的本体,因为在语言之先并无现成的、绝对的本体,可以让它作为描述本体世界的基础、这个基本假设为本文同时展开的以下三个相互支持的论题提供了依据:(1)像沃尔夫(Benj... 语言,理解为永远在进化和发展着的系统,能够而且必须创造自己的本体,因为在语言之先并无现成的、绝对的本体,可以让它作为描述本体世界的基础、这个基本假设为本文同时展开的以下三个相互支持的论题提供了依据:(1)像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提出的那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时间 汉语 本体世界 沃尔夫 语言 论题
原文传递
上古汉语中的复辅音 被引量:5
12
作者 С.Е.Яхонтов 叶蜚声 +1 位作者 陈重业 杨剑桥 《当代语言学》 1983年第4期21-25,40,共6页
我们主要根据形声字来判断上古汉语的起首辅音。形声字是合体字,其声符指出整个字的大致读音,也就是说,字的读音大致等于声符单独成字时的读音。因此,所有声符相同的字,在造这些字的时期读音大致相同。我们把具有相同声符的一组字(包括... 我们主要根据形声字来判断上古汉语的起首辅音。形声字是合体字,其声符指出整个字的大致读音,也就是说,字的读音大致等于声符单独成字时的读音。因此,所有声符相同的字,在造这些字的时期读音大致相同。我们把具有相同声符的一组字(包括这个声符字在内)叫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复辅音 鼻辅音 声符 形声字 起首 读音 介音 字族 辅音交替
原文传递
内部拟测方法和汉语上古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通锵 叶蜚声 《语文研究》 1981年第1期65-82,共18页
研究语言历史的方法主要有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和依据文献材料的语文学方法。历史比较法以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为前提,如果缺乏这种可资比较的材料,只能采用内部拟测法。内部拟测法根据一种语言的材料,着眼于语言结构的系统性,... 研究语言历史的方法主要有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和依据文献材料的语文学方法。历史比较法以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为前提,如果缺乏这种可资比较的材料,只能采用内部拟测法。内部拟测法根据一种语言的材料,着眼于语言结构的系统性,从共时分析中得出历时的结论。语文学方法也是只就一种语言的材料探索语言的演变过程,因而有人把它看成内部拟测法的一个变体。汉语上古音的研究,经过清儒的考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考证文献只能得出音类,要揭示音系的面貌,还得拟测出各个音类的音值。拟测上古音的工作开始于二十年代初。由于现代汉语的方言及不到上古,亲属语言没有深入研究,历史比较法用不上,因而需要把传统的语文学方法与内部拟测法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实现这种结合的第一个人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后来,王力、董同和、李方桂等学者又在高本汉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使上古音系的轮廓逐步明朗起来。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上古音研究中谐声原则与声母的拟测,韵尾的拟测,诗韵与主要元音的拟测等主要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汉 内部拟测法 汉语上古音 上古音系 历史比较法 元音 亲属语言 语文学 声母 系统性
原文传递
译音对勘与汉语的音韵研究——“五四”时期汉语音韵研究方法的转折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通锵 叶蜚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87-95,共9页
“五四”运动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就语言的研究而论,“五四”以后也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过去被文人学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引车卖浆之徒”的语言登上... “五四”运动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就语言的研究而论,“五四”以后也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过去被文人学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引车卖浆之徒”的语言登上了书面语的宝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研究方法 汉语音韵 章炳麟 整理国故 译音 中国音韵学研究 梵汉对音 对勘 西北方音 古音研究
原文传递
历史比较法和《切韵》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通锵 叶蜚声 《语文研究》 1980年第1期29-43,共15页
汉语音韵的研究有悠久的传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到本世纪初,运用传统方法研究音韵已经到了尽头,一时不知如何继续前进。高本汉等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音韵,为这门古老的学科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高本汉所做的是... 汉语音韵的研究有悠久的传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到本世纪初,运用传统方法研究音韵已经到了尽头,一时不知如何继续前进。高本汉等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音韵,为这门古老的学科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高本汉所做的是开创性的工作,有不少疏漏和不当之处,我国的语言学家在自己的工作中补正了高本汉的不足,把汉语音韵的研究推向前进。本文的三、四、五三部分分别从《切韵》的性质、“历史上的旧材料”(反切、韵图等)、方言材料与借音等三个方面讨论它们与历史比较研究的关系,对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汉 切韵 历史比较法 汉语音韵 方言材料 音系 现代方言 历史比较研究 反切上字 现代汉语
原文传递
美国英语词汇发展的新情况
16
作者 叶蜚声 《当代语言学》 1978年第6期26-28,31,共4页
语言的词汇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发展。新事物、新经验、新思想的出现,要求人们创造新词或者赋予旧词以新的意义去满足交际的需要。因此,记录词汇的词典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补充、修订。以反映美国英语的词汇情况最称完备的《韦氏新国际... 语言的词汇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发展。新事物、新经验、新思想的出现,要求人们创造新词或者赋予旧词以新的意义去满足交际的需要。因此,记录词汇的词典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补充、修订。以反映美国英语的词汇情况最称完备的《韦氏新国际词典》(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为例,它在1909年初版问世以后的半个世纪里,曾经全面修订过两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英语 词汇发展 词典 新经验 变化发展 创造新词 旧词 语言学 增补 全面修订
原文传递
上古汉语的音系
17
作者 李方桂 叶蜚声 《当代语言学》 1979年第5期8-13,39,共7页
这篇文章不是一个专门报告,它不打算用专门的行话来介绍公元前第一千纪左右上古汉语的面貌以及它的音系构拟的一般方法。这里提出的构拟不一定会被大家所接受,它主要是我自己的东西,带有个人的偏向和成见。当然我也参考了各家的说法。
关键词 上古汉语 构拟 元音系统 谐声字 辅音丛 舌根音 语音系统 高本汉 介音 闽方言
原文传递
语言学
18
作者 巴赤 温内曼 叶蜚声 《当代语言学》 1979年第1期24-26,23,共4页
语言是多门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以语言为唯一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它跟各门邻近学科的关系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样的境地呢?关于这个问题,R.Bartsch和T.Vennemann合编的论文集《语言学和邻近学科》(Linguistics and Neighboring Disciplines,... 语言是多门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以语言为唯一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它跟各门邻近学科的关系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样的境地呢?关于这个问题,R.Bartsch和T.Vennemann合编的论文集《语言学和邻近学科》(Linguistics and Neighboring Disciplines,德文原本1973年出版,英译本1975年出版,North-Holland出版公司)作了扼要的评介。全书包括论文十七篇,分别阐述语言学跟语音学、神经学、情报学、逻辑学、语言哲学、认识论、社会史、文学理论、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儿童语言发展心理学和外语教学等方面的关系。本文是全书的总论,由该书编者执笔,概述语言学的范围和任务,这里择要介绍各部分的论点,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时语言学 语言科学 语言符号 符号学 研究对象 符号系统 自然科学 情报学 社会科学 历时语言学
原文传递
原始语的性质和用途
19
作者 Ernst Pulgram 叶蜚声 《当代语言学》 1964年第2期30-32,共3页
我曾在最近一篇文章里提出一种看法,认为未经证实的,几乎没有确实文献记录的拟构的原始印欧语,不必而且多半也不跟真实的原始印欧语同属一个语言项目;我们所搜集的带*号的公式无论多么丰富,或者将来更要丰富,拟构的原始印欧语丝毫也不... 我曾在最近一篇文章里提出一种看法,认为未经证实的,几乎没有确实文献记录的拟构的原始印欧语,不必而且多半也不跟真实的原始印欧语同属一个语言项目;我们所搜集的带*号的公式无论多么丰富,或者将来更要丰富,拟构的原始印欧语丝毫也不代表真实的语言,不论对语言这个术语所下的可以接受的定义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语 意大利 亲属关系 方言 印欧语 性质 确实性 历史 方程式 相互依存性
原文传递
消除苏联语言学中的个人迷信的后果
20
作者 维诺格拉多夫 叶蜚声 石安石 《当代语言学》 1963年第5期4-13,共10页
在谈到苏联语言学领域中对斯大林个人迷信的后果的时候,看来不宜只限于列举和分析包含在《论马克思主义在语言学中的问题》一文,以及后来(在讨论突然中断之后)斯大林对来信和问题所作的回答中的个别错误的和有争论的语言学原理和公式(... 在谈到苏联语言学领域中对斯大林个人迷信的后果的时候,看来不宜只限于列举和分析包含在《论马克思主义在语言学中的问题》一文,以及后来(在讨论突然中断之后)斯大林对来信和问题所作的回答中的个别错误的和有争论的语言学原理和公式(这些原理和公式在个人迷信的环境下都被看成教条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克思主义 语言学 个人迷信 上层建筑 地方方言 苏联 基本原理 发展 交际工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