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祖细胞促动脉内皮损伤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司逸 符伟国 +3 位作者 竺挺 董智慧 张祥满 王玉琦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评价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progenitor endothelial cells,EPCs)移植促动脉损伤内皮修复的效果。方法将菲立磁(superparam agnetic iron oxide,SPIO)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双标记的EPC局部注入损伤颈动脉段... 目的评价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progenitor endothelial cells,EPCs)移植促动脉损伤内皮修复的效果。方法将菲立磁(superparam agnetic iron oxide,SPIO)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双标记的EPC局部注入损伤颈动脉段腔内。术后1d、7d和28d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组织学检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检测。结果MRI扫描发现移植部位出现低信号区。移植组HE、普鲁士蓝、vWF免疫组化染色、GFP荧光、偶氮蓝(Evans blue)染色均提示EPC可粘附于内膜损伤处,并随时间分化为内皮细胞;同时eNOS表达随时间变化而增多。结论菲立磁标记内皮祖细胞可促进动脉损伤内皮的修复,并可为MRI示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内皮损伤 磁共振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普鲁士蓝 免疫组化染色 移植 内皮细胞 细胞粘附 菲立磁 颈动脉
下载PDF
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6
2
作者 竺挺 陈斌 +6 位作者 杨珏 郭大乔 蒋俊豪 徐欣 史振宇 司逸 符伟国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6-749,共4页
目的:探讨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腔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3月间收治的117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背部疼痛通常为其首发症状;继发性内膜破口多见于内脏动脉开口处。围手术期... 目的:探讨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腔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3月间收治的117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背部疼痛通常为其首发症状;继发性内膜破口多见于内脏动脉开口处。围手术期死亡多与夹层破裂、逆向撕裂引起的脑卒中和心包填塞有关。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有效的,对近端锚定区的扩展、继发破口的处理等仍需大样本的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下载PDF
PCBP2在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韫佼 姜兆磊 +2 位作者 司逸 马南 梅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944-947,共4页
目的 探讨PCBP2在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8~10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20只,体重23~28 g,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只,分别施以主动脉缩窄术(TAC组)和假手术(Sham组).术后4周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小鼠的心... 目的 探讨PCBP2在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8~10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20只,体重23~28 g,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只,分别施以主动脉缩窄术(TAC组)和假手术(Sham组).术后4周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小鼠的心脏功能,应用心脏重量与体重之比(HW/BW)定量评价心肌肥厚程度.Real-time PCR检测心肌肥厚标志物Nppa、β-MHC (Myh7)的mRNA水平,同时检测PCBP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ppa、β-MHC及PCBP2的蛋白水平.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Sham组相比,TAC组小鼠的心肌肥厚程度明显增加[TAC组(8.23±1.88)mg/g比Sham组(4.89±0.68)mg/g],左心室射血分数[TAC组(41.38±2.22)%比Sham组(59.15±3.58)%]及短轴收缩率[TAC组(33.61±0.92)%比Sham组(43.87±1.37)%]明显降低(P<0.05).TAC组的心肌肥厚标志物Nppa、β-MHC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然而,TAC组PCBP2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却明显低于Sham组(P<0.05),与心肌标志物Nppa、β-MHC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 PCBP2在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发生过程中起着负性调节作用,上调PCBP2表达可能会抑制心肌肥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P2 心肌肥厚 Nppa β—MHC
下载PDF
S-100,SY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咸华 刘锦文 +3 位作者 司逸 施公胜 黄剑飞 黄华 《交通医学》 2003年第6期623-624,共2页
目的 :探讨S10 0与SY在先天性巨结肠病 (Hirschsprung’sdisease ,HD)的分布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结合光镜下肠壁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特征 ,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3 5例临床拟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变肠段行S -10 0蛋白(soluble -protein ,S... 目的 :探讨S10 0与SY在先天性巨结肠病 (Hirschsprung’sdisease ,HD)的分布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结合光镜下肠壁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特征 ,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3 5例临床拟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变肠段行S -10 0蛋白(soluble -protein ,S -10 0 ) ,突触导素 (Synaptophysin ,SY)染色 ,比较它们的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结果 :SY只在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有表达 ,S -10 0在神经丛内的神经纤维、施万细胞及周围细胞有表达 ,对神经节细胞则无表达。结论 :S-10 0 ,SY可作为HD明确诊断的标记物 ,对临床HD的正确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 SY 先天性巨结肠 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技术 神经节细胞 神经纤维 小儿
下载PDF
老年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司逸 张琦 +1 位作者 金晓萍 丁斐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 :观察老年大鼠海马组织中 NGF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 RT- PCR法 ,半定量分析 2年龄大鼠海马组织中 NGF及其受体 p75 m RNA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成年 (3月龄 )大鼠相比 ,2年龄大鼠海马组织NGF m RNA含量显著下降 ,... 目的 :观察老年大鼠海马组织中 NGF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 RT- PCR法 ,半定量分析 2年龄大鼠海马组织中 NGF及其受体 p75 m RNA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成年 (3月龄 )大鼠相比 ,2年龄大鼠海马组织NGF m RNA含量显著下降 ,而 NGF受体 p75 m 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老年鼠海马 NGF基因表达明显下降 ,而其受体 p75的表达变化不明显。提示衰老可能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mRNA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海马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开窗技术与平行支架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楷 孙晓凡 +4 位作者 彭臣 司逸 单艳 符伟国 王盛章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0-367,共8页
目的研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开窗技术与平行支架技术对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并对比不同术式的差异。方法研究4例采用不同术式(开窗技术、烟囱技术和潜望镜技术)重建弓上分支的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通过随访影像数据建... 目的研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开窗技术与平行支架技术对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并对比不同术式的差异。方法研究4例采用不同术式(开窗技术、烟囱技术和潜望镜技术)重建弓上分支的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通过随访影像数据建立三维几何模型。将二维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测量的血流量作为升主动脉入口和弓上血管出口的边界条件。使用3单元Windkessel模型获得降主动脉出口的压力波形作为边界条件。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获得弓上血管压力、分支支架入口速度矢量以及相对滞留时间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潜望镜支架的压力变化最大,其次是开窗支架,烟囱支架的压力变化最小。开窗支架和潜望镜支架的入口流速不均匀,容易形成涡流,烟囱支架入口流速均匀。开窗支架外壁远心侧、“沟槽”部位、烟囱支架和潜望镜支架与血管壁贴合处相对滞留时间偏大。结论开窗支架和潜望镜支架内外壁压差较大,建议使用球扩支架。烟囱支架内外壁压差较小,建议使用自膨支架。本文预测的术后血栓形成位置与临床随访数据较为一致,故有可能用于主动脉弓部病变介入治疗的手术规划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窗技术 平行支架技术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主动脉弓部病变 Windkessel模型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咸华 刘锦文 +1 位作者 司逸 黄剑飞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64-265,共2页
目的 :比较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术前未经治疗的 4 5例血管瘤手术切除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 -生物素 (S- 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CNA在增生期阳性细胞... 目的 :比较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术前未经治疗的 4 5例血管瘤手术切除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 -生物素 (S- 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CNA在增生期阳性细胞表达率最高为 81.2 5 % ,退化期次之为 4 5 .0 0 % ,退化完成期最低为 33.33% ;3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PCNA的表达对血管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选择都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免疫组化 增殖细胞核抗原 儿童
下载PDF
几何参数对Z型覆膜支架柔顺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赵艺文 闫士举 +1 位作者 司逸 宋成利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分析治疗胸主动脉瘤的常用Z型覆膜支架的几何参数对支架柔顺性能的影响及主次顺序。方法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立波峰数目、波峰高度、丝径及顶端圆角半径4种因素变化的覆膜支架模型,并导入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对支架施加弯... 目的分析治疗胸主动脉瘤的常用Z型覆膜支架的几何参数对支架柔顺性能的影响及主次顺序。方法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立波峰数目、波峰高度、丝径及顶端圆角半径4种因素变化的覆膜支架模型,并导入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对支架施加弯曲60°的转动变量,根据最大等效应力、节点反力、弯矩3个评价参数分析支架柔顺性。结果支架弯曲后,最大应力集中在弯曲内侧;减小支架丝径、波峰高度与波峰数目,支架的柔顺性增强;增大波峰顶端圆弧半径,支架柔顺性增强;丝径与波峰数目对支架柔顺性的影响强于顶端圆弧半径与波峰高度。结论波峰数目、波峰高度、丝径及顶端圆角半径对覆膜支架柔顺性均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以后临床支架的选择及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减少新发破口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柔顺性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PETTICOAT”技术的支架系统在B型主动脉夹层远端主动脉重构中的有效性分析——一项多中心“匹配”比较研究
9
作者 胡诚凯 杨珏 +16 位作者 王伟 戴向晨 陆信武 戚悠飞 张宏鹏 张宇翀 邱首继 曹根茂 王恩慈 林朋 莫凡迪 李仕毅 李哲昀 左梓昂 司逸 符伟国 王利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0-356,共7页
目的比较采用Fabulous支架系统修复和标准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对B型主动脉夹层(TBAD)远端主动脉的重塑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经Fabulous支架治疗的134例TBAD患者以及对应的多中心进行标准TEVAR治疗的159例TBAD患者... 目的比较采用Fabulous支架系统修复和标准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对B型主动脉夹层(TBAD)远端主动脉的重塑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经Fabulous支架治疗的134例TBAD患者以及对应的多中心进行标准TEVAR治疗的159例TBAD患者的数据。通过倾向性匹配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预后和主动脉重塑效果。结果通过倾向性匹配分析,一共62例Fabulous治疗的患者和匹配的62例标准TEVAR治疗的患者纳入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前基线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裸支架区域的主动脉重塑方面,Fabulous组患者在真腔最小直径[10.6(4.4,14.5)mm比4.7(0.9,10.7)mm,P=0.001]和假腔最大直径[-24.2(-30.5,-4.9)mm比0.7(-11.8,2.3)mm,P<0.001]的变化趋势均优于标准TEVAR组患者,且Fabulous组患者的假腔完全血栓化比例明显优于标准TEVAR组患者(62.9%比37.1%,P=0.042)。结论TBAD患者采用Fabulous支架系统有更好的远端主动脉重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动脉瘤 夹层 假腔血栓化 主动脉重塑
原文传递
药物涂层装置治疗椎动脉起始处狭窄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永刚 史振宇 +3 位作者 郭大乔 唐骁 司逸 郭宝磊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装置在椎动脉起始处狭窄(ostial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OVAS)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连续收治的18例使用药物涂层装置治疗的OVAS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装置在椎动脉起始处狭窄(ostial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OVAS)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连续收治的18例使用药物涂层装置治疗的OVA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或)颈部血管超声明确狭窄程度,必要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认。新发病变手术方式为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DCB+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再狭窄病变手术方式为DCB、DES。观察围手术期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病变血管通畅率、随访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二次干预率。结果18例患者中新发病变16例、再狭窄病变2例。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54~84岁,平均(67.5±7.8)岁。16例新发OVAS患者中,应用DCB患者6例、DES患者8例、DCB+裸支架患者2例;2例术后再狭窄患者:1例植入DES、1例应用DCB。围手术期1例患者眩晕症状未得到缓解,1例患者发生小脑卒中。技术成功率为94.4%(17/18),临床成功率88.9%(16/18),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5.6%(1/18)。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15.4±10.9)个月。随访过程中,1例眩晕症状患者好转,未作任何处理;1例脑卒中患者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1例新发病变DCB扩张后,于术后第3个月发生再狭窄。随访过程中血管通畅率94.4%(17/18)、不良事件发生率5.6%(1/18)、二次干预率0%。结论药物涂层装置治疗在OVAS患者中应用再狭窄率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起始处狭窄 腔内治疗 裸支架 药物涂层装置
下载PDF
急性颈动脉夹层青壮年脑卒中患者的围手术期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一例
11
作者 韩同磊 唐涵斐 +7 位作者 林长泼 沈洋 严栋 高斌 司逸 唐骁 郭大乔 符伟国 《上海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708-715,共8页
自发性颈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具有很高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的疾病。本案例患者为青壮年,双侧SCAD,以急性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入院,双侧颈动脉真腔明显受... 自发性颈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SCAD)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具有很高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的疾病。本案例患者为青壮年,双侧SCAD,以急性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入院,双侧颈动脉真腔明显受压变窄,右侧颈动脉夹层位置较高,远心端已入颅内。稳定患者病情、处理双侧颈动脉夹层的时间紧迫且难度系数高,单一科室无法独立解决。本中心开展多学科团队协作,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后,制订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与流程,分次处理双侧的颈动脉夹层,有效规避了可能存在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改善了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自发性 颈动脉夹层 围手术期 多学科团队协作 支架置入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逆行性A型夹层和Ⅰa型内漏的预防与治疗
12
作者 孙晓凡 司逸 符伟国 《上海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14-119,共6页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作为胸主动脉疾病的微创治疗方法已逐渐被血管外科医师接受,但是TEVAR术后可能发生支架相关并发症和症状性并发症。发生于支架近端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逆行性A型夹层(RTAD)、Ⅰa型内漏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对于TE...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作为胸主动脉疾病的微创治疗方法已逐渐被血管外科医师接受,但是TEVAR术后可能发生支架相关并发症和症状性并发症。发生于支架近端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逆行性A型夹层(RTAD)、Ⅰa型内漏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对于TEVAR术后RTAD和Ⅰa型内漏的预防和治疗,传统外科手术的技术已趋于完备,疗效已被证实。本文对介入手段疗效的确认和新技术的开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逆行性A型夹层 Ⅰa型内漏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司逸 符伟国 +9 位作者 王玉琦 徐欣 郭大乔 陈斌 蒋俊豪 杨珏 史振宇 竺挺 石赟 董智慧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868-1872,共5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111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情况分为完全封堵、封堵〈50%、封堵〉50%和未封堵组。术前及术...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111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情况分为完全封堵、封堵〈50%、封堵〉50%和未封堵组。术前及术后第1、3、5和30天随访测量患者双上肢的血压差值,同时评估有无脑卒中、偏瘫和截瘫以及左上肢缺血等情况。结果完全封堵55例(49.6%),封堵〈50%18例(16.2%),封堵〉50%7例(6.3%),未封堵31例(27.9%)。所有患者TEVAR均成功,无脑卒中、截瘫及偏瘫发生。完全封堵组与其余3组相比,双上肢血压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内完全封堵组中13例出现与左上肢活动无关的头晕,其中5例伴黑礞;7例出现左上肢间歇性跛行症状。结论TEVAR中,为延长近端锚定区对左锁骨下动脉的封堵是安全可行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应行血管重建,以提供更为持久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假体和植入物 锁骨下动脉
原文传递
杂交技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司逸 何毅 +4 位作者 汤敏 刘浩 丁芳宝 鲍春荣 梅举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24-627,共4页
目的总结杂交技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的高危患者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采用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期8例,亚急性期15例,慢性期10例)。其中男22... 目的总结杂交技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的高危患者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采用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期8例,亚急性期15例,慢性期10例)。其中男22例,女11例,平均年龄(69±10)岁,术前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均〉Ⅲ级,27例行同期手术、6例行分期行腔内修复术。结果33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平均住院天数为(16±6)d,住院期间因脑梗死死亡1例。脑卒中2例,肺部感染1例。肾功能衰竭2例。随访30例,随访时间3~66个月,平均(33±2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4例,其中主动脉手术相关死亡2例;发生内漏3例,1例I型内漏行二次杂交治疗。结论杂交技术治疗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创伤小,适用于基础病变较多,无法接受主动脉弓置换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司逸 符伟国 王玉琦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08年第5期49-52,共4页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由腹主动脉管壁局部损伤开始,继而累及整个管腔的慢性退行性病变。90%以上发生在肾动脉水平以下,而其中75%的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其准确的发病率尚不清楚,但多个流行病学的筛查研究提示老年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在1....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由腹主动脉管壁局部损伤开始,继而累及整个管腔的慢性退行性病变。90%以上发生在肾动脉水平以下,而其中75%的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其准确的发病率尚不清楚,但多个流行病学的筛查研究提示老年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在1.7%~6%之间,男女比为3.5~6:1,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加。腹主动脉瘤的自然病程为瘤体的逐渐增大,最终导致破裂而死亡。腹主动脉瘤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人工血管重建主动脉,从而防止瘤样病变的发展和破裂,改善与疾病自然病程有关的预后。传统的开腹手术死亡率在2%~6%。1991年Parodi等川以人工血管支架成功完成了第一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是血管外科史上一个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瘤腔内治疗 人工血管支架 慢性退行性病变 肾动脉水平以下 手术死亡率 自然病程 血管重建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无创性诊断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司逸 符伟国 王玉琦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29-832,共4页
关键词 动脉闭塞症 踝肱指数 脉搏容积描记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术前影像学评估与适应证选择 被引量:5
17
作者 司逸 符伟国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86-889,共4页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逐步取代传统开腹手术而成为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腔内器械的不断研发改进以及操作技术日益成熟,传统的腔内修复适应证正逐渐得到扩展。尽管新技术的提高和器械的...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逐步取代传统开腹手术而成为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腔内器械的不断研发改进以及操作技术日益成熟,传统的腔内修复适应证正逐渐得到扩展。尽管新技术的提高和器械的改进更有助于扩大治疗指征和治疗结果,但谨慎细致的术前评估应是EVAR成功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影像学
原文传递
髂-颈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Ⅰ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18
作者 司逸 符伟国 +5 位作者 杨珏 蒋俊豪 郭大乔 陈斌 徐欣 竺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7-508,共2页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病变,其中Ⅰ型累及弓部血管及其上三大分支,导致动脉的完全闭塞或重度狭窄,从而引起严重的缺血症状,故属于该病中症状最重、治疗最困难的一类^[1]。胸内外途径重建血管的手术创伤大...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病变,其中Ⅰ型累及弓部血管及其上三大分支,导致动脉的完全闭塞或重度狭窄,从而引起严重的缺血症状,故属于该病中症状最重、治疗最困难的一类^[1]。胸内外途径重建血管的手术创伤大,且并发症多。近几年,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ere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渐渐兴起,其近期疗效尚令人满意,但远期血管的再狭窄仍是面临的难题^[2]。我科自2003年5月至2006年11月应用髂一颈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10例Ⅰ型大动脉炎,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旁路术 多发性大动脉炎 颈动脉 Ⅰ型 治疗 肉芽肿性病变 缺血症状 球囊扩张术
原文传递
对吻式支架技术和主髂动脉分叉部覆膜支架重建技术在主髂动脉闭塞症中的使用策略
19
作者 王睿涵 司逸 符伟国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主髂动脉闭塞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腹主动脉远端以及主髂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继而引发盆腔和下肢缺血。伴随血管腔内技术的迅速发展,腔内治疗已逐渐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其中,对吻式支架技术和主髂动脉分... 主髂动脉闭塞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腹主动脉远端以及主髂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继而引发盆腔和下肢缺血。伴随血管腔内技术的迅速发展,腔内治疗已逐渐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其中,对吻式支架技术和主髂动脉分叉部覆膜支架重建(CERAB)技术是两项应用于复杂主髂动脉闭塞的技术探索,大大地改变了对于主髂动脉闭塞症的治疗理念。本文结合体外几何流体力学基础研究以及国际临床研究现状,旨在探讨对吻支架技术和CERAB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疾病的技术特点、技术优势以及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症 腔内治疗 对吻支架技术 主髂动脉分叉部覆膜支架重建
原文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司逸 符伟国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4-16,共3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进展,可引起肢体严重缺血等并发症,甚至有截肢的风险,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随着社会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进展,可引起肢体严重缺血等并发症,甚至有截肢的风险,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随着社会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高达2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应重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预防以及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球囊治疗 药物涂层 闭塞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人口老龄化 病情进展 严重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