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涤棉竹混纺仿毛织物风格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周玲 叶远丽 +1 位作者 傅佳佳 王鸿博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59,共2页
采用KES-F织物风格仪,测试了5种涤棉竹混纺仿毛织物的拉伸和剪切性能、弯曲性能、压缩性能、表面性能等16个力学指标,并以日本川端法计算其基本和综合手感值,考察其风格优劣程度。结果表明:实验用织物基本符合秋冬男士西服面料的要求,其... 采用KES-F织物风格仪,测试了5种涤棉竹混纺仿毛织物的拉伸和剪切性能、弯曲性能、压缩性能、表面性能等16个力学指标,并以日本川端法计算其基本和综合手感值,考察其风格优劣程度。结果表明:实验用织物基本符合秋冬男士西服面料的要求,其中5#面料具有最佳风格且具有较高的仿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液着色 仿毛织物 手感 织物风格
下载PDF
基于电子束辐照加工的纯棉织物抗皱功能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钱海洪 傅佳佳 +3 位作者 高卫东 叶远丽 钟俊杰 王鸿博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6年第1期138-141,共4页
利用反应性有机硅整理剂结合电子束辐照加工技术提高纯棉织物的抗皱性能,以整理剂浓度、浸泡时间以及辐照剂量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作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整理剂浓度160g/L,浸泡时间18h,辐射剂... 利用反应性有机硅整理剂结合电子束辐照加工技术提高纯棉织物的抗皱性能,以整理剂浓度、浸泡时间以及辐照剂量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作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整理剂浓度160g/L,浸泡时间18h,辐射剂量43kGy,在该工艺参数下整理得到的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达到了175.6°,比原样增加了33.13%,接枝率为11.20%,白度下降到原样的88.24%,经纬向强力保留率分别为77.09%和84.27%,经过5次洗涤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下降5.3%,耐洗性能较好。分析辐照前后织物的红外谱图以及扫描电镜图可知,有机硅与纤维素大分子链间发生反应,形成了稳固的交联结构,限制了大分子链的相对滑移,从而提高了纯棉织物的抗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电子束辐照 有机硅 抗皱整理 交联
下载PDF
纺织品抗菌整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3
作者 叶远丽 李飞 +2 位作者 冯志忠 陆锋 周莉 《服装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文献研究、归纳分析的方法,针对国内外抗菌纺织品发展现状,介绍了常用抗菌整理剂的种类及其抗菌机理,详细阐述了抗菌纺织品的加工方法,以及应用于纺织品领域的新型抗菌整理剂,对抗菌纺织品效果评价的原理及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展... 采用文献研究、归纳分析的方法,针对国内外抗菌纺织品发展现状,介绍了常用抗菌整理剂的种类及其抗菌机理,详细阐述了抗菌纺织品的加工方法,以及应用于纺织品领域的新型抗菌整理剂,对抗菌纺织品效果评价的原理及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抗菌纺织品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抗菌剂 抗菌机理 抗菌整理 抗菌测试
下载PDF
基于个人防护的棉织物吸湿快干整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叶远丽 李飞 +2 位作者 冯志忠 陆锋 翁雨晴 《服装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83-487,共5页
在复杂灾害环境下,防护性服装是应急救援过程中必须配备的一种装备。为了改善棉织物吸湿后造成阴冷感、闷热感的缺点,提高服装的健康性、安全性,采用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作为低表面能改性剂,适度封闭棉纤维分子链上的羟基,得到... 在复杂灾害环境下,防护性服装是应急救援过程中必须配备的一种装备。为了改善棉织物吸湿后造成阴冷感、闷热感的缺点,提高服装的健康性、安全性,采用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作为低表面能改性剂,适度封闭棉纤维分子链上的羟基,得到具有一定吸湿快干能力的棉织物。分析了DTMS用量对棉织物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整理前后棉织物滴水扩散时间、扩散直径、毛细高度、回潮率、保水率以及放湿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DTMS用量增加,织物表面亲水性下降,棉纤维与水之间结合力减小,纤维表面张力减小,表面水分快速蒸发,织物干燥速率加快,可以满足吸湿快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吸湿快干 舒适性 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下载PDF
面对自然灾害防护用棉织物的防水整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叶远丽 李飞 +2 位作者 冯志忠 陆锋 张璐璐 《服装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95-199,共5页
针对复杂灾害环境下纺织品存在易被润湿沾污,洗涤困难等问题,对其进行防水整理,以提高服用性。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整理棉织物可赋予棉织物优异的疏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为:浴比为1∶30,无水乙醇作溶剂,浓度为0.1 mol/... 针对复杂灾害环境下纺织品存在易被润湿沾污,洗涤困难等问题,对其进行防水整理,以提高服用性。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整理棉织物可赋予棉织物优异的疏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为:浴比为1∶30,无水乙醇作溶剂,浓度为0.1 mol/L的HCl作催化剂,m(无水乙醇)∶m(HDTMS)∶m(HCl)=100∶3∶0.8,室温下水解60 min;棉布放入处理液中浸渍10 min,二浸二轧(轧余率90%~100%),120℃焙烘5 min。整理后织物静态水接触角为133°,且水珠易于从织物表面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棉织物 疏水 防水整理
下载PDF
基于电子束辐照加工的纯棉织物抗菌功能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莉 傅佳佳 +3 位作者 高卫东 叶远丽 钟俊杰 王鸿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3-186,共4页
采用电子束辐照接枝法,选用季铵盐类化合物为抗菌整理剂,对纯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整理剂浓度、浸泡时间、辐照剂量对棉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对抗菌整理工艺进行优化,并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接枝率、红外光谱、扫描电... 采用电子束辐照接枝法,选用季铵盐类化合物为抗菌整理剂,对纯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整理剂浓度、浸泡时间、辐照剂量对棉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对抗菌整理工艺进行优化,并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接枝率、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织物拉伸断裂强力和织物白度等测试。结果表明:在整理剂浓度15%、浸泡时间9h、辐照剂量65kGy条件下,纯棉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最佳,抑菌带宽度为5.97mm。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接枝率为7.23%;红外光谱以及SEM图像证明纯棉织物与季铵盐抗菌剂发生了接枝反应;纯棉织物的经纬断裂强力保留率分别为77.0%、79.5%;白度降低率为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棉织物 电子束辐照接枝 抗菌整理 季铵盐抗菌剂
下载PDF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面料功能及结构工艺设计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蓓蓓 叶远丽 +1 位作者 蒋春燕 苏军强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8年第8期30-33,42,共5页
通过文献研究和资料搜集,分别对现有消防员灭火指挥服和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的功能要求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的面料功能、结构工艺设计和人性化功能设计,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灭火防护服 功能要求 结构工艺设计 人性化功能设计
下载PDF
基于酶促聚合反应的棉织物疏水改性工艺优化
8
作者 李玉娇 赵晓曼 +4 位作者 傅佳佳 王鸿博 蒋春燕 王炳来 叶远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238-242,共5页
为改善棉织物的疏水性能,选取酶浓度、温度和处理时间3个影响因素,以静态接触角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对基于脂肪酶催化聚合反应的棉织物疏水改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处理时间9 h,温度45℃,酶浓度4... 为改善棉织物的疏水性能,选取酶浓度、温度和处理时间3个影响因素,以静态接触角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对基于脂肪酶催化聚合反应的棉织物疏水改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处理时间9 h,温度45℃,酶浓度45%(体积分数),此时棉织物的静态接触角为119.58°,润湿时间达109 s。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改性后棉织物的纤维表面被许多颗粒覆盖。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试仪,对改性棉织物的纤维素酶水解液进行化学表征,结果表明,在改性后棉织物的纤维素酶水解液中,存在脂肪酶催化合成的聚酯低聚物,最高聚合度为7,具有不同种类端基的聚酯分子的平均聚合度分别为3.27(nCA)、5.26(nCC)、5.66(nAA)。综合物理性能表征及化学表征分析,揭示了脂肪酶催化双酯类单体戊二酸二乙酯与乙二醇二乙酸酯在棉织物表面聚合对棉织物进行疏水改性的作用机制:在棉织物表面酶促生成的疏水性聚酯低聚物分子紧密附着或嵌合在棉织物纤维集合体之间,在其表面形成一薄层疏水防护层,赋予棉织物良好的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棉织物 戊二酸二乙酯 乙二醇二乙酸酯 疏水改性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在降解竹粉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群 傅佳佳 +1 位作者 王鸿博 叶远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0-222,225,共4页
采用生物酶对竹粉进行降解,分析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在降解竹粉的过程中,两者的吸附特性及它们对竹粉的作用效果,为竹材生物酶脱胶的开展奠定基础。将纤维素酶8000L和木聚糖酶同时加入反应体系中处理竹粉,测试反应液中还原糖量和蛋白质... 采用生物酶对竹粉进行降解,分析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在降解竹粉的过程中,两者的吸附特性及它们对竹粉的作用效果,为竹材生物酶脱胶的开展奠定基础。将纤维素酶8000L和木聚糖酶同时加入反应体系中处理竹粉,测试反应液中还原糖量和蛋白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并研究竹粉预处理方法对最终酶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竹粉进行有机抽提后竹粉的脂蜡质被去除;酶吸附在竹粉上2h之后,其吸附量基本维持在动态平衡中。纤维素酶8000L和木聚糖酶同时加入后,相比较于两者单独作用吸附在竹粉上的酶增加,产生的还原糖量也随之增加;高温处理后的竹粉,纤维素大分子链被打开,竹粉的结构紧密度降低,酶更加容易吸附在竹粉上,产生更多的还原糖,说明高温作用有助于酶的吸附作用,纤维素酶8000L和木聚糖酶在降解竹粉的过程中,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还原糖 预处理 协同作用
下载PDF
中小型服装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10
作者 叶远丽 刘灵燕 《商情》 2014年第36期368-368,共1页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传统产业中的服装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尤以中小型服装企业为代表,长期的劳动密集模式,产品附加值低,创新性不足,缺乏竞争力,制约了行业的转型。如何建立其知识产权...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传统产业中的服装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尤以中小型服装企业为代表,长期的劳动密集模式,产品附加值低,创新性不足,缺乏竞争力,制约了行业的转型。如何建立其知识产权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传统行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 服装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