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中龙潭组北型沉积相及聚煤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吉丛伟 李志能 +2 位作者 彭正奇 张超 邵龙义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1期9-12,42,共5页
湘中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组北型地区为一套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煤层等沉积组合,具有砂泥薄互层层理、透镜状层理、水平层理及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根据野外剖面及岩心沉积学分析,在龙潭组中识别出残积平原-潟湖、潮坪和滨外... 湘中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组北型地区为一套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煤层等沉积组合,具有砂泥薄互层层理、透镜状层理、水平层理及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根据野外剖面及岩心沉积学分析,在龙潭组中识别出残积平原-潟湖、潮坪和滨外陆棚沉积体系,总体上反映为海平面持续抬升、水体逐渐变深的沉积过程。煤层的形成受古构造和古环境等因素控制,煤层发育于煤系沉积早期的潟湖环境(2煤)和中期的潮坪环境(1煤),从西向东2煤厚度减小,硫分及灰分产率增大;1煤仅在部分地区可见,其硫分、灰分产率均比2煤高,说明受海水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模式 龙潭组 湘中地区
下载PDF
青海江仓矿区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资源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吉丛伟 郭晋宁 +3 位作者 邵龙义 李永红 文怀军 周俊 《中州煤炭》 2012年第6期35-37,共3页
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含煤面积大,煤炭资源丰富。结合木里煤田江仓矿区地质情况分析了煤储层特征,在使用吸附法分析矿区煤样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微观空隙结构以及割理对煤层气的影响作用。体积法也被用于计算江仓矿区地质资源量。结论... 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含煤面积大,煤炭资源丰富。结合木里煤田江仓矿区地质情况分析了煤储层特征,在使用吸附法分析矿区煤样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微观空隙结构以及割理对煤层气的影响作用。体积法也被用于计算江仓矿区地质资源量。结论为:①江仓矿区煤厚变化大、总厚度大、煤层间距小,有机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壳质组含量很少,这些均有利于煤层气的形成;②研究区储层物性较好,有利于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③江仓矿区地质资源量共57.41亿m3,平均资源丰度1.04亿m3/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煤层气 资源评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及相控特征 被引量:28
3
作者 邵龙义 韩俊 +4 位作者 马锋 刘永福 许怀先 邬光辉 吉丛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3-961,共9页
根据钻井岩心、薄片、物性等数据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东部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沉积相对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可分为交代白云岩及缝洞充填型白云岩两大类型,交代白云岩又可分为泥粉晶白云岩、细—中... 根据钻井岩心、薄片、物性等数据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东部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沉积相对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可分为交代白云岩及缝洞充填型白云岩两大类型,交代白云岩又可分为泥粉晶白云岩、细—中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以及角砾状白云岩等次级类型。白云岩的储集空间主要以晶间孔隙、溶蚀孔隙、缝合线孔隙和裂缝为主,裂缝起到了连通孔隙的作用,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以裂缝—孔洞型为主。研究表明:交代白云岩具有明显的相控特点,东侧的英东—罗西一带的交代白云岩主要发育在内缓坡背景的台地边缘浅滩、开阔台地及潮坪相带,而在西侧的古城4井一带的交代白云岩以角砾状白云岩为主,发育于环边陆棚的礁前斜坡带。白云岩储层发育除受后期成岩作用(白云化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断裂等因素影响外,主要受早期沉积相带的控制,内缓坡是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东部 寒武系 白云岩储层 相控特征
下载PDF
湖南邵阳地区茅口期晚期重力流沉积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邵龙义 刘炳强 +5 位作者 吉丛伟 伍意得 李志能 彭正奇 张超 黎光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3-594,共12页
湖南邵阳市邵阳大道两侧出露的龙潭组下段(中二叠世茅口期晚期)发育一套地质特征典型、沉积序列明显的重力流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块状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为主,砂岩底面发育有重荷模、槽模、工具痕及冲刷充填构造,砂岩内部有块状层理... 湖南邵阳市邵阳大道两侧出露的龙潭组下段(中二叠世茅口期晚期)发育一套地质特征典型、沉积序列明显的重力流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块状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为主,砂岩底面发育有重荷模、槽模、工具痕及冲刷充填构造,砂岩内部有块状层理、平行层理、包卷层理及粒序层理,互层的泥岩中见类似于古网迹的痕迹化石。可识别出砂质碎屑流、浊流与滑塌沉积。剖面下部含泥砾块状砂岩发育,剖面中上部以发育薄到中厚层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为特点。根据重力流沉积物特征及其垂向序列特征,建立了重力流沉积模式,将海底扇划分出内扇、中扇与外扇。通过与附近的短陂桥矿区的龙潭组下段沉积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华南地区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位于华南盆地范围的邵阳地区,在中二叠世茅口期晚期(龙潭组下段)发育的重力流沉积,可能意味着华南盆地在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之间的深大断裂在中二叠世末期曾经发生拉张,形成裂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邵阳 重力流沉积 茅口期晚期 龙潭组下段
下载PDF
湖南煤层气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肖正辉 邵龙义 +1 位作者 鲁静 吉丛伟 《中国煤炭地质》 2010年第3期17-20,共4页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湖南煤层资源,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方案计算了湖南煤层气资源量、可采资源量和资源丰度,并探讨了其分布特征。经计算汇总,湖南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为780.80×10^8m^3和325.94×10^8m^3...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湖南煤层资源,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方案计算了湖南煤层气资源量、可采资源量和资源丰度,并探讨了其分布特征。经计算汇总,湖南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为780.80×10^8m^3和325.94×10^8m^3,煤层气资源丰度为0.30×10^8m^3/km^2。煤层气风化带-1 000m和1 000~1 500m的煤层气资源量分别为489.81×10^8m^3和290.99×10^8m^3。湖南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下石炭统测水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中,分别为317.13×10^8m^3和463.67×10^8m^3,其中,下石炭统测水组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涟邵目标区的渣渡、金竹山、太平寺、冷水江等含煤向斜区域,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郴耒目标区的永耒、梅田、白沙、马田等含煤向斜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煤层气资源 可采资源量 资源丰度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湖南省资汝煤田上三叠统沉积环境及聚煤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超 伍意得 +3 位作者 马文华 吉丛伟 邵龙义 马施民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12期12-14,18,共4页
湘东南地区资汝煤田上三叠统为一套灰黑色砂质泥岩、细砂岩、中粗粒砂岩以及煤层等沉积组合,具有砂泥薄互层层理、斜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及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结构。该地区沉积环境为潟湖三角洲,煤层主要发育于潟湖淤浅而成的泥炭沼泽。... 湘东南地区资汝煤田上三叠统为一套灰黑色砂质泥岩、细砂岩、中粗粒砂岩以及煤层等沉积组合,具有砂泥薄互层层理、斜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及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结构。该地区沉积环境为潟湖三角洲,煤层主要发育于潟湖淤浅而成的泥炭沼泽。研究区西南方向发育煤层层数比北东向多,盆地边缘煤的灰分比盆地中心的高,而硫分含量却比盆地中心低,盆地中心煤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南 沉积环境 上三叠统
下载PDF
青海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永红 吉丛伟 +4 位作者 邵龙义 张少林 郭晋宁 李猛 文怀军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227,共5页
青海木里煤田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产自下部煤层和页岩层,为典型煤成气及页岩气。青藏高原永冻层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盖层圈闭条件,断层、裂隙、砂体及不整合面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输导系统,砂体为其形成提供储层。天然气水合... 青海木里煤田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产自下部煤层和页岩层,为典型煤成气及页岩气。青藏高原永冻层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盖层圈闭条件,断层、裂隙、砂体及不整合面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输导系统,砂体为其形成提供储层。天然气水合物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密度值、高电阻率、高声速、高天然伽马及井径变大或基本不变,化学组成以CH4、N2为主,含少量O2、C2H6及CO2。在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及特征研究基础上,提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模式:断层为疏导系统,不整合面为疏导系统,渗透性好的砂体为疏导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木里煤田 天然气水合物 特征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湖南省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及聚煤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吉丛伟 邵龙义 +3 位作者 彭正奇 黎光明 龚玉红 张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基于湖南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分析,研究了聚煤期古地理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层序Ⅰ(龙潭组上段下部)受同沉积断裂的控制,主要分布于龙山隆起以南的龙潭组南型"沉积区,煤层形成于三角洲、潮坪古地理单元,并在衡阳-... 基于湖南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分析,研究了聚煤期古地理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层序Ⅰ(龙潭组上段下部)受同沉积断裂的控制,主要分布于龙山隆起以南的龙潭组南型"沉积区,煤层形成于三角洲、潮坪古地理单元,并在衡阳-郴州一带形成南北向展布的富煤带;层序Ⅱ(龙潭组上段中上部)分布在江南隆起两侧的湘中南及湘西北地区,煤层主要形成于潮坪、泻湖和三角洲古地理单元,在湘中南的龙潭组"北型"沉积区形成北东向展布的邵阳—长沙—浏阳富煤带;层序Ⅲ(龙潭组上段顶部和长兴组)在整个湖南省广泛分布,但是仅在海侵体系域初期发育一层薄且不稳定的煤层.从层序Ⅰ到层序Ⅲ,聚煤中心在湘中南有从东南向西北迁移现象,聚煤作用有从弱(层序Ⅰ)到强(层序Ⅱ)再到弱(层序Ⅲ)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聚煤作用 层序地层 晚二叠世 湖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