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外来植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叶铎 李先琨 +1 位作者 温远光 唐赛春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45-450,共6页
十万大山地处北热带山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定居的外来种在不断增多,有的外来种成了入侵种,如飞机草等,给该自然保护区带来了严重威胁。通过实地调查以及查证文献,全面整理了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来植物,并分析了外来种... 十万大山地处北热带山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定居的外来种在不断增多,有的外来种成了入侵种,如飞机草等,给该自然保护区带来了严重威胁。通过实地调查以及查证文献,全面整理了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来植物,并分析了外来种的类型、原产地、引种原因及引入途径,确认:①迄今为止共计99种(含亚种)外来植物,隶属于38科83属,其中菊科最多(10种),占10.1%,其次为禾本科(6种),占6.1%;②栽培种56种,逸生种20种,入侵种23种,分别占56.6%、20.2%和23.2%;③外来植物的原产地主要是热带美洲(有54种,占54.5%),其次是印度(10种)、非洲(9种)和地中海地区(7种);④人为有意引入有87种,占87.9%。最后对保护区内外来植物的危害预测和防治策略做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热带山地 生物入侵 十万大山 广西
下载PDF
广西植被资源保护现状与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叶铎 吴溪玭 +3 位作者 罗应华 吴庆标 严理 温远光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514-524,533,共12页
【目的】全面了解广西植被资源保护现状、受威胁原因及保护空缺,为制定广西植被资源保护策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面收集广西植被资源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和空缺分析,揭示植被资源保护现状及... 【目的】全面了解广西植被资源保护现状、受威胁原因及保护空缺,为制定广西植被资源保护策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面收集广西植被资源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和空缺分析,揭示植被资源保护现状及受威胁原因。【结果】植被保护成效显著:建立了较完善的植被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8个,面积达145.90万hm2,占广西国土面积的6.17%;这些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广西40大片原生性最好的天然阔叶林,保护了广西90%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和80%以上的森林植被类型,保护了全区19.8%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植被保护现状:天然植被退化的严重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一些特有、珍稀植被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保护,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天然植被保护的约束压力加大,天然植被缩小、人工植被扩大,植被的生态功能下降。植被受威胁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过快增长、城市化和土地开发、森林火灾、病虫害、气候灾害、桉树人工林的无序发展、湿地开垦与污染等。植被保护空缺仍然较大,有66种森林、17种竹林、72种灌丛、45种草丛、120种水生植被尚未得到有效保护。提出了广西植被资源保护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保护类型。【结论】广西植被资源基本得到保护,但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尖锐,构筑国土生态屏障和经营优质生态资产的任务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资源 威胁原因 保护空缺
下载PDF
桂西南岩溶山地优势植物种群动态及其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先琨 蒋忠诚 +4 位作者 黄玉清 向悟生 吕仕洪 叶铎 苏宗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3-259,共7页
实现岩溶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必须对岩溶植被演替规律及其动力机制进行研究。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林是桂西南岩溶山地特有的具代表性的原生性森林,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处于岩溶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 实现岩溶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必须对岩溶植被演替规律及其动力机制进行研究。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林是桂西南岩溶山地特有的具代表性的原生性森林,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处于岩溶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以蚬木种群为优势的岩溶植被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岩溶动力系统对蚬木种群发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先锋群落中,种群缺少大径级个体,幼苗幼树占多数,存活曲线略为凸形且接近于直线,种群结构基本为初始增长型;蚬木种群随着群落的演替发展由初始增长型向增长型或稳定型变化;在顶极群落阶段,蚬木种群存活曲线为凹型或直线型,种群具备所有径级的个体,幼苗幼树所占比例高,大径级个体所占比例少,种群结构基本上为增长型或稳定型,但在蚬木种群不占优势的顶极群落中,种群缺少中间径级的个体,种群结构表现为间歇型,存活曲线为不连续型。随着岩溶植被的演替发育,表层岩溶泉水中的Ca2+、游离CO2、HCO3-随着植被的发育和演替而呈现增大的趋势,pH值、水永久硬度则逐渐下降,显示水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地 植被演替 蚬木 种群结构 岩溶动力系统
下载PDF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铁榄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钟军弟 李先琨 +3 位作者 叶铎 向悟生 吕仕洪 张建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8-43,共6页
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铁榄〔Sinosideroxylon pedunculatum (Hemsl.) H.Chuang〕群落优势种群的重要值进行了测定,并利用Levins和Hurlbert的生态位宽度指标及百分率相似性指数、Pianka和王刚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对这些优势种群的生... 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铁榄〔Sinosideroxylon pedunculatum (Hemsl.) H.Chuang〕群落优势种群的重要值进行了测定,并利用Levins和Hurlbert的生态位宽度指标及百分率相似性指数、Pianka和王刚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对这些优势种群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铁榄群落中有11个优势种群,其中铁榄的重要值总和最大(319.27%),小栾树〔Boniodendron minus (Hemsl.) T.Chen〕、日本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 Thunb.)和广西密花树(Rapanea kwangsiensis Walker)的重要值总和也均在200%以上,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 (Lévl.) Rehd.〕、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和榔榆(Ulmus parvifolia Jacq.)的重要值总和较小,均在70%以下。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优势种群为铁榄、广西密花树、小栾树、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 (Benth.) Müll.Arg.〕及九里香(Murrayaexotica L.Mant.),生态位宽度值最小的是掌叶木。用3种方法测得的生态位重叠结果基本一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的种对有铁榄-小栾树、小栾树-日本女贞及小栾树-广西密花树等;生态位重叠值较小的种对有掌叶木-朴树和掌叶木-榔榆等。研究结果显示,重要值大的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通常较大,生态位宽度大的优势种群间通常生态位重叠较大,但喀斯特生境的高异质性也可使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种对间产生较大的生态位重叠;该铁榄种群中大部分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相似值和重叠值较高,说明该铁榄群落优势种群间竞争较强,群落结构可能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铁榄群落 优势种群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广西岩溶地区茶条木群落特征与人工造林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5
作者 吕仕洪 李先琨 +2 位作者 何成新 张瑞泉 叶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0-24,共5页
采用样方法调查分析了广西岩溶地区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 Franch.)的2个自然林群落(田阳县那满镇和那坡镇)和1个人工林群落(德保县隆桑镇)的基本特征,并对龙何示范区内不同生境中茶条木人工林的植株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样方法调查分析了广西岩溶地区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 Franch.)的2个自然林群落(田阳县那满镇和那坡镇)和1个人工林群落(德保县隆桑镇)的基本特征,并对龙何示范区内不同生境中茶条木人工林的植株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茶条木群落的群落外貌、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等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与群落位置、起源、存续时间和人为干扰强度等有关;自然林群落的种类组成比较复杂且层次不够分明,而人工林群落的种类组成则比较简单但结构较完整。茶条木具有耐瘠耐旱能力强、喜光、萌蘖力较强及林下更新能力较差等生态特性。在龙何示范区内,茶条木人工林具有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及开花结实早等特点,且在不同生境中茶条木的造林效果差异比较明显;以光裸地上茶条木的生长最佳,灌草丛地茶条木的生长最差,初步显示出茶条木耐瘠耐旱能力强、适生于石漠化山区且速生早实等优良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茶条木是一种适生于岩溶山地干旱瘠薄环境的乡土先锋树种,在桂西南岩溶山区荒山绿化尤其是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工程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木 广西岩溶地区 群落特征 生态特性 石漠化 人工造林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群种间联结性与相关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韩文衡 李先琨 +4 位作者 叶铎 吕仕洪 向悟生 宋同清 曹洪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9-726,共8页
通过AC测定、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多种指标,分别测定广西木论国家自然保护区9个乔木优势种群在6种不同尺度取样面积下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中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种间联结性测定... 通过AC测定、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多种指标,分别测定广西木论国家自然保护区9个乔木优势种群在6种不同尺度取样面积下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中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种间联结性测定的取样面积以64~100m2为宜,而在9×9m2取样中最能体现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及整个群落的特征;9种优势种组成的36对种对中,有15对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关联,其中正关联12对,占所有显著或极显著关联对数的80%,占所有种对数的33.33%;负关联3对,占所有关联对数的20%,占所有种对数的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优势种群 种间联结 种间相关 木论
下载PDF
广西大明山刨花润楠种群结构及其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朱宏光 杨柳 +3 位作者 温远光 李晓琼 叶铎 周晓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147-151,共5页
为了解刨花润楠在自然分布状态下的种群结构及其分布特性,为其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造林提供理论参考,在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设置3.2 hm2固定大样地,通过野外监测调查,运用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法,对大明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刨花润楠... 为了解刨花润楠在自然分布状态下的种群结构及其分布特性,为其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造林提供理论参考,在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设置3.2 hm2固定大样地,通过野外监测调查,运用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法,对大明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刨花润楠的种群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刨花润楠种群的各级分布结构整体上呈"L"型,种群中Ⅰ级幼树和Ⅱ级小树的个体数分别占47.75%和39.45%,92.4%的个体高度在10 m以下;种群的Deevey存活曲线接近于Ⅱ型,表明种群在不同生长阶段中表现出相近一致的死亡消失率;种群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型,并具有从早期生长阶段的聚集分布逐渐转变成后期生长阶段均匀分布的动态特征。大明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的刨花润楠种群结构相对完整,属于增长种群,在自然潜在干扰影响中目前仍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刨花润楠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大明山 广西
下载PDF
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铁榄群落主要乔木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建亮 李先琨 +4 位作者 吕仕洪 叶铎 钟军弟 焦继飞 尤业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2-628,共7页
为了揭示种群空间分布特征随尺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种群对空间资源的占据能力和生态适应能力及分形差异,采用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木论自然保护区铁榄群落主要乔木种群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铁榄(Sinosid... 为了揭示种群空间分布特征随尺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种群对空间资源的占据能力和生态适应能力及分形差异,采用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木论自然保护区铁榄群落主要乔木种群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铁榄(Sinosideroxylon pedunculatum)、东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小栾树(Boniodendron minius)、稀有濒危种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5个种群在相应的尺度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大小顺序一致,均为:铁榄〉东女贞〉小栾树〉掌叶木〉青檀;在5个种群中,铁榄计盒维数为1.7763最大,接近2,对空间环境的占据能力最强,信息维数(1.7206)也最大,个体聚集强度强,在群落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青檀计盒维数(0.8316)和信息维数(0.8990)最小,对环境的占据利用能力弱,个体聚集程度整体较弱,在群落中处于伴生地位;在0.5~50m的尺度上,关联维数大小顺序为:铁榄(1.7314)〉东女贞(1.6688)〉小栾树(1.6050)〉青檀(0.7868),而掌叶木只有在大的尺度上才出现关联,且关联较强。3个分形维数大小的不同组合,能够全面揭示不同种群格局特征和种群在群落中所处地位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分形特征 计盒维数 信息维数 关联维数 喀斯特森林 木论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皮厚度的变异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饶米德 徐紫薇 +5 位作者 陈建华 倪健 米湘成 陈声文 方涛 叶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70-3177,共8页
树皮是木本植物茎干最外层结构,具有保护茎干、养分储存与运输等重要作用。因此,树皮厚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性状,其变异不仅影响树皮的各种生态功能,还能影响群落构建与物种共存。然而,以往对树皮厚度的研究集中于火灾易发生态系统,... 树皮是木本植物茎干最外层结构,具有保护茎干、养分储存与运输等重要作用。因此,树皮厚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性状,其变异不仅影响树皮的各种生态功能,还能影响群落构建与物种共存。然而,以往对树皮厚度的研究集中于火灾易发生态系统,对火灾不易发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研究仍较缺乏。测量了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树种的树皮厚度,并检验了总树皮厚度、内树皮厚度与外树皮厚度在各分类群间以及功能群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39个树种807个个体的总树皮厚度、内树皮厚度与外树皮厚度均值分别为1.90 mm、1.38 mm和0.54 mm。漆树科(Anacardiaceae)、杨梅科(Myricaceae)以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类群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的树皮厚度较大。短柄枹(Quercus serrata)、木荷(Schima superba)、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等树种的树皮厚度较大。2)种间、科间的各树皮厚度差异均显著。不同功能类群间,乔木类群的各树皮厚度均较灌木类群大,常绿类群的各树皮厚度均较落叶类群大(内树皮厚度除外)。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火灾易发生态系统中的树皮厚度,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内的树皮厚度相对较薄,表明这些森林树种对当地湿润气候的适应性。同时,树皮厚度在各种分类水平与功能群水平间的显著变异,反映了群落内不同生态策略的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皮厚度 常绿阔叶林 功能性状 生态位分化 物种共存
下载PDF
浙江古田山濒危植物香果树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芦伟 唐战胜 +6 位作者 郑振杰 叶冠宏 陈声文 王云泉 叶铎 刘鹏 陈建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2-1059,共8页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为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参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固定样地的调查方法,对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野生群落的生境特点、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生物量、物种...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为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参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固定样地的调查方法,对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野生群落的生境特点、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以及种群动态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古田山香果树群落主要分布于海拔600~850 m的沟谷地带,生长地岩石裸露度较高,部分群落盖度较高。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7科、71属、89种,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科属组成较为分散,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的种类相对较多;从属的地理成分看,热带分布的属与温带分布的属的比例分别为51.47%和44.12%,体现了亚热带森林的植物区系特点。群落垂直结构较为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香果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属稳定型,但物种个体总数较少,仍需注意加强保护。该研究可为古田山香果树群落的发生、发展和演替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群落濒危机制探讨、有效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田山 香果树 群落特征 径级结构
下载PDF
基于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的森林群落构建机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晓果 卢文科 +1 位作者 叶铎 温远光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525-533,共9页
群落物种共存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论题。共存物种的生态和进化相似性是用于验证群落构建机制的关键信息之一,生态学家常用系统发育和基于功能性状的方法间接或直接估算相似性,从而揭示驱动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学过程。系统发育分析方... 群落物种共存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论题。共存物种的生态和进化相似性是用于验证群落构建机制的关键信息之一,生态学家常用系统发育和基于功能性状的方法间接或直接估算相似性,从而揭示驱动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学过程。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和基于功能性状的方法均能检验生境过滤和竞争排斥过程在群落构建中的作用,并为解决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之争提供新的视角。根据现代物种共存理论,在不同的功能性状进化模式下,不同生态过程构建的群落功能结构和系统发育结构可能不同,聚集的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可能在性状进化保守的情况下由生境过滤过程构建,也有可能在性状趋同进化的情况下由竞争排斥过程构建而成,因此检验功能性状系统发育信号对于推断群落构建机制显得十分必要,联合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的研究将能更加精确地推断驱动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过程。联合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研究干扰和次生林演替对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物种共存机制的影响,将有助于认识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干扰的响应及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构建机制,为群落的管理和恢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结构 功能性状 群落构建机制 生境过滤 竞争排斥
下载PDF
特大冰冻干扰对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树冠及林冠层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温远光 李婉舒 +3 位作者 朱宏光 周晓果 叶铎 王磊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454-462,共9页
【目的】通过对大明山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72个400m^2样地的调查,了解特大冰冻干扰对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树冠和林冠状况的影响。【方法】2009年,在大明山海拔934~1223m的范围内,按上、中、下坡设立3组调查样地,每一组样地包括24... 【目的】通过对大明山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72个400m^2样地的调查,了解特大冰冻干扰对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树冠和林冠状况的影响。【方法】2009年,在大明山海拔934~1223m的范围内,按上、中、下坡设立3组调查样地,每一组样地包括24个20m×20m样方,对胸径≥5cm的林木进行调查,记录种名、胸径、树高、冠长、冠幅、座标及受损类型等。【结果】经统计,在调查的胸径≥5cm的2538株林木中,有1714株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占总数的67.53%,其中轻度损伤占47.75%、重度损伤占19.78%。总体上,不同坡位的冠损状况相似,均以轻度损伤为主,但表现有所不同,上坡轻度损伤比例最小(40.94%),严重损伤的比例最高(26.49%);中坡与之相反,轻度损伤比例最大(52.38%),严重损伤比例最小(16.52%);下坡损伤比例最低。胸径影响树木的受损类型和程度,呈现出随着胸径的增加,树冠受损的比例逐渐增大,并在30~40cm径级(上坡)和40~81cm径级(中坡和下坡)达到最大值。断枝比例(包括断枝少和断枝多)随胸径增大而增大,而断梢和失冠则随胸径增大而减小。落叶树种比常绿树种受损更重。冰冻灾害后,林冠叶面积指数显著下降,散射透光系数和直射透光系数显著增加。【结论】特大冰冻干扰对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已造成严重影响,受冰冻灾害的长期影响,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树冠和林冠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半圆球形树冠演变为狭窄的圆柱形树冠,以适应冰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灾害 干扰 常绿阔叶林 树冠 冠层状况
下载PDF
浙江古田山濒危植物长序榆的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振杰 王腾毅 +5 位作者 孔琳玲 芦伟 唐战胜 陈声文 叶铎 陈建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103-107,共5页
长序榆(Ulmus elongata)是特产于我国的濒危物种,自然资源稀少,属国家Ⅱ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为探明浙江古田山野生长序榆的群落特性、种群特点,分析长序榆种群的濒危机制,参照CTFS固定样地调查方法,对古田山长序榆野生群落的物种组成... 长序榆(Ulmus elongata)是特产于我国的濒危物种,自然资源稀少,属国家Ⅱ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为探明浙江古田山野生长序榆的群落特性、种群特点,分析长序榆种群的濒危机制,参照CTFS固定样地调查方法,对古田山长序榆野生群落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物种多样性及长序榆种群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古田山长序榆群落植物物种较丰富,科属组成分散。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伴有一定数量层间植物。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从径级结构看,古田山长序榆幼树和小树个体较多,中树和大树个体较少,属增长型种群。古田山长序榆群落距离自然村较近,植株总数较少,野生资源处于濒危状态,需进一步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序榆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径级结构 濒危植物
下载PDF
广西6种木本油料植物的资源概况及其在岩溶山区的开发前景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仕洪 李先琨 +3 位作者 何成新 陆树华 叶铎 向悟生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4期395-399,共5页
茶条木、狗骨木、蒜头果、石栗、东京桐和蝴蝶果等6个树种是高含油量和多用途的木本油料植物,也是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的生物质能源树种。野外调查表明,茶条木、狗骨木、石栗和蝴蝶果等分布或栽培范围较广,生境类型比较复杂,现存资源量丰... 茶条木、狗骨木、蒜头果、石栗、东京桐和蝴蝶果等6个树种是高含油量和多用途的木本油料植物,也是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的生物质能源树种。野外调查表明,茶条木、狗骨木、石栗和蝴蝶果等分布或栽培范围较广,生境类型比较复杂,现存资源量丰富或较多;蒜头果和东京桐的分布范围较窄,现存资源量较少。在育苗造林试验中,6个树种种子的场圃发芽率较高,病虫害少,苗木生长比较迅速,绝大部分可在1~2年内出圃造林;茶条木、狗骨木、石栗、东京桐和蝴蝶果等5个树种的植苗造林成活率较高,蒜头果的直播造林成活率较低,其中茶条木和狗骨木的适应性良好,生长速度较快,东京桐和蒜头果能适应局部小环境但生长较慢,而石栗和蝴蝶果的适应性较差且生长缓慢。通过对比分析各树种野外调查与试验结果,认为茶条木和狗骨木是岩溶山区发展潜力良好和值得重点开发利用的木本油料植物,蝴蝶果和石栗次之,蒜头果和东京桐则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油料植物 分布 生境 育苗 造林 岩溶山区 开发应用前景 广西
下载PDF
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及其自然干扰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温远光 林建勇 +3 位作者 朱宏光 周晓果 叶铎 王磊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447-453,共7页
【目的】通过对大明山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85个林隙的调查,了解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方法】在大明山3.2hm^2永久样地内仔细寻找每一个林隙,记录林隙形成木的种类,测量其胸径和高度,判断林隙形成... 【目的】通过对大明山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85个林隙的调查,了解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方法】在大明山3.2hm^2永久样地内仔细寻找每一个林隙,记录林隙形成木的种类,测量其胸径和高度,判断林隙形成木和林隙的年龄,绘制树冠投影图。【结果】扩展林隙(EG)和冠空隙(CG)在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71.70%和52.90%,干扰频率分别为1.793%·a^-1和1.323%·a^-1,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约为76a。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由树木翻蔸形成的林隙最为普遍,占51.88%,其次是干中折断而形成的,占37.88%。林隙大多由0~1株树木形成,平均每个林隙拥有形成木3.45株。EG的大小多在200~600m^2,其中以200~300m^2者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占56.47%);CG的大小多在200m^2以下,以100~200m^2者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占37.65%)。大部分林隙是在2年前形成的,占68.40%。林隙形成木种类超过42种,主要是云贵山茉莉(Huodendron biaristatum)、罗浮槭(Acer fabri)、栓皮木姜子(Litsea suberosa)、百色猴欢喜(Sloanea chingiana)、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天目紫茎(Stewartia gemmata)、糙皮桦(Betula utilis)和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占形成木个体数的68.51%。林隙形成木分布最多的径级在15~20cm。【结论】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特征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也与南亚热带低地的常绿阔叶林存在显著区别。2008年特大冰冻干扰是造成大明山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分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山地常绿阔叶林 林隙 自然干扰 冰冻灾害 大明山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紫茎群落树种的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瑞瑞 唐战胜 +4 位作者 陈建华 叶铎 陈声文 芦伟 郑振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127-129,153,共4页
为了给珍稀濒危植物紫茎(Stewartia sinensis)的科学保育提供依据,通过方差比率法、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对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紫茎群落内66个树种进行了种间关联与相关性分析。3种检验的结果表现出一致性,正负... 为了给珍稀濒危植物紫茎(Stewartia sinensis)的科学保育提供依据,通过方差比率法、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对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紫茎群落内66个树种进行了种间关联与相关性分析。3种检验的结果表现出一致性,正负关联比均大于1,说明各树种联系紧密,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趋于完善。而紫茎与大部分树种无相关关系,说明紫茎在群落中可能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与紫茎呈负相关关系的树种主要是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檫木(Sassafras tzumu)和山鸡椒(Litsea cubeba)等9个树种,可能与紫茎存在着较强的种间竞争,建议后期采取适当择伐的抚育方式为紫茎缓和种间竞争,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 树种组成 种间关系 常绿阔叶林 古田山
下载PDF
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韦原莲 叶铎 +1 位作者 温远光 门媛媛 《林业科技开发》 2006年第6期23-26,共4页
十万大山属北热带山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目前已遭到外来种植物入侵。通过实地调查和查证文献资料,初步确定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有23种,隶属于12科21属,其中菊科种类最多,6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26.1%;其次为苋科,3种... 十万大山属北热带山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目前已遭到外来种植物入侵。通过实地调查和查证文献资料,初步确定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有23种,隶属于12科21属,其中菊科种类最多,6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26.1%;其次为苋科,3种,占入侵植物的13.0%。从来源看,23种入侵植物中,有21种来自热带美洲,占入侵植物种的91.3%。23种入侵植物均为r-选择对策种,其中有草本20种,占入侵植物种类总数的87.0%。23种入侵植物几乎全部是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最后对保护区内入侵植物的危害性及防治措施也作了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传入途径 生长型 生活史对策 十万大山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天然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钟军弟 叶铎 +3 位作者 吕仕洪 李先琨 何成新 邓振海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121-126,共6页
采用样方法调查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内3个蒜头果天然林群落,并运用Levins指数和Schoener指数对各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3个蒜头果天然林群落分别为槲栎群落、蒜头果-南酸枣-朴树群落和蒜... 采用样方法调查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内3个蒜头果天然林群落,并运用Levins指数和Schoener指数对各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3个蒜头果天然林群落分别为槲栎群落、蒜头果-南酸枣-朴树群落和蒜头果-槲栎群落,各群落的性质和主要优势种组成及其在群落中的地位存在较大差异;槲栎群落主要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的大小顺序与其在群落中的地位基本一致,其他2个群落则变动较大;各优势种在不同群落的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大,其中蒜头果和南蛇藤对各资源位的生态适应性较好,而其他树种则有一定或较强的选择性;各群落的上层乔木之间或生态习性相近的下层乔木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资源竞争较为激烈。针对各群落的演替趋势及蒜头果种群的生存现状,提出了蒜头果的主要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天然林 优势种群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南宁市小区绿地春季杂草及其防除
19
作者 门媛媛 和太平 +1 位作者 叶铎 曾嵘 《杂草科学》 2007年第2期34-37,共4页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南宁市28处房地产小区绿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区绿地的春季杂草共有142种,隶属于40科106属,其中以菊科、禾本科、伞形科和莎草科为主,以蟛蜞菊、破铜钱、黄花酢浆草、红花酢浆草、狗牙根等10种杂草为优势杂草。...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南宁市28处房地产小区绿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区绿地的春季杂草共有142种,隶属于40科106属,其中以菊科、禾本科、伞形科和莎草科为主,以蟛蜞菊、破铜钱、黄花酢浆草、红花酢浆草、狗牙根等10种杂草为优势杂草。在调查分析杂草种类的组成、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危害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小区绿地春季杂草的防除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区 绿地 春季 杂草 南宁
下载PDF
园林废弃物混菌堆腐方法及其产物对泥炭的替代效果研究
20
作者 王可 邵烨瑶 +9 位作者 张培云 杜妍纯 徐强龙 王燕燕 阮文斌 徐思捷 葛杰克 叶铎 刘鹏 邢承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80-1689,共10页
为探究接种混合菌株对园林废弃物堆腐的影响,及其产物对植物栽培基质中泥炭的替代效果,选取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和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作为供试菌株开展试验。首先,进行两种菌的共生兼容性测试和混... 为探究接种混合菌株对园林废弃物堆腐的影响,及其产物对植物栽培基质中泥炭的替代效果,选取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和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作为供试菌株开展试验。首先,进行两种菌的共生兼容性测试和混菌接种时序优化;然后,针对堆腐中的含水率、接菌量、菌种比例,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堆腐,测定堆体温度,以及营养成分和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最后,将堆腐产物与泥炭按不同比例混合,用于绿萝栽培,培养30 d后,测定其对植株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先接种黄孢原毛平革菌3 d后再接种康氏木霉能提升纤维素降解率和木质素降解率。经过优化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含水率60%,接菌量15%,康氏木霉与黄孢原毛平革菌的菌种比例1.1∶2。在此条件下,木质素降解率和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到28.37%、31.56%。堆腐过程中,添加混菌的试验组较不加菌的对照先完成堆腐,且其堆体中的总腐殖酸、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更高,种子发芽指数也更早达到标准要求。与其他处理相比,将泥炭、蛭石与加菌堆腐产物以5∶3∶2的比例混合的基质,更适于种植绿萝,植物的株高、根长、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更高。综上,向园林废弃物中添加康氏木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进行发酵,可以更快地实现腐熟,提高堆腐效率和产物质量。将泥炭、蛭石、加菌堆腐产物以5∶3∶2的比例混合,可用于绿萝栽培,并减少泥炭消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废弃物 堆腐 黄孢原毛平革菌 康氏木霉 栽培基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