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初报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文臣 尹善 +8 位作者 屈振刚 宋健 李建成 郭云书 刘继书 王兆祥 吉常荣 柳学生 张云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4-20,共7页
小麦吸浆虫是近年来河牝省主要产麦区回升严重的害虫之一,部分麦田因其危害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经初步研究,危害我省小麦的吸浆虫是小麦红吸浆虫 Sitodiplosimosellana Gehin 属双翅目瘿蚊科。在我省一年发生一代,以虫茧在土中越... 小麦吸浆虫是近年来河牝省主要产麦区回升严重的害虫之一,部分麦田因其危害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经初步研究,危害我省小麦的吸浆虫是小麦红吸浆虫 Sitodiplosimosellana Gehin 属双翅目瘿蚊科。在我省一年发生一代,以虫茧在土中越夏越冬,长达10个多月。活动幼虫为随土温变化而垂直移动,并与小麦生育期相吻合的习性。综合防治包括选用抗虫品种和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要掌握“主攻蛹期,成虫期扫残”的防治策略。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用50%甲胺磷或50%辛硫磷或50%DM—合剂(敌百虫加马拉硫磷)等乳剂每亩用药150毫升,加细土20公斤拌匀,于蛹期(4月15日左右)撤施于土内,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避免污染,可推广应用。成虫期防治,每亩用2.5%溴氰菊酯3000倍或50%乐果乳油1000倍喷雾,或用80%敌敌畏乳剂100毫升,拌麦糠20公斤撒于田间,防治成虫效果均很明显。经在磁县三万亩大面积防治示范,均获得理想效果。小麦品种抗虫性鉴定,初步明确了冀麦20、农大162、西安8号、泰山7号四个品种,小麦红吸浆虫危害粒率仅为0.06~0.31%,抗虫明显可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吸浆虫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