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动泡沫冻胶体系渗流特征及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宾飞 叶金桥 +2 位作者 李兆敏 王弘宇 张习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6-574,共9页
将泡沫与弱冻胶相结合,制备了可动泡沫冻胶体系。利用MCR302流变仪测定了可动泡沫冻胶的粘弹性和流变性,通过单管和三管渗流实验研究了可动泡沫冻胶的渗流特征与调剖性能,并采用并联岩心驱替法考察了注入时机和渗透率级差对体系调驱效... 将泡沫与弱冻胶相结合,制备了可动泡沫冻胶体系。利用MCR302流变仪测定了可动泡沫冻胶的粘弹性和流变性,通过单管和三管渗流实验研究了可动泡沫冻胶的渗流特征与调剖性能,并采用并联岩心驱替法考察了注入时机和渗透率级差对体系调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动泡沫冻胶体系在剪切速率180 s^(-1)下表观黏度大于200 m Pa×s,具有较好的抗剪切性和粘弹性,且在多孔介质内能自由运移;与普通泡沫相比,可动泡沫冻胶能更好地改善高、中、低渗岩心分流量的差异,且耐冲刷性强,其残余阻力因子10倍于普通泡沫;与刚性泡沫冻胶相比,可动泡沫冻胶的选择性更强,能逐步运移至地层深部,实现深部调驱,避免了对地层的过度伤害;可动泡沫冻胶调驱体系适用于水驱开发中期含水率60%(wt)左右的油藏,同时对渗透率级差在2~13.7的非均质油藏具有较好的调驱增产效果;当渗透率级差达到18.1时,调驱效果变差,低渗岩心采收率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泡沫冻胶 流变性 渗流特征 调驱 适用性
下载PDF
石油库含油污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工艺分析和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叶金桥 《石化技术》 CAS 2020年第11期126-127,共2页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需采取积极措施收集并处理含油污水,确保石油库的污水排放达标,避免含油污水流入河流、湖泊中产生生态环境问题。基于对含油污水来源和类型的简述,着重对其不同关键技术及处理工艺进行分析探讨,对含油污水处理...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需采取积极措施收集并处理含油污水,确保石油库的污水排放达标,避免含油污水流入河流、湖泊中产生生态环境问题。基于对含油污水来源和类型的简述,着重对其不同关键技术及处理工艺进行分析探讨,对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库 含油污水 油水分离 污水处理
下载PDF
高温高压条件下CO_2-原油-水体系相间作用及其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宾飞 叶金桥 +2 位作者 李兆敏 冀延民 刘巍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65-1272,1301,共9页
采用轴对称悬滴形状分析技术研究了高温、高压条件下CO_2-原油体系和原油-碳酸水体系的相间作用及其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CO_2与原油之间的相间作用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CO_2溶解并使原油膨胀,第2阶... 采用轴对称悬滴形状分析技术研究了高温、高压条件下CO_2-原油体系和原油-碳酸水体系的相间作用及其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CO_2与原油之间的相间作用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CO_2溶解并使原油膨胀,第2阶段为CO_2抽提轻质组分并使油相体积减小;压力增大,CO_2与原油的相间作用速度变快,压力接近最小混相压力时,油滴形态变得极不稳定,CO_2对轻质组分的抽提作用增强,CO_2与原油界面变模糊。温度和压力是影响CO_2与原油界面张力的主要因素,温度越高,气液界面越不稳定,动态界面张力波动越大,平衡界面张力越大;压力越高,动态界面张力达到平衡时间越短,最终的平衡界面张力越低。原油-碳酸水体系界面处的相互作用较弱,油水界面清晰,油滴形态稳定。CO_2从水相向油相逐渐扩散过程中,油滴体积不断膨胀并逐渐达到稳定,未出现CO_2抽提轻质组分导致油滴体积减小的现象。随着CO_2在水相中的溶解及向油相中的扩散,界面张力逐渐下降并达到平衡;温度和压力越高,油水界面张力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油水界面张力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滴法 CO2-原油体系 原油-碳酸水体系 界面张力 相间作用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压裂液稠化剂LP-3A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昀 李兆敏 +2 位作者 刘己全 叶金桥 柏浩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123,共5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以AM、AMPS、带疏水链及聚氧乙烯基团的可聚合单体为原料,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合成出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稠化剂LP-3A。在室内通过单因素法得到了聚合反应最优单体比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加量,...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以AM、AMPS、带疏水链及聚氧乙烯基团的可聚合单体为原料,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合成出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稠化剂LP-3A。在室内通过单因素法得到了聚合反应最优单体比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加量,并对LP-3A进行结构表征及耐温耐剪切性能、剪切恢复性能、黏弹性能、触变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LP-3A耐温耐剪切性能良好,在150℃、170 s^(-1)下剪切2 h,剩余黏度为200 mPa·s;剪切恢复率高,经过500 s^(-1)、1 000 s-1剪切20 min后,停止剪切的黏度恢复率为90%;黏弹性能及分子网络结构稳定性优于瓜胶压裂液,相比瓜胶,破坏LP-3A结构所需的能量较大,结构恢复所需的时间也较长,在LP-3A压裂液中弹性占主导地位,且黏弹性优于瓜胶压裂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稠化剂 疏水缔合物 剪切恢复性 黏弹性 触变性 合成
下载PDF
清洁泡沫压裂液研究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兆敏 张昀 +2 位作者 李松岩 吕其超 叶金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151,共6页
在调研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清洁泡沫压裂液的组成及其优势,详细分析了清洁泡沫压裂液在稳定性、流变性、携砂性和低伤害性方面的研究现状。清洁泡沫压裂液是由黏弹性表面活性剂、盐溶液、起泡剂和气体组成的泡沫压裂液体系,... 在调研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清洁泡沫压裂液的组成及其优势,详细分析了清洁泡沫压裂液在稳定性、流变性、携砂性和低伤害性方面的研究现状。清洁泡沫压裂液是由黏弹性表面活性剂、盐溶液、起泡剂和气体组成的泡沫压裂液体系,在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清洁泡沫压裂液结合了清洁压裂液与泡沫压裂液的优点,具有携砂能力强、滤失低、压裂效能高、返排能力强、地层伤害小等优势,成为近年来压裂液领域的研究重点。对清洁泡沫压裂液现场应用的几个实例进行总结,进一步说明清洁泡沫压裂液具有可提高油井产量并对地层清洁无污染的优势。最后,从配方体系、稳泡机理和配套施工工艺方面指出了清洁泡沫压裂液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藏 清洁泡沫 压裂液 室内研究情况 现场应用 前景展望
下载PDF
水平井开发底水稠油油藏氮气泡沫和冻胶控水三维物理模拟试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春智 李兆敏 +2 位作者 李松岩 李宾飞 叶金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123,共6页
针对水平井开发底水稠油油藏时发生底水突破产生底水'脊进'的问题,设计三维物理模拟装置,研究底水驱动油藏中的底水脊进及水平井中产生的水淹现象,对均质底水油藏分别进行注氮气泡沫和注冻胶压水锥的两组试验,油藏发生底水突破... 针对水平井开发底水稠油油藏时发生底水突破产生底水'脊进'的问题,设计三维物理模拟装置,研究底水驱动油藏中的底水脊进及水平井中产生的水淹现象,对均质底水油藏分别进行注氮气泡沫和注冻胶压水锥的两组试验,油藏发生底水突破后,向油藏中注入封堵剂,通过分别注入3个段塞体积为0.1Vp的氮气泡沫和冻胶堵剂,对已经发生底水突破的油藏进行封堵与压水,对比分析泡沫、冻胶等堵剂的控水效果。结果表明,含水率在进行氮气泡沫和冻胶封堵的初期分别降低了48%和24%,最终采出程度分别提高了27%和51%,底水脊进得到了有效压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氮气泡沫 冻胶 底水稠油油藏 底水脊进
下载PDF
二氧化碳乳液微观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兆敏 刘己全 +2 位作者 李松岩 叶金桥 范恒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5,154-155,共4页
实验优选了AOT作为CO2乳液表面活性剂,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测定了AOT水溶液与CO2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乳液析液半衰期,并通过微观实验测定了温度、压力对CO2乳液微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大,CO2乳液稳定性随之增大;随着... 实验优选了AOT作为CO2乳液表面活性剂,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测定了AOT水溶液与CO2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乳液析液半衰期,并通过微观实验测定了温度、压力对CO2乳液微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大,CO2乳液稳定性随之增大;随着温度的增加,CO2乳液稳定性随之降低,低压下温度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压力的增加,温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微观实验显示,温度越高越不利于乳液的稳定,压力越高越有利于乳液的稳定,这与高温高压反应釜所得的结果相对应,说明CO2乳液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乳液的扩散、聚并、排液、破灭等机理。CO2乳液在驱油过程中能有效控制CO2流度,大幅改善CO2驱油效果,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乳液 表面活性剂 乳液半衰期 微观稳定性
下载PDF
能源科技一种双组份聚氨酯绝缘涂料的研制与应用研究
8
作者 马大亮 宁文保 +2 位作者 温锐兴 王大成 叶金桥 《电子乐园》 2021年第3期297-298,共2页
首先采用二胺单体,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反应合成目标产物聚酰亚胺预聚物;以多元醇,异氰酸酯、交联剂为主要原料原料制备双组份聚氨酯 A、B 成分,探究双组份的比例、催化剂、交联剂以及聚酰亚胺含量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聚氨酯 双组份 绝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