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狄更斯儿童题材小说略论 被引量:3
1
作者 吉晶玉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1997年第1期15-17,共3页
狄更斯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文学史上第二个辉煌的名字.关于这位维多利亚时代伟大而多产的作家,人们所普遍关注的是他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所特具的如实犀利的批判锋芒,对于他作为儿童题材小说家所表现出的... 狄更斯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文学史上第二个辉煌的名字.关于这位维多利亚时代伟大而多产的作家,人们所普遍关注的是他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所特具的如实犀利的批判锋芒,对于他作为儿童题材小说家所表现出的卓越才华却鲜少探究.事实上,作为那一时代“社会政治问题”一派小说家之一,狄更斯对当时儿童问题的观察与研究是无与伦比的.他的十四部长篇小说以及其它文学作品,几乎都由少年儿童的不幸遭遇构成,闪动着儿童稚嫩的身影.他如椽巨笔下的儿童形象伴随他对于孩子们宽厚博大的爱心,从英伦三岛走入世界的千家万户.可以更确切地说,狄更斯并不仅仅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更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更斯 儿童题材 儿童形象 少年儿童 十九世纪 儿童小说 资本主义 孩子们 文学作品 长篇小说
下载PDF
匈奴西迁与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多元融合 被引量:1
2
作者 吉晶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29-132,共4页
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中世纪欧洲文学最显著的特征,这一特征形成于复杂动荡的社会历史。东方游牧民族匈奴西迁欧洲是直接而重要的因素,使得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明和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彼此交融,从而开启构筑了中古欧洲文学空前的多... 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中世纪欧洲文学最显著的特征,这一特征形成于复杂动荡的社会历史。东方游牧民族匈奴西迁欧洲是直接而重要的因素,使得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明和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彼此交融,从而开启构筑了中古欧洲文学空前的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西迁 欧洲中世纪文学 多元融合
下载PDF
从孤女形象看西方19世纪女性文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吉晶玉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孤女形象历来备受西方作家关注,以孤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西方女性作家创作中更为普遍。19世纪是西方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探究这一时期孤女形象的意义尤为重要,因为西方女性作家通过孤女的塑造,形象地表达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孤女形象历来备受西方作家关注,以孤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西方女性作家创作中更为普遍。19世纪是西方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探究这一时期孤女形象的意义尤为重要,因为西方女性作家通过孤女的塑造,形象地表达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更传输了不可避免的历史重负。孤女形象可以说是曲折、艰难的19世纪西方女性文学的缩影,我们从中也可窥视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女形象 西方 19世纪女性文学
下载PDF
美国女性文学中的移民拓荒题材
4
作者 吉晶玉 《创新》 2008年第4期132-134,共3页
早期移民的垦殖拓荒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是美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移民开发蛮荒之地因此也成为许多美国作家的创作题材。以薇拉·凯瑟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一些女性作家用带有浓郁自叙色彩的作品真实再现了这... 早期移民的垦殖拓荒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是美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移民开发蛮荒之地因此也成为许多美国作家的创作题材。以薇拉·凯瑟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一些女性作家用带有浓郁自叙色彩的作品真实再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同时,她们还以优美、细腻的笔触,通过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生动刻画,鲜明地表达了女性的独立意识,歌颂了美国劳动妇女战胜困难的惊人力量,充分肯定了妇女在美国开发建设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她们的创作发展并丰富了年轻的美国女性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移民拓荒 女性文学
下载PDF
至爱至善的乐章——论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儿童观
5
作者 吉晶玉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1998年第2期7-12,共6页
狄更斯人道主义创作思想表现于儿童观方面有着一定的进步性。他在诸篇儿童题材小说中所表现的热爱保护儿童、尊重儿童自然天性、重视儿童教育、培养儿童人道精神等观点,对于今天以至未来的二十一世纪的儿童教育都在着很现实而积极的指... 狄更斯人道主义创作思想表现于儿童观方面有着一定的进步性。他在诸篇儿童题材小说中所表现的热爱保护儿童、尊重儿童自然天性、重视儿童教育、培养儿童人道精神等观点,对于今天以至未来的二十一世纪的儿童教育都在着很现实而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儿童 道德与教育
下载PDF
《尼伯龙根之歌》与匈奴人的历史
6
作者 吉晶玉 《新疆社科论坛》 2009年第6期71-73,共3页
欧洲中世纪后期的英雄史诗大多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背景而创作,日耳曼民族的《尼伯龙根之歌》正是以罗马匈奴联军于公元437年毁灭莱茵河畔的勃艮第王国的史实演绎而成。因此,从史学角度而言,《尼伯龙根之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匈奴人的... 欧洲中世纪后期的英雄史诗大多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背景而创作,日耳曼民族的《尼伯龙根之歌》正是以罗马匈奴联军于公元437年毁灭莱茵河畔的勃艮第王国的史实演绎而成。因此,从史学角度而言,《尼伯龙根之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匈奴人的历史变迁,更为扑朔迷离的匈奴西迁欧洲的史迹提供了确凿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伯龙根之歌》 匈奴 欧洲民族大迁徙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宗教意识漫谈
7
作者 吉晶玉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3-45,共3页
由于欧洲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莎士比亚个人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包含了浓郁的基督教思想意蕴.这种宗教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莎士比亚戏剧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优秀代表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锋芒,成... 由于欧洲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莎士比亚个人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包含了浓郁的基督教思想意蕴.这种宗教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莎士比亚戏剧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优秀代表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锋芒,成为一代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无法超越的历史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基督教意识 历史局限性
下载PDF
从《花十字架》看当代俄罗斯东正教信仰危机
8
作者 敬如歌 吉晶玉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97-101,共5页
俄罗斯当代女作家叶莲娜·科里亚金娜的小说《花十字架》充盈着浓郁的宗教色彩,男女主人公坎坷曲折的人生遭遇和荡气回肠的情感纠葛无不与东正教信仰息息相关。作者在宣传宗教信仰的同时,又对传统宗教充满否定和质疑。这种面对宗教... 俄罗斯当代女作家叶莲娜·科里亚金娜的小说《花十字架》充盈着浓郁的宗教色彩,男女主人公坎坷曲折的人生遭遇和荡气回肠的情感纠葛无不与东正教信仰息息相关。作者在宣传宗教信仰的同时,又对传统宗教充满否定和质疑。这种面对宗教信仰的坚守与放弃的矛盾心理正是当代俄罗斯宗教信仰危机的反映,《花十字架》是当代俄罗斯人宗教信仰迷茫困惑现状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十字架》 东正教 信仰危机
下载PDF
浸浴在圣经灵感中的安徒生童话 被引量:2
9
作者 吉晶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7-50,共4页
本文以基督博爱精神为视点考察安徒生童话,从“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与象征”、“上帝是幸福、理想的归宿所在”、“上帝的力量是神奇伟大的”三个方面展开,并就基督精神对安徒生及其童话的影响展开论述,阐明其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 基督教 儿童文 人道主义 少年儿童出版社 《圣经》 上帝 宗教信仰 教育主义 教育作用
下载PDF
从杨修之死看秘书的适度参谋 被引量:2
10
作者 吉晶玉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1996年第2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杨修之死 定位原则 曹操 秘书人员 秘书学 《三国演义》 秘书活动 领导活动 秘书工作者 参与决策
下载PDF
关于个人主义奋斗者的思考——《红与黑》和《美国的悲剧》之比较
11
作者 吉晶玉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1994年第4期26-28,共3页
在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个人主义奋斗者不胜枚举,男女均有,或成功,或失败,不一而足。于连和克莱德就是其中两者。于连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克莱德是二十世纪美国进步作家德莱赛的小说... 在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个人主义奋斗者不胜枚举,男女均有,或成功,或失败,不一而足。于连和克莱德就是其中两者。于连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克莱德是二十世纪美国进步作家德莱赛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中的主人公。两个人物形象出自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作家之手,却有惊人的类似,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而结局又一模一样,形成有趣的相异—相同—相异现象。 于连是法国维里埃尔市一个锯木厂主的儿子。由于身体瘦弱,不堪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家庭中倍受歧视,毫无温暖。但他自幼喜爱读书,接受了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党的革命思想,因而,他崇拜拿破仑,渴望立功沙场,名扬四方,成为“世界的主人”。但于连生不逢时,波旁王朝的黑暗统治和门弟观念,粉碎了他三十六岁当上将军的美梦。在给德·瑞那市长当家庭教师时,他怀着强烈的平民意识和不可动摇的飞黄腾达的决心,大胆追求美丽的市长夫人,招致整个上流社会的非议,他被迫离职,来到巴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奋斗者 司汤达 人物画廊 十九世纪 德莱赛 人物形象 世界文学 克莱德 平民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