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盟佤族的亲属称谓 被引量:3
1
作者 叶黑龙 《普洱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基于佤族以男性为世系的传统家族形式和观念,以"家族内"、"家族外"两分法对西盟佤族亲属称谓语进行描写,并归纳其特点。
关键词 西盟佤族 亲属称谓语 特点
下载PDF
佤语谐音词的构成及其使用特点
2
作者 叶黑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7-41,共5页
佤语谐音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声母相同,变韵母;韵母相同或相似,变声母。从意义上看,谐音词是在词根词素的基础上表示"泛指、概称"等意义,同时还带有一些表卑的附加意义,谐音成分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词汇意义。此外,形容词词... 佤语谐音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声母相同,变韵母;韵母相同或相似,变声母。从意义上看,谐音词是在词根词素的基础上表示"泛指、概称"等意义,同时还带有一些表卑的附加意义,谐音成分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词汇意义。此外,形容词词素谐音词主要起强化作用,动词词素构成谐音词具有表名物意义的语法作用。谐音词在日常口语中通常连用,但在熟语、祭词等口传文学用语中,为了句式工整的需要,常常可以把词根词素和谐音成分拆开使用,但这并不改变谐音成分的依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语 谐音词 构成 使用特点
下载PDF
寻根:西盟佤族外来新娘认“娘家”研究
3
作者 黄彩文 叶黑龙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8,共9页
在西盟佤族社会文化中,女性的娘家被视为她及其子女的根源和发源地,每个女性及其子女都通过“根源”找寻自己的血脉渊源,即追溯“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外来新娘也遵循佤族村寨缔结婚姻的普遍原则,通过在嫁入地认“娘家”得以实现。认亲... 在西盟佤族社会文化中,女性的娘家被视为她及其子女的根源和发源地,每个女性及其子女都通过“根源”找寻自己的血脉渊源,即追溯“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外来新娘也遵循佤族村寨缔结婚姻的普遍原则,通过在嫁入地认“娘家”得以实现。认亲优先追溯父系组织或血缘的关联,其次是依照村寨内部的婚配规则和制度。“娘家”男子代为参加、完成外来新娘从婚嫁至婚后的各类仪式,直至成为她子女的“舅家”,履行娘舅对外甥的职责。“娘家”作为各类仪式的重要参与者,从送女儿出嫁、为女儿安家、管教外甥,直至送女儿、外甥入土,都是不可缺少的“洗酒杯者”和“吃脖子者”。在嫁入地认“娘家”不仅是佤族社会亲属关系的再生产和延伸,也是外来新娘融入当地社会的一种策略,是亲属关系双方进行“实践的亲属关系”的共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盟佤族 寻根 外来新娘 认娘家 亲属关系
下载PDF
两两相连:西盟佤族父系继嗣群的“德巴”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叶黑龙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9年第1期108-115,共8页
西盟佤族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系组织,通过一种叫'德巴'的关系得以表达和维护。一个男子,上与兄长成'德巴',下与弟弟成'德巴',通过'上连长、下连幼'的方式与直系或旁系男子结成'两人三足'似的兄弟... 西盟佤族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系组织,通过一种叫'德巴'的关系得以表达和维护。一个男子,上与兄长成'德巴',下与弟弟成'德巴',通过'上连长、下连幼'的方式与直系或旁系男子结成'两人三足'似的兄弟关系,这种关系通过在仪式中传递实物来表达和维护。'德巴'关系'礼随人走',因此是超越地域的,甚至是超越家族的,是佤族社会得以联结的核心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世系组织 德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