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段胶片和一个生命──评电视文献纪录片《李大钊》 被引量:1
1
作者 司徒兆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电视文献纪录片 李大钊 共产国际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电影 胶片 故事片 孙中山 毛泽东
下载PDF
中国纪录片创作前瞻 被引量:11
2
作者 司徒兆敦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9-80,共12页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专题片 电视纪录片 新闻片 中国电影 文化大革命 纪录电影 中国纪录片 解说词 故事片
下载PDF
纪录片创作中的“作者”意识——张以庆纪录片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司徒兆敦 《长江文艺评论》 2019年第4期61-65,共5页
在中国纪录片创作群体中,张以庆导演是值得研究的一位。我们对有特色的纪录片作者及其作品进行研究,不是要树立一种风格和创作方法,而是要研究多种纪录片创作风格及创作方法,推动中国纪录片多样化的发展。在一次纪录片讨论会上,有观众问... 在中国纪录片创作群体中,张以庆导演是值得研究的一位。我们对有特色的纪录片作者及其作品进行研究,不是要树立一种风格和创作方法,而是要研究多种纪录片创作风格及创作方法,推动中国纪录片多样化的发展。在一次纪录片讨论会上,有观众问:在纪录片创作中究竟客观性重要还是主观性重要?张以庆毫不犹豫地说:既然是作品,当然是作者最重要的,纪录片是纪录片作者的记录,自然会有他的态度和他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以庆 纪录片研究 《舟舟的世界》
下载PDF
纪录片《我们的生活》新说,心说……
4
作者 郭际生 李汝建 司徒兆敦 《南方电视学刊》 2009年第1期94-100,共7页
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大连电视台摄制了32集纪录片《我们的生活》(播出时为28集)。节目制作完成并播出后,节目主创者先后收到一些专家学者的反馈及信函,下面是本刊总编辑助理郭际生,北京电视学院司徒兆敦教授与《我们的生活》... 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大连电视台摄制了32集纪录片《我们的生活》(播出时为28集)。节目制作完成并播出后,节目主创者先后收到一些专家学者的反馈及信函,下面是本刊总编辑助理郭际生,北京电视学院司徒兆敦教授与《我们的生活》总编导李汝建的信函交流,感性中,有理性的渗入,或对读者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生活 大连电视台 节目制作 改革开放 专家学者 总编辑 播出
下载PDF
《百年小平》的创新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司徒兆敦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1-21,共1页
在邓小平诞辰百年之际,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完成了大型口述历史电视纪录片《百年小平》,全片共六集,各集依次是《人民之子》、《伟人襟怀》.《热爱生活》、《未了的梦》、《亲情相依》和《开创伟业》。总导演... 在邓小平诞辰百年之际,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完成了大型口述历史电视纪录片《百年小平》,全片共六集,各集依次是《人民之子》、《伟人襟怀》.《热爱生活》、《未了的梦》、《亲情相依》和《开创伟业》。总导演是阎东,他在创作重大历史题材的非虚构作品方面,是一位不断探索创新的人,此次创作,又是一个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小平》 电视纪录片 口述历史 纪录片样式
原文传递
伊文思留下的
6
作者 司徒兆敦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94,共3页
2008年11月18日,为纪念著名导演尤里斯·伊文思先生诞辰110周年,"尤里斯·伊文思与中国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2008年11月18日,为纪念著名导演尤里斯·伊文思先生诞辰110周年,"尤里斯·伊文思与中国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家协会、华夏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了伊文思中国电影展映。会议收到中外学者论文三十余篇,作为本次会议的学术支持单位,本刊特地发表中外论文五篇,以纪念尤里斯·伊文思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思 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师范大学 诞辰110周年 中国电影 电影资料馆 电影发行放映 电影制片厂
原文传递
民族文化片创作的新探索──赞15集电视系列片《中华泰山》
7
作者 司徒兆敦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文化片 新探索 泰山风景名胜区 系列片 中华文化 创作者 民族文化 中国纪录片 精神文明建设 纪录片创作
原文传递
让心情沉静下来──由《小船,小船》获奖说起
8
作者 司徒兆敦 《电视研究》 1999年第8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短纪录片 表现手法 非虚构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客观现实生活 使用技巧 心情 新闻描写 作品 创作者
原文传递
历史怎样走过──评电视文献纪录片《共产党宣言》
9
作者 司徒兆敦 《电视研究》 1999年第2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电视文献纪录片 《共产党宣言》 专题片 重大历史事件 共产主义者同盟 拍成电影 《资本论》 大众文化 理论著作 科学共产主义
原文传递
人文关怀与纪录片美学——电影《无臂七子》讨论纪要
10
作者 王杰 金行征 +10 位作者 司徒兆敦 郑恬 陈文斌(整理) 顾奕俊(整理) 劳逸峰(整理) 黄筱茜 朱玉杰 范秀娟 李正火 周锋 史晓林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1年第2期667-682,746,共17页
由导演金行征拍摄的纪录片《无臂七子》以七位无臂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作为叙述主线,结合无臂艺术家们创作的艺术作品及其突出特质,展现了国内部分残障人士特殊而丰富的生活状态,深入聚焦他们如何走出困境,重塑自我。诸多学者、艺术家等围... 由导演金行征拍摄的纪录片《无臂七子》以七位无臂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作为叙述主线,结合无臂艺术家们创作的艺术作品及其突出特质,展现了国内部分残障人士特殊而丰富的生活状态,深入聚焦他们如何走出困境,重塑自我。诸多学者、艺术家等围绕《无臂七子》的艺术手法、思想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当代社会批判、人文关怀和纪录片美学等议题展开讨论。他们立足各自观影体验,充分肯定了《无臂七子》彰显出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敏锐地指出了当前社会中存在着的审美危机,并试图对相应问题做出回应。相关讨论还涉及当代人情感结构等重要命题,对推进当代艺术和美学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臂七子》 人文关怀 纪录片美学 情感结构
原文传递
深沉的叹息与呐喊——评电视剧《白色山岗》 被引量:1
11
作者 司徒兆敦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6-56,共1页
这部电视剧并不以强情节为主,它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心路历程。在一个偏远落后、与文明隔绝的山村,一个绰号叫“乌鸦”的党支部书记死了。临终前,他对妻子李青草没留下半句话,只是对干部作了今后的人事安排,谁接替支书、谁接替民兵... 这部电视剧并不以强情节为主,它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心路历程。在一个偏远落后、与文明隔绝的山村,一个绰号叫“乌鸦”的党支部书记死了。临终前,他对妻子李青草没留下半句话,只是对干部作了今后的人事安排,谁接替支书、谁接替民兵连长……。他还召来了全村最忠厚老实、不善言语的田三月,向他布署了最后-件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山岗 一个女人 党支部书记 民兵连长 个人命运 《奥赛罗》 郑铮 人事安排 视听语言 人说
原文传递
奉献者的群像——看电视纪录片《热血丰碑》有感
12
作者 司徒兆敦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3期47-47,共1页
由国防科工委和中央电视台共同拍摄的四集电视纪录片《热血丰碑》,是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的好作品。纪录片分别以《历史在检阅》、《难忘的三线》、《军转民之路》、《跨世纪使命》定名,题头以我党三代领导人的论述点题,使观众... 由国防科工委和中央电视台共同拍摄的四集电视纪录片《热血丰碑》,是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的好作品。纪录片分别以《历史在检阅》、《难忘的三线》、《军转民之路》、《跨世纪使命》定名,题头以我党三代领导人的论述点题,使观众得到正确的思想导引。《热血丰碑》和1988年制作完成的《祖国不会忘记》构成姐妹篇,展现了国防科技战线几百万穿军装和不穿军装的大军几十年来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他们默默无名,“献了青春献终生”,为了祖国的安全和强盛,燃烧着自己的生命,成为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财富。为他们立传、树碑,是影视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中国人民深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仅凭空洞的政治口号是无济于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奉献者 共产党员 社会主义 国防科技 三代领导人 振奋民族精神 军转民 国防科工委 历史责任
原文传递
寓激情于平凡之中——骆嘉玺电视作品研讨会有感
13
作者 司徒兆敦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60-61,共2页
法国著名导演弋达尔说过:“纪录片和新闻片是最高尚的片型,因为它们不追求短暂的即时性,而是追求永恒。”重视纪录片,是尊重历史、尊重自己、尊重文化的表现。 骆嘉玺,国防科工委电视艺术中心的导演。中国人是很实在的,能看得见的,总是... 法国著名导演弋达尔说过:“纪录片和新闻片是最高尚的片型,因为它们不追求短暂的即时性,而是追求永恒。”重视纪录片,是尊重历史、尊重自己、尊重文化的表现。 骆嘉玺,国防科工委电视艺术中心的导演。中国人是很实在的,能看得见的,总是记得住的,比如影星、歌星、笑星,即使够不上“星”的,有些也记得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作品 纪录片 研讨会 电视艺术 电视专题片 电视剧 故事片 国防科工委 尊重历史 电视纪录
原文传递
谈谈这扇“窗”
14
作者 司徒兆敦 《新闻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41,共1页
去年6月,北京电视台开创了一个《18分钟经济·社会》栏目。这在中国电视界是个首创。每当收看这个栏目的时候,就像家里多开了一扇通向社会生活的窗户,并且吹入了清新的空气。电视进入家庭,其最大的优越性是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远隔... 去年6月,北京电视台开创了一个《18分钟经济·社会》栏目。这在中国电视界是个首创。每当收看这个栏目的时候,就像家里多开了一扇通向社会生活的窗户,并且吹入了清新的空气。电视进入家庭,其最大的优越性是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远隔万里的图像和声音信息。人们称之为“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一些先进国家的有识之士,通过“公共电视”对国民进行科技、文化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培养和造就出有用的人才,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自电视剧《渴望》播出后,一些电视台为追求“轰动效应”而重视电视剧(尤其是长得惊人的系列片)的播放,以此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界 北京电视台 公共电视 声音信息 《渴望》 普及与提高 专题节目 社会生活 被采访人 视听型
原文传递
惊险片并非雕虫小技
15
作者 司徒兆敦 《电影艺术》 1985年第3期20-20,共1页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的35年中,我们大约生产了70部左右(平均每年两部)的惊险片,这在整个影片生产的数量中只是区区少数。自79年《保密局的枪声》受到观众好评之后,惊险片的生产才有了一些变化,五年间即生产了33部,其中84年占十部。看...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的35年中,我们大约生产了70部左右(平均每年两部)的惊险片,这在整个影片生产的数量中只是区区少数。自79年《保密局的枪声》受到观众好评之后,惊险片的生产才有了一些变化,五年间即生产了33部,其中84年占十部。看来惊险片创作的数量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由于实行正确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我国各方面的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势很好,但也有复杂的一面,如经济犯罪和外国特务的活动增多了等等,这也为惊险样式影片的题材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犯罪 对外开放 建国以来 创作人员 不完全统计 生产 影片 样式 数量 观众
原文传递
民族文化片创作的新探索──谈十五集电视系列片《中华泰山》
16
作者 司徒兆敦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文化片 电视系列片 新探索 泰山风景名胜区 中华文化 纪录片创作 民族文化 创作者 民俗文化 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原文传递
奉献者的群像──看电视纪录片《热血丰碑》有感
17
作者 司徒兆敦 《电视研究》 1996年第9期1-1,共1页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奉献者 国防科技 社会主义 共产党员 三代领导人 党的事业 核电工程 时代精神 微弱的声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