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微生物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7 位作者 索炎炎 李亮 李倩 闫萌 周彦忠 李飞 李南 王旭浩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5,共8页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用哈茨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米曲霉3种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2种细菌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夏花生合理施用微生物菌肥及发挥土壤生物肥力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用哈茨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米曲霉3种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2种细菌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夏花生合理施用微生物菌肥及发挥土壤生物肥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功能微生物能够提升0~20 cm土壤pH并增加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的含量;提高花生饱果质量、出仁率、百果质量,降低秕果质量;增加花生仁中总糖、粗脂肪、粗蛋白的含量和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花生仁中油酸、花生酸含量分别平均增加0.96和0.19个百分点,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山嵛酸含量分别平均减少0.16、0.16、0.04和0.40个百分点;施用功能微生物的花生荚果产量增加252.5~480.4 kg/hm^(2),增产5.1%~9.6%,其中,施用真菌微生物比施用细菌的花生荚果产量平均增加153.9 kg/hm^(2),增产3.0%。本试验条件下,在氮(N)、磷(P_(2)O_(5))、钾(K_(2)O)施用量分别为120、90、120 kg/hm^(2)的基础上,施用哈茨木霉菌75 kg/hm^(2)的花生荚果产量最高,为5 464.2 kg/hm^(2),推荐在夏花生主产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功能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施钼对花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索炎炎 张翔 +6 位作者 司贤宗 李亮 吴士文 徐凤丹 程培军 李倩 闫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5-603,共9页
为分析施钼对花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设不施钼(0)、施钼(0.2 mg·kg^(-1))2个水平,研究了增施钼肥对花生关键生育时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植株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 为分析施钼对花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设不施钼(0)、施钼(0.2 mg·kg^(-1))2个水平,研究了增施钼肥对花生关键生育时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植株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钼相比,增施钼肥显著提高了结荚期和成熟期花生根和叶片中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显著增加了花生根系、地上部和荚果中氮素积累和荚果产量,其中,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两生育期氮素吸收效率分别平均提高47.79%和21.65%,氮素利用率分别平均提高10.58%和13.56%,花生分别显著增产38.20%和25.81%。可见,增施钼肥可显著提高花生根系和叶片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显著提高花生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产量。增施钼肥是提高花生产量和氮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增施钼肥 氮代谢酶活性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施用饼肥和微生物菌剂对烤烟产质量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程培军 郝浩浩 +11 位作者 李翔 李亮 张翔 唐培培 王迅 司贤宗 索炎炎 吴俊林 徐凤丹 李倩 马新军 闫萌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65,共9页
为改良烟区土壤和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设置7个处理[不施饼肥和微生物菌剂(CK),施花生饼(P)、施芝麻饼(S)、施复合饼(C)、施花生饼+微生物菌剂(PM)、施芝麻饼+微生物菌剂(SM)、施复合饼+微生物菌剂(CM)],探讨饼肥和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烟叶... 为改良烟区土壤和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设置7个处理[不施饼肥和微生物菌剂(CK),施花生饼(P)、施芝麻饼(S)、施复合饼(C)、施花生饼+微生物菌剂(PM)、施芝麻饼+微生物菌剂(SM)、施复合饼+微生物菌剂(CM)],探讨饼肥和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烟叶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单施饼肥能提高烟叶净光合速率(P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糖、总蛋白质、淀粉、还原糖、总氮、钾含量,烤烟增产3.6%~14.1%,土壤细菌数量显著提高9.6%~25.9%。施用相同饼肥时,配施微生物菌剂显著提高烟叶Pn及SOD、POD、CAT活性,烤烟产值显著增加7.8%~11.7%,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11.6%~18.4%、37.4%~48.6%。因此,单施饼肥或配施微生物菌剂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植株抗逆性,改善烤烟净光合速率,提高烟叶产量和优化烤烟化学成分,其中以复合饼和微生物菌剂配施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花生饼 芝麻饼 复合饼 微生物菌剂 产量 土壤微生物特性
下载PDF
不同绿肥掩青下增施有机肥对烤烟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程培军 李翔 +6 位作者 唐培培 张翔 李亮 司贤宗 索炎炎 徐凤丹 李倩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62-69,共8页
【目的】探明不同绿肥掩青下增施有机肥对烤烟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为烟田绿肥掩青最佳施用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绿肥掩青(大麦、油菜和黑麦草),副处理为施肥种类(硝基腐殖酸、蚯... 【目的】探明不同绿肥掩青下增施有机肥对烤烟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为烟田绿肥掩青最佳施用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绿肥掩青(大麦、油菜和黑麦草),副处理为施肥种类(硝基腐殖酸、蚯蚓粪和生物有机肥),分析不同处理组合对烤烟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大麦、油菜和黑麦草掩青下,移栽后30 d硝基腐殖酸处理的烤烟株高显著高于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细菌显著高于蚯蚓粪、生物有机肥处理;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有效磷显著高于蚯蚓粪处理,增幅分别为7.3%、20.1%和11.1%。大麦和油菜掩青下,硝基腐殖酸处理烤烟的总干物质量显著高于蚯蚓粪处理,增幅分别为10.3%和8.5%。大麦、油菜和黑麦草掩青下,硝基腐殖酸处理烤烟的产量和产值优于蚯蚓粪和生物有机肥处理。【结论】综合烟叶的生产和经济性状,不同绿肥掩青下增施硝基腐殖酸、蚯蚓粪和生物有机肥等肥料能提高烟田土壤养分,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提高烤烟产量和产值。其中,以大麦掩青增施硝基腐殖酸烤烟的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达2.48 t/hm^(2)和65 667元/hm^(2),建议在豫南烟区推广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掩青 有机肥 硝基腐殖酸 烤烟 产量 产值 土壤性状
下载PDF
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施提高冬小麦-夏玉米施肥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司贤宗 韩燕来 +2 位作者 王宜伦 刘蒙蒙 谭金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90-1398,共9页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产体系高效简化的施肥技术。【方法】通过两年定位试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一年两熟高产(22 500 kg.hm-2)生产的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分别以不施氮肥(CK)和普通尿素施一次基肥和三次追肥(简称一...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产体系高效简化的施肥技术。【方法】通过两年定位试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一年两熟高产(22 500 kg.hm-2)生产的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分别以不施氮肥(CK)和普通尿素施一次基肥和三次追肥(简称一基三追)常规施肥模式(CK1)为对照,研究一次基肥和一次追肥(简称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配比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效率、土壤无机氮动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两年试验表明,在冬小麦季,与CK1相比,100%缓释尿素处理(T1)在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方面与前者无显著差异,80%-20%缓释-普通尿素组合、60%-40%缓释-普通尿素组合处理(T2、T3)上述各项指标显著低于CK1;夏玉米季,各缓释尿素处理在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方面均不低于CK1,表现出较好的施肥效应,其中T2处理两年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均达最高。与CK1相比,在冬小麦季,T1在灌浆后具有相对较高的无机氮水平;在夏玉米季,T2在吐丝后15 d具有相对较高的无机氮水平,且在吐丝期土壤无机氮水平亦高于其它缓释尿素处理。【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采用T1、T2处理一基一追模式的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均高于CK1,总产量均超过22 500 kg.hm-2,实现了高产高效简化的施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缓释尿素 一基一追模式 氮素吸收 土壤供氮
下载PDF
施用锌肥和遮阴互作对花生生长发育、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6 位作者 索炎炎 毛家伟 李亮 余琼 王亚宁 李国平 余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9-404,共6页
采用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施用锌肥和不同遮阴程度互作对花生生长发育、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锌肥相比,施用锌肥能提高花生不同部位锌含量、增加叶片SPAD值,提高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生长素含量,减少花生病害的发... 采用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施用锌肥和不同遮阴程度互作对花生生长发育、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锌肥相比,施用锌肥能提高花生不同部位锌含量、增加叶片SPAD值,提高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生长素含量,减少花生病害的发生,平均发病率降低7.2个百分点,花生产量平均增加19.4%。相同施锌水平下,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花生不同部位锌的含量和不同生育期叶片SPAD值以及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生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花生的发病率比不遮阴对照增加4.8、10.2个百分点,花生产量平均降低16.5%、10.0%。在30%、70%的遮阴条件下,施用锌肥的花生产量比不施锌的分别提高21.1%、25.0%。本试验条件下,施用七水硫酸锌30 kg/hm2,使花生具有较强的抗低温寡照能力及抗病性能,增产显著,可在花生产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锌肥 遮阴 生长发育 抗病性 产量
下载PDF
砂姜黑土区不同花生品种对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差异 被引量:8
7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4 位作者 索炎炎 毛家伟 李亮 李国平 余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0-385,共6页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对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差异,为豫南花生主产区砂姜黑土上花生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花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豫花22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最...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对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差异,为豫南花生主产区砂姜黑土上花生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花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豫花22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最高,为283.6、32.8、105.9kg/hm^2,远杂6吸收量最小,为274.9、28.4、87.3kg/hm^2;花生吸收的氮主要分配在果仁和叶中,分别占吸收总量的66.7%~71.3%、11.1%~13.3%;磷主要分配在果仁和茎中,分别占总吸磷量的67.4%~75.6%、12.2%~18.3%;钾主要分配在茎和果仁中,分别占吸收总量的41.2%~49.4%、18.3%~26.5%。不同基因型品种对氮、磷、钾在花生叶、茎、根、仁和果壳中分配的比例有明显的差异。远杂9102的氮磷钾的养分利用率最高,为27.7%;其次是豫花22,为25.6%;远杂6最低,为21.6%。在N150kg/hm^2、P_2O_590kg/hm^2、K_2O 150kg/hm^2的施用量下,远杂9102是氮钾利用高效的花生品种,远杂6是磷、钾利用低效型的花生品种,豫花22是磷利用高效、氮利用低效型的花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区 花生 品种 吸收 分配 利用
下载PDF
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3 位作者 毛家伟 李亮 李国平 余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0-354,共5页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免耕不覆盖小麦秸秆(T1)、起垄覆盖小麦秸秆(T2)和免耕覆盖小麦秸秆(T3)3种方式对两个花生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盖小麦秸秆(T2)的花生产量最高,比免耕不覆盖小麦秸秆(T1)的和免耕覆...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免耕不覆盖小麦秸秆(T1)、起垄覆盖小麦秸秆(T2)和免耕覆盖小麦秸秆(T3)3种方式对两个花生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盖小麦秸秆(T2)的花生产量最高,比免耕不覆盖小麦秸秆(T1)的和免耕覆盖小麦秸秆(T3)分别增产664.7和818.1kg/hm^2,增产率分别为19.4%和25.0%。在3种方式下,远杂9307分别比远杂6产量增加13.8%、9.9%和15.8%。起垄覆盖小麦秸秆的耕作方式下,花生饱果数、百果重、出仁率等经济性状和株高、侧枝长、分枝数、结果枝等农艺性状最好,且远杂9307的农艺性状优于远杂6。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对花生籽粒中氮磷钾含量影响显著。起垄覆盖小麦秸秆的花生蛋白质、粗脂肪产量最高,且远杂9307的高于远杂6的。花生起垄种植,小麦秸秆覆盖量为4 500kg/hm^2,远杂9307的花生产量、蛋白质产量和粗脂肪产量均最高,分别为4 290.0kg/hm^2、1 294.3kg/hm^2、1 881.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覆盖 花生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施锌和遮阴对花生叶片生理特性、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6 位作者 索炎炎 毛家伟 李亮 余琼 王亚宁 李国平 余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2-56,共5页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用锌肥和盛花期后遮阴对花生叶片生理特性、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为花生抗逆减灾、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不施锌肥相比,施用锌肥能显著增加花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过氧...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用锌肥和盛花期后遮阴对花生叶片生理特性、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为花生抗逆减灾、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不施锌肥相比,施用锌肥能显著增加花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提高结荚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降低叶片气孔导度;花生荚果产量平均增加874.5 kg/hm^2,增产率为19.4%。相同施锌水平下,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花生叶片CAT、SOD、APX活性均呈增加趋势;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呈降低趋势,而气孔导度呈增加趋势。遮阴时,不施锌肥处理和施用锌肥处理的花生产量较不遮阴平均降低17.0%和10.0%。综合分析,本试验条件下,施用七水硫酸锌30 kg/hm^2能增强花生的抗寡照的能力,改善花生农艺性状,显著增产,最高荚果产量为5 773.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锌肥 遮阴 叶片 生理特性 光合性能 产量
下载PDF
耕作方式与土壤调理剂互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司贤宗 毛家伟 +3 位作者 张翔 李亮 李国平 余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44,共4页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耕作方式(垄作、平作)与土壤调理剂互作对花生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花生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垄作和土壤调理剂互作能增加土壤p H值和盐分含量,降低土壤水分...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耕作方式(垄作、平作)与土壤调理剂互作对花生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花生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垄作和土壤调理剂互作能增加土壤p H值和盐分含量,降低土壤水分含量、硬度和容重,提高花生叶片SPAD值,增加花生株高、侧枝长、分枝数、结果枝数,进而提高产量。垄作方式比平作方式花生增产5.7%-12.0%;在平作、垄作方式下,施用土壤调理剂均能使花生增产,增产幅度分别为7.4%-18.6%、5.6%-25.6%,不同土壤调理剂对花生增产的大小顺序为秸秆灰分〉生物碳〉腐殖酸。综上,采用垄作并增施秸秆灰分的处理花生产量最高,对土壤理化性质改善较佳,建议在花生生产上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调理剂 花生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氮肥运筹方式对豫单2002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司贤宗 葛东杰 +1 位作者 谭金芳 韩燕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6期383-387,共5页
【研究目的】该研究旨在为豫单2002的推广应用提供施肥技术支撑,为高产高蛋白夏玉米氮肥合理运筹肥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方法】在豫北潮土区高产田块上,采用田间试验,设N0(不施氮肥)、N_1(攻杆肥100%)、N_2(攻穗肥100%)、N_3(攻杆肥4... 【研究目的】该研究旨在为豫单2002的推广应用提供施肥技术支撑,为高产高蛋白夏玉米氮肥合理运筹肥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方法】在豫北潮土区高产田块上,采用田间试验,设N0(不施氮肥)、N_1(攻杆肥100%)、N_2(攻穗肥100%)、N_3(攻杆肥40%+攻穗肥60%),N_4(攻杆肥30%+攻穗肥50%+攻粒肥20%)五个处理开展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其中N_3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N1处理和N4处理,N_2处理增产效果最小;分次施肥有于提高籽粒粗蛋白含量,且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籽粒粗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分次施肥亦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产量,不同处理以N3最佳,其次为N_4;氮肥不同运筹方式肥料利用率差异显著,其中N_3处理最高,其次为N_4和N_1处理,而N_2最低。【结论】N_3处理由于有效地促进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增加显著地产量和提高了籽粒蛋白质产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因而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夏玉米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磷肥-种子相对位置对花生生长发育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3 位作者 索炎炎 李亮 余琼 余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89,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不施磷,0~10 cm土壤混匀施磷,花生种下5 cm施磷,花生种子一侧5 cm及深5 cm施磷,花生种子两侧5 cm及深5 cm施磷,研究了磷肥-种子相对位置对花生生长发育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花生机械化种肥同播精准施肥提供技术依...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不施磷,0~10 cm土壤混匀施磷,花生种下5 cm施磷,花生种子一侧5 cm及深5 cm施磷,花生种子两侧5 cm及深5 cm施磷,研究了磷肥-种子相对位置对花生生长发育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花生机械化种肥同播精准施肥提供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种下5 cm施磷的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饱果数、饱果重、百果重、出仁率、单株生产力等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最优,不同器官的干物重、磷含量、磷积累量和磷肥利用率最大,其次是花生种子一侧5 cm及深5 cm施磷,再次是花生种子两侧5 cm及深5 cm施磷,0~10 cm土壤混匀施磷的最小。本试验条件下,集中施用磷肥,能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其中,花生种下5 cm施磷,单株生产力最大,为32.4 g/株,磷肥利用率最高,为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精准施肥 生长发育 磷肥利用率
下载PDF
高产夏花生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3 位作者 毛家伟 李亮 李国平 余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37,共4页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测土配方优化施肥的基础上,研究了不施氮、磷、钾、锌对花生生长发育、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夏花生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测土配方优化施肥处理的花生产量以及不同器官氮、磷、钾...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测土配方优化施肥的基础上,研究了不施氮、磷、钾、锌对花生生长发育、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夏花生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测土配方优化施肥处理的花生产量以及不同器官氮、磷、钾、锌含量和积累量均最高。与不施肥相比,测土配方优化施肥处理以及不施氮、磷、钾、锌处理的花生荚果产量分别增加1 375.0、898.9、1 089.3、705.4、1 172.7 kg/hm^2;与测土配方优化施肥相比,不施氮、磷、钾、锌处理的花生荚果产量分别降低8.9%、5.3%、12.5%、3.8%。可见,花生主产区砂姜黑土中钾是限制花生增产的首要因子,其次是氮,再次是磷,最后是锌。N、P2O5、K2O、Zn SO4·7H2O施用量分别为150、90、120、30 kg/hm^2时,花生产量最高,为5 357.1 kg/hm^2,且对氮、磷、钾和锌的吸收积累量均最大,分别为262.1、37.6、112.8、2.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花生 高产 养分限制因子 吸收积累
下载PDF
耕作方式与土壤调理剂互作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司贤宗 毛家伟 +3 位作者 张翔 李亮 李国平 余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2-126,共5页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耕作方式(垄作、平作)与土壤调理剂互作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方式比平作方式花生增产5.7%-12.0%;无论是平作或垄作方式下,与对照相比,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均能使花生增产,增产幅...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耕作方式(垄作、平作)与土壤调理剂互作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方式比平作方式花生增产5.7%-12.0%;无论是平作或垄作方式下,与对照相比,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均能使花生增产,增产幅度分别为7.4%-18.6%、5.6%-25.6%,不同土壤调理剂对花生增产的大小顺序为秸秆灰分〉生物炭〉腐植酸。垄作和土壤调理剂互作能显著增加花生的饱果数、百果重、出仁率、花生株高、侧枝长、分枝数和结果枝数,提高花生籽粒中的氮、磷和钾含量,增加花生蛋白质和粗脂肪的产量。本试验条件下,采用起垄与增施秸秆灰分互作的处理的花生产量、蛋白质产量和粗脂肪产量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调理剂 花生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砂姜黑土区不同品种花生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需求的差异 被引量:7
15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6 位作者 索炎炎 毛家伟 李亮 余琼 余辉 袁新丽 杨超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87-91,95,共6页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砂姜黑土上研究不同品种花生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需求的差异,为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花生干物质的阶段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施肥能增加花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干物质的积累...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砂姜黑土上研究不同品种花生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需求的差异,为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花生干物质的阶段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施肥能增加花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干物质的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其中,饱果成熟期,远杂9102的最大,分别为3347.3 kg/hm^2和152.1 kg/(hm^2·d),花针后期,豫花22的最大,分别为4285.8 kg/hm^2和194.8 kg/(hm^2·d);花生氮磷钾阶段积累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远杂9102和远杂6的氮磷积累速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豫花22的钾积累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每形成100 kg荚果,远杂9102平均需求的氮(N)最小,为4.595 kg,远杂6平均需求的磷(P2O5)、钾(P2O5)最小,分别为1.133、1.880 kg,远杂6、远杂9102、豫花22平均需求的氮(N)、磷(P2O5)、钾(P2O5)最大,分别为4.895、1.158、1.937 kg;与氮养分相比,远杂9102需求的平均磷养分比例最大,豫花22需求的平均钾养分比例最大,远杂6需求的平均磷、钾养分比例的最小。在N 150 kg/hm^2、P2O590 kg/hm^2、K2O 150 kg/hm^2的施用量下,每形成100 kg荚果,远杂9102是需求氮、磷量小的品种,远杂6是需求氮、磷量大而钾需求小的品种,豫花22是钾需求大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花生 品种 干物质积累 养分需求
下载PDF
施硫对花生生长发育、品质和土壤供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5 位作者 索炎炎 毛家伟 李亮 余琼 李国平 余辉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1011-1014,1055,共5页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硫对花生生长发育、品质和土壤供硫能力的影响,为花生合理施用硫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硫能增加花生叶片SPAD值,苗期、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花生叶片SPAD值平均增加2.9,4.1,3.5,2.8;能增加花生主...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硫对花生生长发育、品质和土壤供硫能力的影响,为花生合理施用硫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硫能增加花生叶片SPAD值,苗期、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花生叶片SPAD值平均增加2.9,4.1,3.5,2.8;能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和饱果数,分别平均增加2.5,4.6cm,0.4条/株,2.7个/株。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最大值分别为25.1%,50.1%;荚果产量、蛋白产量和脂肪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最大值分别为5836.5,979.8,2011.8kg/hm^2。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耕层土壤全硫含量和有效硫含量呈增加趋势,施硫量为60kg/hm^2时,耕层土壤全硫含量、有效硫含量均达到供给平衡。试验条件下,施硫量为60~90kg/hm^2时,能满足花生生长发育对硫的需求,花生产量为5665.5~5802.0kg/hm^2时,蛋白质产量和脂肪产量分别为956.5~968.6,1894.0~1968.8kg/hm^2,土壤全硫含量、有效硫含量分别为141~158,26.1~34.8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硫肥 生长发育 品质 供硫能力
下载PDF
施氮量对花生产质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3 位作者 毛家伟 李亮 李国平 余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9期91-96,共6页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品种花生产质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高产优质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合理的施氮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花生品种荚果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施氮量为...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品种花生产质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高产优质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合理的施氮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花生品种荚果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施氮量为180 kg/hm^2时,‘豫花23’、‘远杂9102’和‘远杂6’的花生产量均最高,分别比不施氮的处理增产30.45%、25.96%和21.46%;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豫花23’花生仁中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而‘远杂6’和‘远杂9102’花生仁中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粗脂肪含量呈降低趋势;除了施氮降低‘远杂6’和‘远杂9102’花生仁中蛋氨酸含量外,施氮均能增加其他花生蛋白质组分的含量;‘远杂9102’的氮利用率最高,为36.7%;‘豫花23’的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大,分别为6.9 kg/kg和36.9 kg/kg。本试验条件下,‘豫花23’、‘远杂6’适宜的施氮量为180 kg/hm^2,花生产量分别为5330.36、5002.98 kg/hm^2,‘远杂9102’适宜的施氮量为135 kg/hm2,花生产量为5199.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花生 产质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3 位作者 毛家伟 李亮 李国平 余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5期61-65,共5页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耕作方式(免耕、垄作)与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花生的高产、优质和小麦秸秆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花生开花期,起垄覆盖小麦秸秆的耕层土壤温度和盐分...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耕作方式(免耕、垄作)与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花生的高产、优质和小麦秸秆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花生开花期,起垄覆盖小麦秸秆的耕层土壤温度和盐分均最高,而土壤水分含量最低;花生收获期,起垄覆盖小麦秸秆的耕层土壤p H最高,而土壤容重最小;花生不同生育期,起垄覆盖小麦秸秆的叶片SPAD值均最大;起垄覆盖小麦秸秆的花生产量最高,比免耕不覆盖小麦秸秆的和免耕覆盖小麦秸秆的花生产量分别增加664.7、818.1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9.4%、25.0%。免耕不覆盖小麦秸秆,起垄覆盖小麦秸秆和免耕覆盖小麦秸秆等3种方式下,‘远杂9307’分别比‘远杂6’产量增加13.8%、9.9%和15.8%。‘远杂9307’起垄种植,小麦秸秆覆盖量为4500 kg/hm^2,花生产量最高,为4290.0 kg/hm^2,对土壤理化性质改善较佳,建议在花生生产上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覆盖 花生 土壤理化性质 产量
下载PDF
潮土区不同品种花生的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养分需求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6 位作者 索炎炎 毛家伟 李亮 余琼 李国平 余辉 郭玉婷 《农学学报》 2020年第6期40-45,共6页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麦套花生种植区潮土上,研究不同品种花生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需求的差异,为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料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花生干物质的阶段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花针后期最大,施肥能增加花生不同...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麦套花生种植区潮土上,研究不同品种花生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需求的差异,为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料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花生干物质的阶段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花针后期最大,施肥能增加花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干物质的积累量和积累速率,‘豫花9719’的最大,分别为3687.0 kg/hm2、184.3 kg/(hm2·d)。花生氮钾阶段积累量、阶段积累速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豫花9326’的磷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豫花9719’、‘豫花9620’的磷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每形成100 kg荚果‘,豫花9719’所需的氮(N)、磷(P2O5)、钾(K2O)养分量最大,为3.877、1.103、1.456 kg,‘豫花9620’所需的氮(N)、钾(K2O)养分量最小,为3.773、1.375 kg,‘豫花9326’所需的磷(P2O5)养分量最小,为1.058 kg;与氮养分相比,‘豫花9620’所需的磷养分比例最大,‘豫花9326’所需的磷养分比例最小,‘豫花9719’所需的钾养分比例最大,‘豫花9620’所需的钾养分比例最小。在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80、120、150 kg/hm2条件下,‘豫花9620’是氮、钾需求量小而磷需求量大的品种,‘豫花9326’是磷需求量小的品种‘,豫花9719’是氮、钾需求量大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花生 品种 干物质积累 养分需求
下载PDF
施硫对花生产质量和硫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5 位作者 索炎炎 毛家伟 李亮 余琼 李国平 余辉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59-63,共5页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硫对花生产质量和硫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花生合理施用硫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花生的饱果质量、出仁率、百果质量、产量呈增加趋势,其最大值分别为29.2 g/株、68.8%、224.5 g、5 836.5 k...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硫对花生产质量和硫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花生合理施用硫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花生的饱果质量、出仁率、百果质量、产量呈增加趋势,其最大值分别为29.2 g/株、68.8%、224.5 g、5 836.5 kg/hm^2;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呈增加趋势,最高值分别为37.83%、39.83%;硬脂酸、花生酸的含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最大值分别为3.45%、1.48%;蛋氨酸、色氨酸的含量呈增加趋势,最大值分别为0.26%、0.30%。花生仁、茎、果壳、叶、根中硫积累量分别占总积累量的44.4%~47.7%、29.4%~31.5%、12.1%~13.6%、6.7%~7.5%、1.9%~5.2%,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花生仁、果壳、茎中硫的积累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叶、根中硫的积累量呈增加趋势。花生硫素积累量、硫肥利用率、硫肥农学效率均随着施硫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最大值分别为19.65 kg/hm^2、8.4%、9.8 kg/kg。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硫量在60~90 kg/hm^2时,花生产量为5 665.5~5 802.0 kg/hm^2,硫肥利用率、硫肥农学效率分别为7.1%~8.4%、8.0~9.8 k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硫肥 产质量 吸收 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