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Ⅱ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8
1
作者 叶龙彬 奚涛 +1 位作者 陈峰 王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以水溶性的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灌胃给药 ,观测其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脑梗塞范围和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SOD活力、MDA...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以水溶性的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灌胃给药 ,观测其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脑梗塞范围和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SOD活力、MDA含量和NO水平的影响。结果 :丹参酮ⅡA(2 5mg/kg)能使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明显改善 ,脑梗塞范围和脑含水量显著降低 ;丹参酮ⅡA亦能拮抗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SOD活力的下降及MDA含量的升高 ,并使脑组织NO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丹参酮Ⅱ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纳米制剂 局灶性脑缺血 自由基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伏格列波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0
2
作者 叶龙彬 苗红 +4 位作者 宁光 刘志民 刘伟 刘超 王长江 《上海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评价伏格列波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在5个中心共入选23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餐前即刻口服伏格列波糖胶囊和伏格列波糖片0.2mg... 目的:评价伏格列波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在5个中心共入选23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餐前即刻口服伏格列波糖胶囊和伏格列波糖片0.2mg,每日3次,疗程12周。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毛细血管和静脉)、餐后1h血糖(毛细血管和静脉)、餐后2h血糖(毛细血管和静脉)和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下降(P<0.001),而两组间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值的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0.3574,0.2864)。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7%和5.8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胶囊能够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其疗效和安全性与伏格列波糖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格列波糖胶囊 伏格列波糖片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峰 叶龙彬 +1 位作者 辛中帅 奚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91-396,共6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三动脉夹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灌胃给药,观察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对脑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三动脉夹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灌胃给药,观察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对脑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脑组织Na+-K+-ATPase活性水平的影响。做脑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25 mg/kg)能使脑组织MDA含量下降(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Na+-K+-ATP活性显著上升(P<0.01),病理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能在不同的水平上抑制细胞和线粒体的损伤。结论: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 全脑缺血再灌注 自由基 NA^+-K^+-ATP酶 细胞超微形态
下载PDF
槐果碱注射液的I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苗红 叶龙彬 +1 位作者 沈金芳 孙黎 《上海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56-58,共3页
目的:研究单次和多次静脉滴注槐果碱注射液在健康人体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单次给药试验共入选42名健康志愿者,分为9个剂量组,由初始剂量0.4mg/kg开始,在耐受性较好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至0.8、1.5、2.5、4、5、6、7、8mg... 目的:研究单次和多次静脉滴注槐果碱注射液在健康人体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单次给药试验共入选42名健康志愿者,分为9个剂量组,由初始剂量0.4mg/kg开始,在耐受性较好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至0.8、1.5、2.5、4、5、6、7、8mg/kg。多次给药试验在单次给药试验结束后进行,共入选17名健康志愿者,分为7和8mg/kg两个剂量组,连续7d,qd。试验中多次进行生命体征、心电图、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并严密观察不良事件。结果: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主要为部分实验室检查值异常,不良事件的程度均为轻度,均未经处理而恢复正常。试验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0.4-8mg/kg和连续7d,每天单次静脉滴注7~8mg/kg的槐果碱注射液是安全的,能耐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果碱注射液 I期临床试验 耐受性
下载PDF
Observational and Mechanistic Analysis of a Nighttime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 Event Within the Subtropical High over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5
作者 叶龙彬 朱婧 +2 位作者 谌芸 李菲 郑林晔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3年第4期448-459,共12页
In August 2021,a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 event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occurred over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Induced by a linearly shaped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t... In August 2021,a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 event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occurred over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Induced by a linearly shaped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this heavy rainfall ev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localized heavy rainfall,high cumulative rainfall,and extreme rainfall intensity.Using various observational data,this study first analyzed the precipitation features and radar reflectivity evolution.It then examined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bient wind field and convective initiation(CI).Furthermore,the dynamic lifting mechanism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MCS was revealed by em-ploying multi-Doppler radar retrieval methods.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inearly shaped MCS,develop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ubtropical high,was the primary cause of the extreme rainfall event.High temperatures and humidity,coupled with the convergence of low-level southerly winds,established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MCS develop-ment.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convergence zone generated by the southerly winds in the boundary layer(925-1000 hPa)and the divergence zone in the lower layer(700-925 hPa)supplied dynamic lifting conditions for CI.Additionally,a long-term shear line(southerly southwesterly)offer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linearly shaped MCS.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trengthening low-level southerly winds and secondary circulation in mid-upper levels were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linearly shaped M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ly shaped MCS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 convergence/divergence secondary circulation
下载PDF
钙激活中性蛋白酶抑制剂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王国祥 王瑜 +1 位作者 叶龙彬 孙苏文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73-276,共4页
目的 建立豚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 EAE)病理模型 ,研究钙激活中性蛋白酶 ( calpain)对 EAE的作用。方法 将牛脊髓匀浆与等量完全福 (氏 )佐剂充分混合 ,注射于豚鼠后肢足底诱发 EAE。发病豚鼠分别注射 calpain抑制剂与地塞米... 目的 建立豚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 EAE)病理模型 ,研究钙激活中性蛋白酶 ( calpain)对 EAE的作用。方法 将牛脊髓匀浆与等量完全福 (氏 )佐剂充分混合 ,注射于豚鼠后肢足底诱发 EAE。发病豚鼠分别注射 calpain抑制剂与地塞米松 ,观察其对 EAE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豚鼠免疫致敏后相继出现明显的 EAE症状 ,表现为行动困难 ,摄食减少 ,体重进行性下降 ,肢体瘫痪 ,发病率为 87.5 % ( 2 8/3 2 )。豚鼠注射 calpain抑制剂后可观察到脱髓鞘病变明显减轻 ,神经元丢失减少 ,但炎性细胞浸润仍然存在。结论 calpain参与了 EAE的神经病理损伤过程 ,calpain抑制剂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激活中性蛋白酶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脱髓鞘
下载PDF
1513号台风“苏迪罗”不同阶段降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叶龙彬 谌芸 +1 位作者 李晟祺 朱婧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1-382,共12页
利用分辨率为1°×1°的FNL再分析资料、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卫星云顶黑体亮温(TBB)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15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不同阶段降水特点、引发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环境场及其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 利用分辨率为1°×1°的FNL再分析资料、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卫星云顶黑体亮温(TBB)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15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不同阶段降水特点、引发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环境场及其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发现:台风"苏迪罗"具有强度强、在陆地上维持时间长等特点。带来的降水量大、影响范围广。其中降水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台风登陆过程降水及与冷空气结合引起的降水。两个阶段分别于闽北浙南一带以及江苏地区存在强降水中心,环流云系中存在着明显发展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引发两个阶段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环境场条件分析发现:(1)台风环流内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生成和发展是造成暴雨的重要原因。强降水过程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系统耦合背景下。充沛的水汽条件、地形抬升作用、冷空气入侵等条件触发了强降水。(2)闽北浙南地形抬升加强了低层气流辐合,与中高层辐散气流的相配合是引起中尺度对流活动的主要机制。台风北侧为向岸风,南侧为离岸风,水汽集中在台风主体北部辐合,非对称结构明显,这是导致第一阶段强降水中心主要位于台风主体北部的重要原因。(3)台风北上后由于台风低压环流受北侧高空槽后部冷空气影响,冷空气与南来强盛暖湿气流在苏皖地区交汇,形成强对流活动并导致第二阶段暴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地形抬升 中尺度对流系统 冷空气作用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1614号台风“莫兰蒂”在厦门湾及其周边海域引发风暴潮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婧 叶龙彬 +2 位作者 陈德花 李彦卿 林毅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30,共11页
基于FVCOM风暴潮模式,利用重建的台风风场资料,模拟了1614号台风“莫兰蒂”过程中厦门湾及其附近海域的风暴潮。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较为准确地再现此次台风风暴潮过程。利用模拟结果分析了风场、风生流场和增水高度在台风过程中的特征... 基于FVCOM风暴潮模式,利用重建的台风风场资料,模拟了1614号台风“莫兰蒂”过程中厦门湾及其附近海域的风暴潮。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较为准确地再现此次台风风暴潮过程。利用模拟结果分析了风场、风生流场和增水高度在台风过程中的特征,结论如下:(1)台风“莫兰蒂”造成闽南沿海大范围的增水。台风风场的时空变化是造成风生流流向和流速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增水大值区分布特征与风生流方向较为一致,当岸线走向与风生流流向近乎垂直时往往容易出现显著增水;(2)平潭、厦门和东山站点风暴潮的余振振幅均大于先兆波动,其中厦门站振幅最强;(3)台风过程中最大增水区主要与台风风场和岸线特征有关,分布在台风东北象限和中心等向岸风长时间作用的区域。最大减水区主要与风场有关,往往出现在离岸风长时间作用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风暴潮 厦门湾 FVCO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