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和特征筛选方法的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急性毒性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滕跃发 王晓晴 +2 位作者 李斐 吉成龙 吴惠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6,共14页
藻类是水生食物网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工业进步和人类活动,大量化学品被释放到水生环境中,对藻类产生了极大的威胁。若藻类受到危害势必会影响其他水生生物,因此有必要开展藻类的... 藻类是水生食物网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工业进步和人类活动,大量化学品被释放到水生环境中,对藻类产生了极大的威胁。若藻类受到危害势必会影响其他水生生物,因此有必要开展藻类的毒性评估。藻类的毒性评估需要大量的毒性数据,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得水生毒性数据成本较高且比较耗时,定量构效关系(QSAR)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良好的替代方法。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数据库文献中的53条急性毒性数据,利用极限梯度提升(XGB)算法和特征筛选方法建立了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急性毒性的QSAR模型。最优模型的训练集决定系数(R^(2)_(TR))达到了0.97,验证集决定系数(Q^(2)_(EXT))达到了0.78,留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_(LOO))也达到了0.51,表明建立的QSAR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稳健性和预测能力。机理解释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拓扑电荷数、总原子序数和电负性是影响羊角月牙藻急性毒性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建立的QSAR模型和EPI Suite分别预测了16种典型多环芳烃(PAHs)对藻类的急性毒性,并对其进行了毒性分级。研究结果为藻类的急性毒性数据的获取提供了一个高效预测工具,有利于加快化学品的水环境风险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羊角月牙藻 定量构效关系 机器学习 极限梯度提升 特征筛选
下载PDF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高温胁迫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吉成龙 孙国华 +3 位作者 杨建敏 宋志乐 刘相全 王卫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6,共7页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研究刺参高温胁迫下差异表达的基因。分别以高温实验组为检测组(tester)、常温对照组为驱动组(driver),进行正向抑制性消减杂交;以常温组为tester、高温组为driver,进行反向消减杂交,成功构建了刺参正反双...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研究刺参高温胁迫下差异表达的基因。分别以高温实验组为检测组(tester)、常温对照组为驱动组(driver),进行正向抑制性消减杂交;以常温组为tester、高温组为driver,进行反向消减杂交,成功构建了刺参正反双向差异消减文库。从两个文库随机挑选384个白斑克隆进行斑点杂交进一步筛选,对其中差异显著的50个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分析得出:44个克隆与已知基因序列高度同源,主要包括3个上调表达基因和2个下调表达基因;另外5个克隆为未知新基因序列。该消减文库的成功构建对刺参耐高温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以及阐述耐高温的分子机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高温胁迫 抑制性消减杂交 消减文库cDNA
下载PDF
刺参组织总RNA提取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吉成龙 孙国华 +2 位作者 杨建敏 孙孝德 刘爱英 《水产养殖》 CAS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利用Trizol法和两种RNA提取试剂盒对刺参的肠、呼吸树、纵肌、体壁等不同组织总RNA进行了提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F试剂盒提取刺参组织总RNA的效果较其他两种方法而言方法最适宜,能获得纯度高、污染少,而且无降解的高质量总RNA。刺参的... 利用Trizol法和两种RNA提取试剂盒对刺参的肠、呼吸树、纵肌、体壁等不同组织总RNA进行了提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F试剂盒提取刺参组织总RNA的效果较其他两种方法而言方法最适宜,能获得纯度高、污染少,而且无降解的高质量总RNA。刺参的肠组织富含RNA,且质地较软容易研磨彻底,是提取总RNA的最佳组织,可获得量大、质优的总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RNA RNA提取试剂盒 TRIZOL法
下载PDF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野生及两代选育群体间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孝德 孙国华 +4 位作者 袁廷柱 杨建敏 王卫军 吉成龙 宋志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0-386,共7页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对野生刺参和两代选育刺参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9对微卫星引物在三个刺参群体中共扩增获得43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三个群体的观测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6556、0.6704和0.6148...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对野生刺参和两代选育刺参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9对微卫星引物在三个刺参群体中共扩增获得43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三个群体的观测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6556、0.6704和0.6148,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6654、0.5929和0.5275。结果表明,与野生群体相比,选育刺参两代群体存在杂合度降低,遗传多样性下降的现象。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验及F-检验数据显示3个群体在某些位点都出现了杂合子缺失,偏离平衡的位点逐代增加,相邻世代之间遗传分化系数逐代减小,人工累代选育已经使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生了变化。FST平均值0.0443提示出选育群体处在较弱的分化水平,说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遗传距离及遗传相似性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世代之间遗传距离越来越小,遗传相似性越来越大,但与理论值仍有差距,选育群体刺参仍具育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微卫星 遗传结构 野生群体 选育群体 遗传分化 遗传距离
下载PDF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高温胁迫应答基因应激表达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国华 吉成龙 +2 位作者 杨建敏 王卫军 任利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88,共7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刺参高温胁迫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中2个上调表达差异基因hsp70和l(2)efl,2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pcsk9和myp,在不同温度、不同胁迫时间以及不同组织中的应激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在15—30℃范围内,温度越高hsp70和...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刺参高温胁迫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中2个上调表达差异基因hsp70和l(2)efl,2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pcsk9和myp,在不同温度、不同胁迫时间以及不同组织中的应激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在15—30℃范围内,温度越高hsp70和l(2)efl基因相对表达量越多;而pcsk9、myp基因随着温度升高其表达量下降。在30℃高温胁迫0—3h时间内,hsp70表达量的变化最为显著,表现为先升后降再升;l(2)efl在1h后开始明显的上调表达,在2.5h之后呈下降趋势;pcsk9和myp基因表现为表达下调,表达量最小值分别在3h和2h。常温下hsp70、l(2)efl和pcsk9均在体壁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呼吸树中表达量最少,myp在消化道中表达量最高,在纵肌中表达量最少;高温胁迫后hsp70、l(2)efl均在呼吸树中上调表达量变化最显著;pcsk9和myp分别在呼吸树和纵肌中下调表达量变化最显著。这4种基因通过表达产物量的变化或作为功能蛋白直接参与代谢调节,或作为调节蛋白调控胁迫功能蛋白的表达及活性来提高刺参对高温胁迫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高温胁迫 热休克蛋白70 类致死必需蛋白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主要卵黄蛋白
下载PDF
刺参基因组DNA提取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孝德 孙国华 +3 位作者 杨建敏 吉成龙 王卫军 宋志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9-153,共5页
以刺参为试验材料,分别以CTAB法、SDS法、Segama试剂盒法对刺参的触手、管足、体壁、纵肌、肠和呼吸树组织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均得到了高质量的基因组DNA。Segama试剂盒提取DNA条带较其他两种方法清晰,杂质少且无降解,效果最佳。对比... 以刺参为试验材料,分别以CTAB法、SDS法、Segama试剂盒法对刺参的触手、管足、体壁、纵肌、肠和呼吸树组织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均得到了高质量的基因组DNA。Segama试剂盒提取DNA条带较其他两种方法清晰,杂质少且无降解,效果最佳。对比6种不同的刺参组织,其中纵肌组织3种方法均获得高质量基因组DNA,为提取基因组DNA的首选组织。开发了利用刺参触手和管足活体取样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得到了高质量的基因组DNA,这为刺参无损伤取样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得将来刺参家系建立过程中保证亲体的健康存活及减少试验样品取样所带来的损伤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基因组DNA DNA提取 无损伤取样 CTAB法 SDS法 Segama试剂盒法
下载PDF
典型溴系阻燃剂四溴双酚A和十溴二苯乙烷的污染现状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爽 路珍 +3 位作者 李斐 丛明 吉成龙 吴惠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42,共19页
随着六溴环十二烷、多溴联苯醚等溴系阻燃剂被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和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 ethane,DBDPE)已成为目前生产和使用最广泛的溴系... 随着六溴环十二烷、多溴联苯醚等溴系阻燃剂被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和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 ethane,DBDPE)已成为目前生产和使用最广泛的溴系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随着这2种典型溴系阻燃剂在多种环境介质中不断被检出,其潜在环境和健康风险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TBBPA和DBDPE的分布特征、污染程度等污染现状的相关研究,并总结了其毒性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发现TBBPA和DBDPE在空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生物等多种环境介质中均有检出,总体呈现工业发达地区污染状况更严重,且在人体和母乳中也不断被检出,其环境和健康风险不容忽视。TBBPA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毒性、肝肾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生殖毒性和神经毒性等,而关于DBDPE毒性效应的报道较少,现有研究显示,DBDPE具有生长发育毒性、肝肾毒性以及内分泌干扰效应,但毒性相对较低。本文综述了TBBPA和DBDPE的污染现状和毒性效应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展BFRs环境风险评估、测算环境容量以及政府部门控制产能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十溴二苯乙烷 毒性效应 污染现状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的褐牙鲆幼鱼组织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佳琳 徐兰兰 +5 位作者 路珍 吉成龙 李斐 王清 赵建民 吴惠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8-546,共9页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生物学中。由于海洋环境具有高盐度的特点,海洋生物与其他生物相比,体内代谢物浓度差异极大。通常来说,海洋生物为应对高盐度的海水环境,其体内的...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生物学中。由于海洋环境具有高盐度的特点,海洋生物与其他生物相比,体内代谢物浓度差异极大。通常来说,海洋生物为应对高盐度的海水环境,其体内的渗透调节物,例如牛磺酸、甜菜碱、氮氧三甲胺等的浓度往往是其他代谢物的数百倍,造成体内代谢物所占代谢组权重的极不均衡。因此,选择合适的代谢组数据预处理方法,是准确分析海洋生物代谢组差异的关键。本研究以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为研究对象,经低盐胁迫48小时后,利用一维核磁共振氢谱,分析了褐牙鲆幼鱼全组织在低盐胁迫后的代谢组变化,比较了三种不同预处理方法 (单位方差换算、帕莱托换算与对数化-中心化处理)对于低盐胁迫诱导的代谢响应分析的差异。结果表明,褐牙鲆幼鱼体内的渗透调节物-氮氧三甲胺浓度是其他代谢物浓度的200倍以上,而低盐胁迫可诱导褐牙鲆幼鱼体内显著的代谢响应。其中,对数化-中心化处理的代谢组数据,经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后,能发现8个低盐胁迫诱导的差异代谢物(不含1个未知代谢物),与代谢物定量结果一致,多于其他两种预处理方法 (单位方差换算、帕莱托换算)的代谢组分析结果,适合用于褐牙鲆代谢组学分析。以上研究结果为褐牙鲆代谢组数据的准确分析提供了方法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鲆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数据预处理
下载PDF
Cd^(2+)和Pb^(2+)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脊尾白虾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谢嘉 滕佳 +9 位作者 刘永亮 杨顶珑 曹瑞文 陈丽竹 王清 李斐 吉成龙 吴惠丰 丛明 赵建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33,共7页
近年来,中国近岸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作者通过研究重金属Cd^(2+)和Pb^(2+)对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的单一及复合急性毒性效应,为其养殖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测定方法,开展了不同浓度Cd^(2+)和Pb... 近年来,中国近岸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作者通过研究重金属Cd^(2+)和Pb^(2+)对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的单一及复合急性毒性效应,为其养殖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测定方法,开展了不同浓度Cd^(2+)和Pb^(2+)对脊尾白虾96 h内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污染物暴露下,Cd^(2+)对脊尾白虾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38.699、33.110、9.719、3.650 mg/L,Pb^(2+)对脊尾白虾48、72、96 h的LC50分别为254.541、62.750、29.074 mg/L;Cd^(2+)、Pb^(2+)对脊尾白虾96 h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365和2.907 mg/L;在等浓度配比(1︰1)暴露下,Cd^(2+)和Pb^(2+)复合污染对目标生物在48、72、96 h暴露期间的毒性相加指数(additive index,AI)分别为0.155、0.068、0.258。综上所述,Cd^(2+)对脊尾白虾的毒性较Pb^(2+)更强,Cd^(2+)和Pb^(2+)对脊尾白虾的复合污染均表现出较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PB2+ 急性毒性 复合毒性 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
下载PDF
盐度对大黄鱼成活、生长和耳石金属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伟卿 阮少江 +4 位作者 张艺 吉成龙 林培华 姚建平 刘家富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105,共6页
为解决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面临的海水养殖病虫害感染加剧、海岸带土地局限性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最终实现内陆工厂化低盐养殖,采用缓慢降盐法,进行大黄鱼室内不同盐度养殖试验,研究不同盐度对大黄鱼成活率与温度、生长性能和... 为解决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面临的海水养殖病虫害感染加剧、海岸带土地局限性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最终实现内陆工厂化低盐养殖,采用缓慢降盐法,进行大黄鱼室内不同盐度养殖试验,研究不同盐度对大黄鱼成活率与温度、生长性能和耳石金属元素组成变化的影响。试验期180d(6个月),每个试验组设置3个重复,每组2万尾;海水盐度由24直接降至8,再以日均2的幅度将盐度降至6和4,然后以日均1的幅度继续将盐度降至2,最终将大黄鱼养殖在盐度分别为2、4、6、8、24的环境中;每天投喂2次颗粒饲料,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并视摄食情况酌情调整。结果显示,大黄鱼室内养殖成活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水温28℃时,盐度24的海水养殖组全部死亡,水温30℃时,盐度2养殖组成活率(68.8±2.89)%极显著高于其他养殖组(P<0.01);低盐养殖组的质量绝对增加率、绝对增长率、增积量和肥满度等生长指标在后期均优于盐度24养殖组;耳石金属元素锰(Mn)、钙(Ca)和锶(Sr)及Sr/Ca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铁(Fe)、钴(Co)和钡(Ba)元素变化没有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盐度 生长 成活率 耳石
下载PDF
溴系阻燃剂毒理效应的计算模拟预测与环境风险评估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斐 王晓晴 +3 位作者 刘佳琳 孟祥敬 吉成龙 吴惠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3,共12页
溴系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作为生产和使用量巨大的有机阻燃剂,在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被广泛检出。BFRs及其代谢产物会对生物体造成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发育毒性及内分泌干扰效应等,环境和健康风险得到日益广泛的关... 溴系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作为生产和使用量巨大的有机阻燃剂,在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被广泛检出。BFRs及其代谢产物会对生物体造成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发育毒性及内分泌干扰效应等,环境和健康风险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国内外学者通过最小二乘法(LS)和类似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算法(AMCMC)等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BFRs在环境中转化和归趋的预测模型,采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等方法分析了BFRs及其代谢产物毒性作用的微观机制。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发现BFRs的结构(取代基的类型和数量)会影响其环境行为和毒理效应,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BFRs的生态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系阻燃剂 毒理效应 计算毒理学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大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滕跃发 王晓晴 +3 位作者 李斐 吴惠丰 吉成龙 于进福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101,共9页
随着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学品的毒性相关信息与日俱增。现今快速发展的数据挖掘技术和机器学习等计算机方法为化学品的毒性预测和风险防控提供了新途径。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将化合物的结构、分子启动事... 随着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学品的毒性相关信息与日俱增。现今快速发展的数据挖掘技术和机器学习等计算机方法为化学品的毒性预测和风险防控提供了新途径。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将化合物的结构、分子启动事件和生物的有害结局建立关联,为污染物的毒性测试、预测和评估提供了新的模式,最终实现风险评估并应用于管理决策。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建模、分子模拟以及多组学技术在AOP的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综述主要介绍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在毒理学中的应用方法,涉及QSAR建模、分子模拟及组学等方面,并结合实例分析系统阐述了当前研究的重点与方向,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大数据时代的研究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机器学习 结构-活性关系 AOP 计算毒理学
下载PDF
盐度对重金属镉的毒性影响:以太平洋牡蛎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智宇 姜爱莉 +1 位作者 吉成龙 吴惠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9-310,共12页
渤海近岸、河口海域镉(cadmium,Cd)污染严重,且盐度低于正常海水盐度,因此,有必要研究低盐对Cd毒性效应的影响。本研究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在正常盐度(31.4 psu)和低盐度(15.7 psu)条件下驯化后,在不同浓度的Cd(... 渤海近岸、河口海域镉(cadmium,Cd)污染严重,且盐度低于正常海水盐度,因此,有必要研究低盐对Cd毒性效应的影响。本研究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在正常盐度(31.4 psu)和低盐度(15.7 psu)条件下驯化后,在不同浓度的Cd(5、20、80和240μg·L^(-1))海水环境中暴露7 d,通过检测牡蛎鳃中Cd和必需金属元素含量以及生物标志物,探究低盐对Cd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Cd破坏了牡蛎鳃中钠(Na)和镁(Mg)离子平衡,而Cd和低盐复合胁迫对钾(K)含量变化存在显著交互作用。Cd和低盐均诱导牡蛎鳃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紊乱,低盐还影响了Cd的毒性效应,表现为Cd和低盐复合胁迫对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活性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IBR)分析结果显示,Cd对牡蛎产生的压力随Cd暴露浓度升高不断加大;Cd和低盐复合胁迫对牡蛎产生的压力高于Cd单一胁迫,表明低盐加剧了Cd对牡蛎的毒性效应。因此,为了更全面地评估近岸海域痕量金属的环境风险,应充分考虑低盐这一环境因素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 太平洋牡蛎 离子平衡 氧化应激 能量代谢
下载PDF
磷酸三苯酯(TPP)和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CPP)诱导人胚肾细胞HEK293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晴 刘佳琳 +4 位作者 李斐 曹天贵 吴惠丰 孟祥敬 吉成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3-132,共10页
磷系阻燃剂对人体的潜在毒性作用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肾脏是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若肾脏细胞受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本研究以人胚肾细胞HEK293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毒理学实验,筛选出磷酸三苯酯(TPP)及磷酸三(2-氯... 磷系阻燃剂对人体的潜在毒性作用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肾脏是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若肾脏细胞受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本研究以人胚肾细胞HEK293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毒理学实验,筛选出磷酸三苯酯(TPP)及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CPP)诱导人胚肾细胞HEK293凋亡的关键靶标基因p53。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子对接模拟和光谱法分析发现,TPP和TCPP分别以嵌插方式和沟槽方式结合p53-DNA,改变基因片段的框架结构,启动分子起始事件,通过影响相关基因(Bax、Hrk、Bcl-2和Bad)的表达量,导致线粒体途径释放cyt c,最终激活Caspase 7实现细胞凋亡。研究结果阐明了此类污染物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为毒害化学品的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 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CPP) 磷酸三苯酯(TPP) 肾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salinity on 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arsenic in digestive gland of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using metabolomics 被引量:3
15
作者 吉成龙 吴惠丰 +3 位作者 刘小莉 赵建民 于君宝 尹秀丽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45-352,共8页
Ruditapes philippinarum,a clam that thrives in intertidal zones of various salinities,is a useful biomonitor to marine contaminants.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dilution to 75% and 50% of normal seawater salinity(... Ruditapes philippinarum,a clam that thrives in intertidal zones of various salinities,is a useful biomonitor to marine contaminants.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dilution to 75% and 50% of normal seawater salinity(31.1) on the responses of the digestive gland of R.philippinarum to arsenic exposure(20 μg/L),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based metabolomics.After acute arsenic exposure for 48 h,salinity-dependent differential metabolic responses were detected.In normal seawater,arsenic exposure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and of threonine,proline,phosphocholine and adenosine,and it decreased the levels of alanine,hypotaurine,glucose,glycogen and ATP in the digestive glands.Differential changes in metabolic biomarkers observed at lower salinity(~23.3) included elevation of succinate,taurine and ATP,and depletion of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threonine and glutamine.Unique effects of arsenic at the lowest salinity(~15.6) included down-regulation of glutamate,succinate and ADP,and up-regulation of phosphocholine.We conclude that salinity influences the metabolic responses of this clam to arsen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海水盐度 代谢反应 消化腺 毒理效应 支链氨基酸 琥珀酸盐
下载PDF
Manila clam Venerupis philippinarum as a biomonitor to metal pollution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惠丰 吉成龙 +3 位作者 王清 刘小莉 赵建民 冯江华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5-74,共10页
The Manila clam Venerupis philippinarum is a good biomonitor/bioindicator to marine metal pollution and is frequently used in aquatic toxicology. Two dominant pedigrees (white and zebra) of clam are distributed in the... The Manila clam Venerupis philippinarum is a good biomonitor/bioindicator to marine metal pollution and is frequently used in aquatic toxicology. Two dominant pedigrees (white and zebra) of clam are distributed in the Bohai Sea;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potential bi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pedigrees. In this study, we tested the sensitivity of both pedigrees to marine metal (cadmium and zinc) pollution biomonitoring and marine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Results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biological differences in gills of white and zebra clams based on metabolic profiles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hypotaurine, malonate and homarine were relatively high in white clam gills, while alanine, arginine, glutamate, succinate, 4-aminobutyrate, taurine and betaine were high in zebra clam gills. Zebra clam gills were also more sensitive to a mixture of Cd and Zn, as shown by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and metabolic profiles, but white clam gills could accumulate more Zn. Therefore, we suggest that the white pedigree can be used as a biomonitor to marine Zn pollution, whereas the zebra pedigree can be used for toxicology studies on Cd and Zn mixed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重金属污染 生物监测 抗氧化酶活性 环境毒理学 代谢特征 生物指示物 甜菜碱含量
下载PDF
石墨烯联合磷酸三苯酯(TPP)胁迫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的生理生化响应
17
作者 孟祥敬 李斐 +2 位作者 王晓晴 吉成龙 吴惠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599-1609,共11页
石墨烯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进入环境后容易与其他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其环境行为和毒理学效应.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P)在环渤海中具有广泛的分布,且分子中含有多个苯环,易与石墨烯发生相互作用.为了研究... 石墨烯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进入环境后容易与其他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其环境行为和毒理学效应.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P)在环渤海中具有广泛的分布,且分子中含有多个苯环,易与石墨烯发生相互作用.为了研究石墨烯和TPP对海洋贝类生理响应的影响,采用指示生物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进行了单一及联合暴露实验.通过对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检测,分析了暴露物对紫贻贝生理代谢的影响;制作石蜡切片观察鳃和肝胰腺组织的结构变化;采用酶活试剂盒对肝胰腺组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石墨烯和TPP单独暴露,均可对紫贻贝产生氧化胁迫和组织损伤.石墨烯和TPP联合暴露对紫贻贝的氧化胁迫和组织损伤程度,低于石墨烯单独暴露组.石墨烯对紫贻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石墨烯显著抑制紫贻贝的呼吸,增加紫贻贝的排氨率.TPP暴露后显著增加紫贻贝的排氨率.联合暴露后可降低由石墨烯引起的呼吸抑制,且升高氧氮比(O:N),说明联合暴露对机体造成的压力低于石墨烯单独暴露.综合生物标志物指数(IBR)结果显示,联合暴露对紫贻贝产生的胁迫压力低于石墨烯和TPP分别单独暴露.本研究结果可为预测海洋环境污染对贝类以及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贻贝 石墨烯 磷酸三苯酯 联合作用 生理响应
原文传递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variations in Na+/K+-ATPase activity in the gills of juvenile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at low salinity
18
作者 滕广亮 黄伟卿 +2 位作者 吉成龙 陈云龙 单秀娟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2022年第3期313-320,共8页
Gill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in juvenile large yellow croaker(Larimichthys crocea)were examined upon exposure to low salinity after indoor culture of the fish at salinities of 2,4,6,8,and 24... Gill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in juvenile large yellow croaker(Larimichthys crocea)were examined upon exposure to low salinity after indoor culture of the fish at salinities of 2,4,6,8,and 24‰(control group).The thickness of the lamella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low-salinity group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in contrast,the interlamellar spa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low-salinity group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Additionally,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thickness of lamellae and interlamellar spaces(P<0.01).Mitochondria-rich cells(MRCs)were mainly found in the filament at 24‰salinity and proliferated in the lamellae at lower salinities,suggesting that filament and lamellar MRCs are responsible for ion secretion and absorption,respectively.Meanwhile,the activity of Na+/K+-ATPase(NKA)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with the decrease in salinity from 24‰to 4‰(P<0.05),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MRCs proliferation.Finally,the activity of NKA declined at 2‰salinity(P<0.05),indicating the limit of osmoregulation,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degeneration and necrosis of the lamellae.Additionally,different levels of gill histopathological lesions,including pavement cell(PVC)exfoliation,lamellar epithelial lifting,edema,fusion,aneurism,and necrosis,were observed from salinities of 24 to 4‰,likely reducing the respiratory efficiency and compromising the health of juvenile fish.In conclusion,large yellow croaker juveniles could improve the osmoregulatory capacity by increasing lamellar MRCs and NKA activity with the decrease in salinity from 24 to 4‰.However,the associated histopathological lesions are likely to negatively influence the fish by affecting respiration and osmoregulation,especially when the salinity is below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imichthys crocea OSMOREGULATION Gill morphology Histopathological lesions Low salin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