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在贵州省洋水河流域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江峰 刘汉武 +2 位作者 吉勤克补子 王若帆 焦恒 《四川地质学报》 2021年第1期151-153,176,共4页
本文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洋水河流域81件地下水进行了系统的水样采集化验成果,对流域地下水进行综合评价,洋水河流域地下水以Ⅱ类水为主;次为Ⅲ类水;劣于Ⅳ类水样占比14.8%。利用三种水质评价方法对流域地下水分别进行评价,梅罗综合指... 本文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洋水河流域81件地下水进行了系统的水样采集化验成果,对流域地下水进行综合评价,洋水河流域地下水以Ⅱ类水为主;次为Ⅲ类水;劣于Ⅳ类水样占比14.8%。利用三种水质评价方法对流域地下水分别进行评价,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最差,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地下水质量标准法评价结果均能反应流域地下水质情况;水质标识指数法能更直观地反应水质类别及与水质目标间差异,体现水质标识指数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 洋水河流域 地下水 水质评价
下载PDF
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江峰 李强 +3 位作者 高峰 吉勤克补子 刘汉武 王若帆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0-660,共11页
为评价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采用梅花布点法在磷矿区周边区域和无矿区不同地层天然土壤采集24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u、Pb、Zn、As、Hg、Se、Cd、和Cr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地累积指数(I_(geo))以及Hankanson潜... 为评价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采用梅花布点法在磷矿区周边区域和无矿区不同地层天然土壤采集24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u、Pb、Zn、As、Hg、Se、Cd、和Cr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地累积指数(I_(geo))以及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对磷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中磷矿区土壤中Hg、Se、Cd、As、Pb、Zn和Cr等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贵州土壤背景值的37.58倍、24.40倍、19.26倍、18.09倍、2.67倍、2.17倍和1.78倍,各重金属富集特征明显,Cu元素平均含量未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土壤中Hg、Se、Cd、As、Pb、Zn和Cr等元素NPI平均值介于4.59~69.32之间,处于重度污染水平,而Cr和Cu元素NPI平均值分别为1.89和1.21,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研究区Hg元素I_(geo)平均值为4.45,处于严重至极重污染;As、Se和Cd元素I_(geo)平均值介于3.35~3.65之间,处于重度污染;Pb、Zn和Cr元素I_(geo)平均值0.21~0.44之间,处于未污染至中度污染水平,而Cu元素I_(geo)平均值为-0.83,显示其未受到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Hg元素处于极强生态风险水平,Cd处于强生态风险水平,Ad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而Cu、Pb、Zn和Cr均处于轻微风险水平。黔中磷矿区土壤RI平均值为2285.50,显示出极强生态风险,Hg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磷矿区 土壤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地累积指数 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黔中岩溶区地下水水化学来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江峰 吉勤克补子 +2 位作者 曹建文 王若帆 赵良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899,共11页
文章基于区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成果,对黔中岩溶区43个地下水点进行了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采集测试,利用地球化学图解及主成分分析(PCA)法,探讨该区枯水期和丰水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离子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地下... 文章基于区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成果,对黔中岩溶区43个地下水点进行了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采集测试,利用地球化学图解及主成分分析(PCA)法,探讨该区枯水期和丰水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离子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一致,水化学类型均以HCO_(3)(SO4)-Ca(Mg)为主,吉布斯图解分析表明研究区岩溶地下水为岩石风化型,水化学组成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淋滤溶解;[(Ca+Mg)/HCO_(3)]-[SO4/HCO_(3)]图解分析认为研究区可溶性碳酸盐岩主要受碳酸的风化侵蚀作用控制,局部样品受石膏溶解影响显著;丰水期地下水主成分主要受水岩作用过程(PC1)、人类活动(PC2)及工业生产(PC3)等3类因素影响,这三个影响因素能够解释丰水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83.7%的特征;枯水期地下水主要受水岩作用过程(PC1*)和人类活动(PC2*)影响,这二类综合因子能够解释枯水期地下水化学组分85.1%的特征。水岩作用过程是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水岩作用主要影响K^(+)、Na^(+)、Ca^(2+)、Mg^(2+)、HCO_(3)-、TP、F^(-)、SiO_(2)等8项水质指标,人类活动主要影响NH_(4)^(+)、CODMn及Cl^(-)等3项水质指标,而磷矿开采主要影响SO_(4)^(2-)。研究成果深化了对黔中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认识,揭示了地下水离子组分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对黔中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岩溶区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贵州六志岩溶大泉系统地下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若帆 吉勤克补子 +3 位作者 李强 赵良杰 焦恒 易瑞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0年第6期186-192,共7页
六志岩溶大泉系统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江龙镇,系统内出露众多岩溶大泉,为岩溶地下水资源保护以及识别系统内水化学特征和地下水来源提供依据,以不同含水岩组为切入点,通过采集不同季节地下水及大气降水样,针对其中主要阴阳离子浓度、... 六志岩溶大泉系统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江龙镇,系统内出露众多岩溶大泉,为岩溶地下水资源保护以及识别系统内水化学特征和地下水来源提供依据,以不同含水岩组为切入点,通过采集不同季节地下水及大气降水样,针对其中主要阴阳离子浓度、D和18O组成、T含量以及TDS浓度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K+、Na+离子含量表现为,碎屑岩>碳酸岩与碎屑岩互层>纯碳酸岩;Ca2+、HCO3-离子含量则相反;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TDS含量表现为,纯碳酸岩>碳酸岩与碎屑岩互层>碎屑岩,丰季>枯季;不同含水岩组混杂对地下水TDS含量作用明显;系统内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均落在安顺地区大气降水线附近,表明这些岩溶下降泉的补给仍来源于大气降水;氚含量的多少与地下水滞留时间,径流路径长度呈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志岩溶大泉系统 不同含水岩组 地下水资源保护 地下水化学特征 同位素
下载PDF
望谟县平洞地区地热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易世友 李强 +2 位作者 涂明江 洪运胜 吉勤克补子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9年第7期137-141,共5页
通过分析望谟县平洞地区开展的地质测量、物探、地热钻探、测井、降压试验等资料阐述了区内地热资源形成条件中的热储层、盖层、导热构造特征及热源、水源,建立了“褶皱隆起断裂对流型”地热成矿模式,并在此基础建立了地热找矿预测模型... 通过分析望谟县平洞地区开展的地质测量、物探、地热钻探、测井、降压试验等资料阐述了区内地热资源形成条件中的热储层、盖层、导热构造特征及热源、水源,建立了“褶皱隆起断裂对流型”地热成矿模式,并在此基础建立了地热找矿预测模型,为贵州同类区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洞地区 地热 成矿模式 找矿预测
下载PDF
遵义中部地区岩溶热矿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强 吉勤克补子 +2 位作者 洪运胜 江峰 刘汉武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在系统收集遵义中部地区以往地热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着重对区内岩溶热矿水水化学成分组成、δD和δ18O同位素等检测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以热矿水的水化学特征为着力点,进一步阐明了区内热矿水水化学成分组成特征,探讨了区内热矿水径... 在系统收集遵义中部地区以往地热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着重对区内岩溶热矿水水化学成分组成、δD和δ18O同位素等检测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以热矿水的水化学特征为着力点,进一步阐明了区内热矿水水化学成分组成特征,探讨了区内热矿水径流通道与热矿水水化学特征之间的联系,揭示了区域岩溶热矿水的成因规律,对区内热矿水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市 岩溶热矿水 水化学特征
下载PDF
贵州息烽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成因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吉勤克补子 李强 +1 位作者 洪运胜 周亚男 《四川地质学报》 2020年第3期434-438,共5页
息烽温泉为贵州百年名泉,通过收集整理多年水质分析资料,系统阐述了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采用同位素化学方法,分析了温泉补给来源、形成年龄及高程效应;利用Na-K-Mg三角图解判断温泉水属未成熟水,采用Si02地热温标法估算出温泉热储温度... 息烽温泉为贵州百年名泉,通过收集整理多年水质分析资料,系统阐述了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采用同位素化学方法,分析了温泉补给来源、形成年龄及高程效应;利用Na-K-Mg三角图解判断温泉水属未成熟水,采用Si02地热温标法估算出温泉热储温度为101.92℃,热流体循环深度超过2 500m;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息烽温泉地热水循环于洋水背斜西翼深埋藏于地下的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板溪群清水江组Ptbnbq地层中,热流体从南西向北东径流,在息烽温泉处受F1断裂阻隔而沿断层带上升,在"低势点"出露成泉的地质成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烽温泉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同位素 成因
下载PDF
青坪特长隧道穿越区岩溶地下水系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洪运胜 李强 +1 位作者 周亚男 吉勤克补子 《四川地质学报》 2020年第2期246-250,共5页
青坪特长隧道为贵州省一拟建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穿越泥高向斜地质条件极复杂区,岩溶发育强烈,地下河、岩溶塌陷及隧道涌水等问题急需解决。隧道附近有一座库容700多万方青坪水库,隧道施工会否对水库产生影响,是各方重点关注的问题。以... 青坪特长隧道为贵州省一拟建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穿越泥高向斜地质条件极复杂区,岩溶发育强烈,地下河、岩溶塌陷及隧道涌水等问题急需解决。隧道附近有一座库容700多万方青坪水库,隧道施工会否对水库产生影响,是各方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对泥高向斜蓄水构造进行研究,旨在对高速公路通过青坪台地段路线方案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系统 泥高向斜 青坪特长隧道 高速公路
下载PDF
黔中洋水背斜分散排泄系统地下水化学特征
9
作者 王若帆 赵良杰 +4 位作者 李强 吉勤克补子 焦恒 江峰 陈刚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3-741,共9页
黔中洋水背斜分散排泄系统位于贵州磷矿的主要产地,区域内磷矿山、磷化工、磷石膏堆场集中分布。研究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岩溶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主要地下水露头样品,运用离... 黔中洋水背斜分散排泄系统位于贵州磷矿的主要产地,区域内磷矿山、磷化工、磷石膏堆场集中分布。研究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岩溶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主要地下水露头样品,运用离子对比法、主要离子比值法等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地下水化学组分和离子来源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的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矿井水三者的水化学组分存在显著差异。碳酸盐岩岩溶水的主要化学组分来源于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的溶滤作用;基岩裂隙水的主要化学组分含量是钙质泥岩溶滤与大气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矿井水的主要化学组分则来源于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的溶滤作用和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地区 地下水化学特征 洋水背斜分散排泄系统 水岩作用 地下水开发利用
下载PDF
镇宁片区三叠系罗楼组富水性划分及找水方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若帆 李强 +3 位作者 方尚武 吉勤克补子 易瑞 焦恒 《四川地质学报》 2019年第2期267-271,共5页
镇宁片区为三叠世地层相变区,根据最新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内三叠系下统罗楼组地层与以往1:20万地质资料有较大的出入,岩性差异较大,富水性及地下水赋存规律不明,百姓饮用水不足,地下找水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实际工作中采用了地层剖面... 镇宁片区为三叠世地层相变区,根据最新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内三叠系下统罗楼组地层与以往1:20万地质资料有较大的出入,岩性差异较大,富水性及地下水赋存规律不明,百姓饮用水不足,地下找水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实际工作中采用了地层剖面实测、水文地质调查、岩溶洞穴调查等手段,对罗楼组地层的岩性、富水性、岩溶发育及地下水赋存规律进行了重新划分研究,通过水文地质钻探验证罗楼组地层地下水赋存规律。研究及实践结果对镇宁片区乃至红水河流域该地层富水性划分及地下找水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宁片区 三叠系下统罗楼组地层 含水岩组富水性 地下水赋存规律 地下找水
下载PDF
安顺市平坝区某赤泥堆场拟建区岩溶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吉勤克补子 江峰 高峰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第2期241-245,共5页
通过对安顺市平坝区某赤泥堆场拟建区水文地质勘察在库区开展的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工作,基本查明拟建库区岩溶发育特征、发育规律。拟建库区0.072km;地表发育6个直径0.3~5.0m落水洞;物探、钻探揭露地下岩溶发育高程1268.14~1317... 通过对安顺市平坝区某赤泥堆场拟建区水文地质勘察在库区开展的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工作,基本查明拟建库区岩溶发育特征、发育规律。拟建库区0.072km;地表发育6个直径0.3~5.0m落水洞;物探、钻探揭露地下岩溶发育高程1268.14~1317.24m段,1308~1318m、1298~1308m岩溶占进尺10.93%、25.62%。揭示岩溶发育特征,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赤泥堆场地下水污染渗流途径、程度工作的基础资料;亦可作为拟建库区防渗和雨污分流等工程建设、运营后的污染预防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堆场 岩溶特征 安顺平坝
下载PDF
贵州省岩溶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化学特征及其宏量组分来源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江峰 李强 +1 位作者 吉勤克补子 周亚男 《贵州地质》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且水质优良,本文对贵州省岩溶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进行了系统的水样采集、水质化验等工作。检测结果显示,贵州省岩溶区饮用天然矿泉水pH值7.08.1,为中性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介于160.64925.10mg/L... 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且水质优良,本文对贵州省岩溶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进行了系统的水样采集、水质化验等工作。检测结果显示,贵州省岩溶区饮用天然矿泉水pH值7.08.1,为中性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介于160.64925.10mg/L之间,平均含量为369.70mg/L,属淡水;总硬度(以CaCO3计)136.8740.6mg/L,平均硬度为293.0mg/L,属微硬-硬水;有益元素锶含量介于0.116.91mg/L之间,平均含量为1.28mg/L,总体上,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属中性微硬-硬富锶型淡水。Piper三线图显示其水化学类型以HCO3--Ca2+(Mg2+)为主。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多种地球化学图解分析,旨在剖析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水化学特征,探讨其宏量组分来源。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Gibbs图解显示,其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淋滤作用,部分受大气降雨影响较明显;Mg/Na-Ca/Na图解投点均落于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之间,且明显偏向于碳酸盐岩,指示其主要受控于碳酸盐岩的溶滤作用;HCO3--(Mg2+/Ca2+)图解投点主要集中在方解石和白云石过渡区域,显示其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的溶解,白云石溶解亦有一定贡献。通过宏量组分来源相关分析,对贵州省岩溶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成因规律的认识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饮用天然矿泉水 水化学图解 宏量组分来源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毕节中东部地温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尚武 李强 +3 位作者 陈刚 涂明江 易世友 吉勤克补子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0年第10期130-134,136,共6页
以贵州毕节中东部地温场分布特征为研究对象,根据地热井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结合垂向地质结构分析,研究区地温场垂向上地温梯度值与井深呈正相关关系,且在同一储集单元内保温盖层的地温梯度值比热储层大。地温场平面分布特征总体上实际... 以贵州毕节中东部地温场分布特征为研究对象,根据地热井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结合垂向地质结构分析,研究区地温场垂向上地温梯度值与井深呈正相关关系,且在同一储集单元内保温盖层的地温梯度值比热储层大。地温场平面分布特征总体上实际地温梯度值较原值低,其中大方—黔西—金沙一线地温梯度值实为3.0℃/100m,较原值低0.5℃;纳雍—织金一线从原来的3.0℃/100m降低至2.0℃/100m,较原值低1℃;研究区内分布的平寨穹窿、锅厂穹窿及安底穹窿的地温梯度值分别调整为3.0℃/100m、3.5℃/100m、3.5℃/1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场 地温梯度 贵州毕节
下载PDF
遵义市某电镀厂区地层防污性能及其污染预防建议
14
作者 吉勤克补子 江峰 高峰 《地下水》 2021年第6期129-131,共3页
为掌握遵义市某电镀厂建设区地层防污性能,同时为场区防渗工程建设提供依据。本文以遵义市某电镀厂水文地质勘察项目为依托,在场区选取5个典型点位采用试坑法进行场区包气带渗透系数测定,同时在场区实施的2个水文孔进行了压水试验,对场... 为掌握遵义市某电镀厂建设区地层防污性能,同时为场区防渗工程建设提供依据。本文以遵义市某电镀厂水文地质勘察项目为依托,在场区选取5个典型点位采用试坑法进行场区包气带渗透系数测定,同时在场区实施的2个水文孔进行了压水试验,对场区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进行了测定。测试结果表明,场区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为0.0003~0.071 cm/s,平均为0.0169 cm/s;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介于6.12E-6~1.52E-5cm/s,平均值为1.07E-5cm/s。根据场区岩性特征及渗透系数测试结果,对场区地层防污性能进行分级评价,评价结果为“弱”,显示场区地层极易受到污染,研究结果对场区防渗工程、雨污分流工程以及场区各功能区块的选址等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本研究成果对后期场区污染防治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厂区 渗透系数 防污性能 污染预防
下载PDF
贵州省开阳县规划开发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峰 李强 +2 位作者 吉勤克补子 王若帆 焦恒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1年第1期92-95,99,共5页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新型的优质环保可再生能源,能够有效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对贵州省开阳县规划开发区实施三口热响应试验孔,对其进行现场热响应试验,并据此进行了区域浅层地温能潜在资源量进行了评价。热响应试验结果显示,区域娄山关组岩...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新型的优质环保可再生能源,能够有效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对贵州省开阳县规划开发区实施三口热响应试验孔,对其进行现场热响应试验,并据此进行了区域浅层地温能潜在资源量进行了评价。热响应试验结果显示,区域娄山关组岩石地层导热系数为4.37W/m·℃,热扩散系数为1.06×10^6J/m3·℃,夏季(26℃)单位延米换热量为65.08W/m,冬季(7℃)单位延米换热量为60.63W/m;石冷水组岩石地层导热系数为4.67W/m·℃,热扩散系数为1.06×10^6J/m3·℃,夏季(26℃)单位延米换热量为71.01W/m,冬季(7℃)单位延米换热量为60.47W/m。区域夏季换热功率为1361882.17kW,冬季换热功率为1246444.64kW,开阳县规划开发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较好,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开阳县 浅层地温能 开发利用条件
下载PDF
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化学特征及锶型矿泉水分布规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江峰 吉勤克补子 +2 位作者 高峰 王若帆 焦恒 《地下水》 2021年第2期17-20,23,共5页
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且类型多样。本文对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进行采集检测工作。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及其分布,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温变幅较大,变化于13.0℃~52.9℃之间,平均为22.2℃;pH值介于7.0~8.1之间,平均为7.4,总... 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且类型多样。本文对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进行采集检测工作。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及其分布,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温变幅较大,变化于13.0℃~52.9℃之间,平均为22.2℃;pH值介于7.0~8.1之间,平均为7.4,总体呈中性水。Piper三线图显示其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Ca(Mg)为主。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阴阳离子的变异系数较大,反映出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地下水化学组份形成与演化的因素相对复杂。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类型分析得出,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以单一锶型为主,二元复合型和多元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相对较少;饮用天然矿泉水锶含量等值线图显示,锶高值区主要分布于遵义市绥阳县和安顺市黔西县,而在黔东南州全区、贵阳市南部地区以及毕节市-六盘水市西部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锶含量较低,未达锶型矿泉水限值。通过对全省饮用天然矿泉水锶含量等值线图的分析,探讨了贵州省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分布规律,为揭示全省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成因规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天然矿泉水 水化学特征 锶型矿泉水分布规律
下载PDF
纳雍县董地地热资源赋存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涂明江 吉勤克补子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1年第7期178-180,共3页
通过对毕节市纳雍县董地乡及附近地热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区内董地背斜具有良好的储热蓄水性能,地热流体资源主要赋存于第一储集单元热储含水层中,且区内东西向发育的董地断层及其次级断层为左行走滑断层并伴随上扬趋势,在上扬过程... 通过对毕节市纳雍县董地乡及附近地热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区内董地背斜具有良好的储热蓄水性能,地热流体资源主要赋存于第一储集单元热储含水层中,且区内东西向发育的董地断层及其次级断层为左行走滑断层并伴随上扬趋势,在上扬过程中与浅层的断层带及裂隙连接在一起构成网状破碎带,构成了该区地下流体资源运移与储存的有利通道和赋存空间,地热流体资源形成及赋存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区内在断裂和褶皱构造复合区域,是地热流体富集的最佳部位,具有循环径流深、水温较高、流量丰富的特点;对后期区内地热资源继续勘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地断层 田坝头断层 构造复合 赋存规律
下载PDF
岩溶断层区含油废水溢流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建新 黄磊 +2 位作者 吉勤克补子 江峰 焦恒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60-3968,共9页
岩溶地下水是西南岩溶地区重要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来源,由于其赋存地质环境复杂,受到污染后极难治理。以某含油废水溢流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污染区域的地质结构、溶洞通道及断层情况,评估污染物的来源、分布范围及主要迁移通道,构建基... 岩溶地下水是西南岩溶地区重要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来源,由于其赋存地质环境复杂,受到污染后极难治理。以某含油废水溢流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污染区域的地质结构、溶洞通道及断层情况,评估污染物的来源、分布范围及主要迁移通道,构建基于地下水自净能力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油烃(C10~C40)、氰化物和甲苯污染严重,三者检出率分别为98.7%,75.3%和59.7%,包气带内仍存在大量的石油类污染物,其质量为14.07 t;岩溶断层区地下水系统存在2条岩溶通道,且石油类污染物主要通过第一条通道迁移;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自然衰减过程符合指数型衰减特征;人工冲洗情景下,污染物和示踪剂浓度下降速度加快,地下水自净能力显著提高;岩溶断层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指数与泉流量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该研究成果可为岩溶断层区含油废水溢流地下水污染的自然衰减式治理和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断层区 石油类污染 地下水 自净能力 污染风险
原文传递
贵州地热水找矿预测模型构建及工程化应用
19
作者 李强 +7 位作者 张林 陈刚 易世友 涂明江 吉勤克补子 方尚武 黄世超 陈涛 《中国科技成果》 2022年第6期67-67,共1页
地热水是集热、水、矿为一体的绿色新型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能源双重属性。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区中心地带,构造十分复杂,地层发育齐全,为地热水形成及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构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可进一步指明区域找矿方向,有望实... 地热水是集热、水、矿为一体的绿色新型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能源双重属性。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区中心地带,构造十分复杂,地层发育齐全,为地热水形成及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构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可进一步指明区域找矿方向,有望实现对新探获的地热水资源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可再生能源 工程化应用 水资源的利用 双重属性 区域找矿 资源能源 岩溶石山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