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抗烟草赤星病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9
1
作者 司世飞 宋莉莎 +2 位作者 任静 刘仁祥 李忠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0-415,共6页
从土壤中分离出82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双层平板法复筛,筛选出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B11菌株,其无菌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带达到26.55mm.对B11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B1... 从土壤中分离出82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双层平板法复筛,筛选出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B11菌株,其无菌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带达到26.55mm.对B11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B11菌株生理生化特征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为接近;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B.amyloliquefaciens(NR-116022)聚类呈一支,同源性为99%,因此把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进一步研究表明B11菌株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鉴定 抑菌作用
下载PDF
不同土壤处理剂对太子参根腐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司世飞 宋莉莎 +1 位作者 任静 李忠 《耕作与栽培》 2018年第2期27-28,7,共3页
为探讨太子参根腐病的防治方法,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处理剂对太子参根腐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几种土壤处理剂对太子参的外观品质、根腐病防治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土壤制剂是多·福,能有效防... 为探讨太子参根腐病的防治方法,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处理剂对太子参根腐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几种土壤处理剂对太子参的外观品质、根腐病防治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土壤制剂是多·福,能有效防治太子参块根根腐病的发生,获得的产量最高,同时显著提高了块根外观品质,具有一定的抗病和促进生长作用,可针对太子参根腐病防治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土壤处理剂 产量 病害
下载PDF
烟草赤星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长条件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宋莉莎 司世飞 +2 位作者 龙友华 刘仁祥 李忠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9,共6页
为获得对烟草赤星病有效的生防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双层平板打孔法从贵州省瓮安县植烟土壤中筛选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 DNA及gyrA联合基因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采... 为获得对烟草赤星病有效的生防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双层平板打孔法从贵州省瓮安县植烟土壤中筛选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 DNA及gyrA联合基因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生防菌株的生长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对赤星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F11,其无菌发酵上清液对病原菌生长的抑菌带可达23. 5 mm,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 DNA及gyrA联合基因序列分析,将生防菌F11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该菌株在10~45℃、pH值3. 5~10. 0条件下均能生长,对碳源、氮源利用较广泛,最适生长条件为:培养时间18 h,温度35℃,pH值6. 0,葡萄糖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菌株F11对烟草赤星病菌抑菌作用较强,具有应用于该病害生物防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赤星病 拮抗菌 芽孢杆菌 筛选鉴定 生长条件
下载PDF
贵州省白及叶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莉莎 曾桂萍 +3 位作者 任静 司世飞 赵致 李忠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7-344,共8页
为明确贵州省白及叶褐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接种法分别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及ITS、EF-1α、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分类进行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明确贵州省白及叶褐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接种法分别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及ITS、EF-1α、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分类进行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白及叶褐斑病病原菌菌株编号为HGUP_(17)355;该菌菌丝白色、羊绒状,菌落中心隆起呈淡黄色、背面枫叶红色,大型分生孢子窄镰刀形,3~8个分隔,未见厚垣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1~2个分隔;在以ITS、EF-1α、β-tubulin三个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HGUP_(17)355与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聚于一支,且支持率达100%,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生物学将其鉴定为燕麦镰刀菌。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生长pH为6,在燕麦片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以麦芽糖为碳源、以L-苯丙氨酸为氮源时利用率最高,致死温度为45℃,对光照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叶褐斑病 病原菌鉴定 燕麦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