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M技术在天然气处理装置建设中的应用探索
1
作者 吉俊毅 胡彦核 杜锡铭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3期42-46,共5页
以某大型天然气处理装置建设应用为依托,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于大型天然气处理装置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了BIM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及优势,探讨了基于BIM技术的工厂化预制技术、施工过程4D模拟、施工方案推演优化,以及BIM技... 以某大型天然气处理装置建设应用为依托,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于大型天然气处理装置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了BIM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及优势,探讨了基于BIM技术的工厂化预制技术、施工过程4D模拟、施工方案推演优化,以及BIM技术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BIM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及应用效果显示,该技术能够提升设计质量、工厂预制效率,并可实现可视化施工管理;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方式,能够从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全面提升项目管控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天然气处理 工厂化预制 施工应用
下载PDF
油水砂多相流中固体颗粒对弯管及T型堵头管的冲蚀 被引量:14
2
作者 彭文山 曹学文 +2 位作者 吉俊毅 靳学堂 王庆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136,174,共7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在欧拉坐标系下求解连续相运动方程,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下求解离散相颗粒轨道方程,并利用冲蚀方程研究了管内油、水、砂多相流中固体颗粒运动与管道冲蚀的相互关系,预测最大冲蚀发生位置。结果表明:弯管冲蚀最严重...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在欧拉坐标系下求解连续相运动方程,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下求解离散相颗粒轨道方程,并利用冲蚀方程研究了管内油、水、砂多相流中固体颗粒运动与管道冲蚀的相互关系,预测最大冲蚀发生位置。结果表明:弯管冲蚀最严重处位于下游直管段与弯头连接处外侧,T型堵头管冲蚀最严重处位于上下游直管段交接处内侧,T型堵头管的最大冲蚀速率远大于弯管的;T型堵头管中存在明显的颗粒相互碰撞区域以及颗粒滞留区域,在颗粒相互碰撞区域颗粒对管壁的碰撞能降低,在颗粒滞留区域颗粒的滞留减少了新来颗粒对堵头的碰撞,这两个区域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颗粒对管道的冲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管 T型堵头管 油水砂 多相流 冲刷腐蚀 颗粒轨迹
下载PDF
油品二元掺混黏度预测模型评价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俊 曹学文 +2 位作者 张楠 李显超 吉俊毅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5-70,共6页
为较好的控制和预测石油化工过程中油品掺混后的黏度,获得对于不同工艺情形的精度较高的掺混黏度预测模型,以黏度比为工况划分标准,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及工程允许误差为评价准则,评价了8种二元油品掺混黏度的预测模型。得到了各个模... 为较好的控制和预测石油化工过程中油品掺混后的黏度,获得对于不同工艺情形的精度较高的掺混黏度预测模型,以黏度比为工况划分标准,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及工程允许误差为评价准则,评价了8种二元油品掺混黏度的预测模型。得到了各个模型在全黏度比1~106内的黏度预测特性。计算分析了各个模型的预测精度。按黏度比,对掺混黏度预测做了模型的优选。结果表明,Arrhenius、Bingham、Kendall等基本模型的预测结果波动及误差较大,不推荐使用,黏度比在1~103时优选Chevron模型,黏度比在104~105时优选Cragoe模型,而黏度比在105~106时各模型都超出允许范围,且波动及偏差较大,预测效果不好,亟待开发出一种适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掺混 黏度比 掺入比 黏度预测 模型评价
下载PDF
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交付现状与发展趋势
4
作者 吉俊毅 张康 +1 位作者 王松 范美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1年第3期75-76,共2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油气行业的数字化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数字化交付概念,通过对三大石油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交付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当前在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交付存在的问题,并对...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油气行业的数字化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数字化交付概念,通过对三大石油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交付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当前在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交付存在的问题,并对数字化交付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工程 数字化交付 智能化应用
下载PDF
LNG卸料管道氮气预冷温度分布规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曹学文 吉俊毅 杨文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2-497,共6页
LNG进入常温卸料管道前需进行预冷,在低温氮气预冷过程中,会出现管道顶底温差较大的现象,过大的顶底温差会造成管道拱起。利用Fluent软件,建立LNG卸料管道氮气预冷三维模型,采用阶段降低氮气入口温度的预冷方式,模拟氮气预冷卸料管道温... LNG进入常温卸料管道前需进行预冷,在低温氮气预冷过程中,会出现管道顶底温差较大的现象,过大的顶底温差会造成管道拱起。利用Fluent软件,建立LNG卸料管道氮气预冷三维模型,采用阶段降低氮气入口温度的预冷方式,模拟氮气预冷卸料管道温度分布规律,探究卸料管道顶底温差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预冷过程中,管道近管壁处温度梯度大,管道内部温度梯度较小;同时预冷过程中管道内自然对流作用不可忽略,与管道换热后的氮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在浮升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从而导致顶部温度高于底部温度;影响顶底温差大小的因素有预冷时间、质量流量、氮气温度等;顶底温差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质量流量越大,氮气入口温度越低,管道顶底温差越大。为避免管道顶底温差过大和预冷速度不超过10 K/h,建议采用阶梯式预冷建议逐渐将温度降至123 K左右。(图10,表2,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卸料管道 氮气预冷 顶底温差
原文传递
基于SVM法的混合制冷剂配比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范美玉 靖哲 +2 位作者 吉俊毅 刘帅帅 张善保 《低温与超导》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36,65,共6页
在众多天然气液化工艺流程中,混合制冷剂天然气液化流程因其流程简单、效率高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混合制冷剂的制冷效率与其组成复杂程度相互约束,使制冷剂的合理配比成为限制MRC液化工艺发展的瓶颈。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选定其组分... 在众多天然气液化工艺流程中,混合制冷剂天然气液化流程因其流程简单、效率高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混合制冷剂的制冷效率与其组成复杂程度相互约束,使制冷剂的合理配比成为限制MRC液化工艺发展的瓶颈。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选定其组分,通过正交实验获取实验样本,运用HYSYS流程进行模拟计算;以比功耗值作为目标函数,运用SVM法优化分析,最终得到最优混合制冷剂配比。通过对比验证,优化效果显著。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准确性好,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液化工艺 混合制冷剂 SVM法 正交试验 优化配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