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问》“启棘宾商”新解 被引量:2
1
作者 吉家林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0-65,共6页
“启棘宾商”是屈原《天问》中最为难解的诗句,历代注家众说纷纭而不得要领。在全面解读古今各说的基础上,合理取舍,锐意立新,从音乐角度出发,综合新解“启棘宾商(帝)”的联贯之意为“(夏)启用棘乐宾祭女祖(涂山女)”。对《天问》诗句... “启棘宾商”是屈原《天问》中最为难解的诗句,历代注家众说纷纭而不得要领。在全面解读古今各说的基础上,合理取舍,锐意立新,从音乐角度出发,综合新解“启棘宾商(帝)”的联贯之意为“(夏)启用棘乐宾祭女祖(涂山女)”。对《天问》诗句“启棘宾商(帝),九辩九歌”之意也进行了新的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天问 启棘宾商 新解
下载PDF
广东鲁古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何增丽 王天鹏 +3 位作者 胡爽 吉家林 秦新生 唐光大 《广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8-15,共8页
通过标本采集、鉴定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对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鲁古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69种,隶属于138科513属。该地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热带性质明显。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上... 通过标本采集、鉴定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对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鲁古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69种,隶属于138科513属。该地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热带性质明显。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上,热带分布科占总科(除世界分布,下同)的69.91%,以泛热带分布占绝对优势,占总科数的59.29%;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上,有15个分布区类型和14个变型,以热带分布属占优势,共有347属,占总属数的73.05%,其中泛热带分布属最多,占总属数的28.84%。将鲁古河保护区与邻近的5个地区植物区系进行比较发现,其与南岭、陈禾洞、梧桐山、阴那山、大雾岭都为近缘区系,其中与南岭植物区系的相似性最大,与阴那山植物区系的相似性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鲁古河自然保护区 植物区系 种子植物 植物地理
下载PDF
屈原《天问》与古人“天形态观”
3
作者 吉家林 《云梦学刊》 2007年第6期38-41,共4页
古人"天形态观",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宇宙时空观"。屈原对古人"天形态观"有许多不解和怀疑之处,故而在其代表作《天问》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述问。屈原的这些述问表明了古人"天形态观"的不成熟。
关键词 屈原 天问 古人 天形态 观念
下载PDF
破解屈原《天问》疑团的新探索
4
作者 吉家林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5-59,共5页
屈原的《天问》是一首异常奇特的古诗,诗中有许多疑团至今未能解开。在分析古今学者研究《天问》的历史和现状之基础上,采用新思路和新方法来研究《天问》,通过辨析《天问》特异性,弄清屈原作《天问》的真实意图,重新诠释《天问》题义... 屈原的《天问》是一首异常奇特的古诗,诗中有许多疑团至今未能解开。在分析古今学者研究《天问》的历史和现状之基础上,采用新思路和新方法来研究《天问》,通过辨析《天问》特异性,弄清屈原作《天问》的真实意图,重新诠释《天问》题义和主题思想,破解《天问》中的一些千古疑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解 屈原 天问 疑团 新探索
下载PDF
西伯姬昌强国兴邦 子孙后代昌盛久长——试解《天问》中“述问西伯姬昌”的20句
5
作者 吉家林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12,共5页
屈原《天问》中有20句连续"述问西伯姬昌"的诗句,古今注家对其中的一些诗句及关键字词之义多有歧解,均未能将此20句诗意连贯为一体。对此20句作出新注译必须建立在总结前人注解和古史考证的基础上。这20句可总括为"西伯... 屈原《天问》中有20句连续"述问西伯姬昌"的诗句,古今注家对其中的一些诗句及关键字词之义多有歧解,均未能将此20句诗意连贯为一体。对此20句作出新注译必须建立在总结前人注解和古史考证的基础上。这20句可总括为"西伯姬昌强国兴邦,子孙后代昌盛久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问 诗句 姬昌 问题 新解
下载PDF
天地万物至理
6
作者 吉家林 《城市防震减灾》 2000年第5期14-17,共4页
万物天造地设,自然形成,非人力所为,东西方神话中的女娲、上帝造物之说应是无稽之谈。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天地万物是由物质和力组成的。公元前700多年前(西周末年),中国已有”阴阳五行“之说,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是由”木、... 万物天造地设,自然形成,非人力所为,东西方神话中的女娲、上帝造物之说应是无稽之谈。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天地万物是由物质和力组成的。公元前700多年前(西周末年),中国已有”阴阳五行“之说,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是由”木、火、土、金、水”5种物质和“阴、阳”两种物质势力所组成的,5种物质是万物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有引力 物质结构 分子 原子 量子力学 电荷 中子 近代物理学 电磁力
下载PDF
“地上文明”Yu“天上人间”(上)
7
作者 吉家林 《城市防震减灾》 2000年第2期16-18,共3页
地球上现有60亿人,人人都系父母所生。已有八千年文明史并享有“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之称的中国人,就是在华夏这片大地上由共同的祖先——黄帝和炎帝们所养育繁衍的。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在“寻根”之时想要了解的是:创造“地上文明... 地球上现有60亿人,人人都系父母所生。已有八千年文明史并享有“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之称的中国人,就是在华夏这片大地上由共同的祖先——黄帝和炎帝们所养育繁衍的。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在“寻根”之时想要了解的是:创造“地上文明”的人类是如何起源的?地球上的生物又是如何演化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起源 生物演化 化石群 生命起源
下载PDF
不知天高地厚(上)
8
作者 吉家林 《城市防震减灾》 1999年第5期16-18,共3页
“不知天高地厚”,常常被用来形容后辈的无知,事实上整个宇宙太空的高度和地球内部层次的厚度,我们人类至今也不完全清楚。 先说天高。中国古代传说天有33重,上有36天罡把守,具体高度却无从查起。而今的科学家们用光年(即光在一年内的... “不知天高地厚”,常常被用来形容后辈的无知,事实上整个宇宙太空的高度和地球内部层次的厚度,我们人类至今也不完全清楚。 先说天高。中国古代传说天有33重,上有36天罡把守,具体高度却无从查起。而今的科学家们用光年(即光在一年内的传播的距离)来计量天的高度,1光年约为94600亿公里。观测得知,地球距离太阳平均约为14960万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 太空 高度 地球内部层次 厚度
下载PDF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9
作者 吉家林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8-40,共3页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在思政教育活动中重点对学生的世界观进行培养。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性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主体的人,精神生活得不到尊重和满足,个性和信仰被漠视甚至践踏,人与社会的矛盾...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在思政教育活动中重点对学生的世界观进行培养。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性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主体的人,精神生活得不到尊重和满足,个性和信仰被漠视甚至践踏,人与社会的矛盾日益激化。高校教育方向也出现误区,最初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被遗忘,出现片面教育和功利教育。这种功利主义显然违背高校大学生培养要求,为改善这一现状,就需要融入中国梦为主体的思政教育。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法展开讨论,提出有利于"中国梦"践行教育顺利开展的可行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教育 中国梦 路径选择 人文关怀
下载PDF
“能流厥严”和“忠名弥彰”者乃楚勋子文——对《天问》篇末“子文诗句”的新解
10
作者 吉家林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12期17-19,共3页
屈原《天问》是一首千古奇诗,注家对《天问》篇末诗句之意的歧解甚多,通常认为"能流厥严"的是吴王阖庐,"忠名弥彰"的是楚成王熊恽。我的新解是,"能流厥严"和"忠名弥彰"者均系楚勋子文。
关键词 天问 子文 诗句 新解
下载PDF
太阳、彗星、小行星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1
作者 吉家林 《城市与减灾》 2002年第4期19-21,共3页
地球是太阳系九人行星之一,太阳、太阳系外围彗星和太阳系内小行星的活动对地球影响是较大的。 太阳是发光发热的炽热气体星球,由太阳核、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5大层圈所组成,其中心是热核反应区。
关键词 太阳 彗星 小行星 地球活动
下载PDF
吉氏的根源
12
作者 吉家林 《寻根》 2009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南朝齐·王俭在《姓谱》中说:“古帝中有吉夷氏。”按詹招琳《中华姓氏源流通谱》之释,在远古之时中华大地的。五方”都分布着很多以氏相称的先民原始部落,主要有:浑沌氏、葛天氏、女娲氏、伏羲氏、赫胥氏、东户氏、皇覃氏、启... 南朝齐·王俭在《姓谱》中说:“古帝中有吉夷氏。”按詹招琳《中华姓氏源流通谱》之释,在远古之时中华大地的。五方”都分布着很多以氏相称的先民原始部落,主要有:浑沌氏、葛天氏、女娲氏、伏羲氏、赫胥氏、东户氏、皇覃氏、启统氏、吉夷氏等。不过,这些“氏”是指中国远古时期大的氏族、部落的称呼,与后来由“姓”而分出的“氏”是有所区别的,“吉夷氏”与古代中华吉氏不是一回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血统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姓氏 原始部落 远古时期 伏羲氏 “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