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延伸至下腔静脉的DSA影像分析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伟 汤超 +4 位作者 李臻 韩新巍 司亚克 李灵君 邹永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2154-2157,共4页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DVP)延伸至下腔静脉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分析13例DVP延伸至下腔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35~77岁,平均49.3岁,左侧DV T 11例,右侧2例,中央型DVT 2例,混合型11例,所有...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DVP)延伸至下腔静脉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分析13例DVP延伸至下腔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35~77岁,平均49.3岁,左侧DV T 11例,右侧2例,中央型DVT 2例,混合型1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腔静脉造影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等介入治疗,对延伸至下腔静脉的血栓形态及疗效进行分析,并对双侧DVP延伸至下腔静脉的例数进行比较。结果13例患者行下腔静脉造影时发现自患肢髂静脉开口部延伸至下腔静脉的充盈缺损影像,4例表现为钝圆形充盈缺损影像(均为左侧),9例表现为长条形充盈缺损影像,其中7例为宽基底型,2例为窄基底型,所有延伸至下腔静脉内的血栓无游离;双侧DV P延伸至下腔静脉的例数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3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造影显示下腔静脉血栓完全消失,治疗过程中无PE发生,经随访无复发。结论DVP延伸至下腔静脉更易导致PE ,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介入治疗的疗效无疑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 血管造影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症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司亚克 刘南平 +3 位作者 陈景云 潘宗 邹文琴 吴艳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的血流动力学、血流声频和频谱形态的变化,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白质疏松症的评估价值。方法我院神经内科入院治疗的病人,经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为LA组6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的一般危险因素相匹...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的血流动力学、血流声频和频谱形态的变化,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白质疏松症的评估价值。方法我院神经内科入院治疗的病人,经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为LA组6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的一般危险因素相匹配,并根据Fazkas视觉量表,将LA分为轻、中、重度组各20例。所有入组病人均行TCD检查,记录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颈内动脉末端(TI-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数值,血流声频及频谱形态情况。结果 LA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LA组患者MCA、TICA、ACA的Vm减慢,PI值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VA、BA的Vm、PI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及轻、重度LA患者的MCA、TICA、ACA的Vm及PI值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LA程度的增加,Vm逐渐减低,PI值逐渐增高。轻、中、重三组血流声频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频谱形态特征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A患者的MCA、TICA、ACA的Vm均减慢,PI值均增高,且与LA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CD血流参数及频谱特征变化可以反映LA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参数 频谱特征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脑血流量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司亚克 赵祚翔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387-1391,共5页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功能、脑血流量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胸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6例A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功能、脑血流量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胸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6例A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1周、2周后的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黏附率(PAdT)、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脑血流量指标[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_(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_(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_(d))]、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并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的PAgT、PAdT、P-selectin水平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组间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V_(m)、V_(s)、V_(d)水平与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且组间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的血清SOD、GSH-px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且组间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高,MD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组间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与6.3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可改善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与脑血流量,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依达拉奉 血小板功能 脑血流量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血清CY21-1、SCC-Ag水平变化及其检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司亚克 吕梦果 陈东东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3期427-430,共4页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变化及其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NSCLC患者105例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无重大疾病的10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变化及其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NSCLC患者105例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无重大疾病的10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YFRA21-1、SCC-Ag的水平。根据研究组中患者是否伴有脑转移瘤将其进一步分为脑转移瘤组以及无脑转移瘤组,比较两组的血清CYFRA21-1、SCC-Ag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YFRA21-1、SCC-Ag以及两者联合检测对NSCLC脑转移瘤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YFRA21-1及SCC-A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中脑转移瘤者血清CYFRA21-1及SCC-Ag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脑转移瘤者(P<0.05),ROC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YFRA21-1诊断NSCLC脑转移瘤的最佳截断值为6.00 ng/mL,SCC-Ag最佳截断值为2.81 ng/mL,且两者联合(采用并联的方式)诊断NSCLC脑转移瘤的AUC及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指标诊断(P<0.05)。结论 NSCLC脑转移瘤患者与NSCLC无脑转移瘤患者及健康人群相比,血清CYFRA21-1、SCC-Ag水平更高,血清CYFRA21-1联合SCC-Ag检测对NSCLC脑转移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建议临床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瘤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鳞状细胞癌抗原
下载PDF
HAT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耀强 白宏英 +3 位作者 录海斌 刘海涛 司亚克 赵祚翔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23期2092-2096,共5页
目的探讨溶栓后出血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06—2020-06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HAT评分,以评分结果分组... 目的探讨溶栓后出血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06—2020-06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HAT评分,以评分结果分组,比较各组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中25例发生出血转化,其中6例为脑实质内血肿,7例表现为症状性出血转化,不同分组间出血转化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2.650,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AT评分与溶栓后出血转化间有相关性(r=0.309,P<0.001)。结论对于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HAT评分越高,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风险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溶栓后出血评分
下载PDF
涤痰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对脑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郭耀强 方立 +3 位作者 录海斌 刘海涛 司亚克 赵祚翔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涤痰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医院住院治疗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研究探讨涤痰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医院住院治疗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涤痰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脑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40/44),高于对照组为72.73%(32/44)(P <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MoCA)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64%(6/44)、6.82%(3/44),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涤痰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降低各项脑损伤标志物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可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依达拉奉 涤痰汤 治疗效果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脑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瞬目反射各参数结果的分析
7
作者 邹文琴 刘南平 +3 位作者 潘宗 陈景云 司亚克 张晨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变瞬目反射各参数的变化。方法对32例脑梗死患者于眶上切迹处以方波脉冲电刺激眶上神经,记录双侧眼轮匝肌的反应,测定刺激同侧的R1、R2和对侧的R2'的潜伏期变化,同时对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脑梗死组R...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变瞬目反射各参数的变化。方法对32例脑梗死患者于眶上切迹处以方波脉冲电刺激眶上神经,记录双侧眼轮匝肌的反应,测定刺激同侧的R1、R2和对侧的R2'的潜伏期变化,同时对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脑梗死组R1、R2和R2'的异常率分别为31.25%、45.31%和39.06%;脑梗死组瞬目反射的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患侧及健侧R1、R2和R2'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均延长(P<0.05),患侧与健侧各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病变可导致瞬目反射各参数的异常变化,瞬目反射可作为观察脑梗死病变后是否影响神经传导通路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瞬目反射 潜伏期
下载PDF
417例头晕患者TCD血流变化的特点分析
8
作者 周立明 潘宗 +3 位作者 陈景云 刘南平 司亚克 吴艳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8期810-811,封4,共3页
目的分析头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血流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CD仪,对417例患者颅内血管进行检测,记录并分析各血管参数及频谱形态。结果 417例血管狭窄改变109例(26.2%),其中单纯颈内动脉系统受累41例(37.61%),单纯椎-基... 目的分析头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血流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CD仪,对417例患者颅内血管进行检测,记录并分析各血管参数及频谱形态。结果 417例血管狭窄改变109例(26.2%),其中单纯颈内动脉系统受累41例(37.61%),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49例(44.95%),同时受累19例(17.43%)。锁骨下动脉盗血血流改变5例(1.2%)。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67例(16.07%)。血流速度减慢17例(4.08%)。结论头晕可以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表现;头晕患者完善脑动脉超声血流检查很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变化 脑血管狭窄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电活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司亚克 赵祚翔 车文生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12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电活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9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电活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9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电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rTMS,均于治疗4周后评估效果。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周的认知功能;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和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周的运动功能;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脑电活动。结果:两组治疗2、4周的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F=449.257、1253.708,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F=191.573、695.921,P<0.05)。两组治疗2、4周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F=352.897、16.370,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F=140.688、152.353,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σ、θ较治疗前降低,α1、α2、β1、β2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σ、θ低于对照组,α1、α2、β1、β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更利于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电活动,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且可大幅提升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利于良性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电针 重复经颅磁刺激
原文传递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司亚克 《临床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梗死(CI)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收集于河南省胸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治疗的120例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梗死(CI)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收集于河南省胸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治疗的120例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每组40例。均行MT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低频rTMS治疗,B组采用高频rTMS治疗,C组采用低频联合高频rTMS治疗。均干预4周。比较三组神经电生理[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中枢传导时间(CMCT)]。结果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三组MEP潜伏期、CMCT值均缩短,且与A组、B组比较,C组MEP潜伏期、CMCT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MEP潜伏期、CMCT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联合低频rTMS与MT联合治疗CI可改善神经电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重复经颅磁刺激 镜像疗法 神经电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