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云城双盖区域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方案的探索研究
1
作者 刘云龙 司梦祺 《浙江国土资源》 2024年第4期33-35,共3页
杭州云城双铁上盖区域(杭州西动车所上盖和地铁仓前车辆段上盖)是全国首创的双铁联合上盖开发项目,当前,建设云城、完善城市功能是杭州市余杭区的重中之重。为缓解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亟需探索土地空间格局优化新模式。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耕地保护 连片整治 云城 杭州市余杭区 空间格局优化 动车所 车辆段上盖
下载PDF
城乡融合对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前虎 潘兵 司梦祺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28,共7页
小城镇作为城乡交互的重要节点,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十四五”期间,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将大力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重组配置,小城镇也将面临能否由“区域分异”走向“区域分工”的战略... 小城镇作为城乡交互的重要节点,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十四五”期间,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将大力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重组配置,小城镇也将面临能否由“区域分异”走向“区域分工”的战略抉择.以浙江省为例,在剖析当前省域小城镇社会空间极化、职能类型分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对浙江省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所产生的影响,并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视角提出针对性的战略指引与政策供给,为“十四五”时期浙江省小城镇的特色协同发展提供路径思考,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份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小城镇 专业化分工 分类管理 浙江省
下载PDF
1990-2015年浙江省人口时空变迁特征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前虎 司梦祺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8-14,38,共8页
根据1990-2015年浙江省68个市县单元的人口统计数据,借助Arcgis技术,运用线性回归方程、人口分布指数法、偏移—增长法及增长速率统计法,研究该地区人口变迁的时空特征,分析浙江省城市化人口承载空间主体的变化趋势,为省域空间发展战略... 根据1990-2015年浙江省68个市县单元的人口统计数据,借助Arcgis技术,运用线性回归方程、人口分布指数法、偏移—增长法及增长速率统计法,研究该地区人口变迁的时空特征,分析浙江省城市化人口承载空间主体的变化趋势,为省域空间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结论为:(1)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下,25年来浙江总人口快速增长,经历了稳增、剧增、滞涨三阶段;(2)在全省人口密度提高的同时,人口分布密度的地区差异性同步提高,人口集聚中心逐步由中小城镇密集区位向大城市区位迁移;(3)县域人口占据大部分比重,但占比持续下降,省域中心城市人口占比持续上升,地区中心城市人口占比基本平稳;(4)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区形成了省域人口增长的高值区,但三大都市区呈现出不同的人口成长阶段与模式特征;(5)全省形成了超高速、高速、中高速、中速、低速、负速六大人口增长区域,并呈现出九种增长变化趋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人口变迁 时空特征 浙江省
下载PDF
鄞州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4
作者 马睿 司梦祺 +2 位作者 何改丽 任丽燕 宁爱凤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940-944,共5页
基于鄞州区2000,2003,2007年3期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生态效应评价模型以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鄞州区2000—2007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并衡量了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及... 基于鄞州区2000,2003,2007年3期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生态效应评价模型以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鄞州区2000—2007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并衡量了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及碳排放的变化。结果表明,2000—2007年鄞州区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和未利用地大量减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各类建设用地大面积增加。GDP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变化、人口增长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来看,虽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略有增长,但区域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从碳排放变化来看,建设用地作为主要的碳源,2003—2007年间碳排放量大幅增加,导致区域总的碳排放量翻了一番。建议加强生态用地保护,提高存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生态效应 鄞州区
下载PDF
浙江省小城镇特色成长的机制、障碍与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扩展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前虎 司梦祺 潘兵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9-75,共7页
关于城镇特色的思考与实践存在对象模式固化、动力机制钙化、发展路径硬化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将"特色"置于区域联动、动态复杂的发展系统中,重新思考其作用机理、障碍机制与成长路径。为此,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 关于城镇特色的思考与实践存在对象模式固化、动力机制钙化、发展路径硬化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将"特色"置于区域联动、动态复杂的发展系统中,重新思考其作用机理、障碍机制与成长路径。为此,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提出适用于小城镇特色成长的扩展模型,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申报全国特色小城镇的30个样本为例,发现特色作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内化于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和过程环节,依托于社会和环境等外生力量的支撑;特色成长是内因,社会发展是主要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类不同区域城镇特色成长的差异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特色成长 可持续发展 机理与机制 路径 高质量发展 城乡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