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代文学中的洛阳形象综述
被引量:
1
1
作者
司全胜
《文教资料》
2007年第14期79-81,共3页
自古以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大量对古都洛阳的精彩展示。在内容方面,这些描绘与展示主要集中体现在对河洛大地沧桑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众多的名胜古迹、奇美而秀丽的自然风光、国色而天香的牡丹等方面的咏叹和歌赞上;在体式方面,...
自古以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大量对古都洛阳的精彩展示。在内容方面,这些描绘与展示主要集中体现在对河洛大地沧桑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众多的名胜古迹、奇美而秀丽的自然风光、国色而天香的牡丹等方面的咏叹和歌赞上;在体式方面,以赋体作品的描绘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洛阳形象
展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典四大名著与環道观
2
作者
司全胜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四大名著
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小说
具体体现
贾宝玉
青埂峰
道观
宏观结构
社会历史状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木兰辞》《陋室铭》和《枫桥夜泊》的教学文本解读
3
作者
司全胜
《文教资料》
2020年第3期58-60,共3页
按照"用教材教"的理论,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经典古诗文应当被重新进行教学性的文本解读。按照这一思想,《木兰辞》这篇课文的教学训练点的选择,应该以叙述的详略得当和互文修辞手法的使用较为合适。对于《陋室铭》的教学训练...
按照"用教材教"的理论,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经典古诗文应当被重新进行教学性的文本解读。按照这一思想,《木兰辞》这篇课文的教学训练点的选择,应该以叙述的详略得当和互文修辞手法的使用较为合适。对于《陋室铭》的教学训练点的选择,可以参照课文内容,进行仿写训练;也可以任意选取一种事物,让学生们按照课文的表述方法反其道而描写。对于《枫桥夜泊》的教学训练点的选择,倒叙式的描写手法较为合适,可以任意挑选一件事情或一个场景,让学生们尝试着说一说,体验这种描写方法的特点和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教材教”
教学文本解读
《木兰辞》
《陋室铭》
《枫桥夜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以《爬山虎的脚》《咏柳》的教学文本解读为例
4
作者
司全胜
《文教资料》
2019年第23期55-56,共2页
从教学理念角度看,“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存在根本性不同;从课文解读角度看,教学文本解读比一般性文本解读对课文解读有着更高的要求。面对课文《爬山虎的脚》,无论是抓住特点对爬山虎进行细致观察和描写还是有顺序地对爬山虎进...
从教学理念角度看,“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存在根本性不同;从课文解读角度看,教学文本解读比一般性文本解读对课文解读有着更高的要求。面对课文《爬山虎的脚》,无论是抓住特点对爬山虎进行细致观察和描写还是有顺序地对爬山虎进行细致观察和描写,无论是对动词的精准、连续使用还是对比喻手法的全面精准运用,都能清晰体现“用教材教”和教学文本解读的具体情状。不但现代文可以利用这种观念进行教学文本解读,对诸如《咏柳》这样的古诗文也是可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教材
用教材教
《爬山虎的脚》
教学文本解读
《咏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看外在约束的必要性
5
作者
司全胜
《文教资料》
2017年第8期96-97,共2页
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的后学,通过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会发现,要不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不仅需要个人的自觉行动,还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外在约束。因此,“绝对自由”、“完全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实...
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的后学,通过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会发现,要不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不仅需要个人的自觉行动,还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外在约束。因此,“绝对自由”、“完全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实例不断证实着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思想
传承
外在约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辞采靡丽”的汉大赋
6
作者
司全胜
《文教资料》
2017年第2期1-2,共2页
一直以来,虽然偶尔有人对汉大赋作品的文采表示肯定,但仍然不断有人批评汉大赋作品的语言过于华丽,而且这种批评之声还占据了上风。汉大赋作品的语言之所以如此华丽,与其颂扬性创作本质、作家们在创作时的自觉追求、描写的客观对象、作...
一直以来,虽然偶尔有人对汉大赋作品的文采表示肯定,但仍然不断有人批评汉大赋作品的语言过于华丽,而且这种批评之声还占据了上风。汉大赋作品的语言之所以如此华丽,与其颂扬性创作本质、作家们在创作时的自觉追求、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当时文字学的发达及作品中俪辞偶句的普遍使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采靡丽
汉大赋
创作本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拉近古典文学精品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距离
7
作者
司全胜
《文教资料》
2016年第2期39-40,共2页
目前,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已处于一个令师生双方均不满意的状态,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那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时,一定要注意密切联系现实。
关键词
古代文学经典
现实生活
当代大学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赋学自古盛洛阳
8
作者
司全胜
《文教资料》
2007年第22期76-78,共3页
赋文学与洛阳渊契颇深,原因在于赋文学的创作非常重视铺陈。铺陈分为纵向铺陈和横向铺陈,但无论是哪种铺陈手法的成功使用,都要求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拥有充裕的铺陈对象和不一般的才学。而洛阳正好提供了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坚实...
赋文学与洛阳渊契颇深,原因在于赋文学的创作非常重视铺陈。铺陈分为纵向铺陈和横向铺陈,但无论是哪种铺陈手法的成功使用,都要求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拥有充裕的铺陈对象和不一般的才学。而洛阳正好提供了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坚实基础。洛阳有着悠久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可供表现;而且作为中华民族3000多年的文化中心,洛阳曾聚集了大批才华卓越的文人墨客。所以,才使洛阳与赋文学有着这样深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文学
铺陈手法
洛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洛典故中的教育思想
9
作者
司全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58-160,共3页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我们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借鉴西方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注意把一些当今社会新近出现的科技成果运用于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而且还要重视对我国古代一些经典教育思想的继承,因为这些教育思想不但在现在看来还有...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我们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借鉴西方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注意把一些当今社会新近出现的科技成果运用于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而且还要重视对我国古代一些经典教育思想的继承,因为这些教育思想不但在现在看来还有着极大的合理性,并且也是我们现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更可贵的是,在我国古代,像这样的教育思想是非常多的,不仅在众多的文章和著作中有着大量论述,单是河洛典故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经典教育思想而言,就足以令世人乍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洛典故
教育思想
教育改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郑风·清人》诗旨新考
被引量:
1
10
作者
司全胜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19,共5页
因《左传·闵公二年》的本事记载,《清人》成为《郑风》作品中在诗旨探究上争议最少的作品,但这段记载并不是叙述了因何创作这篇作品,而是叙述了如何赋引这篇作品。所以,此诗应是展示了清地官兵们在戍守边地时的训练场面,并表现出...
因《左传·闵公二年》的本事记载,《清人》成为《郑风》作品中在诗旨探究上争议最少的作品,但这段记载并不是叙述了因何创作这篇作品,而是叙述了如何赋引这篇作品。所以,此诗应是展示了清地官兵们在戍守边地时的训练场面,并表现出赞扬之倾向。而且,很多前辈学者对作品中"二矛重英""翱翔""逍遥"等词语的理解尚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郑风·清人
二矛重英
原文传递
《郑风》对民俗的独特展示
被引量:
1
11
作者
司全胜
《诗经研究丛刊》
2013年第3期336-361,共26页
所谓'民俗',是指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所谓'独特展示',就是说与《国风》中其他各组作品相比,《郑风》在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诸种民风民俗,表现出了非常鲜明的不同之处。具体来看,《郑风》对...
所谓'民俗',是指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所谓'独特展示',就是说与《国风》中其他各组作品相比,《郑风》在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诸种民风民俗,表现出了非常鲜明的不同之处。具体来看,《郑风》对民俗的独特展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所展示的民俗现象和特点为郑国所独具,在其他各组《国风》作品中是见不到的。例如,在婚爱习俗中,郑国是自由与传统兼具,既有违背礼法之道的大胆追求如《狡童》、《搴裳》等,也有对礼法之道的遵从如《将仲子》、《女日鸡鸣》等。而在《国风》的其他各组作品中,有的是过于开放乃至有随便之嫌如《邶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
大胆
礼法
特点
信仰
习惯
作品
郑国
民俗
原文传递
“难以卒读”的汉大赋
12
作者
司全胜
《作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2-102,共1页
汉大赋作品中的众多生僻之字,使得许多读者掩卷而去。而汉大赋作品之所以呈现出这样一个文体特征,与其颂扬性创作本质和语言文字的时代变迁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
“难以卒读”
汉大赋
颂扬性创作本质
原文传递
洛阳桥情结
13
作者
司全胜
《寻根》
2004年第5期9-11,共3页
关键词
《洛阳桥情结》
司全胜
散文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代文学中的洛阳形象综述
被引量:
1
1
作者
司全胜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07年第14期79-81,共3页
文摘
自古以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大量对古都洛阳的精彩展示。在内容方面,这些描绘与展示主要集中体现在对河洛大地沧桑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众多的名胜古迹、奇美而秀丽的自然风光、国色而天香的牡丹等方面的咏叹和歌赞上;在体式方面,以赋体作品的描绘最为突出。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洛阳形象
展示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典四大名著与環道观
2
作者
司全胜
机构
内蒙古大学汉语系
出处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四大名著
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小说
具体体现
贾宝玉
青埂峰
道观
宏观结构
社会历史状况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木兰辞》《陋室铭》和《枫桥夜泊》的教学文本解读
3
作者
司全胜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20年第3期58-60,共3页
文摘
按照"用教材教"的理论,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经典古诗文应当被重新进行教学性的文本解读。按照这一思想,《木兰辞》这篇课文的教学训练点的选择,应该以叙述的详略得当和互文修辞手法的使用较为合适。对于《陋室铭》的教学训练点的选择,可以参照课文内容,进行仿写训练;也可以任意选取一种事物,让学生们按照课文的表述方法反其道而描写。对于《枫桥夜泊》的教学训练点的选择,倒叙式的描写手法较为合适,可以任意挑选一件事情或一个场景,让学生们尝试着说一说,体验这种描写方法的特点和好处。
关键词
“用教材教”
教学文本解读
《木兰辞》
《陋室铭》
《枫桥夜泊》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以《爬山虎的脚》《咏柳》的教学文本解读为例
4
作者
司全胜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9年第23期55-56,共2页
文摘
从教学理念角度看,“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存在根本性不同;从课文解读角度看,教学文本解读比一般性文本解读对课文解读有着更高的要求。面对课文《爬山虎的脚》,无论是抓住特点对爬山虎进行细致观察和描写还是有顺序地对爬山虎进行细致观察和描写,无论是对动词的精准、连续使用还是对比喻手法的全面精准运用,都能清晰体现“用教材教”和教学文本解读的具体情状。不但现代文可以利用这种观念进行教学文本解读,对诸如《咏柳》这样的古诗文也是可以的。
关键词
教教材
用教材教
《爬山虎的脚》
教学文本解读
《咏柳》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看外在约束的必要性
5
作者
司全胜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7年第8期96-97,共2页
文摘
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的后学,通过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会发现,要不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不仅需要个人的自觉行动,还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外在约束。因此,“绝对自由”、“完全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实例不断证实着这一点。
关键词
先秦儒家思想
传承
外在约束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辞采靡丽”的汉大赋
6
作者
司全胜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7年第2期1-2,共2页
文摘
一直以来,虽然偶尔有人对汉大赋作品的文采表示肯定,但仍然不断有人批评汉大赋作品的语言过于华丽,而且这种批评之声还占据了上风。汉大赋作品的语言之所以如此华丽,与其颂扬性创作本质、作家们在创作时的自觉追求、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当时文字学的发达及作品中俪辞偶句的普遍使用有关。
关键词
辞采靡丽
汉大赋
创作本质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拉近古典文学精品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距离
7
作者
司全胜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6年第2期39-40,共2页
文摘
目前,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已处于一个令师生双方均不满意的状态,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那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时,一定要注意密切联系现实。
关键词
古代文学经典
现实生活
当代大学生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I206.2-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赋学自古盛洛阳
8
作者
司全胜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07年第22期76-78,共3页
文摘
赋文学与洛阳渊契颇深,原因在于赋文学的创作非常重视铺陈。铺陈分为纵向铺陈和横向铺陈,但无论是哪种铺陈手法的成功使用,都要求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拥有充裕的铺陈对象和不一般的才学。而洛阳正好提供了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坚实基础。洛阳有着悠久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可供表现;而且作为中华民族3000多年的文化中心,洛阳曾聚集了大批才华卓越的文人墨客。所以,才使洛阳与赋文学有着这样深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
赋文学
铺陈手法
洛阳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洛典故中的教育思想
9
作者
司全胜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58-160,共3页
文摘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我们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借鉴西方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注意把一些当今社会新近出现的科技成果运用于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而且还要重视对我国古代一些经典教育思想的继承,因为这些教育思想不但在现在看来还有着极大的合理性,并且也是我们现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更可贵的是,在我国古代,像这样的教育思想是非常多的,不仅在众多的文章和著作中有着大量论述,单是河洛典故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经典教育思想而言,就足以令世人乍舌。
关键词
河洛典故
教育思想
教育改革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郑风·清人》诗旨新考
被引量:
1
10
作者
司全胜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文摘
因《左传·闵公二年》的本事记载,《清人》成为《郑风》作品中在诗旨探究上争议最少的作品,但这段记载并不是叙述了因何创作这篇作品,而是叙述了如何赋引这篇作品。所以,此诗应是展示了清地官兵们在戍守边地时的训练场面,并表现出赞扬之倾向。而且,很多前辈学者对作品中"二矛重英""翱翔""逍遥"等词语的理解尚值得商榷。
关键词
诗经
郑风·清人
二矛重英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郑风》对民俗的独特展示
被引量:
1
11
作者
司全胜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诗经研究丛刊》
2013年第3期336-361,共26页
文摘
所谓'民俗',是指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所谓'独特展示',就是说与《国风》中其他各组作品相比,《郑风》在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诸种民风民俗,表现出了非常鲜明的不同之处。具体来看,《郑风》对民俗的独特展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所展示的民俗现象和特点为郑国所独具,在其他各组《国风》作品中是见不到的。例如,在婚爱习俗中,郑国是自由与传统兼具,既有违背礼法之道的大胆追求如《狡童》、《搴裳》等,也有对礼法之道的遵从如《将仲子》、《女日鸡鸣》等。而在《国风》的其他各组作品中,有的是过于开放乃至有随便之嫌如《邶风》、
关键词
国风
大胆
礼法
特点
信仰
习惯
作品
郑国
民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难以卒读”的汉大赋
12
作者
司全胜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2-102,共1页
文摘
汉大赋作品中的众多生僻之字,使得许多读者掩卷而去。而汉大赋作品之所以呈现出这样一个文体特征,与其颂扬性创作本质和语言文字的时代变迁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
“难以卒读”
汉大赋
颂扬性创作本质
Keywords
'Death to read'
Han Da Fu
Glorify the essence of creativit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洛阳桥情结
13
作者
司全胜
出处
《寻根》
2004年第5期9-11,共3页
关键词
《洛阳桥情结》
司全胜
散文
艺术风格
分类号
K928.7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代文学中的洛阳形象综述
司全胜
《文教资料》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典四大名著与環道观
司全胜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木兰辞》《陋室铭》和《枫桥夜泊》的教学文本解读
司全胜
《文教资料》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以《爬山虎的脚》《咏柳》的教学文本解读为例
司全胜
《文教资料》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看外在约束的必要性
司全胜
《文教资料》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辞采靡丽”的汉大赋
司全胜
《文教资料》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拉近古典文学精品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距离
司全胜
《文教资料》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赋学自古盛洛阳
司全胜
《文教资料》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河洛典故中的教育思想
司全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郑风·清人》诗旨新考
司全胜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原文传递
11
《郑风》对民俗的独特展示
司全胜
《诗经研究丛刊》
2013
1
原文传递
12
“难以卒读”的汉大赋
司全胜
《作家》
北大核心
2007
0
原文传递
13
洛阳桥情结
司全胜
《寻根》
200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