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心脏手术遇上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如何诊断如何处理
1
作者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2期81-81,共1页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类药物应用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2%~5%,由肝素-血小板第4因子复合物的抗体介导,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如未及时诊断或不恰当抗凝,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类药物应用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2%~5%,由肝素-血小板第4因子复合物的抗体介导,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如未及时诊断或不恰当抗凝,患者死亡风险增加。近几年,随着对HIT认识加深、HIT实验室诊断能力提高、心脏手术术前机械辅助支持应用率的增加,不少中心遇到了心脏手术术前患者疑诊或确诊HIT的情况。HIT的治疗原则是避免使用肝素药物,这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抗凝常规相矛盾。HIT给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成人体外循环管理临时专家共识》(后文简称《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择期心脏外科手术时机的选择: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2
作者 王靖 王建 +8 位作者 王添隆 滕媛 刘刚 王茜 楼松 胡强 高国栋 于坤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 评估近期新冠病毒感染后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并探讨手术的最佳时机。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了2023年2月7日至3月9日接受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近期有新冠病毒感染成年患者。根据感染至手术的间... 目的 评估近期新冠病毒感染后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并探讨手术的最佳时机。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了2023年2月7日至3月9日接受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近期有新冠病毒感染成年患者。根据感染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术前新冠病毒感染≤8周和> 8周两组,比较临床资料和术后结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亚组分析确定与患者结局相关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415例患者,其中79例(19.0%)术前新冠病毒感染≤8周。≤8周组的患者表现出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7(5,11)h vs.6(5,8)h,P=0.02]、术后胸腔引流总量增加[961(680,1405)ml vs.800(533,1 102)ml,P=0.003]、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48(24,72)h vs.24(24,48)h,P=0.012]和住院时间[13(10,15)d vs.11(9,14)d,P=0.041]延长。对于60岁及以上患者的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和住院时长的影响更大。结论 大多数患者可以在新冠病毒感染后安全地进行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8周内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与患者延长的ICU时间和住院时间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预后 手术时机
下载PDF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时机的比较
3
作者 王靖 卞璐瑜 +11 位作者 李真真 刘刚 王建 王茜 滕媛 王添隆 张寒 闫姝洁 楼松 胡强 高国栋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5期365-370,399,共7页
目的 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术期应用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的时机对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并应用ECMO支持的患者资料,共计14例患者。根据ECM... 目的 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术期应用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的时机对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并应用ECMO支持的患者资料,共计14例患者。根据ECMO启动时机分为预置ECMO支持组(6例)和非预置ECMO支持组(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PCI治疗情况、机械支持情况、并发症及结局。结果 1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9±13.3)岁,男性占12例(85.7%)。预置ECMO支持组主要为三支病变(66.7%),非预置ECMO支持组主要为单支及双支病变(75%)。预置ECMO支持组置入支架中位数和置入球囊中位数均显著高于非预置ECMO支持组(3 vs. 1,P=0.005;6 vs. 2,P=0.020)。预置ECMO支持组PCI中位时间大于非预置ECMO支持组(109 min vs. 27 min,P=0.042)。非预置ECMO支持组死亡率显著高于预置ECMO支持组(75.0%vs. 16.7%,P=0.031),两组患者在相关并发症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预防性应用ECMO支持提高了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血运重建率及生存率,且并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体外膜氧合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原性休克 心脏骤停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期间溶血相关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寒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329-332,共4页
体外循环期间因机械破坏、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红细胞破坏并释放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入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增加与患者不良临床结局有关,因此溶血的早期预警与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此文对体外循环期间溶血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溶血的原... 体外循环期间因机械破坏、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红细胞破坏并释放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入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增加与患者不良临床结局有关,因此溶血的早期预警与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此文对体外循环期间溶血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溶血的原因、机制、诊断以及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溶血 游离血红蛋白
下载PDF
固定翼飞机转运体外膜氧合患者经验总结
5
作者 陈武 巩秀静 +11 位作者 王靖 王添隆 王建 滕媛 刘刚 闫姝洁 张大春 王民 李庆有 王蕊 魏彦芳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287-292,共6页
目的总结体外膜氧合(ECMO)危重症患者固定翼飞机转运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我国2017年5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红十字会999专业航空医疗救援联合相关医疗单位采用固定翼飞机转运的11名ECMO支持患者信息,总结ECMO患者固定翼飞机转运中... 目的总结体外膜氧合(ECMO)危重症患者固定翼飞机转运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我国2017年5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红十字会999专业航空医疗救援联合相关医疗单位采用固定翼飞机转运的11名ECMO支持患者信息,总结ECMO患者固定翼飞机转运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男性9名,女性2名,平均年龄(56.6±16.6)岁;10例患者诊断重症肺炎,1例患者诊断心肌病合并心源性休克;静脉-静脉ECMO 10例,静脉-动脉ECMO 1例;2例(18%)患者采用B-1999固定翼飞机转运,9例(82%)采用B-5999固定翼飞机转运,飞行距离(713.9±388.6)km,飞行时间(1.5±0.7)h,转运总时间(4.4±0.8)h;转运医护团队包括4人(医生2名,护士2名)。所有患者均成功转运,其中两名患者在转运途中出现不良反应(心率下降、飞行中氧分压降低)。结论在专业、经验丰富的ECMO医护团队和设备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固定翼飞机空中医疗救援ECMO患者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固定翼飞机 重症肺炎 转运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心脏直视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吉冰洋 王伟鹏 +3 位作者 冯正义 李波 龙村 李立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457-459,共3页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 (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 0例择期CPB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C组 )和乌司他丁组 (U组 )。C组不给药 ,U组给予乌司他丁 10 0万U(其中 30万U为麻醉诱导前给予 ...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 (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 0例择期CPB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C组 )和乌司他丁组 (U组 )。C组不给药 ,U组给予乌司他丁 10 0万U(其中 30万U为麻醉诱导前给予 ,40万U预充体外循环机内 ,30万U为开放升主动脉后给予 )。分别于麻醉诱导后 (T1)、阻断升主动脉 30分钟 (T2 )、再灌注 1小时(T3 )、再灌注 2小时 (T4 )及再灌注 3小时 (T5)各时间点取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样本中下列各指标的水平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结果 两组血清中TNF α、IL 6、IL 8的浓度 ,都是在再灌注后与手术前值及阻断主动脉 30分钟的值相比有明显的增加(P <0 0 5 ) ;在T3 、T4 、T5三个时点U组的TNF α、IL 6、IL 8的释放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在CPB过程中乌司他丁可以通过抑制炎性介质TNF α、IL 6和IL 8的释放而减轻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术 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肺转流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体外循环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7
作者 董文豪 王添隆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体外循环(ECC)技术可在一段时间内全部或部分代替心肺功能,在心脏外科手术及心肺衰竭患者的生命支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立可靠的ECC动物模型有助于探究ECC过程对机体产生的影响,进而优化临床管理策略。近年来小鼠因其易获得、... 体外循环(ECC)技术可在一段时间内全部或部分代替心肺功能,在心脏外科手术及心肺衰竭患者的生命支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立可靠的ECC动物模型有助于探究ECC过程对机体产生的影响,进而优化临床管理策略。近年来小鼠因其易获得、具有多种基因型、可重复性高等优点被选择用于建立ECC模型。然而,目前对于小鼠ECC模型建立的流程尚没有统一规范,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而为未来建立稳定的ECC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 小鼠 模型建立
下载PDF
深低温下肺动脉取栓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4
8
作者 吉冰洋 李春华 +2 位作者 王古岩 冯正义 龙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 总结在深低温下行肺动脉取栓术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 方法  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在深低温低流量和深低温停循环下行肺动脉取栓术 ,并通过间断恢复血流 ,延迟复温 ,药物处理等技术 ,保护患者的心、脑、肺、肾等功能。 结果  1... 目的 总结在深低温下行肺动脉取栓术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 方法  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在深低温低流量和深低温停循环下行肺动脉取栓术 ,并通过间断恢复血流 ,延迟复温 ,药物处理等技术 ,保护患者的心、脑、肺、肾等功能。 结果  1例由于体外循环时间较长 (335分钟 ) ,且心功能较差 ,静脉血氧饱和度不能有效的维持 ,脱机困难 ,使用了体外膜肺支持 ,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1例因肺水肿施行二次肺动脉环缩术后 ,肺水肿明显改善 ;其他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结论 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取栓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低流量 停循环 肺栓塞 体外循环
下载PDF
联合应用脑血流多普勒和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监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中大脑功能的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吉冰洋 段欣 +4 位作者 缪娜 刘瑞芳 杨璟 于坤 龙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联合应用脑血流多普勒(TCD)和近红外光谱(NIRS)测定技术监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流速和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为采取最佳的神经系统保护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12例拟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行... 目的联合应用脑血流多普勒(TCD)和近红外光谱(NIRS)测定技术监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流速和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为采取最佳的神经系统保护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12例拟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行全弓置换术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将TCD探头置于颞窗,将NIRS的探头置于患者的额头,并分别采集围术期、术中以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流速和脑血氧饱和度的指标。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和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术中平均动脉压与脑血氧饱和度(rO2)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MCA的平均血流速(mVmca)与rO2明显相关;主泵流量与rO2明显相关。开始顺行性脑灌注(ASCP)后,mVmca、rO2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都明显低于ASCP开始前和恢复流量后,且ASCP的流量和mVmca和rO2明显正相关。当DHCA过程中ASCP的流量低于10 ml/kg体重时,TCD则探测不到MCA的血流信号,维持ASCP流量大于10 ml/kg体重可以维持一定的MCA脑血流流速和维持rO2>45%。在体外循环结束后,mVmca和rO2则恢复到体外循环前水平。结论联合应用TCD和NIRS能有效的反应大脑在DHCA选择性脑灌注期间的血流和氧代谢的状态,对于DHCA选择性脑灌注过程中的大脑灌注流量的调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脑血流多普勒 近红外光谱 脑血氧饱和度 体外循环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吉冰洋 刘晋萍 +1 位作者 冯正义 龙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schaemicpreconditioning ,IPC)在冠状动脉搭桥 (Coronaryarterydis ease ,CAD)手术中是否能有效的降低心肌细胞的损伤达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4例均为三支病变、稳定心绞痛、首次进行搭桥患者随机...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schaemicpreconditioning ,IPC)在冠状动脉搭桥 (Coronaryarterydis ease ,CAD)手术中是否能有效的降低心肌细胞的损伤达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4例均为三支病变、稳定心绞痛、首次进行搭桥患者随机分成 2组 :缺血预处理组 (I组 ) ;对照组 (C组 ) ;I组是于冷血停跳液诱导心脏停跳前给予心肌 2个循环的缺血 (2min)和再灌注 (3min) ;C组在应用冷血停跳液诱导心脏停跳前给予心脏并行辅助循环 10min ,术中每间隔 30min灌注一次心肌停搏液。在观察临床结果的同时 ,并于麻醉诱导后、术毕、术后 8~ 12h、2 4h、72h和 6d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肌酸激酶(CK MBmass)、肌钙蛋白I(TnI)的水平。结果 :在 2组中的术前及术后的临床指标没有明显差异。 1 I组的自动复跳率 (10 0 % )明显高于C组 (5 8% ) (P <0 0 5 ) ;2 cTNI和CK Mbmass的水平从术后 6h开始升高(P <0 0 5 ) ,在 2 4~ 72h达到峰值 ,在术后第 6d基本恢复。与C组比较I组在术后 6h、2 4h和 72h的血浆cTNI和CK Mbmass的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缺血预处理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是安全的 ;同时通过监测肌钙蛋白I的释放 ,多次短时间的缺血预处理在低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中较常规方法更有利于缺血心肌的心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保护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从经验到循证:《2019欧洲成人心脏手术心肺转流指南》解读 被引量:7
11
作者 吉冰洋 闫姝洁 +1 位作者 章晓华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1期3-7,共5页
2019年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欧洲心胸麻醉学会(EACTA)和欧洲心血管灌注委员会(EBCP)质量与结局委员会联合发布了《2019欧洲成人心脏手术心肺转流指南》。本文旨在解读该指南,该指南涵盖心肺转流的多个环节,是体外循环领域"从... 2019年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欧洲心胸麻醉学会(EACTA)和欧洲心血管灌注委员会(EBCP)质量与结局委员会联合发布了《2019欧洲成人心脏手术心肺转流指南》。本文旨在解读该指南,该指南涵盖心肺转流的多个环节,是体外循环领域"从经验到循证"的重要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心肺转流 体外循环 指南 循证 经验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乌司他丁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6
12
作者 吉冰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乌司他丁 (尿胰蛋白酶抑制剂 )是由 143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为 6 6 46 4u的酸性蛋白质 ,其冻干品为白色或淡褐色块状物或粉末 ;是从健康男性尿中分离纯化的糖蛋白 ,它有多种特殊的药理性质 ,为一种广谱酶抑制剂 ,对多种酶、糖和脂水解... 乌司他丁 (尿胰蛋白酶抑制剂 )是由 143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为 6 6 46 4u的酸性蛋白质 ,其冻干品为白色或淡褐色块状物或粉末 ;是从健康男性尿中分离纯化的糖蛋白 ,它有多种特殊的药理性质 ,为一种广谱酶抑制剂 ,对多种酶、糖和脂水解酶有抑制作用。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机体处于一种非生理状态下 ,同时伴有缺血、缺氧和各种酶、炎性介质、自由基的大量释放 ,导致机体心脏、肺、肾等重要器官和血管内皮损伤。乌司他丁作为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能较为有效的竞争性或非竞争性抑制由体外循环非生理作用引发的一系列酶以及炎性介质的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 肾功能 心肌
下载PDF
利多卡因在心脏手术中抑制再灌注室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吉冰洋 刘晋萍 +2 位作者 冯正义 于坤 龙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4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在冠状动脉移植术 (CABG)中 ,开放升主动脉前一次性通过膜式氧合器的给药旁路注入 10 0mg利多卡因是否有利于避免再灌注室颤。方法 将 2 4例冠心病 (CAD)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利多卡因组 (L组 )和对照组 (C组 )。L组 12名患者... 目的 探讨在冠状动脉移植术 (CABG)中 ,开放升主动脉前一次性通过膜式氧合器的给药旁路注入 10 0mg利多卡因是否有利于避免再灌注室颤。方法 将 2 4例冠心病 (CAD)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利多卡因组 (L组 )和对照组 (C组 )。L组 12名患者于升主动脉开放前 1min通过膜式氧合器的给药旁路给予 10 0mg的利多卡因 ;C组给予 5ml的生理盐水。通过Swan -Ganz导管监测全组病人麻醉诱导后以及脱离CPB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静脉压 (CVP)以及心排量 (CO)。结果 主动脉阻断时间和CPB时间无明显差异 ;(1)L组的再灌注室颤的发生率 (17% )明显低于C组 (5 8% ) (P<0 .0 5 )。 (2 )两组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没有明显差异。 (3)与C组比较L组在脱离CPB后心排量明显增加 (P<0 .0 1)。结论 在开放升主动脉时一次性通过膜式氧合器的给药旁路注入 10 0mg利多卡因有利于防止再灌注室颤的发生 ;并且在患者脱离CPB后有利于维持一个较高的心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心脏手术 再灌注损伤 室颤 冠状动脉移植术
下载PDF
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吉冰洋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158-160,共3页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 ,经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肺损伤。通常用肺泡动脉氧合梯度、肺内分流量、肺水肿的程度、肺的顺应性以及肺血管的阻力来评估肺损伤的程度 ,并且肺损伤有可能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ARDS) ,给患者生命带来危险。另一...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 ,经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肺损伤。通常用肺泡动脉氧合梯度、肺内分流量、肺水肿的程度、肺的顺应性以及肺血管的阻力来评估肺损伤的程度 ,并且肺损伤有可能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ARDS) ,给患者生命带来危险。另一方面体外循环 ( CPB)介导的一系列炎性反应 ,包括补体、白细胞、内皮细胞的激活 ,同时释放各种细胞因子、蛋白水解酶和氧自由基 ,最后使白细胞黏附在微血管内皮上 ,导致组织和细胞损伤。虽然 ,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仍处于一种亚临床水平 ,但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仍需足够的重视。本文就近些年来对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及 ARDS在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体外循环医师在心血管手术血液管理中的重要角色 被引量:4
15
作者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2年第1期1-2,共2页
我国每年接受心血管手术的患者数量超过20万人。由于部分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前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术中体外循环、肝素化、外科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等众多因素会对患者凝血系统造成影响,导致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大,异体输血率居所... 我国每年接受心血管手术的患者数量超过20万人。由于部分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前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术中体外循环、肝素化、外科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等众多因素会对患者凝血系统造成影响,导致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大,异体输血率居所有外科手术之首,故心血管手术一直都被视为"用血大户"。然而,有大量证据表明,异体输血除增加血源传播性疾病和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之外,还增加了心血管手术患者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1-2],导致血液资源的大量消耗,加剧血资源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因此,对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PBM)成为新的趋势和要求。2007年美国胸外科协会和心血管麻醉医师协会联合发布了心血管手术患者PBM指南[3],并于2011年和2021年进行更新完善;以强调PBM的重要性。一些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PBM临床规范,旨在达到合理精准输血。输血已成为心血管外科的重要质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管理 体外循环医师 关键角色 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 心血管手术
下载PDF
《2020 EACTS/ELSO/STS/AATS成人心脏术后体外生命支持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吉冰洋 闫姝洁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第1期5-7,4,共4页
2020年10月,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和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共同发布了《2020 EACTS/ELSO/STS/AATS成人心脏术后体外生命支持专家共识》,该共识为成人心脏术后体外生命支持的选择... 2020年10月,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和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共同发布了《2020 EACTS/ELSO/STS/AATS成人心脏术后体外生命支持专家共识》,该共识为成人心脏术后体外生命支持的选择、管理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参考,本文对该共识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体外膜氧合 体外生命支持 指南 心脏衰竭 心室辅助 解读
下载PDF
中深度低温选择性脑灌注在DeBakey-I型夹层动脉瘤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吉冰洋 刘晋萍 +3 位作者 冯正义 孙桂民 李桂芬 龙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 为了减少 De Bakey- 型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并发症 ,探讨其灌注方法。方法  2 0例 De Bakey- 型动脉瘤患者均采用中深度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和下半身灌注技术行象鼻手术。 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 ,1例由于... 目的 为了减少 De Bakey- 型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并发症 ,探讨其灌注方法。方法  2 0例 De Bakey- 型动脉瘤患者均采用中深度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和下半身灌注技术行象鼻手术。 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 ,1例由于病变压迫髂总动脉而致术后发生第 4胸椎以下软瘫 ,1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其余患者无任何术后并发症 ,痊愈出院。 结论 中深度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和下半身灌注技术可以延长大脑和脊髓的安全保护时限 ,减少术后并发症 ,并有效地配合完成手术 ,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度低温选择性脑灌注 DcBakey-I型 夹层动脉瘤 应用 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前景
18
作者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3期129-131,共3页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医疗数据大规模生成,包括高分辨率医学影像、连续生理指标监测、基因组测序和电子病历等。目前仅凭借人工手动的分析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对这些数据的分析需求,因此需要更多地依赖机器。因此,人工智能(artificia...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医疗数据大规模生成,包括高分辨率医学影像、连续生理指标监测、基因组测序和电子病历等。目前仅凭借人工手动的分析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对这些数据的分析需求,因此需要更多地依赖机器。因此,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体外循环 机器学习
下载PDF
静脉内氧合
19
作者 吉冰洋 龙村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1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由于常规的治疗呼吸衰竭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局限性,并且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静脉内氧合 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患者气道的损伤,而且使一些急性呼衰病人脱离危险。本文就这种新技 术使用原理及... 由于常规的治疗呼吸衰竭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局限性,并且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静脉内氧合 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患者气道的损伤,而且使一些急性呼衰病人脱离危险。本文就这种新技 术使用原理及在临床上应用的指征和禁忌证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氧合 ARDS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IVOX 临床治疗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与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辅助救治心血管外科术后心原性休克:阜外医院单中心十一年经验总结 被引量:29
20
作者 侯剑峰 陈凯 +6 位作者 唐汉韡 黑飞龙 吉冰洋 宋云虎 孙寒松 郑哲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联合辅助在心血管外科术后心原性休克(PCS)患者中的救治经验,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7年3月阜外医院60例因PCS而接受ECMO与IABP联合辅助循环的患者临床资...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联合辅助在心血管外科术后心原性休克(PCS)患者中的救治经验,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7年3月阜外医院60例因PCS而接受ECMO与IABP联合辅助循环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生存出院(成功脱机并存活出院)患者与非生存出院(撤机后院内死亡或未成功脱机)患者的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出院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38例(63.3%)患者于术中安装ECMO,22例(36.7%)患者于术后安装ECMO。38例(63.3%)患者ECMO与IABP同时安装。接受联合辅助患者的主要手术类型为心脏移植术23例(38.3%)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6例(43.3%)。ECMO成功脱机29例(48.3%),生存出院26例(43.3%)。生存出院患者的床边安装ECMO比例较非生存出院患者低(11.5%vs 41.2%, P=0.012),同期安装ECMO比例较非生存出院患者高(80.8%vs 50.0%, 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BP同期安装ECMO是生存出院的独立预测因子(OR=0.177, 95%CI:0.044~0.718, P=0.015)。生存出院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并发症比例(15.4%vs 58.8%, P=0.001)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比例(0%vs 29.4%, P=0.003)均较非生存出院患者低。生存出院患者远期随访发现,心脏移植术患者比其他手术患者有更好的远期生存率(P=0.0358)。结论:对于PCS患者,ECMO与IABP联合辅助是一种有效的短期生命支持治疗方法。同时安装IABP与ECMO进行循环辅助可能获得更好的短期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术后心原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球囊反搏 联合辅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