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同步发电机组并联运行稳定性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叶运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53-757,共5页
采用小扰动法、等面积法和改进欧拉法对多台小型同步发电机组并联运行供电系统稳定性进行了探讨。根据不同的干扰程度 ,分析研究了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当多台机组满足特性相同、阻抗和结构标幺值相同及惯性时间常数相等时 ,... 采用小扰动法、等面积法和改进欧拉法对多台小型同步发电机组并联运行供电系统稳定性进行了探讨。根据不同的干扰程度 ,分析研究了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当多台机组满足特性相同、阻抗和结构标幺值相同及惯性时间常数相等时 ,其调压、调速系统特性及结构相同 ,保护装置切除故障时间小于极限切除时间的条件时 ,并联运行系统具有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 ,并给出了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同步发电机组 并联运行 静态稳定 暂态稳定 供电系统
下载PDF
并网型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与策略 被引量:9
2
作者 叶运骅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5-129,共5页
阐明了为最大限度利用风能,并网型变速风力发电机组所采用的控制技术和策略;给出了风速在不同阶段,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途径;分析了ISC、DSC、双重控制、OPDC、DAC和PI控制以及智能控制的方法及其构成;指出了各种控制技术和策略的... 阐明了为最大限度利用风能,并网型变速风力发电机组所采用的控制技术和策略;给出了风速在不同阶段,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途径;分析了ISC、DSC、双重控制、OPDC、DAC和PI控制以及智能控制的方法及其构成;指出了各种控制技术和策略的优缺点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风力发电机组 控制 线性化模型
下载PDF
并网风电转换系统中特定消谐PWM技术和控制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叶运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8-630,共3页
研究和设计出一种风电转换系统接口装置新的控制方法,它大大提高了对电网的供电质量,可以主动消除谐波,改善功率因数,省去滤波设备;进一步阐述了该装置采用特定消谐PWM技术的原理,探讨了新颖的控制方式;最后,给出了计算机实现的状态计... 研究和设计出一种风电转换系统接口装置新的控制方法,它大大提高了对电网的供电质量,可以主动消除谐波,改善功率因数,省去滤波设备;进一步阐述了该装置采用特定消谐PWM技术的原理,探讨了新颖的控制方式;最后,给出了计算机实现的状态计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消谐 接口装置 状态计数法
下载PDF
并联运行同步发电机组负荷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叶运骅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9-60,共2页
通过对同步发电机组在静态和动态并联运行的分析和研究,利用网络变换法和小扰动法推导出并联系统稳定运行得到最佳负荷分配须满足的条件。这为设计实际电气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关联运行 同步发电机组 负荷分配 静态 动态
下载PDF
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条款的探讨和应用
5
作者 叶运骅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3-133,共1页
从设计实际工程出发,对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自备电源及不间断电源的有关条款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给出了多台发电机组选择以及并联运行技术规范的理论依据和使用原则.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设计中进一步验证了规范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规范 发电机组 并联运行 建筑电气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7
6
作者 丁曙光 刘维维 +1 位作者 叶运骅 金昊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6,共6页
为提高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的控制精度、动态响应速度以及可调速度范围。通过引入自抗扰控制技术,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提出一种可以将包含转子位置信息的耦合项直接估计出来的方法。利用自抗扰控制技术的强解耦能力直接解耦电机方... 为提高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的控制精度、动态响应速度以及可调速度范围。通过引入自抗扰控制技术,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提出一种可以将包含转子位置信息的耦合项直接估计出来的方法。利用自抗扰控制技术的强解耦能力直接解耦电机方程,故无需向转子坐标系进行坐标变换来实现解耦,此外通过电流自抗扰控制器(ADRC)中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可以直接得到转子电角速度和转子位置角,避免了传统控制方法中多次变换和积分带来的累积误差。其在转速ADRC中利用自抗扰控制技术的非线性控制方法,扩展了调速范围,提高了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自抗扰控制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非线性系统
下载PDF
交叉的边缘学科是新兴的学科增长点 被引量:2
7
作者 宗仁鹤 李国丽 +4 位作者 刘春 叶运骅 朱维勇 刘良成 李维华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CAS 2003年第3期42-45,共4页
基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学科专业调整的政策,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和现状,以我校2001级学生为试点,进行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学研究。结论为:交叉学科是新兴的学科增长点,生命科学类专业可能是继信息类专业后最热门的专业。
关键词 创新 交叉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