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观看下的个性影像与共性文化——“影载中华情·圆梦新丝路”国际优秀影片(2023·伊朗)研讨会综述
1
作者 吉晓倩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83,共5页
2023年11月25日,“影载中华情·圆梦新丝路”国际优秀影片(2023·伊朗)交流研讨活动在武汉举办,以本次活动展映的八部优秀影片为支点,对伊朗电影的艺术手法、审美价值、传播路径及其对中国电影多维度创作与跨文化传播的启迪作... 2023年11月25日,“影载中华情·圆梦新丝路”国际优秀影片(2023·伊朗)交流研讨活动在武汉举办,以本次活动展映的八部优秀影片为支点,对伊朗电影的艺术手法、审美价值、传播路径及其对中国电影多维度创作与跨文化传播的启迪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影片 伊朗电影 传播路径 跨文化传播 交流研讨 新丝路 审美价值 中华情
原文传递
电视类型出现之前的电视:流行音乐的个案 被引量:11
2
作者 莫里·福曼 吉晓倩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4,共16页
电视研究中经常先入为主地把时限设在当代,永远是对目前状况进行研究。当我们为了理解当前以及未来的变化而格外需要建立起稳固的历史观时,这一观念的限制会很快凸显出来。———约翰·科诺,《批评观念》,第121页 在电视期刊《电... 电视研究中经常先入为主地把时限设在当代,永远是对目前状况进行研究。当我们为了理解当前以及未来的变化而格外需要建立起稳固的历史观时,这一观念的限制会很快凸显出来。———约翰·科诺,《批评观念》,第121页 在电视期刊《电视人》1944年的某一期中,RKO(雷电华)电视公司的一位制片人托马斯·哈钦森评论说,电视节目制作“明确地向制作者提出了挑战……我们此刻必须从经验中学习哪些材料是好的,哪些材料是差的”(《节目制作》,第12 页)。两年后,哈钦森引述了20个他认为切实可行的节目形式,并总结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多种可能性:构成好电视节目的是一个公式,在将来的岁月里这个公式可能会引发激烈的争论。真正的答案是,只要得到正确的呈现,也许世间的一切在电视节目表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一新媒体丝毫都不迂腐保守。它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现存的一切资源中寻找娱乐(《这就是电视》,第113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音乐 电视节目制作 个案 1944年 节目形式 电视人 托马斯 制片人 制作者 可能性 材料
原文传递
女性视角vs.类型成规——评美国影片《爱很复杂》
3
作者 吉晓倩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7-192,共6页
好莱坞才女南希·迈耶斯算不上电影节和颁奖礼的常客,却是媒体与观众的宠儿,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自编自导,其影片几乎每一部都做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堪称好莱坞最具商业价值的女导演。好莱坞浪漫喜剧类型历来不乏优秀的女编... 好莱坞才女南希·迈耶斯算不上电影节和颁奖礼的常客,却是媒体与观众的宠儿,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自编自导,其影片几乎每一部都做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堪称好莱坞最具商业价值的女导演。好莱坞浪漫喜剧类型历来不乏优秀的女编剧甚或女导演,如诺拉·艾弗伦(代表作《当哈利遇到萨莉》、《西雅图夜未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影片 女性视角 好莱坞 女导演 商业价值 浪漫喜剧 电影节 代表作
原文传递
重新思考改编研究中的形式—文化和文本—语境分歧 被引量:7
4
作者 卡米拉.埃利奥特 吉晓倩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8,共15页
当我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自己作为改编研究学者的职业生涯时,这是文学与电影之间的跨界学科。我的研究包括但是不限于改编。改编研究当时主要关注的是文学与电影:首先自然是小说,也包括戏剧,排第三位的是经典文学的电视改编。尽... 当我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自己作为改编研究学者的职业生涯时,这是文学与电影之间的跨界学科。我的研究包括但是不限于改编。改编研究当时主要关注的是文学与电影:首先自然是小说,也包括戏剧,排第三位的是经典文学的电视改编。尽管文化研究当时四处扩张,但这一领域,正如它在20世纪大多数时期的表现,是被形式理论所主宰,最常见的是形式主义美学、新批评和结构主义叙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编研 重新思考 20世纪90年代末 结构主义叙事学 分歧 语境 文本
原文传递
电影完蛋的25个理由 被引量:9
5
作者 惠勒·温斯顿·狄克逊 吉晓倩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7-155,125,共10页
“电影完蛋了。”    “不 ,我相信电影会永存。”  ———戈达尔 :《轻蔑》(LeM啨pris,1963 )
关键词 电影 古典 设想 先行者 达尔 逃避 存在 事实
原文传递
作为接触区域的类型电影:香港动作片和韩国武打活戏 被引量:3
6
作者 金素荣 吉晓倩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2,共7页
本文藉由韩国武打活戏和香港动作片的分析,对东亚电影进行比较研究。对接触区域(Contact Zone)这一概念的强调,旨在唤起人们关注作为文化产品的电影类型所经历的不可避免的跨文化进程。
关键词 类型电影 动作片 武打 韩国 香港 文化进程 电影类型 文化产品
原文传递
互联网时代的影评:专题论丛 被引量:12
7
作者 扎克.坎贝尔 吉晓倩 +8 位作者 罗伯特.卡什尔 迈克.丹吉洛 斯蒂夫.埃里克森 J.霍伯曼 格伦.肯尼 罗伯特.科勒 卡丽娜.朗沃斯 理查德.席克尔 艾米.陶宾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42,共20页
在推出2005年冬季号的“当代国际影评”专题论丛时,我们虽心有不甘,但仍不失骄傲地认为,“独立电影杂志的评论家实际上享有完全的自由以及充足的空间,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只要他们愿意忍受由于不与公司媒体结盟而导致的相对的(或者,在... 在推出2005年冬季号的“当代国际影评”专题论丛时,我们虽心有不甘,但仍不失骄傲地认为,“独立电影杂志的评论家实际上享有完全的自由以及充足的空间,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只要他们愿意忍受由于不与公司媒体结盟而导致的相对的(或者,在某些情形下,绝对的)拮据。”近来,被大批出版物解约、压缩版面或者解雇的美国评论家,逐渐认识到,即使与他们的公司雇主妥协,也无法保住自己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评论 电影文化 影视评论 互联网
原文传递
存在主义透镜未完成的任务:《孔雀》同世界电影的内在对话与跨国族对话 被引量:5
8
作者 邱静美 吉晓倩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39,共15页
关键词 存在主义 《孔雀》 文化主权意识 中国 民族电影 电影评论
原文传递
《拯救大兵瑞恩》与美国必胜信念 被引量:7
9
作者 阿尔伯特.奥斯特 吉晓倩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43,共9页
关键词 《拯救大兵瑞恩》 战争片 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历史修正派 斯皮尔伯格 必胜信念
原文传递
《电影是什么?》中的“是”:论安德烈·巴赞和斯坦利·卡维尔 被引量:3
10
作者 伯克.希尔萨贝克 吉晓倩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4,共21页
对于安德烈·巴赞著作的再评价延续至今,本文也有意提出一得之见。新近的评价中值得注意的,当以达德利·安德鲁和埃尔韦·茹贝尔-洛朗森的《打开巴赞:
关键词 安德烈 巴赞 “是” 电影 安德鲁 评价
原文传递
电视类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布莱恩.罗斯 吉晓倩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共5页
关键词 类型研究 电视 2002年8月 “脱口秀”节目 《纽约时报》 前总统 克林顿 新闻报 比尔 主持 嘉宾
原文传递
幻影身体:黑色电影中消失的人群和空旷的街道 被引量:2
12
作者 蒂娜·沃瑟曼 吉晓倩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共11页
战时及战后美国黑色电影中描述的诸多场所与背景,经常被设置于具有凛凛的威胁感的、荒凉的城市地貌影像中。我们也许会想起比利·怀尔德《双重赔偿》(Double Indemnity,1944)中的沃尔特·内夫,受伤的他在一个黑魆魆的夜晚... 战时及战后美国黑色电影中描述的诸多场所与背景,经常被设置于具有凛凛的威胁感的、荒凉的城市地貌影像中。我们也许会想起比利·怀尔德《双重赔偿》(Double Indemnity,1944)中的沃尔特·内夫,受伤的他在一个黑魆魆的夜晚只身来到他的洛杉矶办公室,叩击玻璃门来吸引独自值守的看门人的注意,然后一瘸一拐地穿越空荡荡的建筑,走向他的办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电影 街道 人群 身体 城市地貌 双重赔偿 办公室 沃尔特
原文传递
作为傻瓜的作者:巴赫金、巴特和伍迪·艾伦与让-吕克·戈达尔的银幕表演 被引量:2
13
作者 塞西莉亚.赛义德 吉晓倩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33,共16页
在电影中,作者与傻瓜的任何联系都会立即让我们想起查理·卓别林、巴斯特·基顿、杰瑞·刘易斯和伍迪·艾伦饰演的小丑般的人物。这些导演不但在大量影片中饰演了类似的人物,而且执导了全数或者多部他们所参演的影片。... 在电影中,作者与傻瓜的任何联系都会立即让我们想起查理·卓别林、巴斯特·基顿、杰瑞·刘易斯和伍迪·艾伦饰演的小丑般的人物。这些导演不但在大量影片中饰演了类似的人物,而且执导了全数或者多部他们所参演的影片。他们与这些"傻瓜"的共同之处,是他们持续复现的特点和把他们定位为局外人的某种异质感。以巴赫金——他从理论高度论述过文学中的傻瓜形象——的话来说,这种形象被赋予了“成为‘他者’的权力”,“保持懵懂的权力,胡搅蛮缠的权力”(159,163),从而变成了作者佩戴的面具,以求能够自由地质疑这个世界,使这个世界显露怪异的一面。毕竟,这正是所有喜剧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傻瓜 作者 艾伦 戈达尔 表演 银幕 巴特
原文传递
把奴隶叙事搬上银幕:史蒂夫·麦昆和约翰·里德利对于美国“特殊制度”的骇人描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托马斯.多尔蒂 吉晓倩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4-161,共8页
“亲笔所写”是一句保证,通常印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奴隶叙事作品的书名下方。虽然并不是值得夸口的文学创新,但奴隶叙事是所有文学类型中最具美国特色的一种,其出现甚至早于描写西部的通俗小说。“亲笔所写”的说法坚持了第一人称叙... “亲笔所写”是一句保证,通常印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奴隶叙事作品的书名下方。虽然并不是值得夸口的文学创新,但奴隶叙事是所有文学类型中最具美国特色的一种,其出现甚至早于描写西部的通俗小说。“亲笔所写”的说法坚持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权威性和作者亲眼目睹的可靠性,还有——这一点容易引起争议——这位曾经为奴的人读写的能力:驮兽也具有高贵的理性和伟大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作品 美国 奴隶 制度 里德 约翰 银幕 第一人称叙事
原文传递
讲授“难片”(续完) 被引量:1
15
作者 塔妮亚.莫德尔斯基 苏米塔.查克拉瓦蒂 +1 位作者 杰弗雷.斯康斯 吉晓倩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3-172,共10页
厌女症电影:讲授《壮志凌云》 (塔妮亚·莫德尔斯基) 我一年一度为大学新生开设通识课程:“电影与文学中的女人”;在关于战争的一节中,我总是从观看《壮志凌云》(TopGun,托尼·斯科特,1986)开始。讲授这部影片,我... 厌女症电影:讲授《壮志凌云》 (塔妮亚·莫德尔斯基) 我一年一度为大学新生开设通识课程:“电影与文学中的女人”;在关于战争的一节中,我总是从观看《壮志凌云》(TopGun,托尼·斯科特,1986)开始。讲授这部影片,我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展示男同性恋欲望和厌女症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授 《壮志凌云》 通识课程 大学新生 男同性恋 厌女症 斯科特 电影
原文传递
评库布里克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1
16
作者 詹姆斯.M.韦尔什 吉晓倩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关键词 电影改编 斯坦利·库布里克 职业生涯 英国 电影导演 导演技术 技术主义
原文传递
欲望客体:托德·海因斯谈《卡罗尔》和讲述女性故事的满足感
17
作者 尼克·戴维斯 吉晓倩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冰山。香水瓶。玫瑰。看罢托德把社会诊断和情感宣泄妙到毫巅地交织在一起的影片《卡罗尔》,我心醉神迷地回到家,在笔记本上潦草地写下了这几个词。除了天气而外,影片中还弥漫着一种彻骨的寒意,来自两位女主角所栖身的世界,一位是... 冰山。香水瓶。玫瑰。看罢托德把社会诊断和情感宣泄妙到毫巅地交织在一起的影片《卡罗尔》,我心醉神迷地回到家,在笔记本上潦草地写下了这几个词。除了天气而外,影片中还弥漫着一种彻骨的寒意,来自两位女主角所栖身的世界,一位是鲁尼·马拉饰演的特蕾莎·贝尔维,她是个售货员,也是1950年代初曼哈顿一名有抱负的摄影师,另一位则是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卡罗尔·艾尔德,一个富有的郊区主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故事 欲望客体 满足感 情感宣泄 社会诊断 50年代 笔记本 女主角
原文传递
用光线描绘黑暗——达瑞厄斯·康吉访谈
18
作者 迪克兰.麦克格雷斯 吉晓倩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6-172,共7页
摄影师操纵着色彩、光线、空间以及运动来构成电影画面,使观众仿若身临其境。他或她的工具一包括光线、摄影机、胶片以及而今的数码字节—-极富技术含量,因此,在电影行业所有的手艺人中,对于技术水准与艺术品位的综合能力要求最高... 摄影师操纵着色彩、光线、空间以及运动来构成电影画面,使观众仿若身临其境。他或她的工具一包括光线、摄影机、胶片以及而今的数码字节—-极富技术含量,因此,在电影行业所有的手艺人中,对于技术水准与艺术品位的综合能力要求最高的可能就是摄影师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线 描绘 电影画面 技术含量 电影行业 能力要求 艺术品位 技术水准
原文传递
卡罗尔
19
作者 菲莉斯·纳吉 吉晓倩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69,共54页
外景,纽约市地铁站,1953年4月,夜 一列火车即将到站,机车的尖啸声从黑暗中传来。乌压压的人群从莱克星顿和第59街站鱼贯而出。摄影机镜头下移,锁定了一个身着外套、头戴礼帽的男人,年近而立的杰克·塔夫脱。他在通勤的人群中... 外景,纽约市地铁站,1953年4月,夜 一列火车即将到站,机车的尖啸声从黑暗中传来。乌压压的人群从莱克星顿和第59街站鱼贯而出。摄影机镜头下移,锁定了一个身着外套、头戴礼帽的男人,年近而立的杰克·塔夫脱。他在通勤的人群中兜来绕去地前行。乌云压顶,有些通勤者张开了伞。杰克在一家报摊买了一份晚报,随后横穿第59街向前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 纽约市 摄影机 塔夫脱 人群 杰克 火车 机车
原文传递
《史蒂夫·乔布斯:机器人生》vs.《史蒂夫·乔布斯》——两部乔布斯传记片对照谈
20
作者 达拉赫.奥多诺休 吉晓倩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8-172,共5页
《百万英镑》(Millions,2004)是丹尼·博伊尔执导的一部儿童片,拍摄于定义时代精神的《猜火车》(Trainspotting,1996)和获得多项奥斯卡大奖的东山再起之作《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2008)两片之间的创作... 《百万英镑》(Millions,2004)是丹尼·博伊尔执导的一部儿童片,拍摄于定义时代精神的《猜火车》(Trainspotting,1996)和获得多项奥斯卡大奖的东山再起之作《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2008)两片之间的创作低潮期。在影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布斯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传记片 人生 机器 奥斯卡大奖 时代精神 儿童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