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HA预激方案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机制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吉宇莹 张王刚 +7 位作者 陈银霞 曹星梅 何爱丽 刘捷 王剑利 王芳侠 张鹏宇 张文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13-218,共6页
本研究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和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GHA预激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老年、低增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同时以U937细胞株作为体外模... 本研究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和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GHA预激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老年、低增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同时以U937细胞株作为体外模型,初步探讨GHA预激方案的作用机制。对37例AML-M5患者采用GHA预激化疗方案,具体为G-CSF200μg/(m2.d),皮下注射,第0-14天;高三尖杉酯碱1mg/(m2.d),静脉点滴,第1-14天;阿糖胞苷10mg/m2,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第1-14天。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相关死亡率等。选择U937细胞株为体外模型,观察G-CSF作用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不同浓度的含G-CSF的预激方案(GHA)及不含G-CSF的常规诱导缓解方案(HA)对细胞形态、抑制率、凋亡的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U937细胞MLAA3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37例AML-M5患者中,总有效率为62.2%,其中CR患者占45.95%(17/37),PR患者16.22%(6/37);中性粒细胞缺乏18.92%(7/37),中位时间4天;重症肺部感染2例;无明显出血、消化道反应,无神经肾毒性发生。U937细胞经G-CSF作用24小时后,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在GHA和HA方案作用下细胞生长受抑制,形态上可观察到凋亡表现;流式细胞仪也可测出有早期凋亡,MLAA34蛋白表达与未经药物作用的细胞相比,表达降低。GHA和HA组相比较,细胞抑制率、早期凋亡率及MLAA34蛋白表达下调情况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含G-CSF联合小剂量Ara-C和HHT的GHA预激化疗方案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化疗方案,用于治疗难治复发、老年及低增生AML-M5效果肯定,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②GHA预激方案可能机制为G-CSF刺激细胞S期比例增高,进入细胞周期,从而增强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毒性。GHA和HA方案均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但以GHA方案作用更为显著。③MLAA34是1个与AML-M5发生发展相关的抗凋亡分子。G-CSF联合HA的预激化疗方案可下调MLAA34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化疗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U937 凋亡 MLAA34
下载PDF
重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9
2
作者 文峰 吉宇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眼科常见病,以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典型特征,但部分患者可存在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大泡性视网膜脱离、纤维素性渗出等不典型表现.由于不典型CSC的表现和症状与...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眼科常见病,以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典型特征,但部分患者可存在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大泡性视网膜脱离、纤维素性渗出等不典型表现.由于不典型CSC的表现和症状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可累及后极的炎症类疾病(如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等类似,一些其他全身及眼部疾病也可引起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及不典型CSC表现,临床上常造成误诊或漏诊,而上述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存在很大差别,因此,眼科医师应该充分了解CSC的表现特征,尤其是不典型表现,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包括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做到准确诊断,合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 鉴别 不典型表现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对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渗漏点的前瞻性观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吉宇莹 张雄泽 +4 位作者 李妙玲 甘雨虹 苏永悦 米兰 文峰 《眼科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目的: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自然病程中渗漏点的形态及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从发病到发病后5~13个月的... 目的: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自然病程中渗漏点的形态及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从发病到发病后5~13个月的CSC患者的渗漏点的OCT形态,测量并计算Hal l层、脉络膜全层各自厚度及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共20例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33~59(中位数41)岁]纳入研究。随访时间为5~13个月。在19例患者中观察到微小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1例患者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小凸起。在随访期间,仅1例患者的PED完全恢复,其他19例患者在视网膜下液被完全吸收时,RPE和Bruch膜之间仍存在微小分离。渗漏点处的Haller层/脉络膜厚度显著高于中央凹处(初诊时0.806±0.08 vs 0.863±0.06,P=0.003;最后1次随访时为0.801±0.07 vs 0.851±0.06,P=0.004)。结论:本研究观察到在急性CSC患者自然病程中,即使视网膜下液吸收,OCT显示渗漏点处仍存在持续的PED,更厚的Haller层及更薄的内层脉络膜,这些发现为CSC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更多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渗漏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色素上皮脱离 Haller层厚度
下载PDF
结核性脉络膜结节联合视网膜结节1例
4
作者 吉宇莹 张雄泽 文峰 《眼科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眼结核的表现形式多样,有时会被误诊漏诊。本病例为一年轻男性,以右眼视力突发下降为主诉就诊,眼部表现可见黄斑区脉络膜占位病灶及视网膜内小病灶,经γ-干扰素释放试验、胸部CT等检查,确诊为血型播散性肺结核,眼部诊断为结核性脉络膜... 眼结核的表现形式多样,有时会被误诊漏诊。本病例为一年轻男性,以右眼视力突发下降为主诉就诊,眼部表现可见黄斑区脉络膜占位病灶及视网膜内小病灶,经γ-干扰素释放试验、胸部CT等检查,确诊为血型播散性肺结核,眼部诊断为结核性脉络膜结节联合视网膜结节,全身接受抗结核治疗后,眼部病灶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结节 视网膜结节 多模式影像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31眼临床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蒲晓莉 许淑云 +5 位作者 杜建英 吉宇莹 裴瑞 董永孝 付芳 范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651-1653,共3页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手术方法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16例31眼高度近视眼患者采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局部麻醉,11点位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于虹膜与晶状体之间植入后房型人工晶...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手术方法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16例31眼高度近视眼患者采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局部麻醉,11点位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于虹膜与晶状体之间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ICL)。结果:31眼术前裸眼视力及最佳校正视力分别为0.04~0.1,0.2~0.4,术后分别提高至0.6~1.2,0.8~1.2。术前屈光度平均为-11.0~-20.0D,术后1月内平均为-0.75±0.25D。术前平均角膜内皮计数3105.5±336.1/mm2,术后1月3019.5±321.1/mm2,丢失率4.3%。术前眼压平均14.7±1.5mmHg,术后第1天3眼眼压增高至26mmHg,增高率23.1%,对症处理后眼压恢复正常。1眼因术中穿刺刀刺破晶状体前囊膜,未进行ICL植入,术后第3天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0.8。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好、损伤小,保留了晶状体生理调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屈光矫正方法,但手术的安全性还需更长时间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外科学晶体植入 眼内/方法晶体 人工
下载PDF
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眼底及影像特征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吉宇莹 张雄泽 +5 位作者 李妙玲 彭宇婷 叶佰康 米兰 刘兵 文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 观察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MacTel 2)的眼底及影像特征。方法 确诊为MacTel 2的8例患者1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9.88±7.85)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眼底... 目的 观察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MacTel 2)的眼底及影像特征。方法 确诊为MacTel 2的8例患者1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9.88±7.85)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自身荧光(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黄斑色素密度(MPOD)检查;2例4只眼同时行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由两名医师对影像检查结果进行独立阅片并对患眼进行分期。所有患眼均随访观察1~1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00±8.91)个月。随访观察患眼的眼底及分期进展情况。结果 患眼BCVA为0.07~0.8。16只眼中,1期1只眼,2期1只眼,3期6只眼,4期8只眼。双眼病变程度对称5例,双眼病变不对称3例。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发现,16只眼中,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透明度下降呈灰色,颞侧为重14只眼,占87.50%;可见色素沉着9只眼,占56.25%;中心凹旁小血管直角走形14只眼,占87.50%;类似黄斑裂孔的暗红色病灶5只眼,占31.25%。FFA检查发现,16只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早期黄斑中心凹旁小血管扩张,晚期弥漫性强荧光。频域OCT检查发现,16只眼中,视网膜内外层结构缺失,空腔形成7只眼,占43.75%;外层视网膜萎缩,内层视网膜水肿,外层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不均匀强反射信号9只眼,占56.25%。AF检查发现,16只眼中,黄斑中心正常暗区结构消失12只眼,占75.00%;黄斑中心凹反射信号增强9只眼,占56.25%。MPOD检查发现,16只眼均存在MPOD下降,MPOD模式眼底像可见颞侧局部区域的色素缺失。OCTA检查发现,患眼黄斑中心凹旁浅、深层血管丛破坏,血管间隙增大,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扩大,血管变形,深层血管为著。随访期间,1例患者1只眼从4期进展到5期,出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结论 MacTel 2的眼底及影像特征性表现为视网膜空腔形成,视网膜外层萎缩;MPOD局部缺失;FAZ扩大,黄斑中心凹旁浅、深层毛细血管丛扩张、牵拉、扭曲及直角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诊断 黄斑/损伤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黄斑色素密度与眼底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7
作者 吉宇莹 文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9-493,共5页
黄斑色素(MP)由叶黄素、玉米黄质和消旋玉米黄质组成,具有抗氧化、吸收蓝光等功能,在提高对比敏感度、减轻眩光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对MP的衡量主要是针对其光学密度的测定,即MP密度(MPOD)。MPOD与老年性黄斑变性、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 黄斑色素(MP)由叶黄素、玉米黄质和消旋玉米黄质组成,具有抗氧化、吸收蓝光等功能,在提高对比敏感度、减轻眩光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对MP的衡量主要是针对其光学密度的测定,即MP密度(MPOD)。MPOD与老年性黄斑变性、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targardt病等眼底疾病及全身相关性眼底疾病均有较密切的相关性,可以应用于疾病诊断、临床分期、随访、治疗效果、预后评判因素等方面。但目前关于MP在视网膜的具体代谢环节、参加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基因型特定的营养剂精准治疗以及结合人工智能的数据库建立和快速便捷的MP测定都是亟需解决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病因学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因学 综述 黄斑色素密度
原文传递
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妙玲 张雄泽 +2 位作者 吉宇莹 叶佰康 文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的临床特征。方法经眼科常规检查、近红外反射(IR)、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6例AMN患者11只眼纳入研究。有登革热病史5例9只眼,占患眼的81.8%... 目的观察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的临床特征。方法经眼科常规检查、近红外反射(IR)、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6例AMN患者11只眼纳入研究。有登革热病史5例9只眼,占患眼的81.8%;有头部外伤史1例2只眼,占患眼的18.2%。6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合并双跟视盘轻度水肿,给予VI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余5例患者均以观察为主。所有患者每2周复查1次,直至6个月结束随访观察。每次复查均行眼底彩色照相、FFA、IR和SD-OCT检查。结果患者眼部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单眼或双眼一个或多个中心或中心旁暗点。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发现,眼底表现正常1只眼;黄斑区楔形病灶2只眼;片状黄白色或棕色病灶8只眼。FFA检查发现,所有患眼AMN病灶均无异常表现。IR检查发现,所有患眼表现为局灶性弱反射病灶。SD-OCT检查发现,所有患眼光感受器层可见局灶性强反射病灶,并使其正常反射结构中断。强反射病灶于初诊后2周内开始消退,初诊后24周时仍可残留少量于Henle纤维层。随着光感受器层强反射病灶的消退,外核层出现不可逆变薄,外界膜和椭圆体带开始修复,两者的连续性于随访终点基本恢复,但交叉区连续性仍然中断。整个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中心或旁中心暗点持续存在。结论AMN特征性表现为IR弱反射病灶;SD-OCT初诊时表现为光感受器层局灶性强反射,随访末表现为交叉区连续性中断;中心或旁中心暗点症状可持续存在至少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损伤 视网膜疾病/诊断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33例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蒲晓莉 许淑云 +3 位作者 付芳 董永孝 葛红霞 吉宇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10-1111,共2页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疗效.方法 对33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结果 33例随访3~24月,平均13.5月.其中复发2例,未发现睑球粘连者.结论 ...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疗效.方法 对33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结果 33例随访3~24月,平均13.5月.其中复发2例,未发现睑球粘连者.结论 自体角膜缘千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方法简单,取材方便,无排异反应,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 翼状胬肉 自体 角膜缘干细胞 丝裂霉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